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圈子事件发生后,我们进行了反思。意识到新员工对于社交的理念和思考,跟腾讯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这话,是中国互联网公认最有战略格局、也最会公关的马云自己说的。在昨天(3月27日)的湖畔大学第三期开学典礼上,马云校长(他似乎一直很有教育情节)主动讲起了去年的这次惨败。
是时候借此简单复盘一下支付宝的“社交折腾史”,以及和微信支付的移动金融战局走向了。
支付宝的DNA不是社交,屡战屡败不如收手
2016年11月,支付宝突然上线“圈子”功能。其中“校园日记”里不断上传一些大尺度的照片,让支付宝招致非议,就连国民老公王思聪都讽刺“支付鸨”,而更多网民质疑“一个好好的支付工具怎么就做社交了”?这对金融服务至关重要的品牌是严重损害。
“公司高层没有人提前知道要做这个事情,但事情很快走向失控。当时各种大尺度图片铺天盖地出现。从事后的数据来看,发图片的人明显是有预谋的。”一个常见的阴谋论套路,支付宝就轻松把锅甩给了对手。尽管,在中国互联网江湖,几乎无人胆敢(也没哪个资源和实力)正面怼公关天下第一的阿里巴巴。
我更感兴趣的是一些细节。据说,”实际上公司高管很多自己都不知道这个事情,马云意识到此事时曾马上给支付宝方面的高层打电话但是没人接,他们当时都去美国了。”很难想象,如此重要的新功能,又涉及几亿活跃用户的隐私,未经高管审核就能上线。除非,支付宝的内部管理太宽松,或者放权程度太彻底。
老实讲,这个结论圈里人士早就说过很多次。支付宝的DNA不是社交,也做不成。但支付宝不信,或者说不肯相信,而且非要一再折腾。从“服务窗”到“生活号”,再到“生活圈”,直到“校园日记”撞到南墙,让企业品牌遭受重创。
我多次写到,企业和人一样,都有DNA,这就是命。腾讯的核心DNA是社交和娱乐,并非电商。就像新浪的DNA是媒体,它做游戏、社交、电商都不行,但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社交机会,做社交+媒体,就一下子爆发了。
现在马云发话了,支付宝对社交“不折腾”了似乎已成定局。
社交成移动第一入口,微信支付超越支付宝只是时间问题?
我可以这么说一句,Socila is everything。
为什么?因为互联网本来就是以人为本进行连接的。移动时代,在设备普及、应用丰富、网速提升、资费下降的叠加作用下,人们在移动设备上消耗了越来越多时间,流量越来越因为使用场景而碎片化,人成了最大的场景枢纽!人在哪儿,流量就在哪儿。社交平台上人最多,因此社交平台的移动流量最大。
社交网络现在一枝独秀,不管是国外的Facebook、Twitter、Snapchat,还是国内的微信、微博甚至陌陌都很强势。毫不客气地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早已经取代了搜索引擎成了流量第一入口!上述现象,都是这个趋势的深刻反映。
现在,媒体、娱乐甚至支付都在大规模完成了社交化,那么交易也就是电商的相当大一块必然也会向社交网络迁移。从长远看,在流量社交化、碎片化的年代,终端消费者个人(Consumer)在整个互联网中的价值,将前所未有地重要。
去年底,一向稳健的“小马哥”马化腾在腾讯年会上宣布:微信支付的线下支付笔数已经超越支付宝。在社交网络吞噬一切的格局下,这几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也就是说,支付宝在线下支付落后的局面已经很难扳回。
腾讯利用将近9亿人的微信月活跃用户(腾讯最新财报数据),从2016年开始向手机支付业务全面出击。以“微信支付”为主力,截至2016年9月底已获得8.3亿支付用户,轻松超过了只有4亿用户的支付宝。
由于支付宝主要面向网上购物,有的网店经销高额商品,因此从支付金额来看,腾讯尚不及阿里巴巴。但据日本媒体报道,阿里巴巴在2014年拥有的79%的市场份额在2015年降到了50%。相反,腾讯则获得了38%的市场份额,正在迎头直追。
用腾讯内部人士的话说,“微信支付超越支付宝,只是时间问题”。
央行“客户备付金”新规,或是支付宝利空
数据不会撒谎,它会无情地展现某种趋势。
根据中国央行2017年3月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非银行支付机构(比如微信、支付宝)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81639.02亿笔,金额99.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3%和100.65%。但是,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整个金融领域的规模还比较小。相比而言,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7业务1395.61亿笔,金额2494.45万亿元。
