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卫星总得来说有三步:第一步把卫星从北京运过来,第二步把卫星装到火箭里,第三步用火箭把卫星发出去。”
2月1日,在嘉峪关的一家酒店,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九天微星的创始人兼 CEO 谢涛在舞台上开着玩笑,实际上,他的内心充满焦虑,因为在2月2日,成立近三年的九天微星,终于要将第一颗卫星“少年星一号”送进太空。
2018年开年伊始,国内商用航天领域已动作频频:1月19日中午12点12分,“长征十一号”火箭在酒泉成功发射,其中搭载的六颗卫星中,就包含另一家商用航天公司,天仪研究院研发的“湘江新区号” (潇湘二号)和“亦庄·全图通一号”。
而在美国东部时间2月6日下午约15:48,由Elon Musk 创立的 Space X 的猎鹰重型火箭首飞成功,这枚重型火箭高 70 米,宽 12.2 米,起飞重量 1420 吨,是全球现役最强运载火箭,它的成功发射,意味着在全球民间商业航天的发展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
尽管和 Space X 相比,国内商用航天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钛媒体也曾在《小卫星背后的大生意,中国创业者们的“太空竞赛”》一文中介绍过当今中国商业航天的现状。但随着国家对民间航天能力的逐步开放与鼓励,在2018年,会有越来越多具备商业能力的小型卫星进入太空。
和大众传统印象中重达几吨、耗费上亿的大卫星不同,民间航天公司发射的多为小型卫星,具有研发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以此次九天微星发射的“少年星一号”为例,其长10厘米、宽10厘米、高34厘米,重量也只有 3 千克,研发周期为8个月,总成本(硬件研发+发射基地)在500万左右。
而在被发射进太空轨道后,“少年星一号”将面向建有卫星测控分站的中小学校和教育机构开放卫星通信资源。诸如海南文昌中学、东莞科技馆、郑州四中、安徽太和三中这些建有卫星测控站中的学校,可以在地面接收“少年星一号”的数据,以进行卫星测控的真实体验、皎月和相关研究。
正因如此,“少年星一号”也被喻为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而谢涛此行的首要目的,是保证这颗研发了8个月的小卫星顺利“上天”。
12小时车程,1分钟发射
从嘉峪关市区驾车至几百公里外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称作“东风航天城”),近六个小时的车程大部分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中度过。
随行接待人员时刻提醒着各位来客,由于当地涉及中国众多航天军事机密,即使是光秃秃的戈壁滩,也有可能隐藏着重要军事设备,除了个别几个公开地点外,其余时间绝不能拍照。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东风航天城承载了中国大多数标志性航天工程,我们熟悉的“神舟”、“长征”、“天宫”系列均在此诞生,而围绕数十载的航天事业,当地也形成了完备的军事、科研、生活等基础设施。
2月2日下午15点,钛媒体与九天微星的团队一同来到发射基地,在航天城内的发射基地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已经蓄势待发,与它一起升空的,除了“少年星一号”以外,还有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等六颗国内外卫星。
根据九天微星团队的介绍,由于“少年星一号”体积较小,在1月18日就以“人肉”运输的方式从北京空运到卫星发射场,随后的半个月内便是各种对接测试、与火箭支撑舱对接、星箭联合操作等多项准备工作。
随着时间逐渐临近预期发射时间,发射基地的喇叭开始以分钟为间隔报时,15点51分,距离钛媒体所在两三公里的发射塔,火焰激荡起砖红色的烟雾,轰鸣声随之传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徐徐升空,约一分钟后,火箭消失在天际,天空中只留下几缕白烟。
在肉眼可以看到的范围内,长征二号丁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整个项目已经完成了大半,而在火箭进入太空后,还要经历卫星入轨前的多次助推、分离等操作,而在发射后的8小时46分,地面测控站接收到了“少年星一号”向地球发射的信号,随后上行指令成功完成。
“活了!”,在位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测控主站,九天微星CTO刘丽坤激动地大喊。整个测控团队振奋不已,因为上下行数据的接通,意味着“少年星一号”真的彻底发射成功,可以投入后续的正式工作了。
接地气的“太空生意”
对于像九天微星这样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虽然做得是看似遥远的太空生意,但在融资与商业模式上面临的挑战,与一般创业公司并无差异。
在初期创办九天微星时,谢涛曾约谈过上百家投资机构,但听过最多的评价是:“看不懂”;还有更直接的:“这个人疯了”。直到国家对民营商用航天企业的鼓励态度逐渐明朗化,加之 Elon Musk 的 Space X 与孙正义投资10亿美元的 OneWeb 在大洋彼岸声名鹊起,诸如九天微星、天仪研究院这样的“太空创业公司”才开始被资本重新重视起来。
九天微星日前已经正式宣布获得由天奇阿米巴资本和君紫资本联合领投,七熹资本及中科创星跟投的亿元规模 A 轮融资,并计划在2018年11月将以一箭七星的方式发射七颗卫星,同时开展卫星物联网关键的组网验证。
按照一颗小卫星最低 500 万的成本计算,九天微星今年单是在卫星研制方面就有着不菲的支出,为了降低研发成本,谢涛告诉钛媒体,今后将采用建立卫星研发生态的方式,九天主要负责卫星总体设计,关键载荷以外的零部件则向合作伙伴采购。
“传统航天产品对供应商的要求是零部件一定要「上过天」,现在我们希望打破这种固有思维,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数据,对零件进行充分的地面检测后,也可以基本保证卫星的正常运行。”谢涛说到。
除了通过与供应商的相互扶持降低研发成本以外,九天微星也正在尝试将太空生意变得更接地气。
目前,九天微星相继开展了“航天太空+STEAM”教育,开发了STEAM课程、教学教具,以及《课桌上的卫星》和《教室里的测控》等针对“K12”各阶段、共计300余课时的系列课程,并进入了北京四中、海南文昌中学、郑州四中、永泰小学等学校。
根据谢涛透露,目前教育类业务的营收已占公司整体收入的50%。另外,九天微星还在尝试运营明星 IP 的方法,提供卫星冠名、VR拍照等互动业务。(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苏建勋)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划时代了,麦哲伦又要诞生了
“难”表达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