3月19日,银川一口气给丁香园、春雨医生、医联、七乐康等15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发放了互联网医院“牌照”,加上早前的好大夫和微医,银川的互联网医院已达到17家。药企、诊所、移动医疗都出现在了这张名单中。
地方政策的鼓励给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标上了新的注脚。而互联网医院的第一个注脚则是乌镇互联网医院,诞生于2015年12月的乌镇互联网医院由桐乡市政府联合微医创立。彼时,互联网医院还是等待被验证的“试验品”。
2016年,互联网医院集中爆发。截至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医院已经近60家,互联网医院也成为各企业探索商业闭环的标配。
有趣的是,在这场聚集了多半圈内大佬的“互联网医院”盛会上,微医集团CEO廖杰远却缺席了,他出现在距离银川2000公里外的杭州。3月19日,也是微医全科中心正式开业的日子。
“微医全科中心的推出,表明微医线上线下医疗服务闭链的完成”,廖杰远在开业当天坦言,微医全科中心是微医实现线上线下医疗闭环的组成部分,给微医健康计划提供了落地场景。
微医全科中心落地杭州萧山,面积2400平米,硬件设备投入超过2000万元,有全科、妇产科、儿科、牙科等多个科室。目前有三十多位医护人员,由原邵逸夫医院院长何超掌舵,计划3年内建成100家,预计3年内实现盈利。
分级诊疗中,全科中心能发挥什么价值?
微医全科中心可以理解为一家全科诊所,主要由全科医生为病人、家庭和社区提供综合性诊疗,以健康管理为主的一种基层医疗服务。
理想状态下,病人生病应该先接触全科医生,较轻的病情可以由全科医生直接解决,如果需要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则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安排转诊。但目前的就医模式却是,患者直接去附近的三甲医院,自己选择挂哪个科室的号,“排队几小时,看病两分钟”成为了常态,短时间内医生很难根据不同个体做出全面的判断。
三甲医院拥有强大的医疗资源,却总是陷于医生辛苦,患者不满意的矛盾中;基层医疗缺医少药,发展滞后。问题的爆发点在于基层医疗资源不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出台使分级诊疗的讨论达到高潮。分级诊疗是指按病的轻重缓急将病患拆分成不同等级,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四个方面来构建,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秩序。
政府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责任医生签约制,将患者与社区医生一对一绑定。当病患疾病程度较轻时,由社区的责任医师团队完成诊疗。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则帮助患者开通向上渠道,做好转诊。
但签约制的落地并不容易。金医生做了14年的社区医生,基本上,她一半时间在做全科医生,另一半时间在做管理。比如说签20%,100个人里有20个人是签约的,金医生要对他们进行健康管理。但没签约的80个人如果需要会诊转诊,金医生还是需要负责转诊。“我可能会有很多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要去做,然后我发现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得不到位。”
全科医生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可现状是18万的全科医生仅占250万执业医师的约3%,而这个占比在其他国家约为30-60%。按照2020年实现每万名居民有2-3名全科医生的目标,我国全科医生缺口30万-40万。全科医生的缺失制约了全科医疗服务的发展,而这进一步制约了分级诊疗的推进。
“直到有一天,我觉得我在那儿,好像我的未来就是我一眼望得到边。”半年前,金医生辞去副主任医师的岗位,加入微医全科中心。接受钛媒体采访前,她刚刚结束了一场15分钟的远程诊疗,一位在微医全科中心做了全身体检的用户,因为距离较远,金医生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她解读体检报告,并叮嘱她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在金医生看来,医疗与健康管理是全科中心双重的两条线。全科中心作为三甲医院的“门诊部”还不够,除了包揽基础的卫生服务,为病患提供转诊之外,还要打破单一维度的医患关系,将健康管理渗透到日常生活里。“很多人没生病的时候就不会找医生,但全科医生希望你没生病的时候,也可以找家庭医生做健康管理。”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毛群安司长曾将微医全科中心比作“4S店”,患者去医院常会困惑,该挂哪个科?可在4S店里,不用诊断到底是哪出了问题,用户只要说症状,4S店就会诊断,“全科也是这样,全程跟踪,全科医生可能了解问题出在哪里,他来对接专科医生。”
如何借助互联网做全科?
