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杰/钛媒编辑】自去年年末就在互联网业内疯传的“阿里浪”事件——阿里入股新浪微博终于落下帷幕。
4月29日晚,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正式对外公布,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约18%。另外,新浪微博授予了阿里一项期权,允许阿里在未来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其在微博公司的全稀释摊薄后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
此次合作的结果与此前的传言(微博估值以及阿里的入股比例等)基本一致。期间双方一致对外沉默辟谣,背后实际是一场关于估值、资本乃至互联网话语权的多重博弈。微博纠结于用户和流量变现,阿里纠结于SNS和为淘宝导流,双方的需求可谓一拍即合,合作只是早晚的问题。
然而在阿里的声明中,马云的话更加值得玩味:
“此次战略合作,我们相信微博将更微博,社交媒体的生命力将更健康更活跃,传递的正能量更多。我们也相信,两大平台的结合,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发展,而且会给微博用户带去更多独特、健康、持久的服务。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惊喜。”
另外有一则以前的消息值得注意:在此前新浪微博的架构调整中,它已经将更多的资源和项目倾斜到了移动端。
“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发展”——这才是马云关心的重点。据统计,淘宝在今年春节时的无线登录用户达到1.5亿;支付宝注册用户数8亿,移动客户端下载量接近4000万;而根据新浪公布的数据,新浪微博目前拥有约5亿活跃用户,日活跃用户为4700万,75%的活跃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微博。如此庞大的移动用户规模,想像空间可谓巨大,在移动端入口的战争当中,阿里无疑算是增加了一个强大的队友。
但社交电商只是阿里移动布局的冰山一角——近期,业界频繁传出阿里在移动互联网投资的消息,这些投资涵盖了移动浏览器、数据分析平台、LBS应用等多个领域。阿里自身的移动端已经掌握了巨大的用户流量,再加上其投资布局,可谓“条条大路通阿里”。
在这些投资的背后,是阿里打造一座“互联网商业城市”的巨大野心。此前钛媒体曾经分析,阿里巴巴的真实意图是构建一座互联网的电商之城,不做电商,而是服务于电商。当时钛媒体分析认为,“阿里巴巴缺两个东西:一个是社交娱乐中心,这是城市生活不能缺少的,阿里于是收购了陌陌;再一个是一张‘报纸’,可以让信息流动在城市和城市之外(电商领域之外)畅通流动,可以凝聚人气,于是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
在web端,为这座电商城市的引流方式相对较少(尤其是淘宝作为“网购”的代名词深入人心之时),而移动端由于存在着渠道的多样性,以及存在线上到线下的巨大想象空间,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阿里的布局重点。
频繁的投资,是阿里在修建通往这座城市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是阿里尝试满足移动互联网情景下用户特殊需求的布局;也是积累和汇集更多的流量和数据资源、服务阿里平台上的商家,以保证这座城市的繁荣的方式。同时,阿里已经成立了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并对大阿里进行了事业部拆分,集团整体IPO时机已经成熟,其广泛的布局亦可成为其提高上市估值的资本。
频繁投资移动互联网:“条条大路通阿里”
钛媒体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了近半年来阿里的一些重大投资项目:
1)领投陌陌。钛媒体曾揭晓了陌陌B轮融资的领投人,就是阿里资本。传言此次的投资金额为4000万美元(另有消息称为2000万美元)。2)收购虾米网。今年1月,阿里集团收购音乐网站虾米网。虾米网成立于2006年,其五位创始人中四人皆来自阿里巴巴。阿里集团成立25个事业部,其中的音乐事业部就包括虾米网的团队。未来淘宝和虾米会推出专门的数字音乐类目,移动端的合作也在其中。淘宝搜索也将整合虾米网的音乐艺人搜索。
3)投资快的打车。今年4月,阿里投资了快的打车数百万人民币。快的打车拥有超过30万用户,覆盖近3万司机,每天成交近2万单,已覆盖杭州超过70%的出租车,并计划在北京进行推广。
