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在过去两年内从小众群体走向大众圈层,在2016年一度成为风口浪尖;更重要的是,网络直播的流行造就了新职业;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直播平台上,做起了网络主播,并把主播当成了长期职业。
如今,网络直播并未像一些“明星概念”一般昙花一现,事实是,它已经慢慢侵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新的娱乐方式、社交方式。
在各种各样的直播平台上,主播就像商品一样琳琅满目。有些主播是直播平台主推的“网红”或“宠儿”,拥有大量的粉丝,他们日进千金甚至万金。但大多数主播都是普通人,他们拼命地积累粉丝和人气,才能维持体面的收入,或者只能挣到零碎银子。
不过一直以来,“网络主播”在社会大众的印象里,甚至在社会和媒体舆论中,都并非一个积极或正面的词语。不可否认,人们总会带着有色眼镜去评判它,甚至会将“网络主播”一词与卖色相、锥子脸、低俗、不务正业、不正当等联系起来。这一切“刻板印象”都要归咎于直播行业发展之初的乱象,以及大众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舆论倾向。
事实上,直播行业在近两年的发展中,已经向不同垂直领域慢慢延展,这也意味着网络主播的身份也更加多元化。
无论是网红主播,还是普通人主播,他们不再是大众印象中的靠“颜值”、“脸蛋”去卖弄风情,他们开始兜售知识和技能,他们展示日常生活的点滴,他们甚至只是面对镜头闲聊。
慢慢地,直播就成了网络主播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他们的生活也开始离不开直播,时刻打开摄像头直播“我正在做什么”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参考阅读钛媒体「在线」栏目2016年出品的《一位女主播的移动直播生活丨钛媒体影像《在线》26期》)。
于是“网络主播”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在许多年轻人的眼中,网络主播是一个可以开启另一种人生的稳定职业;直播平台的低门槛,内容生产的低门槛,都刺激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主播行列,这其中人数比例最高的是年轻人(当然也不乏其他年龄段的人在此找到人生的春天)。
与此同时,看直播也成为互联网用户的生活方式,同时带动了大量的“打赏”为主要方式的网络消费。
事情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为什么线下有那么多普通人(用户)喜欢观看另一群普通人(主播)在做什么?吸引他们观看的原因是什么?
而这些普通人主播既不是明星,也不是网红,也不具有知名度,那他们又凭什么获得跟他们一样的普通人的青睐和关注?
基于对网络直播的长期关注和思考,青岛理工新媒体传播研究所从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网络直播”项目,从直播平台、直播用户和网络主播角度,进行了长期调查研究和追踪采访。我们最终形成了2万字数据研究报告《2017网络直播年轻用户深度洞察》,用详尽的数据分析深度挖掘和解读网络直播用户对直播经济的贡献和影响。
该研究报告已新鲜出炉,将在8月联合钛媒体重磅发布。
在项目调研阶段,我们对秀场直播、游戏直播、生活直播等领域多个网络主播展开了深度访谈。我们希望近距离、直观地了解这些年轻主播关于直播的真实态度和想法,了解他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做网络主播?他们在直播中最在意什么?他们如何跟粉丝用户互动,又如何看待这些芸芸众生?他们在直播产业链条中如何生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得到了部分相似的答案,更多的则是不同的心路历程。他们分别代表着某类主播人群,他们表达了对网络主播这种职业方式的真实想法。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网络主播的状态缩影。
在发布《2017网络直播年轻用户深度洞察》之前,我们将在钛媒体连续发布两篇深度访谈,试图还原女主播们的直播故事和内心情感:
游走在真实和现实边界的直播生活
90后姑娘桔梗(化名)在国内某互联网公司工作。她穿着时尚,并且尽量让自己的装束风格显得职业和干练。因为经常要与各方人士打交道,所以她在工作中不得不想如何用更好、更有效的方式跟别人交流,如何才能较好地维护跟外界的关系。
这位年仅23岁的姑娘有着比同龄人更成熟、沉稳的表现,她的思考方式非常具有逻辑性,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也很深刻。她接触了许多互联网前沿的东西,对科技、互联网和直播行业有着清晰认识和观察,谈吐大方且富有见解。
然而,职场上的这些表现,并非桔梗的真实模样,准确的说,并非是她认为的“真实自己”。
结束了一天焦灼、繁忙的工作,她回到自己的巢穴,习惯性地打开她在映客上的直播房间,开启了晚间的直播生活。她开着直播,有时候跟粉丝聊聊天,嘻嘻哈哈的开心一番;有时候在直播间分享有意义的事儿;有时候化妆;有时候对着镜头练习尤克里里;有时候花很长时间染指甲,一句话也不说。
