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自动驾驶之前,我们先聊聊汽车座舱如何智能化

在自动驾驶之前,汽车座舱这个场景正在成为聚拢车载互联网、智能交互、新型材料等技术的阵地,而车内空间的形态也正在经历如同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过渡,从最早的出行工具角色,变成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图/视觉中国

图/视觉中国

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宣称,自动驾驶2020年左右就会到来,出行会变成我们想象不到的样子,但这显然有些乐观了……

厂商们有种种诉求在放大市场的预期,但是来自供应链的消息却十分谨慎,或许2020年只能实现SAE Level3的商业化,2025年才能实现L4及其以上等级,而在中国这样政策保守的环境下,或许还要更久。

不过,在自动驾驶之前,汽车座舱这个场景正在成为聚拢车载互联网、智能交互、新型材料等技术的阵地,而车内空间的形态也正在经历如同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过渡,从最早的出行工具角色,变成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上汽的一位信息架构负责人就告诉钛媒体,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滞后可能成为自动驾驶时代到来的掣肘,但是伴随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跃然兴起的很可能是与之相关的人工智能、传感器、芯片、通讯等等技术。

正在被智能改造的座舱

汽车本身的大宗消费品属性决定了它与生俱来的价值感。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汽车共享模式的推动者可能都走错了方向,不能把汽车仅仅当成一个出行工具,它拥有强烈的个人私有属性,汽车的价值感也需要围绕这个核心来打造。

而一套移动智能空间,对渗透生活各个角落的智能终端进行交互习惯和体验上的传承,无疑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你坐进汽车,它基本上就是第二个家,通过主动交互,向汽车发出指令,满足功能性需求,而借助被动感知,能够检测你的精神状态,为调整驾驶模式提供参考,甚至借助与外部智能硬件的连接,实现乘坐空间的延展等。

当然,相比于手机从硬件到OS到应用生态的垂直路径,汽车需要容纳多乘员,满足出行、娱乐和办公等多种需求,在智能空间的演化方向上也会更加多样化。

一套量身打造的车载互联网系统

要想实现座舱智能化,前提之一是需要一套量身打造的高度集成的车载互联网系统。

这样一套针对自身定制的操作系统,既能成为语音、手势、触控等智能交互的入口,同时通过云平台打通数据,包括踩油门刹车的驾驶习惯、音乐视频等娱乐偏好信息,甚至空调使用习惯等数据,以实现场景化的服务能力。

归纳起来,车载互联网系统包括四大派系,黑莓的QNX、微软的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诸多基于Linux的定制操作系统以及众多基于Android开源项目,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信息娱乐系统都是在这些系统的基础上打造。

当然,android和苹果虽然都提供了基于底层协议的投屏应用,但是它们大多被集成在汽车的操作系统内,不能算作汽车操作系统。

而在车内娱乐系统中,曾以奥迪Q7为标杆。其搭载了一套基于黑莓QNX 定制的信息娱乐系统“MMI”,不仅在中控台装上信息娱乐屏幕,在仪表盘中也会复制了一个信息娱乐系统,会在主娱乐屏幕上运行和操作日常应用,而把导航等关键信息投射在仪表板上。

但是与宝马iDrive系统一样,奥迪“MMI”的交互方式是通过驾驶盘左侧的按钮来控制信息娱乐显示屏。用户可以左右按钮在汽车信息、音乐、联系人和导航选项卡之间切换,然后点击滚轮控制选项。

这种机械式操作对于习惯了高效的触摸屏操作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大苦恼。

据说德国人爱好机械设计,喜好钻研,宝马iDrive系统以及宝马7系上搭载的手势交互在德国很受欢迎。

但是我们讨论得还是未来的整体趋向性,而在这方面,上汽于上海车展发布的荣威光之翼应该是具备一定代表性的未来座舱设计案例。

它的车载系统基于YunOS Auto打造,是上汽和阿里在2014年合作之后,专门为汽车打造的一套互联网操作系统,配备科大讯飞的语音交互,高德的导航,以及提供4G在线服务,几乎与移动互联网具备的特质和交互体验趋于一致。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支付宝与车辆进行ID的唯一对应,你在车上的操作习惯都够被记录,而且在生活服务方面能够体验到场景化的连贯性的体验,例如,通过系统找到停车位,通过ID与停车场的接口打通,然后通过支付宝完成缴费,这个过程可以一气呵成,几乎不需要在多个app之间来回切换。

