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向云端迁移,以期望和AI、大数据、物联网这些新的数据中心服务可以更好地融合。但传统的备份和恢复管理架构并不能适应云数据中心的数据管理需求,企业势必需要寻找创新方法来推进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技术的升级。例如,你无法将传统SAN环境里的快照机制用在云上做数据分析和存储,或是在多云环境里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策略。市场里,新的玩家正在凭借新的数据管理创新方案,赢得更多大型客户的青睐。
有统计显示,这一市场规模将会从现在的446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976亿美元。很多迹象已经表明,这一市场的天平已经倾斜给了许多新面孔。
美国年度最佳CEO丢了一个研究部门,这不是玩笑
2018年下半年,当国内众多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员、降薪、转型来熬过提前到来的经济寒冬时,国际IT咨询和研究巨头Gartner则是在考虑怎么解决一个关键部门人手短缺的问题。
作为Gartner的CEO, Gene Hall刚刚获得了美国年度最佳CEO奖。但可以相信的是,为其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分析业务部门找到新的合格的分析师,正是他当前较为棘手的工作。
Gartner针对企业IT领域的分析和评估几乎涵盖了企业IT建设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的各个层面,每年为此也会出具大量的报告以展现行业的阶段生态。在众多分析报告中,魔力象限的报告无疑是其中最令业界广为熟知的。该魔力象限依据战略高度和执行能力两个测量维度,将同一服务领域的年度优秀IT供应商划分到领导者、挑战者、有远见者和利基市场四个领域进行评估。每一次魔力象限的发布都会引来媒体的竞相报道,这往往代表着一个企业IT采购新的风向标,为此弄得几乎所有企业IT供应商无不将入选魔力象限当做一种殊荣。魔力象限的“魔力”可见一斑。
今年,Gartner将不能出具本年度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领域的魔力象限报告了,按照常规这是他们每年7月会乐于高调宣传的工作成果。他们在一份对外声明中称,将此项工作推迟到2019年。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关键原因是,Gartner负责该领域的部门在今年几乎失去了全部的分析师人手。
其中,他们中的Pushan Rinnen、Ray Schafer、Robert Rhame、JP Corriveau、Dave Russell,这5人的新的动向已经广泛见诸于媒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几乎同一时间离开,去了他们曾经重点研究的备份和恢复领域的供应商那里。
几乎一个部门的人在同一时间离职在Gartner中是极少见到的历史,然而他们新职业的着陆点却不是备份和恢复领域的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巨头企业。
有着近40年历史的Gartner早已经惯看企业IT市场的秋月春风,其客户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世界级大公司,这让其分析师们与优秀厂商的联络更为紧密。正如那5个人在Gartner官网的介绍那样,对所在领域的研究相当深厚,有着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从业经验,其中3人还是2017年度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领域的魔力报告核心撰写者。为此,他们的这一举动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是什么在吸引着他们做出这样的举动?
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发生什么变化了么?
供应商们为何如此一致决定挖角Gartner分析师们?
他们的新动向是否意味着这一市场要有新局面了么?
