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大风之下,基于社区场景的新零售成为业界关注焦点,包括阿里、京东、永辉、物美、绿城、彩生活、鲜稻屋、新零兽等电商巨头、连锁商超、物业公司、创业公司等诸多参与者齐聚社区新零市场。在这些公司争抢社区新零售时,还有哪些机会值得挖掘?
在17年初撰写《社区新零售》这本书时,总结了一些早期公司踩过的坑,当时的社区新零售市场还处于拓荒期,经过近1年市场变迁,社区新零售市场逐渐有了清晰的市场脉络,相应的一些机会开始显现,本文提供10个适合普通人尝试的机会方向。
10大机会方向
代运营:为巨头服务,承接地方合作,尝试代运营
阿里打算本财年内开设1万家天猫小店、京东计划5年内开100万家便利店,两大巨头对社区市场的野心不言自明。了解这两家公司的市场策略以及业务定位不难发现,阿里一向喜平台生态而不喜自营,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也不是靠自营就可实现的。所以,一旦这两家公司坚定的执行各自的社区新零售项目,围绕他们做一些配套工作完全有机会赚钱。
整改或新开的京东便利店和天猫小店都涉及诸多环节,初期的更换店招、店面重装、物料更新、系统优化、商品采购、运营推广、活动营销、仓储配送、供应链、数据服务等。类比可参考天猫和京东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服务,当京东便利店和天猫小店达到一定量级后,夹在巨头平台与终端小店之间的代运营工作必然需要由第三方来完成。
盟商:选择一家新锐明星企业,成为区域合伙人
每一个新风口都会有几家新锐公司出现,社区新零售市场也不例外,例如近期受到关注较多的鲜稻屋、新零兽等社区新零售公司,钱大妈、生鲜传奇等线下生鲜连锁店。新零售大环境下,各零售企业都在重新审视线下零售服务的价值,而线下开店的话,供应链将受限于地理空间因素,所以需要做区域式的规划化发展,已达到区域的规模效应。
传统电商的市场形态是“链条式”的,线上下单后通过快递完成配送,单条交易线可覆盖全国;而新零售的市场形态是“板块式”的,互联网岁让线下重新焕发活力,但线下空间问题仍处,必须考虑区域内的规模效应。比较常见的扩张方式是根据区域类型选择不同的合伙人去做终端执行工作,实际上,很多互联网项目都有区域的代理商或合伙人。
开门店:避开一线城市激战,可向二三线城市发力
新零售是一个宏观概念,需根据不同的城市类型因地制宜的施展不同的市场策略。一线城市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出行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向永辉、全家等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公司,蜂拥挤入一线城市的社区市场,另外,线下店面本来就是全业态都需要的基础配置,所以一来二去导致一线城市的店铺租金不断的水涨船高,单店前期投入已达数十万。
所以,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举开店的重资产运作方式不是一般公司可接受的。对于以开店为基础的中等规模零售商,以及打算以开店方式进入社区市场的创业公司,二三线城市有更合适的土壤,例如杭州、南京、成都、天津、宁波、苏州等城市,群众的消费能力足够,同时也乐于尝鲜,对新零售也不陌生。同等投入下,二三线城市更容易做规模。
无人货柜要碎片化、规模化布点社区市场
当然,一线城市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新零售带来的不仅是软件革命,同时要注意到物联网的发展也给新零售带来了市场活力,最直观的案例就是鲜稻屋、新零兽、缤果盒子、小麦铺等无人货柜、无人盒子零售公司的出现。其中,无人货柜的成本更低,占地面积更小,更容易以碎片化、规模化的方式抢占社区市场。
一个无人便利店盒子占地面积20坪上下,造价15万;一个无人货柜占地在1坪左右,造价5000,在《社区新零售》中介绍过,小区空间资源归业主共同所有,越大的设备可摆放位置越受限。无人货柜的优势非常明显,除了鲜稻屋、新零兽等公司,包括京东到家、本来生活等公司也都有无人货柜产品,可以预见明年一线城市市场的激烈竞争。
生产商:成为智能终端生产商,从企业竞争中赚钱
想成为社区新零售弄潮儿的创业公司,打算以无人盒子或无人货柜的方式切入社区市场,以此方式形式规模效应。实际上,这种方式未来的拼的核心能力之一是融资能力,谁跑的更快,更能吸引资本,就越有可能成为最终大赢家。而陪跑者们则会沦为炮灰,所以这个市场方向机会与风险并存,但并不适合一般创业者。
市场利好在于,无人货柜公司的激烈竞争会给智能终端生产商带来赚钱机会,举个最为直观的例子,很多共享单车公司死了,但单车生产公司则在这一轮资本角逐中大赚了一番,这种情况定然会发生在无人货柜市场。聪明一些的制造公司已经开始在准备无人设备的生产工作了,例如星星冰箱与猩便利达成了无人货柜生产合作。
技术商;新零售软硬件智能技术输出,做的轻一些
