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校长董奇:科技赋能教育后,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了没有?

“现在我们仍然在讨论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差异、区域差异,这些问题并没有随着科技赋能教育水平的提高而自然而然的解决,这就提出一个很关键的,同时我们要深度认知思考的问题,科技赋能教育的效果该怎样评估?”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董奇

钛媒体注:高考改革始终是一个长盛不衰的全民热点话题。前不久,浙江省2018年11月英语高考考后加权赋分一事引发广泛讨论。最终,浙江省以致歉,取消加权赋分恢复原始分,责令教育厅厅长下台的代价,平息了这场旷日之久的争论和“民愤”。

在2018 GES 未来教育大会上,作为学界的重要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演讲主要讨论的就是,对于未来的教育,以及科技赋能教育的议题,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建立更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董奇对于教育评测的研究是持久且深刻的。他长期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测评、儿童语言与数学学习及其脑机制、基因—环境—脑—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承担10余项国家科研项目。

在演讲一开始,董奇抛出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讨论科技赋能教育,讨论教育形态发生变化时,我们教育和培育人才的水平到底有无提高?

实际上,近几十年,科技已经为社会方方面面带来的巨大的变革。但是,如果拿二十年前的教育和当前的教育做比较之后,我们容易发现,我们依旧面临当年同样面对的问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我们仍然在讨论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差异、区域差异,这并没有随着科技赋能教育水平的提高而自然而然的解决。”

而在新时期,大数据、人工智能、脑科学等这些重要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正在对未来的社会、城市管理、人类生活、交通、医疗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些都给我们描绘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前景,同样也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问题如此难以解决,我们应该怎么办?董奇认为,当前教育之所以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是在于高质量的评测体系的缺失。只有另辟蹊径,重新构建国家新的教育质量体系,才有可能获得更准确和科学的反馈机制。

要建立起面对未来的素养评价,必须科技赋能教育评价。未来教育评价有很多的特点,比如信息多维、情景化等,这些特点是过去纸笔评价很难实现。但是,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将来不用取样,全样本在进行。 

“全样本的进行,我们就不是对一个样本进行推论,而是对所有的个体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价的信息发生重要的变化,过去是纸笔测验,现在视频、音频都可以做,评价维度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丰富化将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评价信息。” 

从董奇坚持的“及时”和“个性化”反馈的评测特点中我们发现,这正与当前的国际上的考试改革趋势不谋而合。此前钛媒体文章中也提到,美国高考一直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革新,机考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考试在今年的国际考场已全面铺开机考模式。机考适合考试结果的及时反馈,而这其中自适应考试方式则是“个性化”的代表。

只有当科技赋能教育评价以后,我们能够使评价更符合孩子的生活、学习实际和趣味性,更能够取得真实的过程性的数据,能建立起更具备真实性的评价环境。这样的结果,才能针对区域、个体和学校的差异,有效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李程程)

以下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2018 GES 上的演讲,经钛媒体编辑整理:

科技没有解决的教育问题

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就是未来教育有什么样的特征?无论科技怎样赋能教育,无论教育未来的形态怎么变化,教育中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我们探讨未来教育,未来学习中的人,在对未来进行无限畅想的时候,能有更多深入的思考。

这里我想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这些年讨论未来教育,讨论科技赋能教育谈论了很多,观点也很多,但是首先,我想,无论讨论未来教育存在什么样的形态,评价未来教育的一个根本的指标就是教育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能否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用的人才。另外,我们在讨论科技赋能教育,在讨论教育形态的变化时,也必须回答一个问题,科技赋能教育以后,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了没有?

大家看一下简单的比较,在20年前的今天,然后看20年后的今天。科技赋能教育的水平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今天和20年前相比,科技赋能教育的水平在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里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还可以预测,20年以后的今天,科技赋能教育的水平会更高,不仅是信息技术,其他的科技,包括去年我讲的脑科学,都会赋能我们的教育。 

但是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儿童青少年德智体美的发展,在20年前的今天,或者20年以后的今天,将是什么样的状态?是不是自然地随着科技赋能教育而发生重要的变化?今天我们仍然在讨论20年前我们同样讨论的问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现在我们仍然在讨论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差异、区域差异,这些问题并没有随着科技赋能教育水平的提高而自然而然的解决,这就提出一个很关键的,同时我们要深度认知思考的问题,科技赋能教育的效果该怎样评估?科技赋能教育形成它的效果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我想今天重点给大家分享一下教育评价这样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

大家都知道,教育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评价具有导向的作用,评价会影响教学行为、学习行为、教育管理者行为。我们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什么这么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现代的教育治理体系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或者督导制度还不完善。 

另一方面,中考、高考是我国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是我们国家公平公正的制度,对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对每个孩子和家庭都有重要的影响,它发挥这样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其他的某些影响,比如说对素质教育早期的某些影响,某些地区、某些学校可能就会出现你考什么我学什么,你考什么我教什么。 

高考也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无论怎么改革,它的特点不能变,它是以选拔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考的测试方式目前来讲是笔试为主,如果考试时间两三天,不可能考察学生在所有学段的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收获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正是因为这样,在高考中考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成绩和达到的水平不能作为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教育质量的标准。中高考不具有这个功能也没有这样一个能力来做到这一点。

构建更科学的教育质量体系

那么怎么办?只有另辟蹊径,构建国家新的教育质量体系。“十三五”规划进行了部署,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提出要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我国在2015年建立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就是要发挥对基础教育,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诊断、咨询、督导、促进等重要作用。

这个评价是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和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高校和机构成立的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它的任务就是研发质量标准,实施国家质量监测,发布反馈报表,提供决策参考。 

