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钛坦白】腾讯云王智勇:企业如何从云计算生态中分一杯羹?

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应该将自己的技术和能力,与国家命运和产业变革融为一体,这才是真正会带来大机会、大命运和大前途的地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钛媒体在线课“钛坦白”第41期,我们再次请来三位钛客,解读《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发布后,云计算的机遇、挑战、新格局。本期钛客之一、腾讯云生态合作总监王智勇,负责腾讯云的生态合作,主导建设腾讯云+校园、云+创业、腾讯云基地和技术空间、CTO特训营等工作。这之前,曾在CA Technologies、 SAP等外企担任云计算和大数据销售总监,曾担任华为任全球大客户服务总监、金山软件担任开发工程师等职位。积累了13年以上的互联网和软件行业产品开发、服务运营、销售和研发管理经验。

本文节选自王智勇在钛坦白的分享。如果您还不是钛媒体Pro用户,希望查看钛坦白所有干货,进入钛坦白九个专业群交流,并查看更丰富的专业数据和信息,可点击:https://www.tmtpost.com/pro 注册。

以下根据王智勇在钛坦白的分享实录整理: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腾讯云的王智勇,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在钛坦白线上交流。我的分享主题是《企业如何从云计算生态中分一杯羹》。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早期在金山担任程序员,参加金山毒霸的研发,后来担任湖南移动BSS系统开发,负责数据仓库的设计开发等工作。因为喜欢和客户打交道的关系,我随后加入华为从事服务销售团队,在中东北非等区域带领团队完成多项管理服务项目。

这之后,我选择加入美国靠近硅谷的一家公司Sybase(被SAP收购)这是一家专注数据仓库,关系数据库的软件企业,我在这里完成多个大数据项目的销售。在2011年我选择加入CA Technologies,这是一家美国东部的企业,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云计算管理厂商。我在这里完成了多个云管理合同的签约。之后我加入腾讯云,过去3年先后负责渠道体系建设、移动互联网销售、生态战略合作,现在负责市场品牌生态建设。因为这些开发、销售、市场、服务多个岗位的历练,也包括在国内和国外多个企业的项目实践,我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我的思考,值得大家晚上花时间一起交流。

如何看待传统IT软件巨头的衰落?

大家可能会怀疑这和云计算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有很大关系。大家应该知道,若干年前,毕业后加入IBM或Oracle等软件外企巨头,可能是一名应届学子最大的荣耀,但现在很多人不会这么觉得了,为什么呢?因为软件行业已经发生巨变,而这些巨变是源自亚马逊云的兴起,在过去若干年中,这几乎成为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亚马逊这家企业,如果拆开公司财务报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现象,电商生意收入是云计算收入的十倍左右,但AWS业务增速是亚马逊整体的3倍,运营利润率是亚马逊整体的10倍。从上市以来,市值飙升超过400倍,未来预计会超过一万亿美金,这些估值中,很大程度来自于大家对AWS在美国云计算市场垄断性局面的认可,所以今天我在这里特别想提一下,怎样看待这种老帝国的衰落?为什么会出现AWS?通过历史看到未来,这里我想总结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 客户:以客户为中心是口号还是行动?

国外的一些传统软件企业在过去的数年里一直赚取着巨额的利润,如果买过oracle数据库License或者IBM主机、Cisco交换机等设备和服务的客户一定是有深刻体会的。我本人不反对这种商业利润的获取,但作为一名曾经的外企销售,当客户提出新需求,发现问题的时候你往往发现中国区只是它的一个销售子公司,客户的需求和建议,很难得到美国总部快速的响应。客户不是傻瓜,当以客户为中心变成一种准口号的时候,选择用脚投票就是一种选择。华为的崛起之一,正是来自于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和产品的快速迭代。AWS的崛起也同样是来自于客户面对昂贵的IT设备开支和日益增长的服务开支抱怨后把握住的宝贵机遇。

  • 管理:传统企业内部团队互博与公司的惰性

我们经常见到一种情况,在这样一些传统IT软件巨头里面,有人已经意识到类似云计算这样一种业务的兴起,并积极为止呼喊,但很不幸,在这些公司里,那些贡献了绝大部分销售收入,绝大部分利润的部门会排斥新事物的出现,扼杀这种创新。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很严重的管理层互博。原来躺着赚钱太容易了,当要赚那些看上去比较辛苦的钱的时候,很多人就不愿意了,往往是坚持错误的选择。其实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在非常多的大公司里面,不光是外企,国内很多软件的巨头其实也一样,我后面会提到这一点。