其中,网上支付业务461.78亿笔,金额2084.9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6%和3.31%;移动支付业务257.10亿笔,金额157.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82%和45.59%。支付向网络迁移的态势是非常清晰的,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无论流量、体量、资金、品牌,阿里和腾讯舍我其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云马化腾就能坐享其成。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下发《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将会产生很大影响,许多非互联网行业人士并不太清楚这一点。
该通知明确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客户备付金,今后将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必须于2017年4月17日起执行。
当我们在网上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支付的货款,在收到货并且做出确认之前一直会存放在支付机构的账户上,这笔钱就是我们所说的“客户备付金”。因为第三方支付的特殊性,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会产生时间差,而这小小的时间差会形成巨大的资金沉淀,这部分资金在银行账户里产生的利息收入,就占到支付机构总收入的11%。这对支付宝和微信来说,都是利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整个支付行业应该说竞争比较激烈,现在中国银联、商业银行也不断切入。如果谁敢收费,消费者可以走。现在其实有一些大的支付已经慢慢回归到银行了,比如支付宝也收费了,微信提现也收费了,因为消费者选择还是比较多的。”
双马的移动金融战争走向何方?
支付宝VS微信的战争,绝非只是简单的移动支付。实际上,支付只是一个高频的入口。后面的理财、信用、数据才是真正的大故事!我姑且把它称之为“移动金融”。
先说移动支付这个入口层面的几个因素。在移动支付第一仗中,金融行业内最关注的其实是微信支付到底绑定了多少张银行卡。现在看,凭借微信这个超级“入口级产品”的洪荒之力,微信支付已经实现了战略目标。
其次,接入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广度,形象的说,这好比管子的口径大小,比如水、电、煤气、打车等等,这也是多年来支付宝的传统覆盖业务面。
再次,第三方支付发生频率的强度,这就好比管子喷水,过多久喷一次,也能大大影响水流的大小。比如说,打车软件这类高频应用的潜力实则会影响到盈利面。
最后,第三方支付的客单价,也就是平均交易金额,将关系着移动支付的交易量,而支付宝先天拥有的淘宝平台,这是微信支付所缺乏的。
现在看,哪怕支付宝的交易笔数(市场份额)被微信支付超越,但在整体生态厚度上,还是相对领先的。真正的决战,可能在数据服务。这正是马云这几年一再布道的“DT时代,数据是新石油”。
马云自己也说,微信红包一夜之间起来,确实一度“打得我们满地找牙”,不过冷静下来想,“社交媒体可能真的不会为公司带来价值,能带来价值的还是数据。”其实,这个话就有点傲娇了。
从BAT三大巨头的数据源看,百度是基于用户搜索行为的需求数据,阿里掌握着交易及信用数据,腾讯则掌握着社交关系数据。平心而论,各有优势。当然,也不是谁拥有最多的用户、流量或数据,谁就在大数据领域最牛。所有关于大数据的论断都认为,大数据并不在于大,质量、性质以及谁拥有它,将决定大数据能被挖掘出来的价值和难度。
结束语
金融是人类经济的血液和真正命脉,也是一切生意的最高形态。对于中国新经济的代表人物阿里巴巴、腾讯来说,也是如此。
在中国网络支付的PC拓荒时代,支付宝靠着淘宝的入口和自己的创新努力,书写了英雄般的史诗。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支付凭借微信的入口和自己的创新努力,正在迎头赶上。尽管生态厚度和支付宝还有差距,但已经大幅度收窄身位。
对领先者来说,真正的敌人从来都是自己。真正的风险,在于支付宝能否彻底放下社交的妄念,创新推出提高用户活跃的功能,利用生态快速搭建下一个时代的优势(譬如芝麻信用、蚂蚁森林就很好)。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劣势转化已经如此可怕,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输赢只在一瞬间。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