工作中,那个“伪装”的外壳终于被卸下。打开直播的时候,桔梗说,她可以在手机框中演一个更接近真实的自己,一个23岁的年轻姑娘应该有的样子。我问她,“心里面那个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她的话匣子被打开,回答也干脆直接。
“没有什么束缚,没人能管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变得特别丑,想不理人就不理人,不需要再伪装,不需要逼自己变的‘成熟’,不开心的时候就可以说今天很不开心。”
由于早早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所以相对同龄人,桔梗“会过早的伪装自己,强迫自己像一个大人一样成为更职业的工作者。”“但我内心其实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儿,我也会撒娇卖萌,但我工作中不能表现成这样。所以,我在直播的时候就会很开心的做自己。开心了就会唱两句歌。有什么感受也会直接说出来跟别人分享。”
褪去了白天的嘈杂,直播时的她得到了真正的放松,内心感到平静和安全。直接间里粉丝们对她的赞美,也让她感到无比满足和开心。
有时,为了让“朋友”了解自己的动态,她会把直播链接发到朋友圈。“有人想要了解你、联系你,自然会关注你。没有交集的人,可能也不会去看。”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不过,桔梗在朋友圈做了分群处理,对于她的直播生活,一切与她工作有关的人绝不会知晓,这个成熟的职业者其实是一枚萌萌感爆棚的妹子。
于是,她的白天和夜晚成了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就像被隔离的绝缘体。
直播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6年初,直播热潮开始时,桔梗受到身边朋友影响也加入了直播大军,成为一名“兼职”的网络主播。她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时,朋友都会开着自己的直播,她们在KTV唱歌或者在商场逛街时,也会开着直播。
“我们玩的时候,朋友们会给看直播的那些人讲,我们现在在干嘛,分享我们见到的东西。大家很开心。慢慢的,我也被传染了,然后就模仿她们这种生活方式,最后真的会上瘾了。”
做网络主播之前,桔梗像许多人一样,对网络主播这个职业存在一定偏见。然而今天,她已对直播上瘾甚至依赖,直播已成为她下班后个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成为她繁忙工作之外消磨无聊时间的生活调剂。
“我觉得,直播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我来说,跟挣钱无关。”在访谈中,桔梗向我强调了几次“生活方式”这个词。对于她来说,有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做主播完全是随心所愿。
所以,桔梗并未给自己强行规定开直播的时间,心情不好或者不想直播时可能连续几天都处于“罢工”状态。她说自己并不是一个敬业的“网络主播”,也没有刻意维护或讨好粉丝,“喜欢我性格的人,自然会留下来。不喜欢的人,也不需要去拦下他们。”
访谈时,桔梗告诉我,她在直播平台上的粉丝并不算多,到目前为止,大约有15000个粉丝用户。随后,她哈哈一笑,更正说,现在只有10000左右了。由于直播时间的不固定,有些粉丝慢慢流失掉了。“上个月也就有100多块的收入吧”,桔梗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
桔梗并不十分在意粉丝的流失,因为她不需要靠粉丝供养。她的粉丝中男性用户居多,但桔梗在直播中的率真、大方和真诚,吸引了许多女粉丝,还收到不少女粉丝送来的礼物。不过桔梗会好言相劝女粉丝不要给她送东西,对她的赞美和认可就是最好、最另她开心的礼物。
桔梗曾在不同的直播平台上都开过直播间,但最后固定于其中一个(映客),因为她的朋友大多都在这个平台上,这样大家互动起来比较方便。
如今,直播平台上活跃着大量的像桔梗一样的普通人网络主播,他们做直播不以挣钱为直接目的。他们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行业,白天有固定的基本职业,有拼命奔波的目标,有笑脸相迎扮演的角色。而当夜晚降临时,做回真实的自己,解放自己,便成了内心的渴望。只不过,直播恰逢其时地满足了这份渴望。
他们发现,直播不需要成本,不需要技能才艺,需要的只是“你是否拥有表达的勇气”。他们在直播镜头前,面对陌生人袒露心声、表达不悦、喜笑颜开时,要比带着面具面对现实身边世界轻松的多。
对于这类主播来说,直播,就像是无意间发现的潘多拉盒子。
直播是一种陪伴,也是打败孤独的良药
桔梗笑起来很好看很爽朗,对自己想要做什么也十分有主见。她只身一人离开家乡,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投身到时刻变化的互联网职场。急促的生活节奏、繁忙复杂的工作任务就成了她的日常。作为一个混迹于互联网的人,她会感到焦虑,也偶尔会产生恐惧感,甚至会不知所措。当然,她也会迅速自我拯救。
“这份孤独感会压抑着我,所以就想通过直播这种小成本高回报的方式来排解自己心里的一些想法。‘打开直播’这个小动作,就可以把我的生活直播出去。虽然面对面没有人在你身边,但你会感觉到有人在看你,有人在关注你,你起码不是一个人。就是会感觉到有一种很强的存在感。”访谈中,桔梗毫不掩饰自己做主播的真实原因。
