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正在参与钛媒体最新一期话题竞拍《养猪理财到底靠不靠谱?》,奖励丰厚,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投稿来辩!】
近几年的喧嚣过后,互联网金融已不再是互联网浪潮中那个激流勇进的先锋。而在这样的理性成熟进程中,以牧芽代表的畜牧理财成为了互金行业里悄然兴起的概念。
说畜牧业是上古产业并不是开玩笑,再早几年,很难想象这样的行业居然可以直接同热门的互联网金融搭上边。沉迷于市场拓客、风险控制的互金,也未曾想到可以有机会深入最传统的畜牧行当。
最传统与最新兴相结合而来的畜牧理财,既可以是互联网+,也可以是+互联网,无论是对畜牧业还是互联网理财,都是一个相互推进的机会。据统计,2016年年底,我国单生猪养殖市场的消费规模就已经达1.38万亿元。在庞大的刚性需求面前,理财找到了一个非常稳固的落脚点,这也给了畜牧理财概念生存、发展及壮大的可能。
畜牧+互联网理财,传统链条模式的新思路
传统畜牧业交易过程本质上是单向的链状关系。以养猪为例,从前端的育种、饲料及防疫,到中端的养殖与整猪流通,最后到屠宰与批发、零售环节,这个链条在金融原力的推动下不断循环单向进行。
畜牧理财的介入,打破了长久以来的链状消费形成模式,各方角色参与、被参与的关系都开始发生转变:
畜牧理财某种程度上成为整合链条的一个“社交化业务(业务参与各方存在相互关系)”中心。消费群体一方面可以反过头在生产端控制即将消费的产品,另一方面也能够直接在金融原力上支持前端畜牧企业生产,并选择性获取利润分成,而这一过程中,传统畜牧交易环节冗长、效率低下的流通链条价值自然弱化。
1、融资、消费模式之外,更重要的是解沉疴除顽疾
诚然,通过畜牧理财建立的“社交化业务模式”让消费端口可以面向上游养殖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和消费吸纳,改变过去单一刚性消费模式,实现共生共赢。但对传统畜牧业来说,多种形式的畜牧理财带来的意义可能更多地是在推动解决行业痛点上。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以生猪市场为例,周期性的市场价格波动,根源在于养殖与消费的信息传递出现迟滞,养殖企业调整延后。让消费群体直接回头扎进生产端,行业上下游的供需信息、市场行情变化更容易被看清,企业反应更快,信息盲点、信息滞后带来的损失更小。
另外,养殖业行业链条中,流通环节占的比例十分庞大,从养殖到屠宰,中间会有猪经纪、猪贩子,从屠宰到消费,中间会有批发、零售、加工等多个串联或并联环节,冗长的链条上,每一环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参与,可谓“又臭又长”,效率十分低下。而畜牧理财的出现,虽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却在这样的链条之外,额外给消费实现增加了一条直达的路径,定制化生产、定制化直接消费,弱化原本流通链条的必要性和价值。
例如,牧芽与天种牧业的众筹认养模式中,三五人可以直接认养一头生态猪,养成后,由天种牧业屠宰、分割、包装,将产品通过冷链物流直接配送至认养人手中。一方面是消费需求快速直接传导,另一方面是消费过程简洁明了效率大为提升。这种模式规模越大,越能冲击传统的低效模式,带来传统养殖业的生产、消费革新。
2、互联网理财给了同质化农产品一个品牌机会
农产品几乎是最同质化的产品,相互之间最难有可区分的不同厂商特征。例如同样是生态猪,最终产品都是猪肉、猪骨等,几乎无法区分,消费者也就难有什么品牌忠诚,渠道是唯一的“王”。
而随着经营意识的增强,养殖企业也开始注重自身的品牌建设,除了传统的渠道建设,在如何建立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市场品牌方面也下了大力气。畜牧理财的出现,给了同质化肉类产品一个不同质品牌认知的机会。
在牧芽与上市公司天种牧业的合作过程中,消费者不再是一个广袤肉类市场上的随机购买者,而是可以通过畜牧理财的方式被直接引导到天种牧业的产品下,让天种牧业不再仅仅是一个资本市场上的品牌,相关肉类品牌标识会更容易被市场熟知,对于消费过的人来说,再次选择同样的产品会更容易有倾向性。
3、理财行为替畜牧行业自然筛选出特定的消费群体
愿意联结畜牧理财的养殖企业,其产品都具备一定的档次,特别是生态概念大行其道的今天,免不了想推广生态肉、生态养殖。
而愿意拿出钱来从事时髦的畜牧理财的人群,更愿意关注健康、关注养生,本身就是“生态肉”的最主力消费群体。于是,投资、消费群体达到了内在统一,这使得畜牧理财可以轻易衍生出更多的操作方式。
例如,牧芽除了最基础理财形式的私人牧场(投入后按年化收益率获取收益),还有“众筹认养”、“我的肉摊”两种主打健康肉消费的模式(投入后直接消费或引致社交圈层消费)。而这几类模式,不会存在目标群体的区分。如果不是畜牧而是别的标的与理财的结合,那么理财与消费观念可能难以统一,“XX理财”只会有最基础的收益分配模式,或者需要分心开拓不同的市场客群,难以向定制化消费等多方面扩展,产品缺乏延展广度,也就缺乏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互联网理财+畜牧,金融脱媒的步步深化
