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以及易购是典型的类金融商业模式。
所谓类金融,就是指电商平台在实现大量交易的基础上,大量吸纳并占用上游供货厂商的流动资金,然后将这笔资金或充入银行收取利息、或投入房地产进行再投资等以此方式获利的一种盈利模式。
苏宁以及苏宁易购是类金融模式的典型代表。2012年苏宁的银行利息收入为1.7亿,就在同一年的前6个月,苏宁持有的土地使用权原价便合计为44.7亿元。
对于长袖善舞的苏宁而言,类金融模式是其多年以来一直赖以生存的法宝。急速扩张的店面、大力度的促销等市场行为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现金流,真正的意图在于商业地产。从这个角度而言,苏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商,而是地产商。
Anyway!总之,无论是玩电商,还是做实业,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这是商业规律。看苏宁电商的发展,从此看起可能才清楚些。类金融发展的苏宁,要想在未来的电商大战中实现高富帅逆袭,必须要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继续保持对上游供货商的绝对控制权”。
类金融的本质是用供货商的钱来做自己的生意,这就要求你需要对上游供货商实现绝对的控制,否则你的生意就会崩盘。没玩互联网前,苏宁凭借着对家电传统渠道的控制,很容易操控上游各家电厂商。但是,进入电商江湖中,苏宁的优势可能就弱了很多。
1、 京东与天猫的注册用户都已经超过1亿,平台交易额也都近千亿元,而苏宁易购的注册用户不到3000万,2012年的交易额也仅仅为167亿,说实在的,在这两个巨鳄面前苏宁易购连个小屁孩都算不上,更何况还有国美、1号店以及易迅的不断打压。毫无疑问,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苏宁对上游供货商的控制权明显是处于完全劣势的状态。
2、 电商是个综合购物平台,要想实现类金融的快速发展,多品类的齐头并进很重要,换句话说,苏宁易购不仅仅需要继续保持对家电厂商的控制,更需要实现对服装、化妆品等大宗交易产品商的控制。在中国家电业尚未摆脱传统渠道控制之前,我相信苏宁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继续保持对家电厂商的强势,但是海尔的张瑞敏听你话,并不意味着七匹狼的周少雄要听你吆喝。
总之,苏宁易购要想在电商领域中实现对各品类供货商话语权与议价权的控制,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个世纪末,日本家电厂商为了抗衡日益崛起的大卖场连锁模式,以索尼、松下为首的家电厂商纷纷投入重金来自建自营店,但是在市场的浪潮前,俱都折戟沉沙。Why?因为优势永远抵抗不了趋势,换句话说,趋势就是最大的优势。
凭借着对趋势的把握,苏宁称霸了中国的家电江湖。而今,电商崛起后京东与天猫早在10年前便搭上了这班车,且在这十年中,其分别建构起了独属于自己的优势壁垒,试图大步追赶的苏宁能实现逆袭吗?
如果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来看,除非京东和天猫自己犯大错,否则苏宁易购将永远难以超越这两个搭上早班车的幸运儿。这就是商业规律的另一面——先发优势。
既然按常理出牌难以获胜,对于苏宁易购而言,就只能采用非常规手段了。
在目前的电商竞争格局中,携阿里、淘宝优势,天猫稳坐老大位置且遥不可及,京东用优质体验与服务暂居老二,苏宁易购列第三。所以,从竞争角度而言,苏宁易购惟一翻盘的机会便是“挤掉京东”。惟有挤掉京东,苏宁才能获取对上游供货商更高的控制权。
那么,苏宁能挤掉京东吗?
答案是:机会还是有的。
京东的商业模式与卓越亚马逊类似,即在实现平台巨额交易的基础之上,通过物流、广告等综合服务实现盈利。这种商业模式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与完善仓储、配送、售后等服务质量,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网购体验,因为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他的商业基础和利润来源。
完善服务体系与提升网购体验,这两个活儿,都需要钱,而且是大钱。
目前京东账面上还有150多亿现金,但相对于未来的商业布局,无疑是杯水车薪。所以京东的商业梦如果要想实现,就需要有一个源源不断的资金链条。IPO势在必行且非常关键!
如果京东真正实现IPO,苏宁易购就是倾家荡产,将所有产品都免费送给消费者也绝不可能追赶的上京东。挤不掉京东,就失去了对上游供货商的话语权,失去了话语权就不可能肆意压着供货商的钱来做房地产,不做房地产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只能死!
道理说到这儿,我想众位看官已经明白了:苏宁易购惟一可做的就是“狙击”京东IPO。而且机会就此一次,一旦错过,就只能永远做一个电商江湖中的“补充者”了。
苏宁生死战,须狙击京东IPO!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