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手机打车软件真的很火,4.3号CCTV 2 早上8:40的《第一时间》栏目还专门对手机打车软件做了长时间分析报道,报道的样本对象虽然是嘀嘀打车,但我认为其实这已很能代表这一类应用了。
节目中,司机和乘客对手机打车软件的认同度均比较高。司机对于乘客加价叫车兴趣最大,因为这是当前实实在在能增收的真实渠道。而乘客对于加价打车虽感无奈,但仍会根据打车距离的远近和自己的紧迫度选择加价额度。
快的、嘀嘀、摇摇的市场推广进度来看,我们基本能得出这类应用在现阶段发展良好的结论。可是,在节目的结尾,CCTV也表现出了对类应用的忧虑,认为可能冲击了现行的出租车管理制度。顾建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教授也认为手机打车软件应被纳入管理范畴,因为出租车是公共性的,现在加价叫车和乘客选单会推高打车成本,让不太愿加价的普通市民打车更难,节目也与认为这与出租车行业的“不议价、不拒载”规定相冲突。
对于加价打车所引起的争议,嘀嘀打车CEO程维的解释是,加价选项只有乘客的客户端上有,纯属乘客自愿加价。然而,据网友试用反映,若不加价,在稍微拥挤一点的打车时段,并不太有司机接单。
事实上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在高峰时段,揽活并不难,若不能通过“加价叫车”增加收入来驱动,电召对司机意义不大。而在平时,打车不是太难的时候,乘客对加价叫车应更无主动、自愿性可言。
另一方面,我们的确可以推理,司机为了去接电召的乘客,必然会增加空载距离,这对司机来说,也算成本的增加,因此在他们看来,加点价是理所当然的。
对于上述这点我们暂不作评价,但我们可以来看看这对另一些人的影响。
如果你急着打车,等了好久,好不容易等到眼前经过的明明是一辆空车,它却弃你而去,你是否会很郁闷?
后来你知道原因了,你也装了软件,并下狠心,加价5块,结果那辆还是空出租车不鸟你……因为有人加价10块。
这样,专家们担心的恶性循环也许真的会出现了!
再假如,哪天,打车不那么难了,这些软件还有市场么?
个人认为,手机打车软件的出现,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毕竟,在路边伸手召车的方式存在已经数十年,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早该与时俱进了。但这是一个产业的升级过程,更适合由政府从全局的高度进行规划。
手机电召的核心应是为诸如北京、重庆等地的合乘业务政策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前后乘客提供的订单信息数据进入智能分析匹配,在高峰时段为顺路的乘客规划、分派合乘车辆,以通过提高单位时间段内的运输效率和效力来降低“单载率”来缓解“打车难”。
这样不但能合理合法地增加司机收入;而且根据各地的合乘价格优惠政策(重庆规定是合乘出租8折优惠),还可以为乘客节省费用(电召费,加价叫车这些增加乘客成本的事统统可以扫地出门了)。
个人认为这才是引导出租车行业进入良性的、信息化发展轨道的大计。
而对于前文所述的快的、嘀嘀、摇摇们,个人建议加快与相关出租车管理机构的合作,争取早切入到整个产业升级换代的大道上来,百家争鸣,各自凭产品、服务赢得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会。
今后我还会撰文讨论下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大家可以继续关注我在钛媒体今后的文章。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我的这篇文章《打车软件火了背后的恶性循环隐忧(http://www.tmtpost.com/29017.html)》不幸言中了吧!政府出手了。昨天,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北京市交通部门正在研究建立统一的手机叫车平台,对于目前部分软件的“加价叫车”业务将进行清理。新闻网址: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3-04/21/content_1983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