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拉人入伙的强盗头子,你应该充分知道别人和你一起上梁山,不给朝廷打工的风险。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用,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然后说了下面千古流传的这段团队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这个是啥意思呢?很简单啊,我刘邦是一个创业公司的CEO!但是呢,论策略,论运营,我比不上我的首席运营官(COO)兼战略部主任张良同学;论财务和人事呢,我比不上我的首席财务官(CFO)萧何同学;论市场和销售呢,比不上首席营销官(CMO)韩信同学。
当然拉,按照现在创业公司的说法,技术公司应该还要有首席技术官(CTO),非技术公司要有自己产品总监。不过对刘邦来说,他有什么产品啊,他不就是忽悠大家让他当皇帝,然后大家就可以坐地分赃,完全就是一个皮包公司么。所以我们对刘邦不要太苛求了。
刘邦集团对项羽集团的胜利,是刘邦的团队对项羽的团队胜利!项羽集团的营销能力很强,老板可以亲自在一线打,百战百胜,但是没有战略方向,战略目标,也没有充足的资源保障产品的营销,最后资源耗光了,只好脖子一抹,退出江湖。
团队,这个话题,是非常有争议性的一个话题。可以写一本专著。或者说,老早就有无数人,无数本专著专门谈论建立团队。那么我们如何能够透过重重的迷雾,去抓住问题的本质呢。
我们来拿一些著名的创业公司来说些事儿
雅虎,创业时候,是杨致远(Jerry Yang)和大卫费罗(David Filo),公司成立了没有多久,就加入了 Tim Koogle,Jerry和David都不要CEO,所以雅虎的高层就变成了Tim是CEO,有经验,Jerry变成雅虎的大使,天天在外面秀,David还是研究技术。Jerry和David的头衔是Chief
Yahoo,也就是我们说的雅虎酋长,好像很虚,实际上很长时候不管具体的事情,好奇怪,创始人可以不当CEO。当然后来公司又加入很多高管,到了上市的时候,Jerry和 David占公司的股份大概都是10%左右。
Google的情况类似,两个创始人的股份也差不多多,两个人都不当CEO,请了Eric Schmidt。然后再充实团队,Google的日子,大家知道的,是非常的,相当的滋润。
微软的英雄是比尔盖茨,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共同创始人包括了保罗艾伦(Paul Allen),比尔盖茨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做数字英雄,孤家寡人的,是保罗后来得了癌症,才退出了公司。这个老兄后来病好得差不多了,90年又回到微软董事会。但是基本上他的主要生意已经不在微软了,他投资了很多公司,又臭棋也有很成功的投资。但是基本他的投资策略都是投资未来型公司,比如他很早就投资宽带方面的公司和应用。
再来谈谈苹果公司。1976年,乔布斯与沃兹合伙组建苹果公司任CEO。后来他引进了原来百事可乐的John Scully,当时超级好玩,他说服John的时候说,“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和我一起改变世界?”于是John Scully就义无反顾的跑来乐,结果更有趣的是1985年John Scully因为和乔布斯意见不和,把乔布斯赶出董事会,赶出苹果。这个也够厉害,创始人被赶走,这个在中国比较难想象。乔布斯离开后组建了Next公司。后来苹果公司业绩不好,1997年9月,乔布斯重返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他对奄奄一息的苹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公司改组和一连串新产品降价促销的措施。终于在98第四个财政季度创造了一亿零九百万美元的利润,让“苹果”重新“红”了起来。现在我们知道了,从IMAC到IBOOK到IPOD到IPHONE,这些都是乔布斯的天才创意。
当年John Scully和Jobs谁对谁错我们不知道。不过Scully这个老头很有意思。去年的时候他来上海,在一个晚宴上我们一起聊过。他已经70多岁乐,居然跑来上海推销他的一个新公司,做一种好像万能遥控器似的产品。老美就是这样,创业之心永远不死。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美国,创业团队非常讲究合作精神,而且尊重制度,代价甚至是创始人被驱逐,无论这个选择是对还是是错。等下我们会具体分析美国有这样合作精神的本质,和我们在中国的环境下如何取其精华。
在中国,我们会发现有些不同的情况,我正好今天(2008年10月7日)看到胡润刚刚发布的中国百富榜,其中前10名是