尽管许多评论家、业内人士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可能并不看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互金尤其是P2P理财对金融的脱媒化贡献十分巨大。这种投资直接对接用款人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投资形式的灵活性,满足了用款人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模式上看,以猪、羊等生产个体为投资对象的畜牧理财,既非P2P理财,也非实物众筹,而应当是打破用款企业自身边界的金融脱媒升级。资金除了直接面向特定企业,更进一步绕过企业的统筹直接面向生产要素个体。
而恰恰是这种直接面向用款要素的脱媒升级,使得畜牧理财相较传统理财有了独特的发展特征。
1、理财的两种进化方向殊途同归
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理财领域出现了红极一时的智能投顾。智能投顾的逻辑无非是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来实现不同比例不同资产混合,模拟出一个符合投资理财需求的资产。这实际上是理财的一个进化方向:面对众多投资标的,算得越来越准,构建自己想要的投资对象。
而畜牧理财,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理财的另一个进化方向:直接面向更直观、更可控、更稳定的投资对象。这两个进化方向在目的上是一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阴晴不定的金融市场,我们可以不断优化技术手段,而采用畜牧理财这种直接面对农业生产个体的方式,也能实现类似的目标。毕竟,在信息越来越对称、去链条化的今天,投资者更直观、更可控的农业生产的个体(猪、羊等),配以完善的保险体系,收益稳定性越来越高,收益率也值得期待。据牧芽官方数据,私人牧场模式已经可以提供8%-15%的年化收益率。
2、直接面向生产个体,很容易顺便卖个情怀
因为不是面向冷冰冰的企业整体,而是进一步脱媒面向一个个鲜活的养殖个体,畜牧理财在理财之外,更多了一份情怀的色彩,这是相较其他理财一个独到优势。
郊区租地种菜的兴起或多或少反应了现代都市人对自然的情感需要、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在畜牧理财这里,睡在栏里的大肥猪成了不少人的情怀落脚点。根据一份互联网+养猪创业公司的市场调查,愿意选择互联网养猪模式的投资者中,有42%的人完全是冲着猪栏的实时监控、拥有养殖操作“心理感觉”、能吃上便宜的生态肉去的,金钱收益不是他们的关注点。
牧芽与天种牧业的合作,云监控已经全程深入到天种牧业的猪舍之中,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手段,投资者既可以实时感受“养猪”,又能做食品安全溯源,吃到安全、生态的猪肉。这种模式说明,金钱收益不一定要是畜牧理财的目标(虽然更便宜也是一种变向的收益),将理财标的与人们的情感需求切合,能衍生出多种投资模式。
3、有实物落脚点的理财,用内容社交增强用户粘性
传统理财形式中,收益率与安全性的权衡是用户是否选择一家理财平台的唯一关注点。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这样的大型的平台公司有影响力作背书,中小型理财平台的用户只对收益数字感兴趣,难有忠诚可言。
畜牧理财以鲜肉产品作为核心,在数字之外有了更多的内容。以牧芽“我的肉摊”为例,除了让收益变现有更多可能,同一圈层的人会围绕单个用户聚拢,一旦身边的亲朋好友在参与,更换平台的心理成本将大为更高,用户粘性自然变强。
而这样的内容社交,无疑需要数字之外的“玩法”作为内容核心。至少目前,生态农产品可以充当此任。
4、唯一会被政策红利推动的互金模式
互金一直是被监管的对象,各种条条框框的要求非常多。而畜牧理财因为搭上了农业这趟列车,其发展反而可能被政策红利推动。
雄安新区的消息炸开了锅,背后是市场对政策导向带来的红利的热切盼望。而农业这个传统行业,一直是、未来更是政策的重点关照对象。在融资模式、生产、流通链条上,国家一直在陆续出台各种利好政策。如前文所说,畜牧理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畜牧的经营方式,不论是融资、链条还是销售模式都同政策导向都是一致的,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畜牧理财模式会直接受到政策关照,或因为农业的政策红利而被推动发展。