4)收购友盟。消息称,阿里已经收购移动互联网统计分析公司友盟。目前,有10多万个App正在免费使用友盟的统计分析服务,友盟笼络了3万多名App开发者,在App统计分析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5)再次投资丁丁网。4月25日消息,丁丁网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再次投资丁丁网,但未公布具体金额。丁丁网是国内电子优惠券提供商之一。去年11月份,丁丁网曾经获得过阿里巴巴的投资。据媒体报道,丁丁优惠将会与支付宝进行深度整合。
6)投资旅游App“在路上”。根据媒体报道,旅游App“在路上”已于3月份完成与阿里资本的百万美元A+级别投资。与阿里巴巴的此轮投资由阿里资本掌门人谢世煌主导,并将为“在路上”引入支付宝和航旅产品(淘宝旅行)等战略级资源,同时,“在路上”也将成为淘宝旅行重要的移动端入口。
7)增持UCweb。近日有媒体爆料称,阿里巴巴增持了UCweb、原UCweb投资机构晨兴投资退出,从而导致百度收购UC的计划落空。在晨兴投资退出后,阿里巴巴将会成为最大股东。
8)入股新浪微博。
9)据丁香园CTO冯大辉的“小道消息”,“友盟、UC、微博,另一个,应该就是地图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公布出来。”
可以看出,阿里的这些投资,几乎所有都与移动互联网“有染”。这些投资涵盖了移动浏览器、数据分析平台、LBS应用等多个领域。阿里自身的移动端已经掌握了巨大的用户流量,再加上这些布局,接入阿里这座电商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多。
入口、造城、数据
频繁投资,这是阿里不得不为的道路,可以称之为“花钱买时间”。今年3月份,马云曾经在香港瑞士信贷亚洲投资大会上说:“(移动业务)我们没有创造力,也不幸运。拥有微信的腾讯则极具创造力。”马云表示,阿里巴巴在移动业务的竞争方案包括“收购与并购,以及招聘更多员工等。”
马云口中腾讯的“创造力”更多的是指产品的创造力, 但阿里巴巴不是一家擅长产品的企业。钛媒体此前曾分析认为,在移动、个性化方面,阿里应该继续做小做细各个业务单元,推出专业化的、个性化的、可定制的移动应用,锁定专业级的用户,让他们既有入口,又能得到系统级的服务。
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版图中,手机淘宝占了63%。阿里的移动端App是web端的自然延伸,它可能是用户淘宝购物的入口,但却未必是用户在移动端的入口。而且,阿里单方面的布局并不足以支撑起其“互联网商业城市”的使命、以及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情景中的诸多需求。
原因在于:阿里打造的电商城市,为的是上面大大小小的商家服务;而更多的商家和用户进入、更方便的交易达成,才能盘活这座城市的人流。这些仅靠阿里一人之力很难完成。因此以上的投资抢夺入口的意图最为明显。
移动互联网具有“位置”这一特殊属性,有着极高的“搜索-行动”转化率,O2O更是一块巨大的、尚未被完全开发的蛋糕……同时,阿里目前自身的移动端,很难涵盖这些需求,需要从不断的投资、控股中寻找新的可能。
而且,无论是直接通过收购友盟,还是间接地与移动App战略合作,都是阿里收集用户数据的途径。阿里的未来是数据,而目前无论是淘宝平台的商家,还是阿里妈妈的广告主,还是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金融业务,都不同程度上依赖着阿里的数据业务。移动端的布局,最重要的是数据积累——这也是马云为阿里描绘的明天。
马云在今年3月的一个投资者会议上说,阿里巴巴不是一家像亚马逊公司那样的电子商务企业,而是一家“帮助其他人做电子商务的公司”。阿里巴巴经营的数个网站承担着为其他企业出售自身产品提供平台的工作。
可以看出,阿里的电商核心思路是“造城”,而这些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正如通往这座城市的高速公路。在这其中,阿里负责建设基础设施,并提供给商家和用户,同时自身获益(流量和数据),实现累积和循环。
马云一直强调,他做的是生态。让用户尽可能方便地、多地接入到阿里的“城市”中来,并且在前端或者后端、直接或者间接使用阿里提供的互联网商业服务,这不就是马云口中的生态么?
在公开场合的演讲中,“梦想”、“社会责任”等看起来大而空的词汇经常为马云使用。然而,马云将阿里打造成互联网上的商业城市时,这些词汇就变得似乎不再那么遥远——只是跟随这些词汇一同而来的,还有商业上的巨大想象空间。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