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政策逐步调整,留给新三板企业IPO的名额恐怕越来越少

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担心利润不够或被现场核查而主动撤回申报材料,导致近期新三板现IPO撤回潮,而从近年来政策变化来看,A股市场越来越看重新科技企业,现有排队的新三板企业需要清理腾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初以来,新三板企业IPO终止审查消息频现报端,近日新三板明星公司开心麻花(835099.OC)、和力辰光(836201.OC)也先后公告终止IPO,引发资本市场极大关注。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共有70家公司IPO终止审查,占到了2017年全年终止审查企业数(175家)的40%。1月、2月终止审查家数分别为12家、17家,3月撤回IPO申请的公司数量最多,达到41家。

这一冷清景象,与2017年上半年的新三板IPO热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了解,当时IPO发审速度较快,引爆了新三板企业转板热情,新三板转板在去年6月份达到最高峰,当月多达49家公司宣布开始进入上市辅导。

从上述深8君整理的图表中可以看到,2017年共有352家新三板公司开启IPO上市辅导,1月份到5月份数量平均在25家以上,6月份创新高达到49家,6月份到10月份下降趋势明显,10月之后又开始回升。

为什么在去年年底增幅明显的情况下,今年却陡然发生巨变?新三板明星公司开心麻花、和力辰光又为何选择终止IPO审查?今天,深8君就这一话题来探讨一下。

开心麻花、和力辰光缘何折戟IPO?

3月26日,开心麻花(835099.OC)公告了拟终止IPO的计划。4月3日,和力辰光(836201.OC)也公告终止IPO。前者为国内舞台剧领域最具市场号召力的民营机构,后者则打造出《冈仁波齐》、《心理罪》等多部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两家新三板明星企业先后折戟IPO,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开心麻花方面表示,其终止IPO是“拟进行股权机构调整,因此拟终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并撤回相关申请文件”,而和力辰光则对终止IPO一事保持缄默。

据深8君分析,两家终止IPO或与其业绩下滑密切相关。

首先来看开心麻花,其在IPO之前就获得了来自盛世投资、华盖资本、正心谷创新等投资方的投资,不仅估值达到50亿,而且市盈率高达70倍。从话剧市场衍生到电影市场,开心麻花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不过,其在影视市场大幅波动的业绩,也让开心麻花“特烦恼”。

数据显示,2015年《夏洛特烦恼》票房收入高达14.4亿元,为开心麻花带来约1.9亿元的收入,但其2016年推出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最终票房收入仅为1.7亿元,直接导致开心麻花当年营收下滑23%,净利润同比下滑45.08%。

受《驴得水》票房失利拖累,2016年开心麻花首次出现挂牌以来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全年净利润7479.9万元,同比减少43.43%。到了2017年,这一情况有所改观。

2017年中报显示,开心麻花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35.71%,实现净利润2817.38万元,同比减少18.31%,下半年国庆档《羞羞的铁拳》票房超22亿元,或有可能在年报季交上一份还算不错的答卷。

再来看和力辰光,其于2016年4月正式登陆新三板,2个月后公司就宣布停牌,并进入IPO辅导期。彼时的和力辰光,既有《小时代》系列电影提供业绩助力,又有郭敬明等明星股东加持,可谓风光无限。

不过,随着2017年乐视大厦倾倒,与乐视往来密切的和力辰光也受到牵连,2016年年报显示,乐视网拖欠其款项高达5338.50万元。2017年中报,和力辰光业绩大幅下滑,上半年实现营收2813.17万元,同比下降62.75%,净利润则大幅亏损了3462.8万元。

到了今年3月29日,和力辰光披露2017年年报的时间,也从3月29日延迟到了4月27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年报发布推迟或预示其2017年的年报将会非常“难看”。

深8君认为,影视行业强周期性的特征,让开心麻花、和力辰光蒙上业绩不稳定的阴影。然而,资本市场是无情的,他们更乐于投资那些利润丰厚,并且业绩稳定的公司,这种情况之下,开心麻花、和力辰光止步IPO,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结果。

开心麻花、和力辰光宣布终止IPO,只是众多新三板企业折戟IPO的一个缩影。去年在IPO热潮下,出于炒作市值或怀揣侥幸心理而闯关IPO的现象频发,部分企业根本达不到IPO标准,甚至是亏损的挂牌企业也在申请上市辅导,以期达到吸引投资者、方便股东套现等。

市场乱象之下,今年发审委提出,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同时,把问题企业、不合规企业挡在A股门外,确保吸引优质企业进入A股。此外,近期传闻的“三年累计扣非净利润1个亿”的IPO审核红线,也成为当前IPO申报企业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溯历年政策,新三板企业IPO难度趋高 

