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是否收费、如何管理?等话题,让中国三大运营商和腾讯等OTT运营商刹那间成为互联网红人。但目前观点看来,各家的方法和结论都较为片面,有一定局限性。在这里,我也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不再赘述OTT的概念,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主要有三点,供大家讨论。
第一,OTT对传统电信业务的冲击不可避免。
技术更迭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必然趋势,这就好比运营商现在主营的电话和短信业务等把早先的电报、寻呼业务彻底消灭一样。
对于用户而言,永远选择的是更加简便、更加便宜、更加互动的通信方式。如今,宽带接入成为运营商经营的主体,那么,基于宽带(移动和有线)的业务,因为其移动性、互动性、及时性和社交性等特点,已经开始对传统的语音和短信业务造成冲击,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对于运营商而言,必须要承认这种趋势。从思想上要明白,人家不是来抢生意的,而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无论是政策管控还是技术堵截都无法阻挡。
那么,对于运营商而言,怎么办?我认为有三条道,一是要挖掘语音和短信的价值,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型,仅就短信而言,可挖掘的价值其实很大。二是积极应对OTT的挑战,把网络的价值进一步放大,也就是所谓的智能化管道。三是积极推动社会信息化,通信网络作为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第二,管道资源需要共同建设和维护
有人说,运营商沦为纯管道运营商不可避免,我也认可这种说法。但运营商是不是完全承担管道的建设就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了。在窄带时期,运营商和用户是二元结构,用户利用运营商的网络享受通信服务同时付费给运营商,没有其他参与者,运营商独自承担高昂的网络建设费用。但到了宽带时期,运营商、OTT类运营商和用户以及其他诸多参与者构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多元结构。
也就是说,参与的对象多了。以前的路,运营商自建自用,如今,靠这条路赚钱发财的多了。于是路也就越来越堵了。早先,运营商认为流量经营可以赚更多的钱,形成语音、短消息和流量三驾马车的赚钱模式。但最终的结果是,用户不买账,你路修再宽,我也不愿意多付费。
那么,矛盾就出来了。运营商花大价钱拓宽道路,但用户并不愿意多支付费用,而且这几年资费下降还很厉害。反而,因为路越来越宽了,大量的OTT运营商成了受益者,用户也成了受益者,于是,流量无休止的增长,加上OTT业务开发商技术开发参差不齐,对通信网络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也不是很了解,加之互联网机制所倡导的永远在线模式,使得其运行与传统的运营商网络机制发生严重冲突,比如信令风暴的形成就是典型代表。
那么,怎么办?路越来越堵,甚至对运营商最核心的业务,语音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这个时候,就有必要采取措施管理,因为通信运营商必须保证最基础的通信需求的畅通,这是通信运营商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不能因为OTT业务的占用而降低质量。
那么,怎么管理?我认为有两条,一是立规矩,比如OTT业务在技术机制上必须和运营商网络机制一致,这就需要大家坐下来共同沟通技术解决之道。二是要收一定的费用,怎么收,我看公路系统的养路费和过路费就是很好的策略,只有路畅通了,大家才能靠路赚钱。
一句话,未来的管道要大家共建共享共维护,而非运营商一家之责。
第三,安全问题是核心问题马虎不得
对OTT业务管理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安全问题。有些人认为,流量包里跑什么,运营商不应该管,但众所周知的是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类似于3.15晚会暴露出的各种安全隐患在移动互联网时期更为突出,尤其是OTT类APP应用,存在大量的安全风险。
作为管道提供商,有必要对管道中的安全隐患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和国家安全相关的话题就更不用说了,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会对这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因此,监管机构就必须和通信运营商、OTT运营商一起,构建安全的技术机制和管理机制,从而确保移动互联网安全发展。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路过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