黄光裕
杜双华
杨惠妍
彭小峰
刘永行家族
荣智健
张近东
施正荣
许荣茂家族
张志祥
朱孟依家族
这份榜单中间,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首富,如果不是家族企业,就是孤家寡人。孤家寡人的意思不是说没有团队,而是说,团队的主导者非常清晰,鲜有好像雅虎或者google那样2个创始人,股份都差不多,因此财富也差不多的情况。
如果我们把这个榜单继续往下看,看整个1000的榜单,做的比较好的能和兄弟共天下的就只有复星的郭广昌乐。当然即使是郭广昌,他的股份也比他其他的兄弟财富多好几个倍。
新浪有专辑,大家可以自己去看,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2008hurunbaifu/index.shtml
如果我们拿国内的新经济企业做一些案例
搜狐,张朝阳,数字英雄,拿了他大学教授的20多万美金回国,创立搜狐,经过4轮风险投资,成功上市,经历了网络股泡沫的崩盘,但是通过天龙八部的成功,终于站住了脚跟。
新浪,王志东,曾经的数字英雄,创立新浪前身,四通立方,由于股份被稀释的太厉害,在最后上市后,股份只剩下6%左右。最后网络股泡沫崩盘时,被董事会当替罪羊赶走,创始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新浪近年,除了在新闻门户方面,其他领域新产品鲜有建树。而王志东,脱离了新浪这个平台,点击科技,点而不击。
网易,丁磊基本就是一个人干。以特有的浙江人的商业智慧把网易从个人主页时代,到免费邮箱,到门户,然后到网游。曾经空降过国际的职业经理人,结果最后恩断义绝,丁磊以上市后58%的股份重新夺权。
百度,李彦宏和徐勇一起回国创业。李是大股份,徐是小股份。最后小股份的徐还是主动离开,因为“老板”只能有一个。徐勇和李彦宏本来就是在硅谷工作中间认识,本来就没有多少年的交情。
腾讯,腾讯的发家史讳莫若深。但是无论当年的情况如何,到现在我们记得的就只有马化腾,我们大陆版的小马哥一个人。
盛大,陈天桥家族和复旦同学系。
九城,还用说么,我们可爱的足球老板朱骏同学,孤家寡人吧。
还有很多,我们来谈谈,曾经的梦幻团队们
亿唐,曾经的美国MBA梦幻团队,大概不知道当时是5个还是6个美国名校的MBA,拿了4000万美金回国,以唐海松为首要打造中国年轻人的明黄一代。结果没一样做成。
携程,成功了,不过曾经的梦幻团队们也散掉了。都各自干各自的去了。
网大,还有人记得这个当年的所谓中科大三个少年班神童回国创业的热闹么。现在还有网大什么事情?
说了以上这么多,观点很简单的归纳到一点
如果你打算创业,给自己做好定位,如果不能做到承担一切的那个“英雄”,那么就乖乖的安心当个小股东,跟着自己选中的“老板”发财,可以发噪音,但是不可以挑战权威,除非你不再相信他能带你成功。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现实,创业环境中间,千万不要几个人出来,大家的股份都安排的差不多。最后有问题,谁都不服谁,自己空搞内耗。
美国为什么可以?我在硅谷呆过一小段时间,曾经被美国的硅谷文化所痴迷,但是发现没有几样能够直接拿到中国来用。我简单说说美国式团队创业成功的一些美国国情。
1.
美国人会尊重制度。美国其实有非常好的民主集中制,呵呵,似乎是我们党的口号。团队的股份无论多少,代表的是利益而不是决策权。你可以发布你的看法,但是一个公司只能有一个CEO,只能有一个决策者。因此美国人在一起合作,非常“识相”,尊重规则,无论你觉得对还是不对。
2.
美国的职业经理人资源丰富,公司的管制架构是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董事会决定CEO,CEO决定管理层。因此股东并不能直接干预到公司的经营。即使干预也要通过控制董事会的间接手段。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美国的职业经理人也尊重创业者。你创了这个公司,占了大的股份,我来打工,股份很少,但是我愿意干,只要我认同这个理想,即使创业者经验还不足,我也愿意来干。
3.
美国人的思维简单,但是目标情楚,分工明确。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责,权,利的结合。而且对于美国人来说,创业是件普通的事情。很多人都创立过很多个不同的公司。对他们来说,创业就是找项目。找项目的目标是快速的在几年内上市或者卖掉。美国的资本市场发达(当然最近的股灾我也无语了),美国的公司的并购行为众多。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获得财富是最终目的。谁在乎是不是一定要当老大呢?或者说,这个项目,可以让你当老大,下个项目可以我当老大,无所谓的,只要能赚钱,当老大这种辛苦的事情还是别落在自己身上。
4.