从2015、2016、2017进行第一周期的监测,一共涉及六个领域,每年两个领域,三年一轮,今年是第二轮,监测结果直接提供国家义务教育的报告,为国家提供大量详实的数据,不仅反映德智体美的发展状态,而且反映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能够对不同地区乃至学校,描述不同区域学校的状况。 

这个监测报告有效地推动省市政府、区县政府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方面的管理行为改善。通过内部反馈、内部约谈,促进整改,对于弥补基础教育教学中的短板,无论是教师素质、课程实施还是其他的办学条件,以及学生在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个制度刚刚建立,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有的在某些领域已经走到世界前列,发挥着引领的作用。

教育评价也是引领未来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挥棒,当我们在讨论科技赋能教育的时候,讨论教育形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科技推动教育形态的变化,我们必须关注,还有更重要的教育政策、制度层面的东西影响着未来教育的发展,影响着科技赋能教育以后能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观点,怎样进行教育评价的创新,以助力未来学生重要素养的发展和重要素养的培养。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脑科学等这些重要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正在对未来的社会,城市管理、人类生活、交通、医疗等方面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处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这个时代对未来公民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个问题既是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重大教育政策制定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现在,大数据时代对于个体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无论是你学文科的,还是学理科的,无论将来当不当数学家,你的信息素养极大影响你的工作质量、职业前景、生活质量乃至家庭幸福、子女教育。 

今天在讲脑科学,我在这儿想讲“两个脑”,右边是对人脑包括有生命的动物脑的研究,左边是计算机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双脑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学习科学研究方式,不仅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智能的生活、智能的工作,人脑和机器的混合式智能,群体的智慧等等,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前景,同样也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今天也是一个万众创新时代,知识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包括个体生产力、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所有的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未来的人才,在德智体美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注意到,现在我们讲到的网络空间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它对使用网络的学生以及成人,它在网络方面是需要更多的判断力,要有新的道德价值观念,要有更强的自律意识,要有更强的信息收集、分析的能力,这些相对学生的能力方面、道德方面以及其他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技素养更为广泛,因为科技的概念很大,科技创新的速度在加快,科技新的成果不断的涌现,不断改变我们过去对世界对社会对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所以人需要应用科技成果,消费科技成果的能力和意识。创新素养在今天这个时代,在万众创新这样一个时代,无论对于普通人还是对于研究者,都同等的重要。

“及时”与“个性化”的评测反馈

这些素养怎样进行评价?这些素养都非常的复杂和综合,过去的传统评价很难做到这一点,传统评价的特点无论是抽样的方法还是人工办法还是纸笔测的方法,还是结果反馈的延迟等,而且过去传统的评价带有很强的标准化的特色,它很难做到这一点。

科技素养更为广泛,因为科技的概念很大,科技创新的速度在加快,科技新的成果不断的涌现,不断改变我们过去对世界对社会对社会自然界和社会,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所以人需要应用科技成果,消费科技成果的能力和意识。

要真正建立面对未来素养的新的评价,必须要科技赋能教育评价。未来教育评价有很多的特点,信息多维、情景化等。这些特点是过去评价很难达到的,因此,科技开始赋能教育评价。

从评价对象来讲,包括我们的国家质量监测,我们每年在全国三千多个县,随机选取300多个区县,大概10%左右,每年对20万的学生进行监测,这样评价出来的结果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各个省也有比较高的代表性。

但是新的评价对象,由于科技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将来不用取样,全样本在进行。全样本的进行,我们就不是对一个样本进行推论,而是对所有的个体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价的信息发生重要的变化,过去是纸笔测验,现在视频、音频都可以做,评价维度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丰富化将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评价信息。

评价任务,体验的真实化、情绪化和趣味化。在传统的评价面临一个问题,当对方不配合的时候,你再好的研究设计,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不能包括它的客观性,他回答不是真实的想法,那么你的结果无论怎么分析你是有偏差。那么新的评价方法,科技赋能教育评价以后,我们能够更好的建立真实性的评价环境,使评价更符合孩子的生活、学习实际,更有趣味性,更能够取得真实的过程性的数据。

评价过程一个是伴随式的过程,现在伴随学生生活以及教学过程,我们对学生日常、每天、每周、每年的成长变化进行比较准确的客观的深度刻划,这种刻划可能是自动化的,基于现在初步应用的人工智能,我相信五年以后十年以后评价将更为智能化。评价反馈的及时和个性化,这个很重要,因为评价本身不是目的,任何评价在个体层面、区域层面、国家层面都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为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推进,为了促进孩子德智体美更好地发展。

所以及时的反馈和个性化的反馈,将提高评价这样一个重要功能的实现。另外评价刚才讲了,你的结果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块是过去评价工作一直薄弱的环节,评价要有应用,不仅针对评价的平均水平,更针对区域的差异、个体的差异、学校的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现在评价能够将评价和提升、改进融为一体,这些评价的一些重要的变化,过去很难做到。现在随着初步的一些科技进展,在教育评价里的应用,我们已经见到了这些初步的效果。我相信未来的前景非常大!这个前景的取得取决于后续的、深入的、持续的研究,持续与多方面的合作。

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的观点,如果概括一下就是:在我们对探讨未来教育,特别是主要从科技赋能教育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确实要牢记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素就是教育评价。它影响着科技对教育赋能的水平,影响着教育对科技赋能以后它的核心目标以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 

只有科技赋能教育以后,培养人才的目标得到最大的实现,那么我们才能构建真正成功的未来教育,也就是我们讨论未来教育的时候,需要加上一个定语,成功的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符合国家人才发展需要的未来的教育。我相信这个领域,科技赋能教育尤其是围绕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围绕着我们国家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公平的解决,一定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大学、中小学、社会各界的精诚合作、深入融合、协同创新才能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才能为青少年的儿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