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饥渴资金多时的商业银行终于迎来了普降甘霖,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人民银行决定统一对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 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上述措施将从2018年起实施。
诸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心中疑虑,此次降准是否会使商业银行开始集中发力于其以往并不那么重视的小微、三农、个人等普惠金融领域?
而互金机构想必感觉也颇为委屈,我们支持了这么多普惠金融,也没有得到央妈的支持。诸如阿里巴巴的早在2010年就提出建设电商小微贷款、建设普惠金融事业,百度金融的普惠金融也以服务百姓为目标……因为不是银行,诸多平台支持了这么多年普惠金融却没有得到定向降准资金支持。
那么,此次降准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竞合关系有何影响?
笔者以为,主要从资金面、盈利面、竞合新局势三个层面可以探讨。
一、资金面: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可以释放的商业银行流动性有多少?
从资金上看,根据央行数据测算,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按照2017年8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67.04万亿元,降准0.5个百分点将释放约8352亿的流动性。
从数量上看,中国《12年资本管理办法》要求从2013 年起分6年实现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9.5%、资本充足率11.5%的最低资本要求,股份制银行8.5%、10.5%的最低资本要求。据有关学者测算,中国银行业2017 年核心资本缺口将逾1万亿元。在金融去杠杆、三套利、四不当等自纠自查的风潮下,该缺口更大。
从质量上看,中国《12年资本管理办法》对资本界定更为严谨,取消了原三级资本分类,增加核心一级资本的划分,并要求所有合格的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中必须有转股或者减持的条例,深入加强商业银行中一级资本保障持续经营、二级资本保障破产清算的吸损功能。而与此同时,银行业外部经济环境的硬约束、银行业机构发展的不平衡、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相对单一,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需求亦将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2018年初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首次考核时将使用2017年年度数据,一些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在今年后3个月中更多地将新增或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普惠金融领域从而满足考核标准,一些商业银行还可能从第一档进阶到第二档,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将得以体现。
二、盈利面:定向降准后的商业银行挤占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空间吗?
2017年上半年,各家商业银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业务,工、农、中、建四大行和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总行层面设立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小微、“三农”、扶贫和双创等领域都是四大国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业务重点,互联网金融也被普遍认为是可以服务普惠金融优质业务形态。
多数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均推出服务零售客户、小微企业,成就普惠金融事业的宏大愿景。
例如,蚂蚁金服的理念就是:旨在为世界带来普惠金融服务的科技企业,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优质平台与服务。众多P2P公司,如爱钱进就发起过“普惠金融”活动,打造P2P双十一,致立于为小微和理财客户服务;BATJ更是不甘示弱,如百度金融开发了联盟贷,阿里的小微贷款,互保联保贷款,均有效地支持了互联网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
对于此降准,多数联网金融机构心存疑惑,商业银行为满足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一定会大力拓展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
以往不受重视被边缘化的银行小微业务,是否因此而枯木适春?是否会挤占互金服务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业务空间?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此次降准后几乎90%的商业银行都可以满足条件,上述银行均不会刻意新增小微贷款业务以满足资本充足率求。
根据2017年7月上市银行中报数据显示,目前对商业银行盈利贡献最大的还是资产管理、同业业务、公司业务,而小微业务、个人经营性贷款等普惠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业绩贡献度部分商业银行甚至不足1%。商业银行作为盈利性企业,更偏好于资本节约型业务品类,而不会选择盈利能差的小微业务。
而且普惠金融业务缺乏抵押、担保务,部分小微、个人、农户贷款主体信用意识较差,商业银行从事该类业务风险较高。多数商业银行以盈利性、风险性考虑不会贸然涉险。
其次,此次降准释放流动性银行需用作其他途径。
每年的9、10月都是银行资金紧张时期,同时美联储的加息表态、以及美国缩表的确认,均造成了全球流动性收紧;2017年8、9两月国内M2增速均创历史新低,国内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已得到有效贯彻,银行业流动性已非常紧张。此次释放的8352亿可以用于弥补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补充各业务条线的贷款资金额。当然,出于盈利性考虑,商业银行一定会首先满足高盈利条线的贷款发放需求。
另外,2016年以来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监管政策频出,调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杠杆比率。
第一、出台MPA考核、理财业务纳入广义货币M2的统计口径之中;
第二、银行业“三套利、四不当、三违规检查”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进行了自查自纠与现场检查;
第三、2017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都将金融去杠杆列为金融整肃的重要部分。
资管、同业作为商业银行的盈利中心近一年来在严监管背景下近乎处于业务停滞状态。此次流动性释放必然首先满足银行的利润考核,将资源流向上述两个方向。
三、竞合新局势:互联网金融公司是要反击还是合作?