……
一系列的问题,人们既希望Gartner有新人可从2019年的报告中给出答案,也想从各路媒体披露出的蛛丝马迹中,弥补这一意外造成的对市场认知的茫然。
对企业存储市场有着常年研究的西瓜哥评论说:“他们对备份领域的研究非常深入,也与这些领域的各个厂商都有紧密的接触,对这一领域的变化有着超越外界更为敏感的认知。他们肯定是看到新风口了。”
新宠供应商,更具吸引力
其实,资本市场在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领域近些年的诸多动作,诸如Samsung Catalyst Fund、软银、Crestline、Global Management等风投的巨额押注,已经把这新风口变化勾勒得较为清晰了。
观察近两三年的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的魔力象限,传统巨头对于象限的把持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反倒是一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角色开始在近些年崭露头角,有的已经成为行业老大们不得不重视的新面孔。
当DELL EMC、Veritas、Commvault、HPE在用更多的备份新产品锁住未来市场信心的时候,诸如Rubrik、Actifio、Cohesity、Datrium这些初创企业新面孔则是用可观的巨额融资,打开了市场参与者可以有的更多选择。
例如,创立于2009年的Actifio率先在2014年获得Global Management领投的1亿美元的融资,其用擅长的长期储存、备份和意外丢失恢复等服务敲开了IBM、时代华纳客户的大门。
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供应商Nutanix的联合创始人Mohit Aron,也希望分羹这一市场。他在2013年创立了Cohesity,并在今年获得了软银愿景基金、红杉资本等投资者的2.5亿美元的D轮融资。获得此轮融资后,Mohit Aron希望最先达成的目标是超过Rubrik。
Rubrik成立于2014年,去年以13亿美元的估值融资1.8亿美元,其致力于为企业向云平台转型提供数据备份、查找、恢复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如今已有着近达到3亿美元的全球预订费率,超过900名员工,规模反倒是超过了Cohesity。今年Rubrik更是签约神州数码成为国内总代,欲加速中国市场拓展。
Rubrik不得不重视中国市场,因为和自己有着近似优势的Veeam在两年前开始设立中国办事处和国内团队,此后其与Dell、华云等合作生态加速开展,如今已经是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魔力象限的挑战者,为这一领域的创业者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越来越多的新参与者开始冲击原有巨头把持的市场,Gartner的分析师们不得不为此做出更为符合市场变化的预测。例如,Actifio在2017年扩大了同合作伙伴的生态,诸如与紫光西部数据达成合作,得以使战略视野能力在2017年的象限中比2016年具有更好的得分。
进入2018年,这些在之前几年就出现的初创企业又有了更加不俗的表现,很多企业的数据管理备份和恢复方案更赢得了包括谷歌、亚马逊、微软等云巨头的青睐,成为其合作方案供应商。不难发现,备份和恢复领域的后起之秀们正在承包着越来越多的市场看点。
这就不难让人联想到,与此常年深入接触的资深分析师们看到些什么新的机会。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依靠创新技术成功占领了传统巨头的市场蛋糕,但这些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一时难以建立有效地品牌传播策略和影响力广泛的良好市场口碑。例如,Veeam几乎在成立的10年后才对中国市场有所重视。而资深分析师们多年的从业经验则有利于为他们铺平道路。
另一方面,这些后起之秀有着良好的融资情况,可以并有意愿提供超过传统巨头占比更为多的市场投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更好的渠道策略。这一市场里的很多传统巨头要依托硬件为核心服务,而诸如Veeam、Actifio、Rubrik则以软件为服务核心,这有利于他们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到人才和市场上去。为此,资深分析师在新兴供应商那里也容易找到自己新的成长性看点。
从Gartner官网披露的消息来看,这些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领域的资深分析师的服务终止于今年8月。
不过,更早些时候就有些厂商迫不及待地公布了他们中某人的最新动态。例如,Rubrik就在4月份的时候公开宣称,前Gartner首席分析师Pushan Rinnen将加入其营销团队,“将服务于Rubrik的产品战略和Rubrik产品组合在行业领先性方面的宣传。”Rubrik公司甚至毫不隐晦地称,“Rinnen为Rubrik带来了二十年的存储、备份和恢复方面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Pushan Rinnen也表达了她与Rubrik价值观上的契合: “在我看来,Bipul(笔者注:Rubrik创始人兼CEO)的愿景和他对培养强大、透明文化的承诺是独一无二的。而且,Rubrik打破这个市场的速度和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和深化其市场领先的能力,我很高兴与团队合作扩大其市场战略。”
