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钛媒体此前多次预测,自动驾驶囿于技术、场景和法规,规模化落地难以预期,但发生在车内的智能交互革命却会提前发生。
对移动端智能交互体验的传承,人与驾驶工具情感联系的建立,出行效率和场景复杂化对于高质量地图服务的需求,都是这背后的推动力。这也是BAT中,AT只在自动驾驶领域做小范围尝试,却在车载系统方案上大力度投入的原因。
2015年3月,阿里与上汽成立互联网产业基金,由此组建合资公司斑马网络,时隔三年后,腾讯与长安如法炮制。腾讯长安组合缔约不久,合作成果尚未问世,但阿里和上汽的斑马网络却已经在推动车内人机交互的变革中,一再充当先军角色。
在推出“斑马智行”车机系统助力上汽自主品牌实现销量逆袭,同时带动国内车载系统走向在线化之后,斑马网络日前又祭出一记杀手锏——AR车载导航,斑马内部称其为AR-Driving。
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荣威纯电动智能SUV车型MARVEL X发布,即搭载了斑马网络的AR-Drving技术。将于9月份正式交付的上汽荣威MARVEL X,无疑为斑马网络AR-Driving的量产能力提供了背书。
上汽集团首席设计师邵景峰曾向媒体讲述过这样一个背景:一个投资人看到MARVEL X搭载的AR-Driving技术后,多次表达了收购上汽的意愿。根据最新数据,上汽市值已经超过4000亿元,位列全国自主车企体量之最。这个插曲一方面说明资本在当前技术产业中的狂妄,也侧面说明,AR技术在汽车产品上量产的可贵。
从斑马网络展示的实录视频可以看出,目前斑马的AR-Driving主要投射在汽车数字仪表盘上,能够显示当前车速、行车信息、前方车距等实时道路信息,同时结合车道线识别和导航数据,可以给出何时直行、何时转弯等等车道指引。
此外,如果车辆配备了ADAS功能模块,斑马网络的AR-Driving技术还能与其接口打通,在AR仪表盘上,提供包括车道偏离预警、前车碰撞预警等辅助驾驶功能。
“AR导航能够很好解决新手司机查看导航,以及复杂路口的行车指引问题。”斑马网络副总裁周平说,“像一些城市的高架桥下,一般的车机导航也难以清晰播报。”
就AR(增强现实)技术本身而言,并不算是一项新兴技术。2014年前后,VR、AR以及MR热潮混战,谷歌的Google glass和微软的Hololens都曾带动AR技术进行过一波普及。
简单来说,AR就是将数字影像信息叠加在现实图景之上,以提供更为直观的感知。只不过应用于汽车导航场景,涉及大量软件算法和电子工程问题,难度会成倍增加。
“AR-Driving的核心算法非常复杂的。” 斑马网络技术委员会主席兼首席科学家施雪松说,“比如车在十字路左转,前提要知道这个车在哪条车道上,而AR-Driving的基础图像是通过摄像头提取,车的姿态很关键,偏左还是还是偏右提取的图象是不一样,对判断车辆位置的影响也不一样。”
此外,在转向的时候,AR-Driving的提示标记也要随之变化,此时需要将车辆的转向角、精确的位置信息与地图进行对比,才能给出准确的指示标记。
据钛媒体了解,千寻位置等公司已经能够提供车道级的商用高精定位方案。不过,据施雪松介绍,高精定位服务需要收费,如果车企不愿意使用,那么就需要斑马自身通过算法提供车辆的车道级定位,而这就需要基于对定位数据、实时图像数据、车辆姿态数据、驾驶参数、电子地图等多源数据进行实时融合计算。
因此,看似简单的AR-Driving技术背后,却包含了用于识别车道线、红绿灯等信息的图像识别,高精定位,车辆信息提取,以及各项数据的融合等技术。
施雪松直言,“斑马有一个图象识别团队,这个项目的复杂性甚至超过自动驾驶的图象识别,今天AR-Driving的核心算法可以支持以后的自动驾驶。”
而且更重要的是,AR-Driving的实现条件也几乎没有额外成本。“在我看来,未来智能汽车有三样东西是标配:J6P同级及以上的芯片、车规级行车记录仪、全虚拟数字仪表,而斑马利用自主研发的虚实融合算法,落地首个AR-Driving,不会增加额外硬件成本。”施雪松说。
那么问题或许在于,作为一项技术难度高、需要长期投入的项目,为什么是斑马这家初创三年多的企业率先推出?
据钛媒体了解,斑马网络技术委员会主席兼首席科学家、AR-Driving项目的推动者施雪松是一名铁杆军迷,其从战斗机标配的HUD技术中领悟到,驾驶员的视线转移到手机以及中控屏上查看导航的安全隐患,因此,于2年前在斑马内部启动了AR-Driving项目。
“战斗机中HUD的作用就是让飞行员的视线一刻不能离开目标,尤其是缠斗作战的时候,目标一定要锁定在某个区域,而最好的HUD都是增强现实的AR HUD,会把目标锁定以后在目标上把很多参数标注上去。目标在动,参数跟着在动。”施雪松说。
而就车内的使用场景而言,可能存在三块屏幕需要驾驶员去查看:中控、仪表、独立屏幕HUD,每当驾驶员视线投射到这三个地方,驾驶危险性就会相应增加。
“驾驶员眼睛看一下中控屏再回来,就相当于离开目标,这段时间叫Blind Fly(盲飞)时间,一般是1秒,看一下仪表再看回来这个时间大概是0.5秒,如果前玻璃下面竖一个HUD,看一下再回到之前的目标上去是0.2秒。”施雪松说。
显然,目前斑马网络的AR导航技术AR-Driving尚处在“仪表”阶段。
“我们下半年要发布的AR-HUD技术,是不需要眼睛离开目标焦点的,所以时间是0秒,同样搭载在上汽的某款自主车型。”施雪松说。
当然,这一次斑马不再是单兵作战。施雪松透露,斑马将联合瑞士的一家增强现实(AR)汽车导航公司WayRay共同开发,由WayRay补足HUD的投射技术。公开报道显示,2018年3月份,阿里参与领投WayRay1800万美金融资。
据了解,WayRay的技术特点是能用激光将AR信息投射在挡风玻璃上。在HUD技术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成像距离,目前一般HUD的成像距离象距最多在2.5米,而WayRay可以做到10米甚至20米;其次,在FOV视角技术上,基于普遍10米的成像距离,WayRay可以做到12度FOV,这能大大提高AR-HUD信息的可视度。
“这个技术是很厉害的,因为两项技术指标很矛盾,FOV做大了像距就近了,FOV做小了像距就远了。”施雪松向钛媒体在内的媒体表示。
实现了AR-HUD技术之后,斑马的计划是引入云端的数据,将更多融合计算的结果显示在驾驶员的目力所及之处。“基于单车智能的准确度是有限的,基于云端综合的云计算智能会非常精确,我们会把计算之后有用信息给到驾驶者。”施雪松透露。
由上汽和阿里缔约成立的斑马网络,在市场局面的快速推进中,或许正面临一些防御性阻力,然而这更多源自产业环境,据钛媒体了解,下半年斑马网络将开放上层的产业基金,引入第三方资本力量,这对于斑马的产业角色无疑会是一个巨大改善。而抛开市场,单就产品和技术而言,斑马网络似乎正渐入佳境。
“知识、设计思想和理念,这个是必要的,但是还不够,斑马网络一百多个人,干了两年半把AR-Driving做出来了,这个事情斑马走在了行业的前面。”产品介绍临近结束,施雪松卯着劲说。
除了资本,技术一直以来也是产业破冰的利器。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