“专科医生可以关注器官的变化,而全科医生要观察这种生理病理的社会环境,在这种基础上对医生的技能和每个人各种不同状态的沟通能力”,何超认为全科医生在服务过程中,对于病人家庭或者是企业环境的了解,比专科医生要求更高。
2016年12月24日-25日,在首届中国家庭健康论坛中,微医发布了全科健康服务4S标准,标准由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家庭健康专委会制定。用4S标准将微医全科中心的服务拆解成四部分,可以这么理解:
- Satisfaction(满意)。为个人、家庭和企业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一站式的健康维护和医疗服务。
- Standard(标准)。按JCI(国际医院质量标准)、HIMSS(医疗卫生信息和管理系统标准)等国际标准,通过1+N的服务模式,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1+N是以“全科医生、临床护理专家、护士、药剂师、营养师、康复师”为团队组成的健康医疗服务提供者。
- Support(支撑)。线下与专科医院合作,线上建立全国医疗网络,包括覆盖29个省份2400多家重点医院、26万专家和7200多组专家团队和10个由院士领衔的专病远程会诊中心。整合线上线下医疗资源,为用户健康管理及医生执业提供支撑。
- Sharing(共享)。通过(1+N)*X体系,通过微医全科学院和区域全科中心两大载体,为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提供临床、教育及培训的支持。
服务标准的背后有两个支持体系。
全科中心的HIS系统由微医自己研发,通过微医APP连接家庭医生,用户可以在家完成在线问诊、提醒、复诊、治疗、处方、支付等在线诊疗服务。
另一个则是微医与复旦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主任祝墡珠教授合作,建立“微医全科学院”。“医学院和全科学院是不一样的事情,在医学院主要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规培,在全科学院里更多的是继续教育。”祝墡珠教授如是说,全科学院培训的人才,不仅输送给微医全科中心,也向全国各个医院输送。
“医疗发展到今天,有专科、亚专科、甚至是专病专家的区分,关注点主要是疾病。而我们更多的把人作为整体,来关注、分析、判断并进行医疗干预”,相比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的保姆式体验服务,何超更愿意将微医全科中心与患者的关系定义为合作。合作意味着患者需要和全科医生保持充分沟通,让患者掌握基础的医学健康意识,并非给医生指令,也并非完全依赖医生。
价值链通了,价值也就有了
对互联网医疗的拷问从未停止过:互联网医疗到底靠不靠谱、互联网医疗行业价值在哪儿,互联网医疗怎么实现营收?
如今前两个拷问已经得到答案,可如何实现营收仍是摆在互联网医疗公司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廖杰远看来,“所有的服务都是要打通的,价值链没打通没有价值,没有价值就没有收益,没有收益就做不下去”。
微医的线下探索从互联网医院开始,如今用全科中心打通医疗服务价值链,可以把这个闭环看成一个三角形:
第一个边连接专科,互联网医院连接专科医院和专科专家。这中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浅连接层面,确保医院的系统,医生的时间连接在微医上;二是在每个省落地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结合;
第二个边建立全科中心,全科以责任医生服务为主,责任医生是全科加专科,如果没有专科就和普通的中高端门诊部无异,如果没有全科,专科服务无法深入到患者身边;
第三个边是建立保险体系,健康险是支付形式,用户在全科中心会成为健康险用户。
廖杰远曾公开分享过,2016年微医营收超过12亿,医、险、药三个板块的营收构成中,医占到大概45%,险大概是35%,其余的部分是药。“就这三块来讲,我们总结一个规律,流量来自于线上,流水来自于线下,利润来自于保险。”
根据廖杰远的说法,微医的利润来自保险,而保险业务的前提是打通了医疗服务链条,微医全科中心则为健康保险业务提供了落地场景。目前,微医健康计划,面向个人、家庭、企业三类会员提供健康账户、HMO、ACO三类服务。
微医提供的健康保险服务参考了美国的医疗支付模式,HMO(健康维护组织)模式因为强调费用控制,很难真正解决病人问题;而ACO(责任医疗组织)模式,责任医生不仅对会员进行疾病管理,还会对会员进行前期的健康干预。
微医HMO服务主要为企业用户提供在线健康管理及就医服务,比如私人医生、转诊服务、问诊开药、重疾绿通、陪诊导医等,据微医透露,付费用户已超过460万个。微医ACO则是HMO+医疗保险,会员按年缴纳保费,可享受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三项服务,除了HMO之外,基础医保以外的所有费用全保,60项大病的保额最高是180万。
“凯撒医疗集团每个月的收费是500美金,我们每个月只需要500人民币”。微医对标凯撒医疗集团,自建医疗服务供应体系,用大数据实现管理,微医透露,目前利润率已经做到30%-35%。
建立标准化的服务质量、人才体系和团队体系,之后再进行高效复制形成一张网,在这张网中,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相统一。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建、加盟、托管等方式实现3年内建成100家,并预计3年内实现盈利。
“互联网医疗不是飘在空中的,飘在空中的互联网医疗最终太阳一晒都会消失掉”,廖杰远知道这句话会有些武断,不过微医的路子也印证了一点,借助互联网方式升级医疗服务链,更要深入医疗体系。
早在2015年,互联网公司便纷纷建立互联网诊所探索医疗服务闭环。丁香园采取的是自建模式,创始人李天天曾表示,丁香诊所给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尝试的场景;平安好医生也是采取重资产的方式建立诊所;春雨医生则通过合作、加盟、自建等模式,使复制更灵活。虽然探索的路径各不相同,但大多都将盈利方式寄托于健康保险业务。
诊所的落地可以让单点服务聚合,也是形成医疗服务闭环的重要一步。可如何建立起可复制和标准化的样本?现在仍是摸着石头过河,等待时间验证。(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付梦雯)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医疗行业水深的一米,只能说网上吹的再好线下资源如果整合不起来,吹太多只会伤身。简单理解,看起来医疗行业只有政府、医院、医生和患者以及药企上下链,但是医疗的专业性非在线网购那么简单。
这种名字的不用看,起不来的,风投名单看到此类的都不用投!
真的觉得国内的创意水平好恶心,微鲸微视现在还来微医,书城的创业鸡汤看太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