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短暂繁荣的浮华背后,呼唤OTT理性回归

OTT平台成为了各类视频创业的入口,影片内容大都是抓自互联网的免费资源,没有商业模式,没有差异化区别,都是期许着通过用户规模,来吸引资本或者谋求广告收入。

 

存在即合理

如果说OTT是仰望星空,那么IPTV则是脚踏实地。

这次南下前,一直有一个困惑,就是某省的IPTV上游戏业务排行前十的居然是如植物打僵尸、捕鱼达人等。这些都是想象中,用户不会在电视屏上操作的游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但经过了解,我感叹,对于用户的消费行为,真的不是靠想,靠简单的换位思考所能认知的,而是必须通过大规模的用户群体试出来的。不管我们如何的不理解,用户的付费情况却是清清楚楚摆在哪里的,甚至有些用户嫌充值有上限,导致他们玩不爽。

我体验了一些业务,包括植物打僵尸、雷霆战机、钓鱼。坦率的说,虽然游戏做了不少改进,但在传统的遥控器上按左按右控制人物,移动起来有时候还是有些许的不流畅,体验并不好。真的很难理解那些付费行为,但存在即合理。只能说我们还不真正了解用户,或许是因为闲人多,总有无所事事的时候,于是,当坐在沙发上,百无聊赖的玩游戏,即使体验差强人意,但是却打发了时间,还能在游戏中寻找到某种成就。想到每次回家,我的老爸每天晚上的时间大都在电脑前打牌,开始理解,或许对于有些人,时间就是拿来浪费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满足他的需求。

当然,除了用户的心理外,该省的游戏运营本身也有可取之处,游戏免费,道具收费。当用户开始进入状态后,人们对完美、成就的追逐心理,会趋势用户进入一种冲动性消费状态。而IPTV通过遥控器确认,电信账单进行支付的方式,也使得用户的支付更为便利。同时,游戏与市场上的热门游戏的呼应,如植物僵尸,捕鱼达人,三国杀等,都会让不少老玩家跃跃欲试。

不过,通过传统遥控器玩游戏,体验的确不佳,而且估计会促使遥控器因某些键的损坏而提前退休。但反之,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都能促使用户为之付费,那么提升体验后的游戏价值空间那则更值得期望。我觉得,倒是可以借着遥控器用坏的契机,通过和游戏币的结合,以及市场化渠道的销售,完成遥控器的升级。同时,这部分用坏遥控器的用户,基本也是游戏的资深用户,建立他们的档案,未来可以深入挖掘他们的价值。

另外,打通游戏币的价值,除了在游戏内部,还应变成整个 IPTV平台的“虚拟币”基础

像上图这样的在电视机上的阅读行为,你能接受么坦率说,我不能,如果说这还是个付费业务,每月的收入能有十几万,你信么?我也不信?但这却是真实存在的,不可思议吧。而且这个付费还不是简单包月的模式,更多是用户的自发行为。所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大规模群体下的需求更是千奇百怪,业务的真的是靠试出来的,而用户的基数则是构成长尾服务高价值的根基。想当年,IPTV卡拉OK服务也是不被很多人看好的,但现在成了最大的“金牛”之一。

反思:或许是我们以往对于业务创新的标准更多从技术角度来衡量,却往往忽视了业务的最终目的,条条道路通罗马,高科技,高智能不一定就是最优的。对于业务的发展,我们应该是坚持利益导向,而不应继续技术导向。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存在即合理,对于用户的选择,如果不能理解,那么说明我们还不了解用户。增值业务本身是属于长尾业务,我们运营商不可能了解所有用户的需求,也没有必要去投入大精力关注小业务。我们只需要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让众多的SP参与,借助他们对于利益的诉求。让他们去寻求市场、用户的需求点,即使一个只有2%的收费业务,对于运营商积腋成裘,对于SP,亦有盈利。此之谓因势利导,合作共赢。

对于OTT和IPTV ,两者不是替代的关系,如果没有OTT ,IPTV上依旧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商业价值空间,但有了OTT,我们要做的是一边继续挖掘IPTV的价值,一边融合OTT的长处,思考IPTV的未来。我们不能为了OTT而OTT,就如不能为了智能而智能一般。

小业务,大市场,创新的核心在于把握人和!

 

OTT必须理性回归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盈利

但是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言必商业模式,动辄资本融资的如今,这一最朴素的目标似乎提的越来越少。正如此次出差,和朋友聊到现在热火朝天的OTT ,说现在有各路神仙和他谈OTT,谈电视市场规模、终端智能和用户体验,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谈如何从用户手里赚钱。而缺乏自我造血的产业是虚弱的。现在的OTT就是典型。

OTT的开放吸引了诸多行业的进入,甚至很多非这个行业的人,现在也是打着OTT的大旗大举进入,造成了这个行业的声势。但同时也培育着行业的虚热。

OTT平台的APP空间,造就了诸多创业的机会,但是现在各类视频APP的百花争艳,却和当年视频网站兴盛之时如出一辙。同样都只是做了一个入口,影片内容大都是抓自互联网的免费资源,没有商业模式,没有差异化区别,都是期许着通过用户规模,来吸引资本或者谋求广告收入。但激情过后必然是大浪淘沙。视频APP竞争的未来生存机会将更多属于有品牌、有内容、有差异化优势、有资本的公司。活下去才能谈发展。

OTT的现在,看似繁花似锦,实则空中楼阁,不仅有政策的危机,还面临着商业的危机(原本纯卖盒子的利益,在小米、乐视的推动下,空间越来越小,用户自付费的市场远未成熟) OTT要成长,必须要借助成熟的媒体平台共发展,如IPTV、DVB。所谓过顶,实则是损人不利己。

OTT的过顶传球是个悖论,由于OTT在中国缺乏商业模式,于是就期望能通过越顶行为,将收益建立在减少环节支出的基础上,于是牌照商想要跨越网络,终端商想要过顶内容。但过度谋求自身利益,将难以构建产业秩序。现在的OTT TV更多是延续着互联网的运营手法,靠资本,靠广告,靠法不责众的突破,唯独欠缺的是对于媒体传播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在中国。就如当年的社交电视一样,过度侧重技术,缺乏电视运营基因,导致昙花一现。

因此在中国,OTT TV不应该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抢别人的饭的基础之上,而是借助其冲击所带来的产业链各方平等重构的机会,实现利益共赢。OTT TV在中国,只能嫁接,难以独立。

经历了2012年OTT的所谓繁荣后,其实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回归。不要再继续沉迷在概念的虚无和所谓的智能之中,而更应该考虑的是怎么赚钱,怎么生存,应该更务实的考虑产业的前景,而这些或许也就是我今年把云南论道会议主题定为“理性回归和趋势展望”的初衷吧。

想起巴菲特一句话“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送给现在的OTT。

本文系作者 灯 少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