在足球场上,有人踢前锋,有人打后卫,各司其职。在社区新零售市场,有人卖设备,有人卖软件,各赚各的。软件、系统、数据服务是社区新零售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社区店只需开个店等客人上门即可,但在新零售时代,不仅要提供更符合消费需求的商品,还要会使用软件来提升运营效率,通过系统全盘调度,通过数据分析需求变化。
淘宝上有700万的小卖家,让一些淘宝软件开发者发家,中国线下有680万的夫妻小店,同样可以撑起一大批新零售软件开发者,当中已有一些基于新零售市场的软件、系统、技术、数据等开发商拿到了融资,例如深兰科技、火星盒子、商圈雷达等。对于具备一定技术功底的公司,现在是挖掘社区新零售市场的最佳时机。
爆品商:与社区新零售渠道商建立关系,出售单品
有人做渠道,有人做商品,这是零售体系的基本构成,在社区新零售市场同样如此,有公司愿意做渠道,就有公司愿意利用这些渠道卖货。在淘宝初期很多人利用淘宝的大流量赚钱了,在聚划算初期也有人做单品爆款赚钱了,在微商初期同样有人通过社交渠道卖货赚钱的,如果手中有不错的爆款单品,社区是下一个爆款红利市场。
举个很直观的例子,长城物业的新零售策略就是做减法,只做足够优质的爆款单品销售,不做长期运营,不留库存,主要服务长城物业的业主,这种销售方式长城物业有利润空间,产品方也有利润空间。再比如,联想农业投资每日优鲜就是看重每日优鲜的出货渠道,帮其出售联想旗下发展的各类农副产品。
小工具:利用微信等互联网工具,成本低产出丰厚
在社区新零售市场,线下有流量红利,线上也还有流量红利,微信群、小程序、外卖平台等都存在消费红利。例如,有专门做社区社群的水果店,利用微信群来维护用户关系,然后定期推爆品水果,收益也非常可观,仅仅群管理员都可月分成1万。外卖平台也在推进社区新零售业务,目前是引入线下门店入驻的方式,尚有部分红利导入。
另外,对于线下门店而言,刷单黑产也是不错的套现方式,早期的外卖平台、移动支付、便利店APP等为了拓展市场,都曾大手笔的补贴商家和用户,在未来即将爆发的社区新零售市场多半也会再度上演补贴之战,尤其是平台类公司。此外,B2B快消品平台之间的为争夺市场而不得不发动价格战,这为商户节省了不小的采购成本。
资源商:灵活利用手中资源,可从资源对接中获利
在资源型社会中,有一种群体叫做“掮客”,利用资源关系或者信息不对称的方式左右逢源,从中获利,零售业称之为经销商,服务业称之为中介,投融资市场称之为FA,好听一些的话会称之为“资源商”或“中间商”。社区新零售同样也是一个关系型市场,想与物业合作或者想与社区新零售渠道商合作,有关系自然好办事。
在社区新零售市场,资源商获利方式大体有3种,有以项目布点数量按结果收费的,也有从交易额中抽成的,还有以经销商身份赚取差价的。不过,资源关系变现当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因为最终能否合作的话语权在于经营主体手中,除非有某些极强的背景关系做支撑,或者是深谙行业潜规则的玩家,不然合作不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买股票:买入物业或零售公司股票,期待后续爆发
对于大部分围观群众而言,买社区新零售相关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押注未来或是比较现实的选择。17年阿里投资了诸多零售公司,华联超市、三江购物、新华都、高鑫零售等,永辉超市最近获得了腾讯的投资,红旗连锁又获得了永辉的投资,这些原本被资本抛弃的公司,在获得巨头青睐之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
另外,我在《社区新零售》中深入介绍了物业在社区商业中的价值作用,目前来看,物业公司的价值仍被低估,今年绿城服务和中海物业在港股的股价都翻了一番,腾讯与恒大合资的恒腾网络股价与半年前相比翻了三倍。从物业公司的服务业态来看,大部分物业公司只能选择新三板上市,所以港股物业股未来或能因稀缺价值而成为主要的投资标的。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有人吃肉,有人喝汤,当那些行业领先的公司吃肉的时候,我们可以看看还有没有喝汤的机会。阿里做淘宝赚了大头,还有很多淘宝卖家、代运营公司、仓储物流公司赚了小头;腾讯做了微信让其屹立不倒,但有微商群体、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开发公司等参与者也赚的盆满钵满。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大部分人眼中盯着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蛋糕,妄图融资上市成为亿万富豪时,聪明务实的人更乐于选择简单直接可以变现赚小钱的切入点。社区新零售市场可以创造一批新的弄潮儿,同时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又一次淘金的机会。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