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去哪儿遭到一些主要合作伙伴的抵制,并将产品下架。主要原因是去哪儿利用大幅涨价的方式,向合作伙伴强推一种名为TTS的新合作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交易过程整体解决方案。这激起了合作伙伴的不满,并导致几家大型的在线旅游代理商OTA将产品从去哪儿下架。
去哪儿本身是一家旅游比价搜索引擎,用户在点击机票或酒店产品后页面跳转至第三方网站,而去哪儿则对从该平台上所产生的点击进行收费,这就是所谓的CPC模式。由于去哪儿有百度的支持,又集中了相当多的供应商,因此有很大的流量,用户覆盖度相当高。去哪儿是开放平台,与携程的模式有所不同,两者的差别有些类似于淘宝和京东,与淘宝不同的是,去哪儿对交易过程的控制能力较弱,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所赚取的只是点击费用,原有模式无法支持其获得更多营收。
去哪儿去年营收为4.5亿元,而其竞争对手携程则为42亿元,这对于流量超出携程许多的去哪儿来说,是个深深的痛楚,尤其是在获得百度的资源投入之后。这个业绩只能说明,虽然在线旅游市场非常庞大,处于产业链入口的去哪儿却没有获得太多好处,其商业模式的转变是必然的。此外,去哪儿已宣布今年将启动IPO,而近期也有风投再度投入数亿元资金的传闻,所有这些,客观上都促使去哪儿尽快做出改变。于是,就有了去哪儿强推TTS,并遭到OTA抵制的事情。
TTS事实上就是将过去的页面跳转,改为交易过程在去哪儿站内完成。这对去哪儿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其渗透到交易的主要环节中去,如填写预订信息、支付和退订,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控制查询、比价和选择预定等环节。如此一来,即便去哪儿一再表示自己不会去做OTA,最起码它也不费吹灰之力具备了可做OTA的资源和能力,难免不令人心生疑虑。
去哪儿强推TTS对于OTA合作者来说,是一场噩梦,OTA们将失去对交易过程的控制权,并有可能陷入既要给去哪儿付费,又要与其共享用户资源的境地。有数据测算,在TTS上线后,商家的交易成本或许会增加一倍,而利润则下滑一半。2012年金融时报移动应用退出苹果App
store,就是因为无法完全控制订阅用户数据,且还要给苹果支付较高的分成比例,于是金融时报转而开发自己的html5应用,并获得成功。
当然,TTS在提升用户体验,保证交易过程更加安全有效方面,也是有优势的。全球主要旅游搜索引擎,如Expedia,采用的也是TTS模式,这些有利因素也成为去哪儿为自己辩解的最好理由。但去哪儿在创立之初,乃至之后的几年都并没有采取这种模式,如今在业绩和上市压力下强行转向,这种简单且鲁莽的安排遭到抵制并不奇怪。只能说,在盈利和上市压力下,去哪儿的业务转型是必然,但过程太过于操切,过渡期太短,且对商家的利益考虑不周,遭到抵制也是必然的。
去哪儿现在主要该做的,就是明确自身定位,不要走模糊路线令合作者不安。要做OTA就坚决去做,甚至将OTA剥离出去独立运作。如果仍要坚持自己的垂直搜索和开放平台形象,则就要做出相应调整,从制度设计上保障合作者的利益,让商家安心,不能仅凭口头上的保证。在线旅游产业的2B和2C一定要泾渭分明,如实体商品电商一样去搞概念模糊的B2B2C,是没有出路的。
当然,去哪儿是一个强大的搜索平台,也给商家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到目前为止抵制呼声还在继续,用脚投票的商家却还并不多,这证明其平台的分销和引流能力已得到市场认可,商家们也并不十分愿意离开这个平台,因此去哪儿与商家之间,应该还存在着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直至双方利益获得平衡。
平台建成不易,毁掉却不难,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平衡好自身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是去哪儿这个已运营8年的平台要小心翼翼做好的,切不可因资本的压力和上市的渴求而做出糊涂事。
对平台型电商企业而言,目光能看多远,格局就有多高,短视者注定难成大器。
(首发于腾讯科技)
第一时间了解互联网最新观点,请打开微信点击-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 输入Gejia021,或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