  • 员工:新视野与新变化的缺乏

公司的兴起往往得益于优秀人才的加入,那当你在一家公司里面,你会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一些老员工,他们工作了几十年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家公司。一方面我们尊重这种彼此的忠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当缺乏外面新血液的加入或者一些新视野的冲击和变化的时候,这样一家公司很容易形成一种小圈子文化,或者部门墙文化,讲究和谐,粉饰太平,排斥异议者。内部的变革很难产生,等到外部颠覆力量出现的时候,很难组织有效的反击。 

云计算市场,为什么冒出来是腾讯云、AWS这类新兴公司,很大程度上正是在以上3个方面截然不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在这个领域新兴公司成长的机遇。

未来的技术架构演变,你处在哪一层?

现在给大家谈完这些以后,大家可能会想,当这些传统IT软件巨头衰落了以后,在云计算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又处在哪一层?这对我个人职业发展和对我所在的企业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我个人觉得这些行业里面的分工本质上来讲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但我们需要有眼光,胆识和行动力去抓住技术变革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的时间窗口。

举个例子来讲,即使在目前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可以把它的技术架构分成基础设施、算法、技术方向、具体技术以及针对这个行业的解决方案五大类。

有腾讯云这样专注AI基础领域的服务商,也会有人致力于完善算法,有公司选择计算机视觉方向,有公司会专注计算机视觉里面比如说图像处理比如人脸识别,最后会有合作伙伴将人脸识别等具体技术应用到智慧交通或互联网金融等场景中,形成行业的解决方案。所以在未来的技术架构演变中,其实这些价值链条或者层级并没有消失,只是以另外一种形态出现,这里面会带来冲击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机会。 

如何看待云服务和大数据服务市场?

我们谈到云计算,往往提及大数据,如果说云计算是电,那么大数据就是油。传统的IT软件巨头周边围绕着一群生态伙伴,这些生态公司同样也会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链条中。但是往往我们会发现,很多历史伙伴,不适应这样的调整,或者因为我前面提到的传统团队会对云计算这样新模式的合作采取忽视或者相对比较排斥。这样子就会给新兴的公司带来宝贵的时间窗口。

举例来说,AWS有云Marketplace,在上面有成千上万家云服务商,围绕着他这样一个生态在转动,比如2nd Watch这类非常新兴的初创云服务商,帮助企业管理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评估、设计、部署的服务,并且将数据库迁移到云上,迁移成功后还要负责数据的运行和维护,客户一次性支付数据转移服务费。亚马逊Echo的成功同样也是来自对电商生态伙伴的链条塑造。

腾讯云我们也在全力推进服务市场的工作,通过打造App Store的云服务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开放客户,收益共享。非常多技术团队选择加入,在里面提供自己的特色云服务,回答客户咨询和项目合作的机会。

同样的例子,我觉得未来也一定会出现在企业大数据服务中心这样的“新三板”,随着以互联网为首的公司数据积累越来越多,各个互联网公司都会逐步将自己数据以脱敏的方式开放接口,提供API或者SDK的方式推动数据的连接。未来会有更多的技术公司或者创业公司,基于开放出来数据和对行业的深刻洞悉理解,去挖掘和创造新领域的机会。 

人工智能,喧嚣背后的现状与挑战?

谈到云计算,大家一定会谈到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现在的市场,很多人觉得这家公司不是一家人工智能的公司,就不是非常时尚。我这里想和大家谈一下我们的看法,就是在这种喧嚣背后它的现状是什么?它会遇到哪些挑战? 

有理智的分辨这里面的风险和机会其实是件蛮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大致分解为计算机视觉、语音工程、自然语言的处理、规划决策的系统、大数据和统计分析这几大类,下面我分别简单阐述我的观点:

  • 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领域存在的瓶颈

以计算机视觉领域为例,目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比如如何从识别走向理解;针对语音工程来说,虽然语音识别能力确实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但在一些特定场合噪音下识别,远场识别以及在一些口语化或者方言等长尾内容识别方面还是存在待解决的瓶颈。如果到自然语言处理这块,现在的AI能力相比视觉和语音就差距较大,我们怎么样建立一种文本含义和物理世界之间的映射关系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使Alphago这样的规划决策系统,它往往只能用在一些具体的场景,比如说可在处理围棋的能力很强,但是如果直接用到象棋就会发现不适用,怎么样能够做到通用的AI能力未来需要提升的方面。

