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微信开怼银行,第三方支付成本高究竟谁之错?

微信和民生银行互怼引人深思,不管是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都需要拿出足够的诚意及智慧,来共同推动中国普惠金融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微信一则公告引发人们热议,公告称,因民生银行快捷支付手续费收费较高,基于成本压力,自2018年12月18日起,向民生银行卡提现或转账到民生银行卡将在0.1%的服务费基础上增加0.05%的附加费,共收取0.15%服务费(千分之一点五),单笔服务费不足0.15元的,将按0.15元收取。本次调整仅涉及民生银行卡。

随后,民生银行针对这一公告做出回应称:“我行自与财付通合作快捷支付业务以来,未向该机构及其客户收取任何提现或者转账手续费。近期微信对提现或者转账至民生卡客户收费规则进行了调整,这是财付通单方商业行为,与我行无关”。

随后,微信再度反驳,称此次收费规则的变化,针对的是民生银行向微信收取的较高快捷支付手续费的成本。并解释称,对微信支付绑定民生银行卡的用户,每使用一次快捷支付消费,民生银行都会向微信支付收取手续费,而且手续费还比其他银行高。

资事君注意到,微信公告的是民生银行“快捷支付手续费高”的问题,而民生银行强调的是“没收提现或转账手续费”,双方各执一词背后,显示出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之间的微妙关系。

通道费用居高不下,第三方支付机构收费“续命”

一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通道方面掌握着主导权,在与支付品牌进行通道合作时,快捷支付、余额提现等业务都会向支付机构收取通道成本费,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中间收入。不过,高频的支付交易与庞大的用户数,逐渐让第三方支付机构尝到了“苦头”。

那么,通道成本费究竟有多高,让一向财大气粗的腾讯都吃不消,宁愿得罪用户也必须要收费呢?腾讯三季度财报或可作为一个例证:财报显示,腾讯收入成本同比增长35%至人民币451.15亿元,该项增长主要来自于支付相关服务成本、内容成本及渠道成本。集团其他业务本季度的收入成本同比增长63%至人民币156.78亿元,其中支付相关业务的收入成本占很大一部分。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动辄亿元级别的成本费用,不仅积压了微信支付的发展空间,也给其背后的腾讯公司造成一定的成本压力,如此情境之下,微信支付收取服务费可谓是无奈之举。颇具意味的是,民生银行前行长洪崎曾发出“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的感慨,银行业的暴利由此可见一斑,更凸显出微信支付的“窘境”。

据资事君了解,2015年10月,微信宣布转账收费,每人每月享有2万元免费转账额度,超出部分按0.1%的标准收取,自此拉开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取服务费的序幕。

2016年3月,微信取消转账收费,改为对提现功能收费,每位用户有累计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超过1000元部分按银行费率收取手续费,费率均为0.1%,每笔最少收0.1元。另一大支付巨头支付宝,也在2016年10月宣布,对用户提现超出免费额度的部分收取0.1%的服务费,每人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

2017年11月7日,微信又发布一则信用卡还款收费说明,称自2017年12月1日起,每位用户每个自然月累计还款额超出5000元的部分按0.1%进行收费(最低0.1元)。

在资事君看来,在银行渠道成本高企的当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要么持续补贴高额通道费,要么违反民意收取一定手续费,而银行施加的越发严峻的渠道成本压力,促使它们最终做出“有违民意”的选择。

微信和民生银行之争或许只是一个开始,连微信支付这样的巨头都扛不住,其他中小支付公司可想而知,而这也撕开了用户收费提升的口子。

共同推动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回归金融服务业务本源

近年来,随着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在国内风生水起,以前随身携带的钱包、银行卡等都转移绑定到微信等支付平台上,只要扫一扫就可完成支付,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让中国支付领先国际,位于领跑位置。

不过,尽管移动支付业务一路高歌猛进,但由于银行通道成本一直都存在,不同类型的通道、不同银行以及支付机构在不同银行备付金存款数量的不同,导致成本各异,再加上海量的用户及支付交易频次,已给各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极大成本压力。

此次双方“嘴炮”事件中所涉及的快捷支付费用,指的是支付机构基于交易场景发起的对银行账户的扣款,属于银行为支付机构提供的服务,银行对快捷支付普遍收费,行业费率普遍在0.1%-0.2%左右。而据微信支付的说法,民生银行快捷支付手续费普遍高于其他银行,这就倒逼微信支付不得不上调服务费率,以缓解成本压力。

虽说银行进行额度、费率调整是单方面的市场化行为,但是在国家倡导金融普惠、便民惠民的大方向下,商业银行是否妥善的考虑过广大用户惠民体验成为一直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行的强势地位并不会发生明显质变。

“第三方支付拓展的金融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的不足,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推动力量。”业内人士指出,“第三方支付做的就是长尾市场,以第三方支付业态为代表的科技金融,弥补了传统银行长期忽视的碎片化、零星化业务等空白地,有很好的互补性。”

今天来看,第三方支付的定位依然是在长尾市场,但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照顾到普通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也是商业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总而言之,不管是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都需要拿出足够的诚意及智慧,来共同推动中国普惠金融发展。随着金融业态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但基本原则不可丢弃,监管层面也要引起足够重视,完善金融法律法规,让参与者回归金融服务的业务本源。(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资事经纬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