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褚时健、李河君、任正非的40年

40年间,中国企业家与中国经济在跌宕中持续前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秘钥财经

曾有人向吴晓波提出一个苦思未解的问题:中国的企业家,是从哪里来的?

吴晓波说,这些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企业家们,与中国近现代的传统商人之间形成断层。他们有种寻根意识,长期寻求他们作为企业家身份的精神内核。

其实这个内核早已存在于无形之中,存在于寒意逼人的哀牢山顶、惊涛拍岸的金沙江畔与咄咄逼人的谈判桌前。尽力一搏的李河君,从未松懈的任正非与重新出发的褚时健,都在诠释着这种精神。

40年间,中国企业家与中国经济也因此在跌宕中持续前行。

01

2003年,中国制造已经深刻重塑着世界经济。但繁荣背后亦有隐忧,楼市持续升温,温州炒房客四处出手。很多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停下手中事业,试图在热潮中寻找财富的捷径。

急促的脚步声中,有人不为所动,而是凭借勇气与魄力,徒步走进幽远的山川。

这一年夏天,王石在云南哀牢山,第一次见到偶像褚时健。

这位75岁的老人当时穿着旧衬衫,顶着破帽子,正为修好水泵,与当地农民费力还价。对方开价80元,他非要便宜30块。

保外就医后,这位曾经的烟草大王在云南哀牢山上,承包了一座2400亩的橙园,重新创业。王石看着60厘米高的树苗,问老人,什么时候才能挂果?褚时健说6年后,我80岁的时候。

访客们接踵而至,又悄然退去,只留下褚时健站在山顶,静待橙树结果。他的目光,穿过绿意盎然的树苗,穿过山间弥漫的云雾,也穿过坎坷的岁月与看似艰险的未来。

时代的实干者眼中,没有越不过的山,也没有穿不过的河。

那一年,哀牢山以北500多公里的金沙江畔,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望着奔流不息的江水,心算着阻断水流所需要的能量。

时年36岁的李河君,当时名列2003年《新财富》中国内地富豪榜23位,身价20亿。汉能的前身华睿投资集团,拥有多座中小型水电站,当时已成为国内清洁能源领域的佼佼者。

不久前,李河君决定,要带领公司在金沙江上修建全国最大的民营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总装机量300万千瓦,规模是葛洲坝的1.1倍。

这是个疯狂的决定。李河君回忆说:全中国人都笑我,说我是个疯子。彼时,小学教科书上写着,葛洲坝,是集全国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才建造而成的工程。

外界质疑声四起:一个民营企业,竟然想修比葛洲坝规模还大的水电站?

李河君的回答从未动摇,要修,而且要修成。

这是一个漫长的工程。施工现场车水马龙,高峰时,施工现场延绵8公里,坝高180米,每天投入达1000万元。

为完成项目,李河君把公司多年建设的水电站一个个地出售,包括此前以12亿元收购的青海尼那水电站。资金最紧迫时,汉能的高管们只能自己出钱投资,维持建设运转。

李河君顶着压力前行之际,深圳的任正非和华为,同样面临着生死抉择。

2002年12月,通讯巨头思科声称华为的通信产品侵权,要求巨额赔偿并停止销售。刚刚进入国际市场3年的华为选择了让步:可以停止销售争议产品,但不接受侵权指责。

思科没有罢手。2003年1月,思科在美国想华为提起专利诉讼,起诉书长达77页。

面对行业巨头的打压,任正非一边在美国聘请律师应诉,一边与思科的对手3COM公司结盟。2003年3月,华为和已进入衰退期的3COM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华为三康”。

随后,3COM公司的CEO,专程作证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最终,华为和思科在10月达成和解。

2003年,褚时健、李河君、任正非都迎来经历企业命运的关键转折。有人从心出发,有人全力一搏,有人学会用世界的规则捍卫权力。

他们躲在媒体聚光灯外,支撑他们的,唯有精神的力量。

02

勇气之外,他们格外关注未来的趋势,并付以最敏锐的行动与足够的耐心。

2011年3月27日,漫长的等待过后,李河君迎来收获时刻。

投入了200亿元和8年的施工建设,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千瓦机组,实现了并网。有媒体估计,如果按2万元/千瓦的装机容量来算,金安桥电站价值达600亿元。