  • 腾讯的开放AI、游戏AI、社交AI、内容AI

腾讯云上面我们开放了各种AI的能力,包括舆情分析、语音识别、客服机器人、人脸识别、图象识别等,大家可以尝试着去使用一下看看这些能力能不能和自己的业务进行一些结合,去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针对腾讯来讲,现在我们把这些能力用到几个大的场景里面,比如说游戏、社交、内容这些领域。以游戏AI为例,我们做围棋AI怎么让对手会显得更加有挑战性,复盘你的每一步思考的赢率等;社交AI、客服机器人、智能助手可以更好的和用户互动;内容AI,怎么样在广告上面做更多个性化智能化的推荐,这些AI开放的能力都和腾讯的业务有非常实际的结合,现在这些能力正在逐步的开放出来,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可以基于它来使用。 

不管看上去这个领域有多么的热闹,但是当我们将技术真正用于这些行业的时候,需要逐步去尝试这些人工智能和这些行业的一些实际结合点。这样的思考和探索可能需要很多的时间,我也很欣喜的看到了这些思考所带来的机会,比如说前段时间我经过深圳莲花山这个公园路口的时候,就已经提供人脸识别去捕捉闯红灯的路人,而且可以连接个人征信的系统,我觉得这样一种能力很有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进化,是非常好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

腾讯云计算生态布局,有哪些C2B策略?

云计算是B2B的生意,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举我们的C2B的方案,大家看看一起可以有哪些合作的地方。云计算的决策者和使用者都是和技术人员密切相关。我们把一个CTO的成长轨迹提炼为:从学生到开发小白,到技术骨干到总监,到成为CTO、CIO,或者将来创业成为公司技术创始人或者是合伙人,在他/她成长的路径上都有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当他是学生的时候我们会提供云+校园扶持,一个月只需要用一元钱可以拥有一台云主机,在云上体验腾讯云动手实验。当他是一个开发小白或者是技术骨干的时候,我们输出一系列培训认证课程,包括游戏、微信、企业saa、视频、云技术运维等各种场景;当他是技术总监的时候,我们会有云+未来峰会,CTO大讲堂等交流海量架构设计和运维等。当他是一个CTO或者CIO的时候,我们组建了云+CTO俱乐部,会有很多行业大咖大家一起交流前沿技术和趋势产业的结合,包括一些CTO的管理方法理论,通过这些东西会从各方面来丰富他的技术和业务素养。当他是一个创始人的时候,我们提供云+创业的政策,会提供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云的免费资源,在他创业最初期的时候帮节省大量云计算资源的早期投入,提高创业成功率,等等。

我们就是这样围绕一个技术人员成长的轨迹,因为在我们看来,云计算的域核心的客户人群就是这些技术的决策者,他们知道也懂得怎么样去判断哪些技术或者是哪个云的厂商对他和自己业务的结合是最方便的,在安全、稳定、可靠、口碑等等方面,会觉得腾讯云是一个一路走过来很不错的伙伴,他们很难被左右,他们会相信自己所选择的东西。 

如何看待技术驱动产业变革机遇?

因为在腾讯负责生态合作的机会,我会去众多各地政府产业园区,同时也会接触到大量企业。从我的角度来看,大家最常见到的云计算早期适用形态,比如像游戏、视频、 APP这类公司一开始就是云计算深度用户,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这些用户越来越多选择了云计算以后,真正的产业融合和变革开始到来。云计算已经进入了深水改革的区域。

腾讯CEO Pony是国内最早提出“互联网+”这样一种思想。IT预算的大客户都是来自于像金融、能源、制造、政府等传统领域,所以在这些领域变革的时候,技术人员需要考虑这些产业存在自己的惯性或者是原有的利益链条,或者是客观产业现状。当我们想要用新技术去驱动和变革这些产业的时候,这里面融合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甚至会带来一些剧烈的冲突。

但不管这种冲突,或者是这种磨合,有句话我特别想说的就是:我觉得抵抗是没有用的,技术的提升是大趋势。政府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计划全力推进供给制改革,提升产业水平,通过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既可以去满足中国越来越多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需求,也有助于提升整个国家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所以在国家这样一种战略大背景的指引下面,我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应该将自己的技术和能力,与国家命运和产业变革去融为一体,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会带来大机会,大命运和大前途的地方。