如今,Ray Schafer、Robert Rhame也在Rubrik的团队中。
有意思的是,他们曾经的同事JP Corriveau、Dave Russell去了Veeam,这不禁让人们对Rubrik和Veeam未来的市场宣传火药味,多了更多想象。
2017年年中的时候,“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发布了《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中特别提及了15家创新型公司让人们重点关注,其中就包括Rubrik。同年,Rubrik开始进入Gartner的数据中心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魔力象限。Gene Hall也许会欣喜于他的分析师与“女皇”远见的不谋而合,却想不到“女皇”眼里的明星如今在他那里做了挖角的勾当。
“第二存储”,用户的口味在变
每次产品发布会,记者总会有个屡试不爽的问题让产品经理们的发言滔滔不绝——“你的产品能解决用户什么问题?”毕竟能真正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才有市场、有销路。
Gartner预计2019 年全球IT支出将再会增长,达到3.8万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系统预计将增长6%。这意味着,来年CIO们手里买设备的钱更多了,对供应商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但市场供应方案的极大丰富,也要重视起采购者越发苛刻的挑挑拣拣。
所以说,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领域新兴力量的崛起,巨额资本固然是不可获却的催化剂,企业用户看中的这些供应商创新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才是驱动发展的血液。
正如,Rubrik中国区技术总监黄昆在2018中国存储峰会上的分享一语中的:“大家都在做数字化转型,企业数据中心在改变,传统的备份架构跟不上业务发展速度了。例如,传统的备份需要交付一个系统,不是简单的上一个服务器的事情,等到业务上云的时候,还需要按一套系统部署,那就搞不定了。”
不知道说这个话的时候,旁边有没有爱数的企业代表,他们就拿一体机当做数据备份和保护的命根子,在2017年年末的时候甚至用“引领下一个10年的趋势”标榜自己。在这之前,爱数的竞争对手飞康选择退出了纳斯达克。
Gartner对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的考察范围有着明确定义,受保护的数据应是数据中心工作负载,例如文件共享、文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电子邮件、内容管理、CRM、ERP和协作应用程序(例如内容管理解决方案)数据。 备份和恢复软件产品提供诸如传统备份到磁带,备份到传统随机访问介质(如硬盘或固态驱动器)或模拟以前备份目标的设备(如虚拟磁带库[VTL])等功能 ),数据减少(如压缩,重复数据删除或单一实例),基于阵列和/或服务器的快照,异构复制和连续数据保护(CDP)。
对用于备份和恢复的存储解决方案,包括Rubrik、Cohesity等新兴公司都愿意称之为“第二存储”,他们认为这有助于用户聚焦非关键数据使用的解决方案。“‘第二存储’的核心应用场景就是备份。”黄昆讲。
如今,“第二存储”界的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众多新兴公司崛起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众多有别于传统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的创新,正在迎合越来越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先来看一下一些备份市场新宠们最近一年来的变化。
在刚刚过去的AWS re:Invent期间, Cohesity宣布了延长与亚马逊的合作,主要包括无需代理集成实现云原生AWS应用程序的备份,向Amazon云提供冷故障转移和故障恢复、灾难恢复以及与AWS Snowball的集成等等。 Cohesity的CMO Lynn Lucas希望,Cohesity的操作平台可以提供给用户使用公用云时无的操作环境。
Rubrik在一个月前宣布了他对S3 Intelligent-Tiering的支持,“将应用程序数据映射到云存储层并对其进行管理具有挑战性。 Rubrik与新的S3 Intelligent-Tiering存储的集成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Rubrik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Arvind Nithrakashyap在这一举措的官方宣传中称。
三年前选择独立于于CA的Arcserve后期发展不错,一直占据利基市场象限。其利用收购的Zetta推出了一种名为Arcserve Unified Data Protection(UDP)Cloud Direct的直接到云的灾难恢复即服务产品。今年晚些时候,Arcserve推出了Arcserve Business Continuity Cloud,这是一个备份和灾难恢复平台,将公司的UDP,复制和高可用性以及备份产品合并到一个控制台上。
