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融资、烧钱在互联网行业里相当普遍,尤其是在2C领域。但同样是烧钱,也有烧得值不值之分,京东看似是在烧钱,但至少提升了物流配送体验,让用户产生了认可。但很多互联网企业,特别是2B领域,钱烧了不少,却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8年3月22日,金山软件发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金山云第四季度营收为4.019亿元,号称在云服务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阿里云、腾讯云。但实际上,一边融资一边打价格战的金山云,前三个季度营收仅9个多亿就亏损了6亿元。这样的“行业第三”含金量有多大?对金山云自身的发展又有多大的意义?在竞争激烈的云计算市场里,烧钱模式如果不能带来收入上的快速增长,转换不成竞争壁垒的话,融资、烧钱就彻底沦为一场“表演”了。
或许,2C领域简单粗暴的烧钱模式,已走向末路,在边际效应式微的背景下,未来只有回归商业本质,高筑墙,广积粮,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不再奏效,烧钱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近年来,互联网烧钱、补贴的行为极为盛行。很多行业一旦陷入无休无止的烧钱大战中,结果就成了“拼钱”的游戏,能融到下一轮钱,就可以生存下去,融不到钱的话,就只能被迫退出。这种玩法已经饱受业界批判,甚至投资圈儿也被戴上了“帮凶”的帽子。而现在,这一模式似乎要寿终正寝了,靠烧钱骗来的市场终难站稳脚跟。
最近,滴滴做起了外卖,美团干起了打车,司机和乘客都翘首期待,等着薅羊毛。滴滴如临大敌,虽然程维喊出了“尔要战便战”的豪言,但心里面可能早就打鼓了。因为滴滴一统江湖后,并没有在出行产品和服务端建立起竞争壁垒,形成用户的忠诚度和黏性,一旦有新的对手进来大打补贴牌,就很容易造成司机和用户的流失。
当然,美团这次杀进来,并非是以完全同质化的打法抢用户,补贴的力度也不及当年的滴滴Uber大战。可见,美团已经意识到了,单纯的烧钱是不可行的。
文章开头提及的金山云,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金山云是云计算领域的新星,背靠小米、金山两大生态支持,2018年伊始就完成了7.2亿美元D轮融资。有了资本的底气后,金山云就在市场上玩起了持续降价。但事实上,云服务市场的价格早已跌破成本,任何企图以负毛利抢占市场的降价行为都将深陷烧钱游戏中难以自救。
金山云的低价策略最终换来的成绩单并不好看。我们梳理了一下金山云2017年四个季度的营收,分别为2.68亿元、3.04亿元、3.58亿元、4.019亿元,从营收增长上看,烧钱并没有带来爆发式的增长,甚至有的季度环比增长率还出现了负值。按照金山云的公告称,2017年前三个季度,营收9个多亿,亏损就达6亿元,全年营收13亿多,亏损额估计会达到7到8亿。可见,在云服务市场里,烧钱抢市场正成为一个伪命题。
同样的例子还有共享单车,凭着一轮轮融资和车辆投放,摩拜与OFO坐稳了老大、老二的位子,本来可以高枕无忧,结果两家纷纷在后续融资上掉链子,年前双双被爆出资金链紧张的消息,被质疑挪用押金。而融资竞赛尚未结束,新的威胁又来了。近日,蚂蚁金服投资的哈罗单车宣布芝麻信用分值高的话可以免押金,这一系列环境的变化让摩拜、ofo终于开始反思烧钱策略,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如何赚钱的问题上。
这几个例子都表明,如若建立不起护城河,没有可信服的盈利模式,即便短期有资金予以苦撑,也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生死拷问,共享单车领域已经成先烈的酷骑、小蓝、小鸣单车就是前车之鉴。先烧钱抢占市场,而后收割市场套现,这个逻辑越来越站不住脚了。
云服务和CDN的企业市场更不合适烧钱
以往,凡是烧钱的买卖,大都属于消费市场,打车服务、共享单车皆如此。但近年来,这种畸形的模式已经开始蔓延到了企业级市场,尤其是云服务、CDN服务领域蔚为壮观,一面是融资的军备竞赛,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面是云服务、CDN服务绵绵不断的降价大战。其中以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三家为主,频频挑起事端。