据钛媒体获悉,荣威光之翼已经进入量产筹备阶段,量产车型已经上路测试,预计在2018年全面问世,将保留概念车型80%的设计。

汽车空间智能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功能化的过程。老旧的一套机械按钮,除了开关空调、打开收音机,基本没有太多用处,而当一套满足了交互习惯、提供了场景化服务的车载系统出现,汽车空间就开始转向功能化,而围绕这个属性,生态则会逐步建立,如同手机摄像头最早是拍照,如今已经担当起支付、直播等各个入口。

多HMI,提升空间利用效率的利器

车载互联网提供移动交互技术的传承,但同时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正外部性作用,就是改变汽车的空间利用效率,以及提升空间价值感。

举一组简单的例子,这是标致i-cookit的中控,能够很明显就看出,这套中控的设计理念正处于汽车空间从机械式向智能化突破的过程中间,中控想要追求的功能太多,却苦于没有一套集成化的系统和高效整合的屏幕,从而体现出一种过度臃肿的尴尬。

这是业内推举的保时捷的“玻璃化”座舱设计,所谓“玻璃化”就是液晶屏幕集成越来越多的机械按钮。 不过,或许是高端品牌一贯的保守理念,保时捷的玻璃化做得仍然不够充分,只是用几块液晶屏幕让空间看上去更扁平,但缺乏智能技术支撑,空间利用效率实现得并不高。

一眼能够看出,荣威光之翼对屏幕的应用更为充分。利用在荣威RX5、i6等其他互联网车型的成熟经验,通过YunOS Auto汽车智能操作系统和交互,荣威光之翼将中控上的功能能实现几乎全部整合在了液晶仪表盘和14吋的主娱乐显示屏两大屏幕上。

而整个中控台才得以采用了横向舒展式设计,所以,第一眼的视觉效果是,中控迅速缩窄,挡风玻璃的透光面积变得更大,再加上旋转式换挡拨片,汽车乘坐空间的通透性加强。

当然,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智能操作系统,对于屏幕的利用就得心应手了,除了在中控位置用了两个液晶屏之外,还引入了多HMI设计理念,就是在车内空间的关键位置,都有触控屏存在。

例如,在荣威光之翼的后排,采用了门板直条式曲面屏设计,配置了专属智能交互端口,而在车门处,也没有传统的拨拉式车门开关,代之以液晶触控。

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之后,提升空间价值的想象就多了。例如,一些概念车型已经在座舱当中设计了鞋柜,而另有一些案例是,将后排座椅翻转,在后挡风位置进行屏幕投影,打造成移动影院的概念。

智能技术正在汽车空间的设计理念重塑,满足家庭出行、娱乐、甚至办公等多重场景的需求。

汽车的空间延展,也是智能技术的另一个成果

如前所述,人工智能、触控、语音交互等技术已经让汽车乘坐空间实现了巨大的改变,但更颠覆性的可能是,智能技术会利用其特有的连接与虚拟特质,提供汽车乘坐空间之外的延展。

目前,比较成熟的案例是随车配备无人机,通过无人机向汽车实时发出道路影像,提前预知远方的道路状况。 目前在荣威光之翼的智能化系统上,已经做了一个数据平台的定位,未来不光能够连接无人机,还能连接家庭中的其他智能家居装置,进行远程操控。而在此前车展上,Jeep云图概念车上也有类似路径。

不过最为实用、也最为业界看好的还是AR-HUD技术,荣威光之翼也已经确定配置。

这项技术被荣威称作“风挡上的进阶革命”,它能够把车内的导航信息以及ADAS(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在挡风玻璃上进行呈现,例如,将左转箭头与与道路标线结合,给出更直观的开车辅助,也可以在车道偏移时,直接在实线上给你划出红色警告符。

大多数人都是技术决定论者,技术在不断迭代,对于汽车乘坐空间乃至整个汽车形态的改变都在往深层次发展。全球知名供应商佛吉亚已经在研发一套智能座椅,通过座椅上嵌入式传感器和红外感知人的情绪和生理数据,给出更好的驾驶建议,也有车型在推出生物识别技术……

创新技术在车内不断应用,汽车行业的竞争也会充满更多变数,谁能在这场新角逐中拿到更多胜出筹码?无疑是前瞻布局者。(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李勤)

本文系作者 李勤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呵呵,拿概念车设计和实物对比一通瞎吹,还吹YunOS?你们有考虑过死机了怎么办吗?

    回复 2017.06.02 · via pc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