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之前P2P行业观察:平静背后,暗流涌动

整改大限即将带来,行业为何如此平静?

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暂行办法》)要求,网贷平台合规整改期限为12个月。《暂行办法》发布于2016年8月24日,意味着今年的8月24日将成为P2P平台的整改大限。

大限来临之前,鸡飞狗跳、着急忙慌似乎才是正常的行业现象,但就这几个月的行业表现来看,一切太过平静:监管制度相继落地、行业整改有序推动、成交量稳步增加……看似从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的观察,短短一年时间,从暴得大名到声名狼藉、人人喊打,网贷平台经历了迷茫、艰难抉择,最终,大家各走各的路:有些平台心灰意冷,开始转移战场;有些平台加大投入,意欲扩大份额;有些平台随波逐流,意兴阑珊,积极性全无。正所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在家睡大炕”(嗯,最后一句是我加的)。

抉择的背后,无非是利益权衡后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下面,我们来具体盘点一下。

排名剧烈动荡,行业加速分化

自2016年8月《暂行办法》出台以来,笔者就在提一个观点,即行业进入快速分化期,这一结论,在数据上得到验证。

以网贷之家公布的2016年12月网贷平台交易量为依据,对排名前100的平台进行跟踪分析,会发现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这100家平台的排名出现了剧烈变动。其中,18家平台跌出前100名,只有82家平台保住了行业前100的位置。

在这82家平台中,15家平台的名次变动超过20位(参见图1),5家名次提升,10家名次下降,其中翼龙贷、鹏金所、信和大金融三家平台均属于在2016年12月排名行业前20的超级大平台。15家平台的名次变动位于10-20位之间;52家平台名次变动较小,在10位以内。

考虑到目前行业处于整改期,平台排名的剧烈变动与经营状况的好恶直接关系不大,更多的可能还是业务转型和战略抉择的客观结果。接下来,我们分别进行简要分析。

超大平台的苦恼:转型与突围乏力

取2016年12月排名前20的平台为超大型平台,对超大平台而言,银行存管等合规门槛不再是难题,如何继续保持高增长并稳固行业地位,才是它们关心的事情。

对于这20家平台,笔者逐一去官网浏览了一遍,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网贷+理财产品代销”的双线组合。从运营策略上看,一边努力弱化网贷的性质,比如一些平台会成立独立的子公司专门负责网贷事宜,将网贷产品与整个平台进行切割;一边在力推理财产品代销,主要是代销金交所的定期理财产品、代销基金和代销保险产品。

然而从交易量上看,大平台的“双线组合”开展的并不顺利,一边是网贷端交易量下降的困扰,一边是理财代销端面临用户投资习惯的难题。

2017年1月-5月,P2P行业月度交易量月均环比增速为0.37%,前20大平台为-7.1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从这20家平台内部来看,则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陆金服、翼龙贷、鹏金所等几家平台月度交易量月均下降15%以上;小赢理财、鑫合汇等几家平台的月度交易量月均增速基本保持在15%以上(参见图2)。

大平台交易量的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基于借款限额要求,主动减少甚至取消大额标的发布,而小额的消费金融类资产一时又难以补足,最终导致平台可供投资标的供不应求,交易量下降。与此同时,一直专注消费金融等小额资产领域的平台,受限额政策影响不大,仍能保持稳步地增长。而一些平台仍未认真对待借款限额要求,依旧在发布超限额的投资标的,也相应保持了稳定增长。

而就基金销售、定期理财(代销金交所产品,金交所的监管政策仍有不确定性)、黄金投资产品等代销类产品来看,网贷平台并无显著优势。以基金销售为例,多年积累的网贷投资者客群是网贷巨头的核心优势,问题在于,基金和网贷是两类不同的理财产品,背后对应着完全不同的投资逻辑。

若把基金当做投机品来看,很多人习惯于利用股票账户来购买,和股票类资产在一个账户中操作;若把基金当做定投类的长期投资品,对应的是一种小额、持续的投资行为,很多人习惯于在第三方支付等钱包类理财平台上购买,连接更丰富的支付场景,且便于资金的随时转入转出。对于网贷产品,很多人都是当成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讲究在多个平台的分散投资,讲究与其他“低风险”投资产品的平台隔离。

可见,对布局基金产品的网贷巨头而言,首先面临就是用户的投资习惯问题,即如何让用户习惯于在自家网贷平台上购买基金,甚至黄金、保险类理财等其他投资品。目前看,这一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也成为超大型平台转型一站式理财机构的最大障碍之一。

中型平台深耕网贷,全力保增长

取2016年12月交易量排名41-60位的平台为中型平台,去这些平台的官网查看,基本都还坚守网贷业务,至多是在网贷之外增加了与金交所合作的定期理财产品。

显然,与超大型平台的去P2P化转型不同,中型平台选择了在网贷领域深耕,并利用行业整改的空档期,全力保增长,力图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2017年1月-5月,20家中型平台中,15家平台月均增速保持正增长,其中财富中国、网利宝、博金贷和温商贷这4家平台月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还有5家平台月均增速为负增长,其中钜宝盆、铜掌柜这2家平台月均增速均为-10%以下。

对中型平台而言,并非意识不到只做网贷业务的局限性,只是,对他们而言,在网贷业务上还没有真正站稳脚跟,转型一站式平台还是很奢侈的选择。

不过,在网贷业务的逆袭上,中型平台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在当前的监管框架下,只有消费金融、车贷等小额资产是合规的,恰恰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

不仅2000多家P2P平台在布局,商业银行、互金巨头、消金公司、小贷公司、分期平台等都在加速进入。尤其是2017年4月份,监管对现金贷产品的整顿,高息模式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消费金融行业开始进入比拼利率的新阶段。对于实力一般的中型平台而言,这无疑是严峻的挑战。

小型平台整改压力大,进取不足

取2016年12月交易量排名81-100名的平台为小平台,小平台的重心显然在合规整改上。

这20家平台中,仅5家平台在2016年底之前上线了资金存管,5家平台在今年上线了资金存管,6家平台今年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但并未上线,剩余4家平台并未披露银行存管相关信息。

从排名变动看,20家平台中,9家平台名次滑落行业前100名。剩余11家平台中,除和信贷、小猪理财、生菜金融3家平台交易量月均增速高于10%外,其余8家平台均保持了正增长,但增速较低。

多数平台要么交易量负增长,要么保持低速增长,对“增长”的诉求显著低于中型平台。其实,不难理解,小平台实力较弱,影响力一般,在行业分化过程中实现逆袭的概率很低。不过,从平台背景上看,20家平台中,超过1/4的平台具有上市公司或国资背景,这也部分解释了其“不思进取”的原因,因为背靠实力雄厚的股东,无论如何,都能活下去。

前景展望:前路坎坷,前途各异

从不同类型平台的战略抉择可以看出,网贷新规给平台带来的影响清晰可见,展望未来,前途各异:

超大型平台踏上转型之路,前路坎坷,转型成功则有望成为大型互金集团,但就多数平台而言,最终还是会战略收缩,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收回到网贷业务上来。

中型平台相对而言目标最为明确,那就是保增长,不过,这些平台迟早会发现,没有转型的增长可能是很难持续的。

小型平台则代表了行业中的大多数,随波逐流,它们要的,只是活下去而已。

本文系作者 薛洪言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