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急挫11%,Michael Kors如何才能翻盘?

其实,比起关店和减少打折,MK最大的问题是“不新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Michael Kors的赛点,可以用悲喜交加形容。

近日,北美三大轻奢品牌之一Michael Kors(迈克高仕,以下简称MK)公布了2017/2018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和去年同期相比,这份财报令管理层“松口气”,该季度(截至3月31日)集团总销售额为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净利润为4410万美元。

但资本市场的反馈冲淡了这份喜悦。财报公布当天,MK的股价大跌11.5%。

仔细分析财报数据,市场和投资者不看好MK的理由显而易见。MK高端鞋履品牌Jimmy Choo(华裔鞋类设计师周仰杰创立的英文同名品牌)第四季度贡献了1.079亿美元的销售额。如果把 Jimmy Choo 刨除在外,集团同名品牌MK同比增长只有0.6%。

从全年来看,2017/2018财年,MK品牌销售额为44.96亿美元,上一年数据则为44.93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05%。如果考虑到汇率因素,该品牌全球销售额甚至是下跌的。

Michael Kors的董事长兼CEO约翰·艾道尔(John D. Idol)曾表示,2017/2018财年将是集团最关键的一年。如今赛点到来,MK却未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大起大落

MK的失落要从快速崛起说起。

1981年,时装设计师迈克·高仕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迈克·高仕出生于纽约,担任过LVMH集团旗下高端奢侈品牌赛琳(Celine)的创意总监,并成功带领celine走出低谷。

同时,迈克·高仕长达8年担任设计师真人秀《天桥风云(project runway)》的评委,这一经历让他在美国家喻户晓,同时为MK成为美国“国民品牌”奠定了基础。

让MK走向顶峰的,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她曾在多个场合穿着MK的礼服。总统效应再加上好莱坞明星的拥簇,MK在2011年上市后3、4年里,直接跻身时装行业的第一集团。

最直接的表现来自财报。2012财年到2015财年,MK的销售增长率分别为62%、69%、52%和32%,而同期对手的复合增长率则在10%左右。

惊人的增长率来自于疯狂扩张的门店。以中国市场为例,在上市前,MK在中国的门店屈指可数,仅在香港、上海、天津、苏州各有一家门店,全球门店数也只有231间。

但伴随着市场的看好,MK加快了开店步伐。截至2017年4月,全球已经有超过800家MK店铺,其中欧洲有201家,亚洲228家,美国398家。这一速度,甚至可以和Zara、H&M等快时尚品牌相媲美。

不过,疯狂扩张也至此戛然而止。2016/2017财年第一季度开始,财报上高达两位数的增长率被个位数甚至负数代替。

该季度财报显示,除了录得零售净销售额上涨7.6%外,MK其他销售数据均下跌,包括同比店铺销售业绩下滑7.4%。

此后,MK陷入销售额和净利润轮流下跌的尴尬境地。到了2016/2017财年第四季度,集团销售额同比下跌11.2%,直至亏损2680万美元。

这份财报公布后,MK随即表示未来两年内会关闭100到125家经营不善的零售店铺。然而,即便一年时间里调整了一些门店后,2017/2018财年MK品牌也未迎来显著的增长。

竞争打折

店铺疯狂扩张,带来了一系列连锁问题。

打开MK国内官网,“夏季酬宾、低至五折”的广告十分抢眼。在参加促销的产品中,不少是MK的王牌产品,如Mercer手提包、Ava皮质斜挎包等。

对于奢侈品牌而言,将库存积压过多的产品打折出售是一件常事,但将王牌产品直接五折出售却十分罕见,MK清理库存的愿望十分迫切。

这是轻奢品牌快速开店带来的蝴蝶效应。波士顿咨询董事经理洪浏对笔者表示,在零售业繁荣期间,轻奢品牌们进行了一次爆发性开店。但在消费回归理性之后,很多门店问题会暴露出来。

当品牌门店数量增加之际,库存也随之增加。为了处理库存、提振销量,打折促销成了家常便饭。但当消费者以5折甚至3折的价格购买产品时,正价产品的价格体系将被打乱,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这又导致了新一轮打折促销。

不仅品牌定价策略大受影响,MK品牌关于“奢侈”的标签正因为打折而淡化

2015年,时尚媒体 Fashionista 曾开出过一份“美国基本款时尚”清单:背MK包,配上Lululemon的紧身裤和 North Face 套衫,以及喝星巴克。

MK在大众心中,逐渐从设计师品牌降级为大众基本款品牌。

虽然MK已经有意识地控制门店经营,但从最近两个财年的数据看,这一举措并未产生多少影响。在2016/2017财年年财报公布后,约翰·艾道尔曾承认“我们的产品和店铺体验没能充分吸引消费者。”

除关店外,MK还提出了其他措施:引入新设计、增加可替换包带等定制元素、将客单价提高 10%,以及将折扣活动的时间缩短40%等。

这些举措并没有动摇打折为主的消费观念。2017/2018财年第三季度,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6.5%至14.4亿美元,占全年营收的32%。值得注意的是,该季度包含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假日,是传统的打折季。打折的阴影也始终挥之不去:该季度净利润同比大跌19.1%至2.19亿美元。

靠中国市场翻盘?

在新鲜出炉的财报中,唯一让MK感到安慰的,可能是亚洲市场。

2017/2018财年,品牌在亚洲市场销售额为5.3亿美元,同比增加约30%。其中,中国市场为核心动力。

和亚洲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K的大本营——美洲市场。

财报显示,美洲市场仍是MK份额最大的区域市场,占其全球总收入的67%。但这一核心市场,正在遭遇挫折。从2016财年到2018财年,MK在美洲市场已经迎来两连亏。

想要摆脱困境,MK需要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麦肯锡《2017中国奢侈品报告》提出,2017年中国消费者撑起了全球奢侈品消费三分之一,这一数字将持续扩大。去年年底,约翰·艾道尔也曾表示将继续在中国市场开店,以期总门店数量达到200家。

但中国消费者对于轻奢的热情正在消退。洪浏表示,由于轻奢对零售布局比较广,下沉渠道较快,很多产品和品牌吸引力在下降。

虽然购买轻奢的人群较为稳定,但是他们在品牌中流动性较高,对品牌的忠诚度不如一线高奢的消费者。因此,更换设计师、打破传统的产品线,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各大品牌的新任务。

尤其对于今后时尚产业的消费主力千禧一代而言,他们倾向于充满新鲜感和设计感的产品。

此前,负责MK箱包配饰设计的高级副主席尼古拉·格拉斯(Nicola Glass)被Tapestry 集团(另一家轻奢品牌Coach蔻驰的母公司)挖角,外界尚未清楚继任者是否有能力担起这一业务。

或许是存在这方面担心,所以MK也希望通过收购来注入新鲜血液。2017年7月25日,Michael Kors以总价8.96亿英镑(约合78.79亿元人民币)收购Jimmy Choo。

这一收购当时在外界被看好,收购前MK的鞋履份额占总份额的11%,收购或许能帮助MK抢占鞋履市场。

但收购犹如赌博,新品牌随后的表现无法预测,能否融入大集体,能否帮助MK改善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品牌定位和消费印象,都是一个未知数。

本文系作者 陆涵之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说真的,就MK包的质量,手感,目测都不敢恭维!

    回复 2018.06.11 · via android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