去年拿了8000 万美元投资的印度数据管理初创企业Druva,通过收购提供了云端数据管理能力。其于6月收购了CloudRanger,并在前不久的Druva云平台上发布了针对AWS工作负载的云产品的自动灾难恢复。新的Druva CloudRanger具有定期DR测试,备份快照中的文件搜索和快照管理。
AHV是Nutanix希望对标VMware的一款虚拟化平台,HYCU因为Nutanix的AHV提供了合适备份解决方案而广为人知。前不久,他们发布了HYCU for Google Cloud Platform (GCP),这是针对谷歌云平台负责数据管理的软件解决方案。其核心亮点也是简化操作、自动运维,例如用户只需要选择要保护的VM或应用的SLO和需要订阅的服务,剩下诸如存储分层、虚机实例和快照的存储等问题就由HYCU来负责和GCP对接了。
Veeam近两年之所以占据领导者象限,与其较早的与公有云巨头接触有很大关系。其在去年就与Azure、AWS建立了全球战略联盟,并在在国内主流云服务厂商阿里云、腾讯云、华云、华为云基本测试完毕,今年Veeam在VeeamON 2018上主推的Hyper-Available平台,率先在业界发起了多云环境下的智能数据管理(Intelligent Data Management)的概念。“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将数据管理从基于策略向基于行为功能的演变,并从手动管理到智能自动化。”Veeam产品战略副总裁Danny All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除此之外,数据备份和恢复领域更多亮点值得关注,例如JetStream软件推出了JetStream跨云平台,可跨多个基于VMware的云提供管理,具有数据复制功能。
仔细观察这些新兴供应商在今年表现出的创新看点,我们不难看到大家正在做的事情似乎遵循了某些规律。
首先,新的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越来越倾向于软件交付,。无论是Cohesity的无代理机制,还是集成到S3 Intelligent-Tiering中的Rubrik,以及Veeam今年主打的Hyper-Available平台。黄昆认为,备份系统需要与生产系统越来越解耦合:“传统方案需要和业务应用逐个确定每个系统需要备份的数据类型、抽取方式、备份时间段等等,新的解决方案提倡通过API实现数据交互和备份作业自动管理,通过SLA简化备份管理策略。”Lynn Lucas认为:“用户有一个API优先的经济模型对于构建未来非常有效。”
其次,在混合云架构越发成为当下企业数据中心主流云应用的时候,用户针对大容量数据备份到云,缺少有效的数据管理手段和自动运维手段,给了企业创新空间。例如,Cohesity与Snowball的集成。Snowball是AWS给有大批量传输数据、多数据中心分散位置或需要持续加载流数据的客户提供的云存储方案,类似Cohesity的供应商们现正致力于解决如何针对大批量数据上云的管理问题,包括存储分层、控制仪表盘、秒级的故障恢复、自动运维等等。
第三,一方面供应商需要打造适应多云环境的智能数据管理方案,同时公有云环境也乐意与更多备份厂商展开合作。例如,在与HYCU展开合作后,Google Cloud云商务主管Marcin Kurc就表示:“在Google Cloud,我们努力让客户尽可能轻松地在云中部署,购买和管理领先的解决方案。凭借GCP Marketplace的可用性,HYCU将其备份即服务解决方案带入谷歌云平台,简化了采购流程,使客户能够专注于建立成功的业务。”在一次Gartner最近的企业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软件市场使用调查来看,企业负责人也更加倾向于工程师选择更易于他们操作的使用方案。“我发现,很多企业现在都是有好几个备份供应商的方案同时存在。”西瓜哥透露。
第四,用户对云备份和恢复方案在架构横向扩展、即时响应、自动化运维层面有针对大容量数据传输的较高要求。Cohesity和Rubrik等提供了“沙盒”的解决方案。Cohesity最近为一家电影制作公司Air Bud Entertainment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以经济高效的方式保护和管理超过1 PB的数据和80多台服务器。 “在我们的业务中,如果我们无法足够快地为我们的制作团队恢复数据,那么这可能意味着我们错过了制作截止日期,或者我们的电影在我们想要的时候没有在Netflix上发布。 Cohesity解决方案是我们的底线。”Air Bud娱乐公司技术总监Tyson Clark说。
我们看到,市场青睐的新的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越来越面向软件服务的方式,通过自动化运维手段解耦传统架构下管理的端到端的手动操作,备份平台通过沙盒平台对存储数据的可靠性、可访问性、可用性负责,通过SLA简化备份管理策略,屏蔽备份技术千差万别的细节差异,让用户的数据使用更加靠近业务。
IBM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5%的公司已经在多云环境中运营,98%的公司预测他们将在三年内使用多个混合云。照此,多云环境的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市场还将迎来跟多数据管理新宠。例如,红帽最近表示,它打算通过收购NooBaa,一个自主创新的数据管理软件供应商,涉足跨云数据管理的潜在市场。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