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7.5亿元,耗时6年制作,上映三天。电影《阿修罗》预期的“30亿票房”最终止步于 4900 万。
昨天下午,电影《阿修罗》官方在微博上突然宣布,
“经全体投资方决定,电影《阿修罗》将于7月15日晚间22点起撤档停映。 ”
截至钛媒体发稿时,《阿修罗》在豆瓣社区内的广告物料还未撤下,宣传海报上,“除了视效,这部奇幻大片,还能让你感受到更多的诚意”的宣传语赫然在目。
比起这部奇幻题材更“奇幻”的,却是其匆忙撤档的尴尬。
作为7.5亿巨额投资、预期30亿票房的现代商业大片,还有“流量小生”吴磊和老戏骨刘嘉玲、梁家辉的加持,上映了才短短3天,没有任何实质交代就匆匆撤档,甚至可以用“暴死”来形容,这在中国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在全球电影史上恐怕也罕见。
因此,事件还引发了圈内人士的错愕。他们纷纷对钛媒体表示,“看不懂,太突然,有点懵”,“但确实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过去不知道这个片子的人现在都知道了”。
撤档之后,投资方对媒体称,停映原因不只是因为票房不佳,并且明确表示影片修改之后会再上映,但是具体日期并未决定。
“药神”之下,纷纷退散
几乎就在《阿修罗》发布撤档消息的同时,隔壁《我不是药神》票房已经突破24亿。上映了11天的《药神》在豆瓣收获了评分 8.9,淘票票评分 9.5,猫眼评分 9.7,依旧处在高水位。
《我不是药神》的口碑、票房双爆,让今年“国产电影保护月”暑期档的大盘形势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包括《阿修罗》在内,“药神”已经明里暗里逼退了四部已经定档影片。来看看其他三部“低调”撤档的影片:
- 第一部:原计划与《我不是药神》同天(7月6日)上映的郭敬明执导的《爵迹2:冷血狂宴》,在官微留下了含糊的一句“由于制作原因,电影《爵迹2》改档”,并且暂未宣布新的档期。
- 第二部:原定7月13日上映的朱延平执导的《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撤档给出的理由是,“由于技术原因无法如期上映”,新上映的日期将择机公布;
- 第三部:本来也计划在7月13日上映的动画电影《风语咒》改档到了8月3日......
各种含糊其辞口径,被业内人士认为上述影片均是纷纷主动“让道”药神。那么上述影片的制片方,真的是让道避开高峰期,还是确有苦衷?
要知道在国内,一部影片从立项到完成再到审核通过,克服重重困难能够顺利登陆院线,就已经算是成功的一半。
一位电影发行从业者告诉钛媒体,“电影调整档期本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一般而言,已经定档的影片突然宣布撤档,要么是官方审查没有通过,要么就是为了避开同期上映的强敌。前者大多数会重新制作后公映、或者干脆放弃国内院线辗转其他途径,显然,今年暑期档这一轮撤档的影片都属于后者。
不过,撤档潮的同时,仍有两部大制作电影选择在暑期档正面迎战:一部是在7月13日上映,由姜文执导的《邪不压正》。首日票房1.21亿,截至7月15日,票房已经突破3亿。但似乎在口碑和票房上均低于市场和观众对“姜文电影”的预期。
另外一部就是《阿修罗》。前有《我不是药神》,同期还有《邪不压正》,片方还在上个月主动释放出“保守预期30亿票房”声音,《阿修罗》依旧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在7月13日如期上映。
但市场的反馈显然给了《阿修罗》当头一棒。即便是经过了两周时间小范围的点映,《阿修罗》首日票房仅收获2511万,排片占比15.6%。而在主动下档之前,猫眼票房专业版仅给出的预测票房7762万。相对宣称的7.5亿投资,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在观众口碑上,该片的评分也十分惨淡,目前豆瓣给出了3.1,猫眼6.4,淘票票7.0。
不过,《阿修罗》官方似乎对平台评分表示不服,不认为它们反应了观众的真实感受,是票务平台参与从中作梗。在电影上映当晚,官方微博就发布了一条“《阿修罗》的8.4分与4.9分,是这个行业的耻辱!》”的微博。
摄制组以“猫眼4.9分”和“淘票票8.4分”作对比发文手撕猫眼,并表示,一部电影在两个平台上有差异是正常,但是如此悬殊的评分属于“超级异常现场”,并且认定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行为,并且是“史无前例的卑鄙、愚蠢又可笑的‘黑水行为’”。
但显然,从周末的票房表现来看,这一次官方徒手撕票务平台的行为并没有获得太多的舆论关注,甚至没有赶上“豆瓣2.1分”的毕志飞写信给国家电影局控诉豆瓣而带来热度。
更为讽刺的是,这一次投资方决定主动停映的行为,却把此前毫无热度的电影带上了“微博热搜”,还引发影迷们的同情——“《邪不压正》都被摁的死死的,这种烂片也敢上?”
