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互联网金融作为风口行业正当烈火烹油的时刻,美团在一条招聘信息中高调表态,“美团有信心打造一个千亿资产规模的金融事业。”这是王兴第一次露出其对于金融的野心。
但刚刚公布的美团招股书却对其金融业务“欲言又止”,甚少披露金融业务的具体数据,存在感极低。
事实上,在到店、大零售、酒店旅游以及出行四大业务体系之外,美团的金融版图并不容小觑。招股书中透露,美团点评的金融业务由其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穆荣均负责。而从公开资料梳理,美团至今已掌握以下数张金融业务牌照:
- 2016年9月26日,美团收购钱袋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招股书透露该笔收购具体金额高达13亿元);
- 2016年11月,美团获得小贷牌照,注册成立了重庆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 2016年12月,美团旗下公司吉林三快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认购吉林亿联银行总股本28.5%,获得银行牌照;
- 2018年2月24日,美团通过旗下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拿到保险中介机构牌照。
关于这四张牌照,招股书仅对于第三方支付以及小贷业务有所提及,对于业界关注的民营银行“吉林亿联银行”以及保险相关业务并未披露。
“水面下的”金融版图
对于具体金融业务,招股书笼统地说明可为商家提供“聚合支付、以及供应链和金融解决方案”。经钛媒体梳理,美团的目前金融业务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 支付服务:对商户而言,美团可提供全渠道结账服务的聚合支付系统,包括智能POS 终端、小美盒子和美团二维码。对于用户,美团提供包括美团支付、其他第三方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Apple Pay 及银联)及信用卡及借记卡或网上银行账户转账等。
- 借贷服务:美团为其平台上的中小商家或个人提供无抵押小额贷款。
具体在贷款资源来源方面,招股书提到美团主要通过自营和非自营两种方式实现:
1)在若干情况下,美团点评协助若干融资合作伙伴向该等商家或个人提供贷款。在该等情况下,其并不入账记为产生自该等贷款的融资应收款项亦不入账记为应付予融资合作伙伴的贷款。对于该交易,美团点评从客户获得贷款安排费。
2)在其他情况下,我们不通过第三方融资合作伙伴,而是直接向我们的客户提供贷款,并相应地将该等贷款列入资产负债表。我们自该等表内贷款产生利息收入。
这也就意味着,美团点评除了直接向其平台商家以及个人提供贷款,也通过若干融资合作伙伴向商家或个人提供贷款,并获得贷款服务费。而公开的资料显示,美团的融资合作伙伴主要是新网银行以及招联消费金融等机构。
但美团并未公开透露金融业务的具体数据。
在招股书中,金融业务营收并无独立板块,而包含在“其他服务及销售营收”之中。以2017年为例,美团营业收入为339亿元,而包含金融贷款在内的“其他服务及销售营收”12亿元,占比仅3.5%。
流量变现难题
不只是美团,滴滴、今日头条等炙手可热的流量巨头都在低调开拓金融市场。
从牌照上,目前滴滴拥有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四块牌照,今日头条稍显弱势,仅握有第三方支付牌照。
支付是切入金融的首选入口——支付牌照是“TMD”三家唯一都拥有的金融牌照,利用支付入口沉淀用户金融数据,接下来顺其自然尝试涉足保险、理财等流量消耗型业务,涉足利润更高的信贷业务,并逐步向综合金融服务链条上游延伸。
这是蚂蚁金服和微信已经走通的道路。
流量是“TMD”共同拥有的优势,但对比其它两家,美团优势更明显:美团拥有海量用户和合作商户,且有消费场景;滴滴掌握了海量的司机和乘客,具备支付场景;而今日头条则偏重于新闻资讯,金融场景稀缺。
从这个角度看,美团从O2O演变而来的生态圈与电商平台非常类似,在金融业务方面具备先天优势。
招股书显示,美团在线商家数量由2015年的300万增长至2017年的约550万,同期活跃商家占在线商家比例由2015年的66%增至2017年的80%。交易用户数量自2015年的2.06亿增长至到2016年2.56亿,且于2017年进一步增至3.10亿。
但美团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消费用户转化为金融客群。对于消费者而言,美团主要提供的是服务,而并非是标准化的商品交易,从购物到分期的常规路径很难走通,京东白条式的消费信贷突围道路并不适合。相对而言,在掌握丰富的现金流和数据的情况下,小微商户的借贷业务是美团更有利有力的发起点。
蚂蚁金服以及微信是压在流量巨头们头顶的另外两座大山。招股书中还特意提到了微信支付对于美团带来的帮助——“我们是唯一一家在微信支付上拥有三个不同入口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微信支付的数字支付服务允许用户进行购买交易、执行移动支付以及在账户之间转账。”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微信支付在带来流量的同时势必会限制美团自身账户体系的发展。
从2017年至今,发生在借贷行业的种种乱象直观展现了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鸿沟,互联网金融还远未到达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尽管此次美团招股书有意无意将金融业务“隐身”处理,但在我看来,拥有如此华丽的九宫格数据的互联网巨头必然不会忽视金融变现的机会。毕竟,流量变现的方式稀缺,而金融是离钱最近的行业。(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蔡鹏程)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说起零售, 70、80年代,这是大型百货商场/公司的年代; 90年代到2010年,这是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 的年代; 2010到2020年,这是平台网商的年代。 2020年以后,将是专业化商业信息服务商的年代。 至于美团所依仗的餐饮业,我看,是不会有一个平台网商的年代的。 不久的将来,各个餐馆将会有自己和客户相联系的“应用”,餐馆自己来掌握自己的信息活动,成为自主的“信息体”。至于外卖的派送,将会产生专业化的、社会化的送餐服务提供商/提供者的。 美团不会倒,也不会太火,将会是一个大而微利的平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