但企业级市场与消费市场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可能你越是降价,越是免费的东西,越没有人敢用。如果品牌不足够过硬的话,反而是一把双刃剑,让用户退避三舍。郑州大学一位教授曾提出,用2C烧钱补贴的流量思维做企业服务,就是一个“坑”,企业服务一定是先跑通商业模式,再跑流量。他还提出了“四不”理论——不烧钱,不补贴,不乱价,不打劫。
这方面吃过亏的企业也不少。在移动办公协同领域一度风生水起的纷享销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时,纷享销客创始人罗旭曾预判市场,成为移动端企业级入口的窗口期只有一年,于是自2015年开始,纷享销客卯足了劲地疯狂打广告,甚至用消费市场的地推模式做企业客户,烧钱跑马圈地,结果差点资金链断裂,最终瘦身并以金蝶投资度过了危机。经历与阿里钉钉补贴大战后,其总裁吴昊开诚布公地承认,尽管烧了那么多钱,但企业用户的活跃度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增长。
我们从金山云的财报数据上同样看出,一味烧钱所换来的营收增长并不明显。去年12月拿到3亿美元融资后,金山云就加入到了降价的行列,宣布云产品线全线降价,CDN、云数据库Redis、云服务器价格创行业新低,最大降幅达到50%、60%、30%,与阿里云、腾讯云两大巨头刺刀见红,但来自于云服务和CDN服务的营收却表现远远不及预期,这样一来不免就有些尴尬了。
曾经率先挑起降价的阿里云都已经在价格战中偃旗息鼓,近日召开的2018云栖大会上,阿里云闭口不提降价策略,而是成功地把公众目光转向了lOT领域。相比之下,金山云、UCloud、迅雷、青云、华云、EasyStack、驻云科技、SpeedyCloud迅达云、BoCloud博云等跟随者的命运可能就没那么好了。以金山云为例,2015年、2016年其分别亏损了2.38亿元、4.75亿元,2017年很可能亏损会达到8个亿,很显然,烧钱让其深陷亏损泥潭了。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对一直跟在阿里云、腾讯云后面,且被动加入价格战的云服务和CDN企业来说,能扛得住一年数亿元乃至十亿元量级的亏损吗?答案不言而喻。
烧钱模式可以休矣,是该回归商业本质了
其实,云服务、CDN领域频举价格屠刀,很大程度来自于资本的推波助澜,资本的汹涌闯进,让这个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畸形了,绑架了整个云服务和CDN服务市场,完全被妖魔化了。去年全球云计算行业到底有多烧钱呢?一组数据显示,19家企业砸进去了638亿美元。而且云服务的价格大战让身在其中的企业陷到了“越融资亏得越多”的怪圈儿里去了。
知乎平台上一个主题为“免费,是SaaS未来在中国的模式吗?”的热帖中,大多数人认为,免费、降价一定不是企业级服务的商业模式,企业根本无法承担巨大的运营成本,国外的Salesforce也没有不计成本地补贴和降价。之前,迅雷CEO陈磊就多次感叹,“今天这个市场已经乱套了,恶性竞争,大部分企业都亏本去做。有没有红利跟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没直接关系,而是跟竞争有直接关系,很多云服务商都在赔本赚吆喝,根本不管商业模式。”
其实,烧钱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用户红利处于释放期,各家为了攫取最大的份额和客户,分得最大蛋糕,从获客的角度看,烧钱的玩法可能短期有效。但当前的云服务市场已逐步进入成熟期,企业就应该从粗放式经营升级到精细化运营,最快做出竞争壁垒。滴滴结束了补贴大战后,开始在无人驾驶测试上发力,与新能源车企合作共享汽车,就是看到了这个趋势。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烧钱模式或许会退出历史舞台,云服务、CDN市场的烧钱大战已然偃旗息鼓,未来将是竞争实力的真正较量。毕竟,商业本质的回归只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