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甘柴劣火》刷屏引争议,“洗稿式叙事”难称独家,更难取代原创调查 | 钛度热评

当流量都向呦呦鹿鸣这样的“整合”写作流派倾斜,扒粪者队伍的老兵只会加速凋零。不过读者很快就会发现,哪怕他们用一次次转发让刷屏文裹挟了足够能量的风雷,依然很难真正改变什么。

钛度热评是钛媒体针对当前热门事件的独家评论。

昨天(1月12日),自媒体呦呦鹿鸣一篇名为《甘柴劣火》的文章在朋友圈引发刷屏。然而很快,财新记者王和岩发出了“洗稿”的质疑和声讨——“自媒体时代就可以不采访不花成本,躺吃别的媒体的报道了吗?”引发一众媒体人的声援。

随后,文章作者黄志杰以《社会在崩塌——关于财新网记者攻击呦呦鹿鸣一事的说明》予以回击——“一个人报道了部分事实,就可以垄断所有传播吗?”

截图来源王和岩朋友圈

围绕事件的双方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一方站在呦呦鹿鸣一边,认为黄志杰的操作没有问题,反而使新闻的传播度得以成倍放大,而财新网的付费墙则阻碍了信息传播。

另一方则指出黄志杰对于媒体报道并没有直接引用,而是材料拆零、偷换字句,并“将关键的、排他性的信源进行降维处理,以故意的漫不经心来实现洗稿。”

自媒体“新闻实验室”则绕过“洗稿”与否的争论,认为“真正令财新记者感到不满的,是该文使用了付费墙背后的内容。”他试图为双方居中调停,借鉴电商的“引流”模式——财新的付费内容是一种商品,呦呦鹿鸣的文章可以对其进行分销推广。

而我所关注的,并非是否应该以新闻专业主义来规范自媒体,毕竟双方对于“洗稿”的定义和标准宽严有别。我也不试图为双方找到和解之策,因为两种内容是根本替代关系,可以预见引流的效果微乎其微。

我想探讨的是,为什么去年以来以兽爷、戴老板、呦呦鹿鸣为代表的“自媒体游侠”会成为刷屏主力军,而媒体报道则“酒香难出深巷”。而呦呦鹿鸣引以为傲的“独家叙事”又是如何挤占了“独家报道”的生存空间。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在朋友圈这样的社交传播环境中,只有情绪才是分享的原动力,才能够穿透不同的社交圈层,引发大范围传播。通过“独家叙事”与春秋笔法调动读者的情绪,使其哭笑由之唏嘘感叹,正是呦呦鹿鸣们最为擅长的。

读者的分享更多时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非事实的确认。不仅如此,在由涓滴汇成的情绪洪流中,每一位转发者都有着推波助澜的“使命感”,因为在中国的公共逻辑中,只有情绪聚集起来的集体民意,才能够推动事态变得重大,进而引发官方的重视。

这一切则源于中国“第四权力”的失灵,“扒粪者”们所挖出的事实,已经无法撬开上层“铁板”引起改变,甚至自身难保(这也正是《甘柴劣火》一文的主题)。在信奉实用主义的大众看来,其结果就是“报了也白报”。这使得他们转而寄希望于民意的力量,而呦呦鹿鸣们则是鼓荡民意的好手。

不仅如此,由于国内的新闻管理体制,正规媒体的身份颇为尴尬,官方的身份、商业化的运作,使他们在民众眼中变成了官方或资本的代表。

无依无靠、起于草莽的自媒体则天生拥有为民请命的正义性。他们接地气的语言,个人化的表述,站在“鸡蛋”立场上的控诉与呼吁,无不在强化着这样的正义性。

呦呦鹿鸣不仅用“我们每天一千字是‘邪教组织’,那些‘名门正派’的所为,我们是不去做的”来煽动草根大众对于精英媒体的仇恨,更是用“财新网有广告,我们不仅没有广告,还在做公益”来攻击财新网的媒体商业化行为。他声称的“不能把新闻事实当成生意”,契合了公众对于媒体“替谁说话”的朴素认知,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于“新闻商业化”的偏见。

无论称之为“综述写作”还是“全局性写作”,去年以来几乎每一篇刷屏文都是这种风格,公众却每一次都很买账。

与专业新闻主义冷静、克制,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只能窥见事情的一鳞半爪的写法刚好相反,“爆款文”善于连点成线,从看似不相干的孤立事件找到关联,横向用一种宏观视角将其一起笼罩,纵向勾连出历史与当下的某种草蛇灰线。

专业新闻因为采访所得的限制,总是让人感觉“不过瘾”,很难有哪家媒体能够掌握一件事情的“全貌”,能够一次性将真相和盘托出。传统的媒体生态,也鼓励读者不要偏听偏信,而是要博览各家媒体,博采各种信源,同时要持续跟踪媒体的报道进展,自己过滤筛选,自己拼凑出一副相对完整的图景。

