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早间,百度对外发布了一项名为“Apollo”(阿波罗)的新计划,其表示,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根据介绍,Apollo项目将提供一套完整的软硬件和服务的解决方案,包括车辆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云端数据服务等四大部分。
而百度将开放自己所拥有的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车载操作系统等功能的代码和技术积累,并且提供完整的开发测试工具。百度称,还将在车辆和传感器等领域选择协同度和兼容性最好的合作伙伴,共同组成协作联盟,推荐给项目参与方使用,进一步降低无人车的研发门槛,促进技术的快速普及。
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是近两年来百度业务的重心之一。我们先来梳理下百度这项业务的发展过程:
2015年起,百度开始大规模投入无人车技术研发;
2016年9月获得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11月在浙江乌镇开展普通开放道路的无人车试运营,包括钛媒体编辑在内的数百名参加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嘉宾和记者试乘了百度无人车。
而接下来,就是这次的阿波罗计划,据百度方面介绍,今年七月份百度还将将率先开放封闭场地的自动驾驶能力,年底输出在城市简单路况下的自动驾驶能力,在2020年前逐步开放至高速公路和普通城市道路上的全自动驾驶。
看完这一系列规划,有种百度想要“造福人类”的错觉。确实,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研究无人驾驶的企业并不在少数,谷歌、特斯拉等科技巨头甚共享数据和能力的,尚属首次。
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对此解释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汽车品牌众多,合作环境更加开放。百度这次主动开放自动驾驶技术,将与汽车行业碰撞出非常多的创新机会,能更广泛地释放我们技术积累的价值,带动行业快速变革。此外,通过技术开放,我们的技术成果也能快速在广泛领域里得到应用,能促进技术本身的快速迭代,这对每一个有志于投身自动驾驶技术的人才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也对此举表示,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软实力储备深厚,百度开放无人驾驶所需要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地图等软件能力,对无人驾驶行业有很重要意义。
不过,比起开放,外界更担心的可能是百度的无人驾驶如何持续、坚定的走下去。
今年3月,主导百度人工智能战略的首席架构师吴恩达宣布离职;在此之前百度高级副总裁、L4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离职创业,继续投身无人驾驶领域;2015年5月,时任自动驾驶项目负责人,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常务副院长余凯离职创业;原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高级科学家、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团队负责人倪凯接任后,也于2015年年底从百度辞职,加盟乐视负责自动驾驶相关项目。
这四个人,曾被誉为百度无人车的“四大金刚”,如今都离开了百度无人驾驶的项目。北汽的一位技术专家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质疑,“人都走了,研发力量是否可以支撑?”
而陆奇是现在百度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项目最强有力的依靠了。根据《财经》报道,百度是BAT中唯一带有强烈技术基因烙印的公司,李彦宏希望它成为谷歌模式的公司,因此需要明确的目标和相符的扩张战略,而陆奇的到来也正是基于此。
如今,百度旗下的智能驾驶事业群分为了L3(辅助驾驶技术)和L4(超高自动驾驶)两个事业部。前者面向汽车制造商、一线厂商等合作伙伴提供L3级的自动驾驶软件服务,后者则更加革命性,专注无人驾驶。
百度的投入力度也依然在加大,4月13日,百度宣布全资收购从事视觉感知软硬件研发的美国科技公司xPerception。CNBC认为,百度通过此次收购将会强化其无人车、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而华尔街诸多分析师则纷纷表示看好并调高了百度的目标股价。
IBM研究院的以为人工智能专家则表示,百度是唯一被他们列入竞争列表的中国公司。
如今,在这家唯一在国际无人驾驶领域具有竞争力的公司以往的技术积累和数据上,中国企业的智能驾驶能否向前一步,还是个未知数。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要想无人驾驶可以实现,除非汽车能飞!所以先别研发,造出能飞的汽车再说吧!百度这次开放只是借机宣传企业,并停止研发!一般开发数据就是暂停研发的意思!
无人驾驶如果没有十足的保障,还是慎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