给彼此一个机会,也要避免给彼此伤害
互联网+养殖毕竟是传统与新兴行业的碰撞,在模式预期上有再多的期许,实际操作落地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定问题,在各自的属性给对方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互相伤害”。
1、农业自身的风险在未来并不成为畜牧理财主要风险
在普遍的观点里,农业的疫情自然风险、市场行情风险是互联网+养殖模式的最大不确定性。在我看来,依照国外的经验,保险业的不断完善和农业的进步是基本同步的,既然讨论的是未来,那么对于疫情这种常规风险来说,成熟的保险体系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上必定会辅助这一基础民生行业的稳定运行。对那些畜牧理财模式中的养殖企业来说,针对每一个养殖个体(猪、羊、牛等),未来的保险模式必定是点对点的完全保障。牧芽合作商天种牧业为每只猪购买保险,养羊啦背后的鸿辉牧业为每只羊购买保险,都是例证。且引入直接融资后,针对单个个体的保障将有更大的空间,保险服务会更完善,很少要担心亏损。
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普遍经验是对农业的保护会越来越强,我们也已经从基础粮食保护慢慢往种植、养殖农业保护上进步。长期来看,如果农业市场波动频繁能够影响到畜牧理财,那想必这样的农业基础就谈不上夯实。未来的畜牧业,可能仍然存在波动,但至少比资本市场的标的风险要低很多。而且,例如牧芽,除了私人牧场,另外两种消费者自投资、低价自消费的模式,也直接避开了长链条带来的市场风险可能。
2、畜牧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与理财需求匹配是最大的风险点
投资者/消费者会随时从畜牧理财的用户端口接入,选择适合自己的个体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理财标的——例如一头乳猪的实时准备,是摆在畜牧理财面前的主要问题。
一边是随时随地的个性化要求,另一边是农业养殖的周期性。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投资者/消费者集中涌入,存栏的牲畜是否刚好能匹配这些需求?
这背后,考验传统畜牧养殖业的内部数据准确性、管理效率,喂养、配种、妊娠、分娩、断奶等日常生产业务数据都需要实现周密管控,还要根据理财平台的用户量及行为预期建立养殖进程预测系统,避免无效饲养,实现精准的匹配。
这实际上是结合实体行业带来的隐忧,做得不好很容易影响畜牧理财平台的用户体验造成用户流失,传统理财很少存在这样的市场标的到位问题。
即使是天种牧业这样的上市公司,要想深化同牧芽的合作,也必须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深度数据交换的体系。鸿辉牧业自建养羊啦后,在整个企业体系上围绕互联网运营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众牧宝力推传统养羊企业采用SaaS系统,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总之,不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畜牧理财可以说是畜牧、互联网理财双方需求的结果,各自的特性都能给对方带来发展的裨益。但传统畜牧业管理要适应“互联网节奏”,还需要较长的路要走。目前互联网+养猪、养羊占据畜牧理财的主要类型,在未来,随着农业发展的进步,相信会有更多的养殖业甚至种植业类型加入到这种模式之中,带来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为作者来稿独立观点,不代表钛媒体立场*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六个6啊
传统农业要连接互联网金融,这有个过程,作者说的几点在理。
所谓的脱媒升级,是否应与金融能整合产业链的性质结合,更具备可操作性
如果把各行业看做一个食物链,显然金融就是雄踞食物链顶端的狮虎豹,它体现为高收益、厌风险,而农牧稳定性太差,收益小且风险高,这和互金所强调分散、众筹等特性也显得格格不入,所以二者的融合虽有想象空间,但是落地太难
投资者/消费者会随时从畜牧理财的用户端口接入,选择适合自己的个体产品。
李老师,在产业园圈子里看到这篇文章的转发。和您一贯的风格一样,注重全面、新颖。金融脱媒升级那个图,看了感悟很多,似乎和区块链都能扯上边了。 但是,感觉隐患部分,写得不是那么详细,尤其对于后半说畜牧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化的匹配,我感觉看了不过瘾。哈哈个人意见
感谢作者给我一个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