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投资观察:除了制造业,生活服务、ICT、技术应用也值得投

中国企业在日本的投资排名去年已达到第14位,不允许试错的日本、契约精神极强的日企,也并不是油盐不进。作为投资者,可以从制造业、生活服务、ICT、技术应用等方面挺进日本。

日本作为成熟的巨大市场,在综合成本,商业环境,品牌战略等方面吸引着外国企业,而政府采取的改善投资环境的举措也加速了这一进程。日本目前作为投资地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关注,国内共享经济和直播、游戏等大娱乐领域也频频布局,那么日本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在投资日本时,哪些细节方面要特别注意?

海外投资有所降温,“出海”刚需得到鼓励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自从2003年以来连续增长13年,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达到约1,457亿美元(同比增加18.3%),首次超过同年吸引外资金额,并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16年更是达到约1,701亿美元(同比增加44.1%)。

随着2016年11月以来,中国政府强化海外并购等各项措施的陆续出台,电影等娱乐业、体育设施、房地产等领域的对外投资迅速降温。2017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境外投资的鼓励、限制、禁止三个类别,其中房地产、娱乐体育设施等投资项目列入限制类别;而“与境外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合作”及“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等实业项目,被提升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动相关产业提质升级的高度。

这可以看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与国外企业合作,力图实现技术升级,与国内产生协同效应的、有“出海”刚需的企业,有望得到中国政府的鼓励。纸尿裤创新企业“爸爸的选择”的出海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公司于2017年5月份向外管局提交购汇申请,仅仅过了2个月,7月初就获得了批准。2017年8月份,该公司在日本神户注册成立了研发中心,正式入驻位于日本神户原宝洁大厦,注册资本5000万日元(约300万元人民币)。

日本作为投资地受到关注

据《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流向中国香港、荷兰、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的投资共计 1164.4 亿美元,占2015年流量总额的79.9%,而日本的占比不到1%,但近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投资的目光转向了日本。

日本银行等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日本的投资排名近几年持续上升,2016年达到第14位。各类商务考察团络绎不绝,希望在日本设立公司,或者在日本寻找合作伙伴,寻找合作项目等五花八门的需求,源源不断地传到日本的投资和贸易的促进机构、行业团体等机构。从事商学、游学的中国公司,特别是接待企业高端考察团的公司,忙的不亦乐乎。

人们不免好奇,为什么日本作为投资地,受到关注?据日本官方促进和协助赴日投资的机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网站,日本作为投资地的魅力有5点。

  • Reason1: An Ever-growing Economy   取得进一步增长的日本
  • Reason2: A Sophisticated Market    成熟的巨大市场
  • Reason3: An Innovation Hub     创新中枢
  • Reason4: Business-Friendly Infrastructure  优异的商业基础设施
  • Reason5: A Comfortable Living     快乐安全宜居的社会

那么,事实到底怎么样呢?

日本经济,经历了长期的低迷,但从2012年12月以来,日本经济总体来说保持了较高水准的增长。股市、企业的信心指数、就业率等等都有所改善。根据2016年4月OECD发布的《FDI Figures》,日本是排名靠前的12个国家当中,投资回报率综合排名第三,服务业投资回报率最好的市场。

与此同时,日本作为成熟的巨大市场,吸引了很多有实力的外国企业。根据《JETRO对日投资报告2016》,超过40%的受访外国企业家对日本的投资环境的改善给予了肯定,接近80%的受访外国企业表示将会追加投资。

据一家北京中关村的科技企业领导透露,他们前几年设立日本公司是基于以下理由:

  1. 公司运营和人员工资等综合成本与国内相比不相上下,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用人成本低于中国;
  2. 能够近距离向原有客户提供快速响应的服务;
  3. 能在第一时间接触日本最新的科技信息,与更多的配套厂家进行接触;
  4. 有利于作为一家日本公司,拓展日本和第三方国家的更多客户。

而另外一家已经设立日本公司的中国企业领导则表示,日本企业的契约精神比较好。在日本设立公司后,基本上不用担心拖欠货款等问题,不用担心各类检查等,企业可以更加专注经营。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正在或已经采取的很多措施,包括放宽签证条件,放宽包括农业、医疗、电力等领域在内的各类限制,各地政府提供各类优惠措施等积极的态度,可能也是吸引中国企业的一大原因。

悄然兴起的共享经济和直播出海

伴随着摩拜单车(mobike)、ofo、小白单车等高调登陆日本,人们发现,我们身边的共享经济,竟然“出海”了。目前,多家共享单车公司各显其能,试图在日本这种停车限制多,停车空间有限,“最后一公里”的需求不那么强烈的发达市场站稳脚跟。比如摩拜,在福冈和北海道频频接触当地政府、各类超市等合作单位。ofo与软银开始了合作,小白单车则在几个大学开始了试点。

与此同时,日本的民宿及众多旅游景点出现了这样一家公司—Tourbike(途派)。他们通过Service to B to C 的模式,同旅游业结合,与民宿、酒店、景点等共享收益来打开市场,为日本的共享经济模式引发了更多想象空间。就在上周,中国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出行”与日本出租车龙头企业“第一交通产业”合作,最快从2018年春季起以东京为起点,对访日旅客提供叫车服务。

除此之外,有不少互联网泛娱乐领域的企业,对日本投资非常感兴趣,有的已经在日本布局,有的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比如,Stager Live这个主打音乐和游戏内容的直播社交产品,从2016年进入日本,上线4个月达到日本App Store社交榜第四的成绩,并长期保持在社交榜前十,一年内已覆盖超过550万日本用户,目前是日本青少年群体中影响力较大的直播社交产品。

消息网站TechWave的总编增田真树,曾经就摩拜单车进军日本发表评论:“日本该怎么做?日本的都市应紧跟世界潮流,让自身升华到新的层次,和中国共享单车企业的合作,将成为是否能面向未来的试金石。”

这或许代表了一批认同中国企业走进日本的观点,也应该理解为对中日合作共赢寄于的一种期望。

在日投资还有哪些机会?