而自媒体的“全局视角”恰恰是专业新闻的反面:因为没有新闻主义的“枷锁”,可以同时引用多家媒体信息,所以能一篇文章把一件事情讲清、讲透。因为不受新闻客观主义的限制,因而可以用“独家叙事”串联出事情的前因后果,往往还进一步推演出到时代变迁、体制更迭、地域性格等“大众G点”。

因为站在新闻的最末端、最下游,不用像前线媒体一点一点挤出真相,呦呦鹿鸣们获得了某种“后见之明”,某种洞穿一切的“上帝视角”(《甘柴劣火》中连续用了两个“如果”来抖出他的“后见之明”)。

因而,这种文章不仅可以让读者得到“一本满足”,清晰的逻辑线更提供了一种“社交谈资”,而人物的栩栩刻画,细节的不厌其烦更满足了公众对于“官场秘辛”、“权力运作逻辑”的窥探欲(前些年曾经流行的官场小说也是如此)。

“时代与个人命运”、“历史的循环”等宏大叙事更把每一位读者都裹挟了进来,使之感受到与自己的关联。这种代入感会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转发分享。

公众之所以更青睐呦呦鹿鸣这样的整合者,而非王和岩这样承担风险、专业训练的信息采集者,无疑是一种不管原材料从何而来、可靠与否,只要能满足烹饪后的口舌之欲的心理。

他们也没有耐心去陪记者一点一点揭开真相,他们没有和媒体、记者并肩作战,用付费支持他们探究真相的责任感,没有通过报道一点一点见证改变发生的信心和耐心,只等着不用承担一丝风险,稳坐斗室的综述者去告诉他们“虽然我没到过一次现场,没见过一个当事人,但请相信我,事情就是这样”。

讽刺的是,《甘柴劣火》本身讲述的就是那些承受无妄之灾的“扒粪者”的故事,其中还说到——“一个国家的进步,靠的是一些人的牺牲”。而自媒体们肯定不愿意成为这样的牺牲者。这篇文章的读者,也并不真的关心这些牺牲者,只不过是在宏大叙事和悲情故事中自我感动。

当流量都向呦呦鹿鸣这样的“整合”写作流派倾斜,“扒粪者”队伍的老兵只会加速凋零。最终,呦呦鹿鸣们将会没有可用食材。对上游的媒体生产者缺乏敬畏之心,甚至引导读者集体诋毁,只会快速毁掉自己的立足之本。

可以预计的是,这一写作流派今年就会由盛转衰。毕竟,读者很快就会发现,哪怕他们用一次次转发让刷屏文裹挟了足够能量的风雷,依然很难真正改变什么。(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竹光侍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最讨厌侵权的自媒体,支持专业新闻人

    回复 2019.01.14 · via iphone
  • 一,我觉得传统媒体可以自己再长出一个新枝,类似于嗷嗷鹿鸣一样。与其让你在那搞“整合”,为什么我自己不能“整合”?我觉得这样的思路,在执行过程里一定会有困难,比如体制啊,比如两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啊,又比如,可能传统记者的心结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不是不可调和的,也不一定是无解的。 二,行业规范可能也有一个过程,上下游之间怎么做利益分配。我觉得一方面,大的传统媒体是不是能抱团取暖;另一方面,那些“引用了材料”的下游,也许并不是铁板一块?是否有部分有长远发展意愿的,想要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的下游流量大户,来和上游一起共同探索?;再一个,作为流量的平台方,是否也在逐步调整平台的规则,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管作用。 三,钛媒体新年致辞提到绝壁光辉。其实我一直觉得,现在一定是付费内容/严肃内容的黎明前时刻。面对一些实际问题,大家确实有比较悲壮的情绪,在非局内人看来,似乎并不能体会到,局内人那种挣扎了以后还无可奈何的绝望感。但我个人认为,这只代表了,黑夜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长,我始终相信,黎明一定会来。

    回复 2019.01.14 · via pc
  • 自媒体为什么能干过传统媒体,因为时间都用在粉丝互动照搬内容营销刷屏上了,当然能干过你,你让他安安静静采访写稿子那他还怎么赚钱时间都用在写稿子上了,稿子那么好写的吗

    回复 2019.01.14 · via iphone
  • 自媒体的具备另外一个优势,交流。比如说我这样的读者是不可能有任何渠道可以和传统新闻的撰稿人有所沟通,但是自媒体可以做得到,他们回复,点赞,甚至抽奖。这样的互动环节,让读者感到被“尊重”,被“同类化”

    回复 2019.01.13 · via iphone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