我们从最初人口的红利,到政策的红利,到现在的技术红利,当云计算、大数据、IOT、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能力被腾讯这样的企业通过腾讯云以水电煤的方式提供出来,插件式的提供给各类startup企业或者成熟企业, 会使得未来可以更好的和各类行业结合,产生更多的商业颠覆和变革的机会。

当我和很多政府产业园区沟通的时候,我能够明显感觉到就是中国政府产业园区的领导非常开明和务实,非常愿意通过政府引导产业基金扶持,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技术变革的公司,和这个城市所拥有的优势但又亟待需要提升和变革的产业,去进行结合、融合、升级从而产生新的机会,所以我觉得当中国各地方政府集举国之力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后面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非常多,但我想可能是这个时代我们这批人感觉到最幸运的一件事情吧。 

云计算行业有哪些机遇?哪些坑? 

既然这个栏目叫钛坦白,所以我觉得应该谈一谈会有哪些坑,因为在腾讯云负责云+创业的项目,在过去的一年,腾讯云扶持了近上千家各个领域创业的公司,我看到了很多人包括我们腾讯也有很多同事会选择出去创业,所以在这里面我总结了一下可以关键注意的地方供大家参考。

  • 效率和体验。第一点,我们有没有对这个行业的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这点真的很关键,如果技术对这个行业只是一个噱头或者是一个宣传,而本身并没有很大效率提升的话,这种自嗨尽量避免。或者我们的产品对客户,尤其是新兴客户的体验相比传统产品是否有非常耳目一新的改善,不是过多营销去影响客户的判断,好的产品本身就会有讲故事的能力。
  • 成本。我们通过技术对这个行业的成本有没有非常多的节省?比如我在腾讯的前同事现在是珍爱网的CTO,他有一次和我们谈到用云计算里面智能语音的处理可以帮他们节省客服质检中非常多的时间和成本,同时提升红娘和客户沟通时的技巧和沟通效率,这就是非常好的一个经典的例子。
  • 利润。我觉得任何一家商业公司,首先应该是能够以利润作为自己的核心关注点,一个不能盈利或者不能够获得收入的公司,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并浪费社会资源的公司。在这点上,我们不能被一些非常少数著名互联网企业的光环所蒙蔽,毕竟这样的成功是极少数。

当我们看到各种热闹的名词兴起的时候,其商业的本质本身是没有变化的,就是提高效率,提升体验,降低成本,同时能够赚取利润,能够让自己的员工或者是让自己的客户、合伙人、投资人,能够从这里面得到价值,我觉得这些本质的道理在无论是云计算行业还是大数据行业,或者人工智能领域都一样,不能太自嗨。

所以我给群里的一个建议是:忘记big idea,或者说先放下这些很大的抱负和理想,当然那些理想很重要,但是在进入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把它当成生意来做。要有理想,有勇气利用技术驱动行业的变革,但是同时也更应该有智慧的去制定分阶段的策略,知道哪些可以变化,哪些可以调整,哪些可能是属于深水区需要和传统进行磨合,甚至和原来价值链共存。   

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有这么几点展望:

  • 高质量的和全行业的数据会加速产生,随着物联网和低成本大规模传感器的成熟,跟踪经济会走得越来越远,会产生越来越多高质量和全行业的数据,当然会衍生非常多的机会。
  • 云计算的处理能力在云端能力越来越强,同时本地终端的低功耗计算会越来越多和云计算进行结合,从这里面来看移动化计算也是未来很核心的发展的方向,资源一定存在瓶颈,所以也要结合本地终端的这样一种低功耗计算的能力。
  • 从我的角度来看,在垂直领域,云化、数据化或者是AI化,会成为一种普惠的能力,而且未来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经济价值。我们会觉得云计算就像以前的电一样会渗透到各个垂直行业领域,和这些领域变革去融合,去产生更多的机会。

不要匆忙,时间是最好的朋友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在这波云计算的技术浪潮中,不用太着急,与时间成为朋友。变革是需要成本的:

  • 变革的时间成本。我自己挺有体会,就是变革真的是肯定有时间成本,很多事情做早了一步你可能会比较辛苦,但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往往也是把握最早的一批。
  • 变革的机会成本。当然可能我们也会有机会成本,就是有可能当你选择了某项技术去学习或者与产业融合突破的时候,可能会损失你在其他的技术或其他行业去快速推进的机会。
  • 变革的沉没成本。同样也存在沉没成本,你所付出的可能会转变成为沉甸甸的收获,但是有时候可能也会一无所获。在科技行业,这是很常见的情况。

