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件,作为最早最基础的互联网应用之一,转瞬已经35岁了,在年轻的互联网大家族,绝对是属于骨灰级的老兵。面对老兵的去向,特别是在从QQ到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出现后,电子邮件还有没有发展前途的问题,业界也反复争论着。是老兵不死但会消亡呢,还是老骥伏枥?
一、电子邮件服务用户规模和使用率仍然在增长
根据2017年8月4日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在个人应用方面,中国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中,电子邮件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仍然保持了继续增长。2017年6月末的电子邮件用户规模约为2.6亿,使用率为35%。其中,手机邮件的用户规模约为2.15亿,使用率为29.8%。
这组数据表明,在使用场景上,手机邮件的用户规模与电子邮件总体规模差别不大,但使用率比电子邮件整体使用率更低。移动场景下的电子邮件处理还是不如PC场景下。这也跟电子邮件的内容和手机屏幕的限制有一定的关联性。
二、即时通信工具对电子邮件部分替代,但核心功能价值无法替代
从上组报告的数据看,即时通信工具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遥遥领先其他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对于电子邮件的替代效应确实存在,但不能完全替代。这是由即时通信工具的信息特性和电子邮件的核心功能价值所决定的。
即时通信工具虽然能够很便捷的及时沟通交流,但是大量的商务活动,尤其是比较正式的商务交流活动,重要的商务文件,还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而涉及到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信息证据,一些电子邮件服务商通过与公证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电子邮件的法律效力。这样一些重要的领域的活动,是电子邮件核心功能的价值,这种价值,无法被即时通信工具所替代。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包括QQ、微信等在内的即时通信工具,都提供了快速进入电子邮件的一个入口。即时通信工具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了电子邮件的核心功能。通过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沟通后,正式的商业性文档,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然后再即时通信工具里告知。对方可以很方便地进入电子邮件系统进行处理。这是相互促进,而不是取代。
另一方面,谈及互联网应用的入口也好,平台或者生态也罢,所有的应用都需要有一个网络身份,网络身份有很多方式,电子邮件、QQ号码、微信号、微博号、手机号码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
但是,从互联网的最初发展来看,虽然账号天然不是电子邮件,但电子邮件天然是账号,而且是目前主流账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基于账号的大数据的价值,在大数据时代也越来越高。作为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邮箱通讯的基础功能之外,又被赋予了更多新的价值。例如,验证的价值,等等。
因此,还在怀疑电子邮件的价值,为电子邮件的未来表示担忧,这是没有意义的。对于电子邮件服务商而言,这项最早的最基础的互联网应用所具有的技术含量还是比较高的,技术团队的能力还是很好的,在电子邮件服务本身无法带来更多直接的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如何依托电子邮件技术团队的力量进行业务创新和培育,这才是更重要的。
三、电子邮件团队的创新力值得关注
虽然说电子邮件不会消亡,但是,我们回顾一下,确实有太多的电子邮件服务商已经走进了互联网历史博物馆。个人曾经用过的邮箱大致数了数:亿唐、21cn、163、263、Tom、新浪、搜狐、Hotmail、Yahoo、Gmail、QQ、189邮箱、139邮箱等等,算下来应该注册超过50个邮箱号。现在仍然继续在用的只有工作用的企业邮、189邮箱、QQ邮箱和网易163邮箱。
当前qq邮箱、网易邮箱、电信189邮箱和移动139邮箱是国为主要的四大邮箱品牌,这些邮箱团队都集中在广州科韵路10公里左右的半径范围内。在这四大 邮箱品牌中,我们早已经熟知的,以张小龙带领的QQ邮箱团队最为突出,成功的孵化运营了如今独步互联网江湖的微信产品。而网易的邮箱团队,先后做了一元夺宝和严选两个产品,一元夺宝从单产品运营来看,也是成功的,但存在调性问题。而网易严选,则是很成功的。所以,电子邮件团队的创新力,还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当然,这里面延伸出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邮箱团队,也都是运营商体系中比较互联网化和市场化的团队,是不是也能做出一些创新的产品出来?这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当然,按照惯常的基因决定论观点,很难!但是,这样的方向也还是值得两大运营商的内部人士去关注的。
电子邮件,作为互联网行业的老兵,这位老兵不但没有消亡,反而以老骥伏枥的壮志做出了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平台。这样的老兵,值得致敬!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電子郵件是用來工作的,她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存檔和查詢。這在西方人中更普遍,國人到現在還不適應電子郵件,寫郵件的時候,就跟用即時通訊工具一樣,沒有稱呼,沒有落款,沒有背景說明,正文只有簡短的幾個字,構不成語句,甚至只有標題沒有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