今年以来几十家新三板企业IPO终止审查,多与监管部门政策变化密切相关,此时有必要回溯历年来的政策变化,窥一斑而知全豹。

2012年10月10日,证监会发审委最后一次审理IPO申请后,IPO被暂停,自11月2日浙江世宝登陆A股中小板之后,A股市场再无新股上市。IPO的暂停催生了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大潮,也让新三板市场吸纳了无数上市无门的企业,藉此迎来了大发展。

2013年1月16日,新三板低调开板。这意味着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为主体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进入新阶段。12月2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非上市公司公众监督管理办法》以及7项配套规则,标志着新三板正式推广至全国,符合条件的公司均可通过主办券商推荐至新三板,不再受地域限制,新三板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4年初,停滞长达一年多的IPO重启,大批预上市企业排队等待上市,导致整个2014年上半年IPO“堰塞湖”现象严重,之后经过证监会再次整顿,IPO逐渐步入正轨。

2014年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正式实施,文件列明了7种主动退市情形和20种强制退市情形。新退市制度除了将考验市场中交易类、财务类不能达标的上市公司外,还强调涉及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两类违法行为的上市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2015年11月底,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发行审核权力运行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对各审核环节提出明确时限要求,在正常审核状态下(因政策原因停发或调整的除外),从受理到召开反馈会不超45天,从发行人落实完毕反馈意见到召开初审会不超20天,从发出发审会告知函到召开发审会不超10天。《意见》被媒体广泛解读为“IPO申报到上市最快75天”,不过据业内人士称,按照新规定,假设有两轮反馈,从受理材料到发审会召开基本上需要6个月,不存在75天即上市的可能性。

2016年7月,证监会再度给IPO审核立规,公司在最近36个月内存在违反环保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或者受到刑事处罚的,不得IPO。2016年末的IPO发审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数百家优质企业决心撤离,图谋A股市场,也让新三板市场容量进入瘦身的周期。

2017年,证监会等监管层推出一系列组合拳,一方面对超期不报或拖延上会的企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和现场检查;另一方面,对中止审查的标准进行细化,严禁企业随意中止审查流程。

同时,简化发行流程也使得IPO进度再次加快,IPO企业从发行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一年3个月左右,较之前需要3年以上的审核周期大幅缩短。

2018年2月下旬,证监会发布IPO新规称,将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按照新规,拟申报企业、壳公司和3年内被否IPO项目企业都将受到影响。

3月,证监会召开2018年工作会议,宣布中国存托凭证(CDR)将很快推出。CDR是一种境外上市企业「曲线回国」的途径,即企业将部分境外发行的股票托管给中国国内的银行,然后由银行代理发行间接在A股上市,这样中国的股民也能以人民币购买到境外的股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网易或将通过CDR在A股上市,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新美大、今日头条等独角兽也都磨刀霍霍向A股,A股市场迎来重大利好。

另外,3月下旬流传出来的最新IPO窗口指导标准为“最近三年扣非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主板当年不低于8000万元,中小创板当年不低于5000万元”,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担心利润不够或被现场核查而主动撤回申报材料,导致近期新三板现IPO撤回潮。

从近年来政策变化来看,A股市场越来越看重新科技企业,现有排队的新三板企业需要清理腾退。随着今年多家独角兽谋求IPO,留给新三板企业IPO的名额恐怕只会越来越少。(本文首发钛媒体)

资事经纬

44篇资讯

粉丝

专注互联网行业,资金/金融、资本和投资的那些事和人,以深度内容定位事实经纬。

本文系作者 资事经纬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5:00

比特币现报105281.2美元/枚,日内涨2.09%

14:58

深圳水贝商场金价降至756元,周跌幅超4%

13:48

肖钢:一季度证券业金融科技投资强度在金融各子行业中居首

13:43

清盘潮又起,一批公募FOF规模大考临近

13:31

美国财长贝森特:决心降低支出,发展美国经济

13:26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第四研究组下设工作组会议召开

13:09

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GDP增长速度将超过债务增长速度

12:57

肖钢: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加快构建生成式AI金融应用的治理闭环

12:56

贵州茅台年度股东大会5月19日举行,股东报道现场火热

12:19

5月18日新闻联播速览22条

12:14

规模最大信息通信网在中国,中国将加速推进6G研发

11:25

本周新增三花智控、安井食品等7家企业获境外上市备案

11:25

本周新增邦正精密、中电防务等4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

11:21

风口风力11~12级,新疆部分旅客列车停运

11:09

15家A股上市公司本周披露并购重组最新公告,光洋股份拟购买银球科技100%股权

11:09

银河证券:A股市场走势仍将体现“以我为主”的内涵,有望展现更强韧性

11:06

本周12家上市公司公告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相关情况,韵达股份控股股东增持获不超1.8亿元贷款

10:44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报告金融系统要加快改革步伐,继续提升体系韧性

10:37

去哪儿CEO陈刚:我们的第四次创业,是用AI改写行业

10:37

涉投行业务违规,中信、国投等多家券商遭监管警示

89
8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