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和嵌入式市场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功的ARM,显然已经把眼光放在了更广阔的市场上,毕竟不扩展市场领域,如何才能对得起孙正义46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呢?
现在仍旧由X86处理器把持的市场也就剩下服务器和桌面市场两大块。服务器市场攻坚已经多年,但仍旧毫无成效,具体可以看商业技术评论此前的文章《ARM服务器军团全军覆没,还有人能搅动这潭水吗》。
桌面市场由于这几年面临饱和,原来并不在ARM的计划之内,但随着AMD这几年的沉沦,Intel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产品升级毫无亮点,ARM似乎看到了逆袭的机会。
英特尔近年被广大网友戏称为牙膏厂,指其更新和挤牙膏一样慢。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的确是缺乏竞争刺激,另一方面是技术遇到瓶颈,摩尔定律越来越难以维持,同时处理器理论多年未有突破,想要有突破性的进展难于上青天。
原来移动市场和桌面市场的处理器差距极大,当年Xscale处理器达到400MHz已经是顶天的频率,当时桌面主流处理器早就超过2GHz。2007年iPhone开启智能手机时代以后,移动处理器开始狂飙突进地发展,主频、处理器架构和工艺制程都越来越接近桌面处理器。
当然这种狂飙突进的基础在于,移动处理器实际上大量获取了原来桌面处理器研发带来的技术红利,在10年内走完了后者差不多30年的技术路程。
由于ARM处理器的日渐强势,连Intel的老盟友微软也不禁开始动心,完全被X86所捆绑显然不是微软所愿。2012年微软就发布了WindowsRT系统和Surface平板,想在ARM处理器上再造一个和苹果类似的Windows平板生态。
可惜这种自废武功的行为只能获得失败的结果,Windows最大的优势就是巨量的win32应用程序,抛弃这个软件生态,Windows毫无竞争优势可言。
微软的失败证明要抛弃原有的桌面软件生态是毫无希望获得市场认可的,于是微软和高通再次合作,在去年启动了Windows on ARM平台,当时使用的是骁龙835芯片,由于能够通过模拟器兼容原有的Win32应用程序,它的市场接受程度比Windows RT高了很多。
正是有了这个基础,以高通为代表的ARM阵营厂商开始有了更多的想法。
在6月1日当天,ARM官方宣布新的Cortex-A76内核发布,如果光从产品型号看,这不过是ARM每年固定的新内核升级(大家都已经习惯,不发布新内核如何增加授权收入呢)!
可是这次发布会上ARM一直强调新CPU的笔记本级性能,架构师Mike Filippo甚至表示,Cortex A76相当于i5-7300,如果IP厂商缓存设计得更好,那么可以媲美i7。虽然ARM的理论性能都不能完全相信,但说出这种话可以看出ARM剑指笔记本市场的雄心已经暴露无遗。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Cortex A76是一款完全重新打造的全新微架构,乱序超标量内核,前端为乱序4发射指令解码,后端为13级流水线。也就是每周期可以吞吐4条指令,相比A75的3条,吞吐量大了三分之一。而大家津津乐道的性能怪兽苹果A11是每周期吞吐7条指令,这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一个方式。同时A76有4个整数计算单元,而A75是2个。
再加上浮点计算和分支预测单元的提升,综合以上这些架构改进,ARM称Cortex A76相比Cortex A75,每周期整数性能和浮点性能可分别增长25%和35%,再加上高达90%的缓存带宽提升,Cortex A76的GeekBench4跑分提升了28%,JavaScript性能提升了约35%。
从官方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内核的设计倾向就是高性能,官方宣称在7nm工艺下,可以达到3Ghz的频率,这是一个在手机上不可能实现的高频率。所以,其实ARM一开始的设计目标就是笔记本甚至台式机领域,并且会在这个新内核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等于变相多了一条处理器产品线。
在充足的供电和散热环境下,八核心(甚至更多核心)3GHz的高性能内核就能够长时间火力全开,发挥自己的全部性能了。由于ARM处理器这几年持续地增加性能,同X86处理器在桌面市场直接竞争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非常巧”的是,就在ARM官宣Cortex-A76内核的同一天,有外媒曝光了高通全新的骁龙1000系列处理器。
据WinFuture站长兼知名爆料人Roland透露,除了骁龙850,高通还在为Win10笔记本定制骁龙950、骁龙1000产品。它的设计功耗高达6.5W,和英特尔的酷睿m系列相当,最重要的是,它的确就是专门针对未来笔记本平台打造的全新产品线。
虽然ARM在发布会上表示A76相当于i5-7300,但在WinFuture看来,骁龙950/1000的对手其实是7代Core Y系列SoC。代号Primus的华硕笔记本可能会是骁龙950/1000的首波产品,Roland称它已经完工,最快年底或者明年初与消费者见面。
考虑到ARM处理器原本就相比x86架构有着更高的能效比,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同为6.5W功耗,高通骁龙1000的性能有望超过英特尔最低端的酷睿产品线,带来更好的超轻薄笔记本体验。
在手机里由于体积和功耗限制需要降频降耗,还足以撑起旗舰机所需的性能等级,如果插入相应的底座之后,火力全开化身为PC级的计算中心——或许,这才是ARM此次Cortex-A76架构的真正意义和商业价值所在。
当然除了已经被媒体曝光的高通处理器,业界一直流传苹果要在MacBook里用自己的处理器取代Intel的处理器,近期媒体爆出挖角大量Intel处理器工程师的消息更是证实了以上猜测的存在,相信以苹果的一贯做法,是绝对不会容忍自己的核心零部件被其他厂商控制的。
以现在A系列处理器的高性能,达到Intel的处理器性能不是难事,苹果显然还是更多考虑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当年从PowerPC处理器换成Intel处理器也是费了很大一番功夫,也由此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比如苹果的Xcode开发环境现在已经完全使用LLVM编译,这就为软件迁移做好了准备。相信苹果一旦做好软件迁移和操作系统融合方面的准备,就会推出相应的笔记本甚至台式机产品。
微软/高通组合加上苹果的支持,ARM阵营进攻桌面市场已经是箭在弦上。
从硬件的能效比、集成度、性价比各方面来看,ARM阵营都有巨大的优势,但更换指令集架构最大的难度是软件兼容性问题,微软至今只是在ARM处理器上支持32位x86软件模拟,64位的支持还要时间,还有软件模拟的效率是否能够达到一般应用的需求,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我们作为消费者是乐见其成,毕竟被Intel一家统治的桌面市场实在太缺乏令人惊喜的创新,没有任何生气的市场需要鲇鱼来激活。
【钛媒体作者介绍:商业技术评论,公众号(biztechreview)】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赢不了吧,arm死了多少大厂了,大厂死多了风向就变了。
arm不会把英特尔的霸主地位拿下的。
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