还有观众发出感叹,类似电影因票房低而撤档,“简直是中国电影的希望”......
“特效”失灵,现实主义回潮
事实上,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中国本土,以特效著称的奇幻/玄幻/科幻题材的商业大片,大多都能在票房上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据美国媒体测量和分析公司 comScore 的数据,2017年的全球票房市场,排名前十位,科幻类的商业大片占据了七席,他们分别是:
《星球大战 8:最后的绝地武士》(13.28亿美元)、《美女与野兽》(12.63亿美元)、《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9.4亿美元),《蜘蛛侠:英雄归来》(8.8亿),《银河护卫队 2》(8.6亿美元),《雷神 3:诸神黄昏》(8.5亿美元) ,《神奇女侠》(8.2亿美元)。
回到中国本土市场,令人意外的是,以上在全球票房市场大获全胜的影片,居然没有一部影片进入2017年票房前十。
不过,这并不妨碍在去年票房排名前十中,同类题材的也占据了超过三成——《西游伏妖篇》(16.5亿元)《变形金刚 5:最后的骑士》(15.5亿元)《加勒比海盗 5:死无对证》(11.8亿元)《金刚:骷髅岛》(11.6亿元)四部玄幻或者科幻类商业大片,均在票房上大获全胜。
而再往前看,回顾进入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票房走向,自2011年起,除了2012年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之外,占据中国票房冠军的,往往是这类以“特效”为类型标签的奇幻类型电影。
直到2017年,现实主义题材的《战狼 2》(56.8亿元)的出现, 才算打破了这一势头。
时间到了2018年,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占据票房排行榜首的,依旧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红海行动》(36.5亿元),《唐人街探案》(34亿元)紧随其后。而猫眼还预测《我不是药神》可能达到37.6亿,这将打破春节档《红海行动》的纪录。
《阿修罗》从2012年起开始制作,这六年的时间内,中国的电影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170.73亿,全年新增银幕3832块,银幕总数13118块;到了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已经到达559.11亿元,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
这不禁让人发出疑问: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奇幻或玄幻类电影已经不再是票房万能解药?今年又会不会是现实主义题材在中国回潮的一年?
极客影迷社区“极客电影”的创始人李东东向钛媒体分析,近两年占据院线大银幕的很多是“超级英雄”和“大IP重启”这两个类型影片。“大家虽然还会去看,但奇观式电影让观众有些审美疲劳,甚至不足以满足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了。”李东东是说。
即便是下沉市场的观众,也对重特效的奇幻题材审美已经非常挑剔。
今年以来,《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 侏罗纪世界2 》等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巅峰之作刚上映不久,《阿修罗》再试图以特效来取悦市场难度可想而知。
回到《阿修罗》影片设定本身,虽然是基于中国人最熟悉的宗教——佛教神话为背景,但是对于当下大部分中国观众而言,“阿修罗”故事的文化背景比较陌生,接受和消费起来都有门槛,虽然雇佣了好莱坞顶级的视效团队,但观众们并不买账。
玄幻小说确实拥有巨大受众,这一点无需置疑;然而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如何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些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反思——东方玄幻毕竟不同于西方玄幻,在价值观、美学乃至叙事手法上需要找到自己的创作体系。
而同期《我不是药神》这类现实题材影片出现,就像吹进一阵新鲜的风,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因为和自己的生活关联度更高,所以在受众中激发了“亲近感”。
“真正全民级电影一定是触及人性、能激发大众共鸣的,这点其实一直没有变过。”李东东向钛媒体表示。
总的说来,从影片类型到故事,再到档期,都对《阿修罗》不利。当然,我们现在还无从判断撤档背后的最真实的原因。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流量成本高企的今天,紧急撤档导致的是前期巨大宣发和营销的费用都打了水漂。虽然片方表示可能择机再映,但如此惨烈的代价不免也让人感叹,及时止损,或许是明智之举。
声画炫技的审美疲劳,现实主义题材再度回潮,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观众也开始进化得聪明和成熟,他们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中国电影市场所谓的依靠大投资和流量明星的时代或许可以宣告结束。一路狂奔的中国电影产业也许是时候停来下好好思考如何真的去讲好一个故事了。(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采访/李程程)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心疼我吴磊弟弟☔️☔️☔️
阿修罗是个什么玩意?糟踏了知名演员。
观众只会越来越理性
还能有这样的操作
这都是消费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