桔梗的身份不仅是网络主播,她还是直播平台的观众,她也会经常观看别人做直播,并且会思考直播中的现象。
“当看到别的网络主播都在释放自己的想法和信息时,我会想,如果我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做主播是不是也挺好的?至少在做直播时,可以暂时不那么现实,可以做自己。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找到现实当中不会那么快就能获得的一种自信,或者是能达到一个高度,那种感觉是真实的,但又好像是不那么真实的放松。”
当面对众多粉丝簇拥时,网络主播们沉醉于备受万千瞩目的成就感和存在感当中。而这种心里感受往往在匆忙、竞争压力巨大的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达成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许是孤独的个体,这种孤独不只是孤单,更多是心灵上的“无依无靠”和“虚无”,即使身边人来人去,但仍抵挡不住内心的孤独。
但在直播中,他们可以暂时忘记现实的残酷和冷漠,在直播中得到的精神体验,就像排解孤独的麻药。只不过,有些人尝试并选择了“做直播”这种方式去打破现实中的失落。
当直播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直播扮演的角色就发生了质的变化。直播不再仅仅为了钱,而是为了一种长情的陪伴。
欲了解更多数据分析和干货,敬请关注我们即将重磅推出的《2017网络直播年轻用户深度洞察》研究报告。
被关注被认可的内心满足和“心灵垃圾桶”的双重角色
孤独是一个人内心深层的感受,这种感受往往会因为缺乏与他人的言语互动或内心互动时悄然产生。所以,桔梗在直播时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有人陪伴,就会减少孤独感。
我问她,体会到的存在感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她的语气随即流露出小女生的俏皮。
“就是会感觉到有人一直默默关注你啊,有人会爱慕你啊。有时候也会有很多惊喜。有人关注自己,总还是会心存感激的。希望被人关注和认可,能够被别人喜欢,会增加我们生活中的信心。”
所以她在直播过程中,最在意粉丝对她的赞美,她希望得到这些精神食粮,收到赞美远比收到礼物和金钱更让她畅快。“别人夸我的时候,我的感受是,Ta眼光真好。内心很满足吧。”
桔梗把直播看成是“心灵垃圾桶”,主播们可以通过直播去拆解生活,把好的或不好的心情丢给陌生人,在陌生人面前畅所欲言,排解生活中的烦恼。
然而,网络主播们又何尝不是直播用户的“心灵垃圾桶”呢?用户看直播时,希望将某种情感投注在网络主播身上,他们跟主播交流互动,也渴望得到主播关注和认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为现实生活找到一个精神释放的出口。
网络主播看趋势:直播、主播将向专业化发展
桔梗对直播的发展趋势有较深的思考和研究,她觉得,许多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做网络主播就是把直播当生活一样对待,他们在直播中分享琐事、分享心情、分享点滴,“分享”就成为年轻人做直播的一种形态或动力,他们乐于做这份职业,并且觉得很有意思。
因此,刺激桔梗从事网络主播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她意识到“直播是一种大势所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载体,同时每个人也是消息源。”
在她看来,将来的直播绝不只是“卖弄风情的表演”,也不只是靠“唱歌、跳舞、锥子脸”,网络主播会更加专业化,并且应该成为一种可发展的职业。
“我看到朋友专门去考主播证时,就知道直播绝不是大众看到的那么简单。朋友早晨9点就打开直播提前抢流量,并且为了把直播做的更好,她还在比较专业的垂直领域(比如化妆品、治疗)特意找老师咨询、学习知识。所以,像我朋友这样的主播就是把直播当成一份职业,一种生活手段。他们对这份职业的看重,会推动直播更趋于专业化,推动直播成为大众化的职业。”
桔梗打算和朋友一样,专门去考主播证,找老师咨询学习专业类知识,希望把做直播这件事专业化,提升自己的水平。“我希望自己是不卑不亢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取正当和应有的收入。这样的话,我会觉得腰杆很硬。我希望父母也能来看我做直播。”
对于先前媒体或娱乐节目对于网络主播的论调(比如网红、锥子脸、极尽能事讨好观众等),桔梗并不认同这些带有色彩偏见的舆论,她说“这些片面的评判和标签,会误导很多人对主播这份职业的理解,让人觉得做这份工作不光彩。”
在对其他网络主播的访谈中,我们同样发现,这些年轻人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这份职业的认可。主播对于他们来说,或是一份职业,或只是一种谋生,或是一种生活方式,或是为了展现自我。无论哪种,都无需外界进行道德审判。
欲了解更多数据分析和干货,敬请关注我们即将重磅推出的《2017网络直播年轻用户深度洞察》研究报告。
网络主播眼中的“芸芸众生”
当这些年轻的网络主播们在直播镜头前演绎着不一样的生活和人生时,对于那些观看他们的普通人,又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心理和目光去观看直播呢?