在日华人的生活服务。2016年有600多万中国人去日本旅游,而这只是中国出境游客总数的5%左右。随着日本放宽签证等手续,日本更多观光资源的开发和宣传,以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相关的各类活动的开展,赴日旅游人数会继续增长,相关的航线、地接、旅馆、wifi等服务,需求旺盛,这种针对游客的生活类服务值得中国企业到日本布局。支付宝、滴滴、摩拜单车等积极进驻日本,就是从在日旅居的华人身上打市场的。

制造业方面。日本有丰富的研发人才和退休人才等资源,综合成本跟中国不相上下,一些高端人才的成本甚至低于中国,配套厂家也多,服务也非常周到,可以加速制造业的研发以及商用化进程。因此吸引了华为、海尔、长城汽车等陆续在日本设立研发中心。而看重“Made in Japan”的品牌美誉度,以及日本研发实力的纸尿布、化妆品等厂家,也在积极寻找在日本布局的时机和方法,以便进行研究开发或OEM生产。

ICT领域。曾几何时,中国公司陆续抢滩日本。比如,大连华信这家1996年成立的企业,早在1999年已在东京设立了日本公司,继2015年在冲绳设立IT服务公司后,2016年10月又在京都设立了旨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相关研发为主的日本公司。该公司在JETRO协助下,获得了2016年度日本全球创新网点设立补助金,并享受了京都府、京都市的优惠措施。

产学研及技术的应用领域。中国企业相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特别是在各种技术的应用领域,“二次创新能力”比较丰富,凭借这方面的优势,在日本投资或开展合作,有一定的前景。

日本的产学研结合虽然很严密,在像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等很多著名高校,各大实验室有很多粗糙的新科技产品,但是由于日本没有像美国那样活跃的startup资本支撑或者成熟的孵化机制,让这部分很有用的研究停留在研究室阶段。

日本创投领域没有国内这么火热,活跃的国内早期资本也没有几个,下图是今年至今,钛媒体Pro全球创投数据库TMTBase收集的日本投融资情况。

投资日本的几点建议

日本和中国属于同一文化圈,但实际差异很大

中国和日本都属于东亚国家,都使用汉字,认为日本和中国文化相近的人大有人在。但是,仔细观察和思考会发现,日本和中国由于历史、教育、自然和社会环境等的不同,虽然同样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但差异很大。这一点,需要中国企业家充分认识到,而不要被误导。

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中国企业讲究速度,决策快,敢想敢干这些方面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应该尊重日本企业步步为营,比如,先调查论证,准备充足,再付诸实施等做法。日本的很多人工作认真负责,一板一眼,特别是他们在《報連相》(报告、联络、商量)这种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的沟通方面,做的非常到位,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如果过于着急,反而会招致反感,不利于事情的推进。

尊重规则,规范企业行为

有人说,中国的企业比较注重“先做起来,有问题再解决”的处事方式,而日本企业有极强的契约精神,更注重程序、规则。这种不允许试错的制度虽然会影响一些突破常规的创新,甚至可能失去一些商业机会,但从长远来看,日本企业的做法更加稳妥和长久。特别是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合规方面,在日本,违规违法的成本非常高,甚至事关企业生死存亡。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借“出海”的机会,加强规则意识,规范企业的行为,或许这也会成为“走出去”的一大收获。

注重细节

经常参加中日谈判的企业家们都说,中国企业着装很随便,一般不带企业介绍材料,也不带纸和笔,很佩服他们的记忆力。而中国的企业家着装比较随便,这无可厚非。但是,一旦到日本去设立公司、成立分公司,接触日本企业的合作伙伴们,建议中国企业领导能更加注重细节,多向日本企业学习细致入微的精神和做法,一定会有利于改善国内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行为。

重视展会

参加过日本Bigsight、幕张Messe等大型展会的中国企业可能有同感,很多愿意与国外企业合作的日本企业大量云集于此。强烈建议中国企业重视和多参加这类展会,认真地和参会企业沟通,以便于今后拜访,甚至建立合作关系。上文提到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就是一个专门介绍日本展会的网站(日本类似的促进经济交流的会议、展会极其多),感兴趣的企业可予以关注。

迅速融入当地“圈子”

在日本有几十万华人,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也有大量对中国友好的各类日本团体、企业以及个人,积极融入这些群体,迅速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子,有助于中国企业打开局面,顺利开展各项业务。

日本也有“维新派”

很多人认为,日本市场很独特,日本人很保守,不愿意变通。但是,近来了解到不少日本企业和部分地方政府,愿意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同成长和发展。他们看中的是中国的大市场,以及中国企业的资本实力。比如,位于东京和名古屋中间的静冈县牧之原市,近几年在推进“Made In Japan By China”(MIJBC,或来自中国的日本制造),这个旨在结合日本技术和中国资金,将共同品牌推广至中国乃至国际市场的构想,不仅帮助中国公司在当地申请商标等琐碎手续上开绿灯,也为正在考察的日本企业提供调研数据。

具有这种积极态度的日本企业和地方政府,今后或许会越来越多。相信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能够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实现业务转型和技术、服务的升级。

【钛媒体作者:希凯捷,微信:jbbb201212】

本文系作者 钛日在线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