因此,我觉得不管如何,一个努力的人,一个能够耐得烦的人,能够乐观去面对未来的人,让时间成为自己很好的朋友,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要那么匆忙,随着产业变革的潮流,去牢牢把握住其中机会。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总会有几次非常好的机会,把握住一次就已经非常好。

半个月前我刚刚从美国游学回来,去了西点军校,一位校友和教授跟我分享西点几个核心的观点,他谈到了“Real meaning,joy and significance”。我的理解“Real meaning”就是真实的人生含义,joy指让自己很开心,significance提醒需要做出社会价值。其实我很多时候发现,西方这些优秀精英的观点和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类似的,钛坦白里面都是一群非常优秀和精英的朋友,所以我也想把教授送给我们这三个关键的词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大家共勉。

钛坦白群友互动:

1、刚刚王总提到数据的开放对接是未来的趋势,可是现在的互联网给人的感觉就是数据为王,请问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云计算的兴起将是从底层的变革?

王智勇: 我个人觉得这轮的变革其实不是从底层变动,它往往是从业务层的需求发起,然后自上而下的去推动这样变革,往往很难从底层去进行变化,反而是一种业务的新商业模式的尝试所带来的变化。

2、 请教一下王总对苹果icloud接入腾讯云以及其他云有什么看法? 

王智勇: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虽然AWS在海外市场有他的成熟度。但首先在中国市场,腾讯云这张网络的质量无论是从安全性、稳定性、综合性价比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是中国最棒的。原因就是在于因为这张网络承接的是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全部腾讯海量用户。这样的基础能力是做云计算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也不是一些创业公司可以短期内积累的,这些网络来自历史巨大的投入,举例来说,我们跨17线的BGP网络,在中国运营商跨网上部署了一张高速IP网络,超过4T的防DDOS安全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苹果,还是一些海外巨头企业,他们在中国从事业务的时候,经过多次比较,测试后,最终都是将他们的业务部署在腾讯云上,因为他们想给客户提供非常好的网络质量覆盖体验。同时,我们现在也在全球布局,中国很多企业出海其实也都纷纷使用腾讯云的网络,因为发现本土服务的优势是非常的明显,而企业市场,厂家服务是核心竞争力和生命线。

3、很多公司创业初期因为没有过多的资金来投入建设,所以采用云计算服务,可是当他们壮大了,就都开始自己建设数据底层,用老话讲就是钱在自己口袋里才放心,他们会有对数据安全的焦虑,关于这点王总怎么看?

王智勇:首先,打个比方,钱放在自家保险柜安全,还是存储在银行保险柜更安全。以Netflix为例,这是部署在AWS上最大的一家全球巨头视频点播企业, 曾经一度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但最后全部迁移到AWS云。在腾讯云上这种情况也不例外,腾讯云服务上已经承载了非常多企业的数据,包括金融-微众银行,政务-政府法院等大家认为非常隐私的数据。作为云服务商,客户的数据隐私是会被高度保密的,这不仅仅是企业伦理问题,治理问题,更是国家法律法规问题。腾讯云在这个上面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你刚刚提到的问题,在我看来是一种短期的错判,随着业务在云端享受更多的便捷,高效,安全,这种顾虑最终会减小直到最后消失,大量的示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根据腾讯云生态合作总监王智勇在钛坦白上的分享整理,主持人佳音)

……………………………………………………

钛坦白第42期预告:聚焦传统IT基础架构颠覆者——超融合

详情:https://www.tmtpost.com/2624426.html

报名听课、交流:

钛坦白目前有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文娱社交、VR/AR、区块链、支付创新、体育、云计算、SaaS等九个专业群。

1、钛媒体Pro专业版用户,可以点击链接https://www.tmtpost.com/pro ,登录账号,进入“在线课堂”,在线免费、任意选择自己要进入的群,按提示操作;

2、非钛媒体Pro专业版用户,可以添加微信号taitanbai0,在通过好友后,发99元红包给小钛,你将有权利从九个群中任选一个群进入,长期听课、交流。请告诉小钛你要进入哪一个群,然后等待小钛拉你入群~

推荐钛客、赞助、合作:

请与钛坦白负责人佳音联系,邮箱jiayinge@tmtpost.com

本文系作者 michaelwzy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这一段说的真好,急于求成这种心态要不得。Real meaning,joy and significance.

    回复 2017.06.15 · via pc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