从2011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至今,其交易规模迅猛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0%。截止到2017年6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含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网络消费金融等)交易总规模超过17.8万亿,占GDP比例达20%,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超过5亿。
如此庞大的交易规模与用户基数称之为普惠金融忠实拥趸者与践行者无可厚非。特别是当今中国社会无现金化、移动支付、余额理财观念的不断普及深入,使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支持小微、农户、创业、助学等贷款形式,更加方便高效和快捷。
此次降准之后,面对商业银行的觉醒,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何以事从?成为其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1、合作: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开普惠金融业务
目前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渠道、用户、网络等方面具有卓绝的优势。由于银行自身的风险编好较弱,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无法有效服务好小微企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的解决。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该领域可以利用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来弥补传统银行在风险控制上的不足,其在小微企业贷款审核、发放效率上优于传统金融机构。
2、扩张:利用网络新型金融模式推广普惠金融空白领域
截至2017年8月底,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增至11206.25亿元,互联网金融贷款平台已有400余家接入银行托管,安全性已开始有基本保障。
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基于自己的电商或数据平台平台,在经营模式上早已创新突破,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普惠性效果;同时京东金融、阿里巴巴也广泛开展众筹融资也是一种思维创新,利用网络的开放空间,充分发挥了信息中介的职能,将大众投资与小微企业贷款有益地结合在一起,部分程度上弥合了小微企业的金融困境。
BATJ和P2P平台的融资基本依赖于信用贷款方式,对个人及小微企业信用度要求较高,客观上也可以推动中国信用体系的发展。
3、借助: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资金源助
P2P平台、消费金融平台、网贷平台在资金来源上弱于商业银行,多数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平台发展过程当中面临资金来源的瓶颈;除了资金来源之外,信用风险也是P2P等专注小微的普惠平台在信用风险控制方面弱于商业银行,而银行在传统信用风险控制方面更加见长。
消费金融、P2P平台、网贷平台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专项贷款;以资金中介形式发放给各平台自已遴选出的平台用户。既可以使商业银行满足央行普惠金融的资本充中要求,也可以使自身的平台规模逐步做强。
4、创新:将自身已有普惠金融类资产盘活
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受限,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均创新融资形式拓展资金来源。资产证券化成为其资金来源的重要入口。阿里巴巴、百度金融、京东金融、腾讯微众等均试图将消费金融领域贷款打包形成ABS资产,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交易。
例如:百度金融携手天风证券首单发行的区块链消费金融ABS产品“百度-长安新生-天风2017年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率先在上交所交易,该项目中百度金融作为技术服务商搭建了区块链服务端BaaS,使得各参与机构得以在链上参与ABS项目,至此,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所ABS产品落地,其底层资产汽车消费信贷资产。这种依托金融创新产品吸收各方资金的举措亦值得互联网金融机构盘活自身普惠金融资产借鉴。
总之,2017年中央金融会议中,习主席将“回归本源”列为金融工作的首要原则,要求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再次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为我国普惠金融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普惠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商业银行在此次降准之后都将着意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对金融业来说,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百姓是其发展的根本,只要金融可以脱虚向实,不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这些金融活动都是普惠的。商业银行可全力支持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可利用自身渠道、客户优势帮助其实现普惠,双方都不要计较谁占了谁的一亩三分地。
毕竟,普惠金融对机构来说也应该是普遍受益的。
【钛媒体作者:李虹含 ,微信订阅号:李虹含,ID:yingtonghuo518】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