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运营商向腾讯微信收费的事被炒的沸沸扬扬,依曾韬看来,这只是一场新经济秩序主导权争夺战的开始,这场争夺战会持续很长时间!而政府部门的立场和态度则成为关键因素。
互联网经济是新经济的代表,它是建立在信息和网络技术之上、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经济模式。在一些领域,互联网企业的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正在对传统经济形成替代效应,从而威胁到了传统经济企业的生存。例如腾讯公司的QQ、微信一定程度对由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原本收费的短信、语音、视频通信,起到了替代作用;京东网上商城、天猫等电商的迅猛发展,也对苏宁、国美等传统线下商业零售企业的业务造成了冲击;360的免费杀毒模式,使收费杀毒软件企业失去大量市场份额。
一方面互联网经济企业不甘于一直在经济中居于从属地位,充当为传统经济拾遗补缺、赚小钱的角色,另一方面,传统经济企业也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被互联网企业抢占。于是,一场重新建立利益分配模式、争夺新经济秩序主导权的战争难以避免的发生了。2012年的京东与苏宁的电商大战,以及最近运营商可能对腾讯微信收费,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
再来分析一下运营商对微信收费的事。根据最新的财报信息,中国移动2012年利润1293亿元,中国电信149亿元,中国联通70亿元,合计1512亿元。而腾讯公司2012年利润为127亿元,不到三家运营商年利润的十分之一。事实上,即使腾讯、新浪、百度、网易、搜狐、360这些中国最大的几家互联网企业的全部利润加起来,还远不如三家运营商的利润。而仅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2012和2013二年网络建设投资预算就高达一千多亿元。也就是说即使腾讯把它的全部利润上缴给中国移动,对移动的网络建设也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当然,腾讯不可能上缴这么多所谓网络资源占用费,如果只是几亿元,这对于运营商网络的改善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了。
因此,运营商就微信的使用向腾讯收费,绝不是在意那点小钱,而是试图建立更有利于运营商的利益分配模式,运营商试图主导新经济秩序的建立。所谓擒贼先擒王,从当下最火的互联网应用微信入手,先拿下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其他互联网企业也就乖乖就擒了。向微信收费,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腾讯在被拿下的过程中,几乎毫无抵抗之力,为什么?因为运营商后面是信奉GDP主义、税收主义和就业主义的政府部门的支持。我们可以从政府关注的角度来看一下电信运营商与腾讯的一些数据,首先看营业额(贡献GDP),三家运营商2012年营收共计10996亿元,腾讯仅为439亿元;税收方面,三家运营商一年贡献几百亿元, 腾讯仅为几十亿元;员工(解决就业)人数,三家运营商遍布在全国有一百多万名员工,腾讯仅几万名员工。透过这些数据,你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政府会毫不犹豫的支持运营商,而非腾讯。
实际上,传统经济与互联网经济规模的巨大差距,体现在很多领域(如商业零售),互联网经济虽然发展迅猛,但总体规模还是远逊于传统经济。传统经济依然占据着中国经济的主体,中国绝大部分的经济资源都被传统企业所把控,他们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也要比互联网企业大的多,他们依然是GDP、税收和就业的主要贡献者。
因此,在政府看来,他们理所当然的享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而运营商作为国企,就更是如此了。传统经济企业已经牢牢的将自己的利益与政府利益捆绑。而传统经济企业不可能、不情愿坐以待毙,他们与互联网企业的利益争夺战、新经济秩序主导权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互联网企业整天叫嚷着要颠覆甚至消灭传统经济,视传统经济企业为“革命“的对象,刻意造成双方的对立,彼此间的不信任甚至仇视日益加深。尤其是在通信领域,不断有人和媒体炒作腾讯将干掉运营商,微信将消灭运营商的短信甚至语音业务。导致很多运营商人士将微信视为洪水猛兽,欲先灭之而后快。而如果双方真的PK起来,腾讯根本不是三大运营商的对手。
互联网企业是国家创新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而互联网经济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其规模还远不能与传统经济相提并论,还相当脆弱。而政府部门应更多的鼓励扶持互联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仅仅根据GDP、税收和就业的贡献率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政府资源的分配也应对互联网企业有所倾斜。实现整个市场价值和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短信费用如今这个时候每条收取我们百姓还是一条一毛钱,太高了,也太离谱了,几条信息发下来一块钱就没了,真要命啊!这个时候他们不去降低短信费用,而和工信部群起呼腾讯的QQ和微信,借此抬高百姓的免费信息成本,天理何在?移动运行商们(中国联通和中移动)还在偷食百姓们的高价短信费用而悄无声息,真希望能把二十几年不变的短信费用降低下来,给我们百姓一个公道,大家一起转下吧!让工信部关注我们老百姓关注的实际事物,才会让人们相信执政为民!
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