美国的公司的股份制度简单。可以随时通过发行新股,或者说,可以随时给员工(关键管理层)发股票或者期权,投资人拿优先股,来给新加入的成员以必要的激励。而中国的公司制度复杂,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注册资金4000万以上。而有限公司的股份结构麻烦,注册过公司的人都制度,往往都是写某某人出资80万,占80%股份,某某人出资20万,占20%股份。或者说,某某人以技术入股形式占20%股份。在这样的公司制度下,灵活性非常的差。总不能加入一个团队成员,你就去工商局跑一次吧,何况,中国小公司跳槽率那么高,这人离职怎么办?因此在中国,美国式的以股票期权方式的团队激励基本不可行,每个人在乎的是现金。
当然,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是可以结合中国的国情,借鉴一些美国式的团队组建方式的优点做建立团队的准备。我谈下面几点:
首先,之前我说过了,如果你打算自己出来干,做好准备,给自己留足够多的控制性的股份,给其他的核心团队成员留有影响力但是没有控制力的股份份额。比如说,当年金庸办明报,他占80%,他的同学沈宝新占20%。金庸拿8万港币,沈拿2万港币。沈处理广告事情。金庸写文章,分工明确,很简单。金庸有一个信的过的兄弟,沈也永远不可能和金庸抢老板的位置。如果是三个人,可以考虑60%,20%,20%,或者70%,20%,10%,根据每个人重要程度,可以自己评估。
其次,一开始选择的核心创业团队成员,不宜多,以2到3个为佳(包括老板自己)。可以是一个人主外,一个人主内这种模式,也可以是CEO,CTO,CMO这样的模式。人多意见就很多了。
在中国,我们知道,要选择自己能够信任的人,无非要么是亲人,上阵不离父子兵,要么是朋友,类似的同窗友谊。有很多人说家族企业不好,有的人说千万不要和朋友做生意,最后因为利益反目成仇连朋友都做不成等等等等。我看这些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其实挑选创业伙伴,或者说团队成员的关键不是说是朋友还是亲人,关键是,你们是否曾经以你为首在一起成功的干过事儿。也就是说
a.
他们会以你为领导者,信任你,跟你干,知道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失败,可能是项目选择原因,而不会去挑战你的领导能力。如果成功,他们知道你会分利益给他们,而不是飞鸟尽,良弓藏。
b.
你们曾经有共事的经验。我们知道有很多朋友,从小玩的很好,长大以后说开公司,哥们你来吧,我给你留个位子,咱俩谁跟谁啊。结果一旦干起来,矛盾多多,意见不合,你又没法在朋友面前拉下老板的脸,等等,最后是不欢而散。朋友可以在一起创业,前提是你们曾经一起干过一个事儿。比如同事,比如一起搞过社团,等等。大家配合的很默契。
第三,你的创业伙伴要有专业能力,能力越强越好。专业能力强的人未必能当好老板,老板往往是通才。比如刘邦!老板往往要有和稀泥,要有平衡的本事。要洞察人性!所以在刘邦手下,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专才!千万不要找庸才当你的合作伙伴,如果是那样,还不如一个人干。
换句话说,我们现实点!大家出来创业是为了一个集体的财富的增长,而不是来给你训练创业经验的。给你20%股份,是指望你来给我解决问题的。不是你来给我拖后腿的。比如刘邦创业时候封韩信为齐王,就是因为韩信能帮他打败项羽。萧何,曹参和刘邦是发小吧,是一直跟的老兄弟吧,怎么没看刘邦封他们为齐王呢?所以在这点上,现实点。选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要么就不干,要么就自己一个人干,要么就当雇员用,我给你现金,你给我做事情。
第四,要有清楚的规则!作为拉人入伙的强盗头子,你应该充分知道别人和你一起上梁山,不给朝廷打工的风险。因此你需要给兄弟们清楚的说法。成功怎么样,失败怎么样!达到什么目标什么奖励,现金,股份,等等。要和每个团队成员都说清楚自己对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期望他们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他们的权限如何,他们的利益所在。亲兄弟明算帐,特别创业初期,资源有限,风险很大,说清楚你能付多少薪水,能否交社保,是否有房租补贴,如果公司财政有困难,坦诚以待,愿意干的继续干,薪水可以欠着以后补,或者转成公司的股份等等。所以的一切,都要尽可能合同化,书面化,细节化。
第五,吸引人入伙,不要怕说大话。只要你看准了一个市场,而且你的创业伙伴能够认同这个市场,不要怕一开始自己什么都没有。要敢于用自己的梦想和别人进行沟通,要敢于承诺未来!切忌自己有老实人心态,只敢说现在,不敢贩卖未来。那样是拉不到人才,成不了大事情的。
刘邦最早封韩信为齐王的时候,齐根本不在刘邦的手上。刘邦大笔一挥,就封出去了,反正不是自己的。封了也不心疼。韩信的激励就上来了,我只要把那个地方攻下来,那个地方就是我的了!刘邦就是靠一张张空头支票挖来了韩信,彭越,英布。
俞敏洪开始做新东方的时候,拉人入伙,裂土封疆,每人负责一块英语培训业务,各人做各人的,赚到钱再交一部分给总部。
综上所述,中国式的创业有着美国式创业所不同的国情,虽然建立一个团结精干能上刺刀亮剑的团队的目标一致,但是具体的操作细节却完全不同。建立一个有效的团队,我们必须中西合壁,既要通晓中国的国情,历史,和中国人的人性。又要学习西方以制度来框架团队的责,权,利!这样的团队才是无往而不利的!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