在与直播用户(观众)的长期互动中,网络主播们对这些与他们一样的“芸芸众生”有了更多体会和理解。
桔梗对于这个现象有过认真思考,甚至专门写了一篇论文来分析“无聊的直播经济正野蛮生长”。桔梗和其他网络主播在访谈中都提到“无聊”这个关键词。他们觉得,现在许多人都很无聊,不知道什么有趣,所以在无聊时间看直播就会感到“有个人在身边”,那么这个时间对他们来说就是“有价值的”。他们消磨了时间,心理上可能也会得到安慰。
桔梗说,看直播的一些人在生活中太孤独了,他们可能抱着观察者的心态接触直播,但慢慢的就把“看直播”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变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因如此,一些看直播的用户也会希望得到主播们的关注。“他们刷礼物就是想让主播看到他们,我给你送礼物,你要关注我,回应我。”
网络主播们也经常会遇到“粉丝比拼送礼物”的情况,“有人送的礼物超过我了,我要再反超过去,要让主播知道我更喜欢Ta。或者要让别人知道我更有钱,我刷的礼物能上榜。这是一种炫耀,是一种虚荣心。”即便有些人收入不高,但送小礼物能够得到主播的回应,也会让他们有满足感。
正是因为这些“芸芸众生”纵身扑进直播浪潮中,才有了直播经济的火热,以及直播平台对他们的争抢。
对于桔梗这样的网络主播们来说,直播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乐于其重,并慢慢引领和塑造着网络直播文化。而对那些将直播更多当作谋生手段和工具的网络主播们,又是如何在直播浪潮中游走和生存?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常宁。敬请关注网络主播深度访谈的下一篇)
【钛媒体作者介绍:常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大学教师,媒体人和专栏作者。专注新媒体传播、社交媒体关系、受众与消费者调查研究;长期关注报道世界新兴技术发展。钛媒体资深作者和特约撰稿人,连续四年获得钛媒体“年度十大作者”。微信公号:科技常评论(kejichangpinglun)】
【-重磅预告-】
为了揭开网络直播用户的团团迷雾,为了探究直播平台内在运转机制,青岛理工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所于2017年3月启动“2017网络直播年轻用户行为和心理研究”大型项目。钛媒体作者常宁博士系该项目主导人。
此次调查研究直面2007个网络直播用户,从13个板块入手,全方位深度洞察直播用户的观看行为、观看心理、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广告接触行为、广告购买行为和影响因素、广告态度、直播内容付费意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该调研最终形成了厚重的20000字深度研究报告《2017网络直播年轻用户深度洞察》和大量可视化图表展示。研究报告勾勒出4大直播用户人群立体画像,发现了影响直播平台运转的两大内在机制,解密用户观看直播的五大心理,探秘刺激网络直播用户持续消费的背后因素和心理,窥探网络直播垂直化发展趋势和潜力,探究直播平台广告模式、付费模式的延展性,基于研究数据提出多方面营销启示和建议。
更多干货、详细解读,敬请关注《2017网络直播年轻用户深度洞察》。
《2017网络直播年轻用户深度洞察》已在钛媒体独家首发,钛媒体Pro用户专享(专业用户1.99元,非专业用户599元)报告购买地址为:https://www.tmtpost.com/report/2742730;点击链接 成为钛媒体专业版用户: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直播是为了满足每一个人的自我实现。 直播,让每个人都成为明星,都成为焦点,都成为闪光灯和聚光灯的关注点。 这是最最朴素的想法。 直播是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属于自己个性部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你可能找不到和自己个性匹配的人,但是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你还能找到成千上万的人,这就给予自己的个性与强有力的支持,发展的动力。 直播是为了分享,是为了排解孤寂。 是为了保持和完成个人的社会化。
更多是社交方式,80后刷微博,90后刷直播,95后刷抖音~~
看直播能够让你轻而易举的漂亮的美女,天仙一般的美女沟通,获得他的关注和他进行情感交流者在现实社会现实生活是很难办到的。
跳出这么多女主播 以前都是干啥的啊
女主播这碗饭也不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