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件事情比较巧的碰在了一起。
4月12日,共享单车平台摩拜单车对外推出了其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魔方”,并联合国内众多与出行相关的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全球首个“城市出行开放研究院”。根据摩拜单车的说法,其将聚合全球智库资源,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魔方”,试图推动国内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健康城市建设。
而几日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采访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时,曾问过他如何利用平台上百万级大数据,王晓峰当时的回答是,“不知道”。
随着共享单车的铺设,各家平台上的数据也是与日俱增的。截至目前,仅市场的前三名,投放数量就接近千万。而根据ofo和摩拜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提供的出行服务分别超过5亿和6亿,ofo的日订单量更是超过千万。
如此大量级的数据,产生于与民生戚戚相关的出行领域,这些数据有什么用途,又应该如何去用,能否产生商业价值,是我们脑海里冒出的连串问号。
我们先来看看,共享单车平台是如何来规划的。
据了解,摩拜的“魔方”系统,目前则在平台单车的骑行模拟、供需预测、停放预测和地理围栏四大人运营调度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摩拜CTO夏一平介绍称,比如,魔方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对每个地铁口的车辆需求进行布点预测,优化投车方向和投车策略。魔方还可以根据天气因素预测第二天的骑行量,根据实时监测车辆健康运营状况,辅助运营人员进行车辆回收和管理,并为车辆运营、管理、调度、规划最佳路径。
另外,魔方还可以实现,不同街区、时间段的信息查询,违章停放图片智能识别等共享单车平台本身需要承担的企业运营的责任。
ofo并没有对外公布其背后的智能检测和调度系统,但实际上,每个有着海量出行数据的平台背后,都会有着其自己的运营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和技术的方式实现调度管理。
4月6号,ofo和北斗导航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时也曾表示,ofo将会借助北斗导航的卫星定位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推出电子围栏技术,利用定位和大数据智能划定虚拟的规范停放区域,实现车辆的精细化管理,规范用户停放行为。
当然,除此之外,ofo还希望能够共享单车企业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规划,来倒逼城市交通建设者来优化城市缓行交通的规划。
“智慧城市”,其实是ofo、摩拜甚至网约车先驱者滴滴都会提到的一个目标。作为出行领域的一员,这像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这些出行大数据最终的应用场景,但也是企业在监管下良好发展的一个“被动结果”。
北斗导航总经理曹红杰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卫星定位技术以前是应用在“两客一危”车辆上的,网约车也已经被纳入了监管当中,而很快这也将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的标配。“因为关于民生出行安全的事情,政府必须监管起来,将责任明确。”
参观完摩拜单车总部后,心情有点矛盾。
一方面,以摩拜单车为特色的共享单车确实改变了人们城市出行的方式,绿树下骑单车,浪漫的背后是解决最后一公里,方便才有浪漫。这也在倒逼城市建设者的路政建设改革,不人性的自以为现代化的宽阔道路,现在添上了自行车的白线;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一个以创造财富价值为终极目的,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怎么赚钱、能活多久是一个怎么也绕不过的问题。
这也是共享单车平台们在大数据上所面临的问题。千万级的出行大数据,从企业责任上来说,在和交通部门的结合下,能够真正为“智慧城市”出一份力,那也是非常具有社会意义的,但前提是,公司自身的发展需要持久。
而从商业价值上来说,出行数据的的变现和应用,还略显遥远,积累了更久的滴滴,目前都尚未将出行数据真正的商业化。
易观智库出行分析师张旭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也大致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认为,ofo、摩拜等共享单车平台拥有的多是短途出行的数据,单纯的热力图、行驶轨迹想象力有限。
“但如果联合多家一起来做,特别是两家背后都有着同样拥有海量数据的投资方,腾讯和滴滴,或许能够为政府交通提供解决方案,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实现一定的商业价值。”张旭说道。(文章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看完这个终于理解了BAT和万达的强大之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