有人说,平稳运营的水电站,如同一部印钞机,每时每刻都在给汉能带来稳定现金。李河君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天天去打高尔夫了。

李河君没有。他选择了更值得奋斗的事业: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像叶绿素一样利用太阳能。

当时的光伏行业,分为晶硅与薄膜两种技术路线,晶硅是市场主流。“99%都是晶硅的天下,所有人都不看好薄膜。”一位公司高管回忆。

出人意料,李河君偏偏选择了薄膜领域。在晶硅火热的时候,他已经看到薄膜技术的转化潜力,其柔韧性带来的广泛应用场景。

时间印证了他的判断。一年后,全球光伏产业进入调整期。汉能借此将世界上四家技术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收入囊中,一举实现技术上的弯道超车,奠定了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段时间里,进军北美受阻的华为没有气馁,绕开美国,继续自己全球化的战略,把触角从中国慢慢延伸世界。

多年前,华为刚刚起步时,同样采取了类似的迂回战略,农村包围城市:首先在农村部署销售力量,然后再进军城镇。任正非把这些地区经理称作“游击队长”。

外界将这一方式归结为任正非的慧眼。后来,任正非澄清说,我们一开始也想直接攻进“东京”,只是实力不够,只能采取迂回战术。这种稳扎稳打的心态,贯穿整个华为发展历程。

2009年,华为成为继联想后,闯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大陆民营科技企业。2012年时,华为年销售额达到2202亿元,把行业老大爱立信请下神坛,坐上了全球电信设备供应商的头把交椅。

也是在这一年,褚时健和电商平台合作,把褚橙卖到了北京。

84岁的褚时健重回人们的实现。媒体开始用“80岁身家千万”、“84岁再造亿万富翁”形容他的逆转之路。其实早在2011年,褚时健果园利润就超过3000万元,固定资产超过8000万元。

这位老人再次成为亿万富翁。当地镇上的人给了他一个形象的称呼,褚大爹。

他并不太在乎纸面上的数字。褚橙诞生前,当地农民靠种玉米、种甘蔗为生,一年只有一两千收入。跟着褚时健种果树后,每年能赚四五万,每家都能有两台摩托车。

云南边陲的果园,北京的汉能总部,深圳的坂田小镇,都变得热闹起来,一批批企业家登门造访。他们去探寻的,不仅仅是财富密码,还有支持三位创始人奋斗至今的原动力。

03

91岁的褚时健,有时还会来果园看看。这片果园的知名度,已经不亚于曾经的红塔山。

如今,褚橙果园的核心产区有6200亩,2018年产量在1.5万吨左右。果园划成若干片区,农户成为工人,按月领工资,收货后按产量、品质结算年收入。

老人10多年的耕耘,换来中国现代农业的时代样本。

比褚时健小16岁的任正非,登上了1月的《亚洲周刊》封面,被评为“2018年度风云人物”。从2.1万人民币起步的华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营收超过千亿,雇佣超18万人。

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华为,打电话时,要用到华为的程控交换机和手机;发短信时,需要华为的基站服务;上网时,也需要华为的路由器。

任正非没有松懈,他对员工说:“我们一定能到达珠穆朗玛……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的道路可能艰难困苦。”

在5G时代,华为将书写属于中国的通信规则。

而李河君和他的汉能,已成为薄膜太阳能领域无可争辩的领导者。

汉能总部内,有一面近50米长的专利墙,墙上摆满木质牌匾,每块都是一份专利证书。截止2018年12月31日,汉能全球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万件,全球累计授权专利超过2100件。

过去两年,汉能相继推出了汉瓦、汉伞、汉纸等多款结合薄膜太阳能发电的移动能源产品。

汉能的移动能源产品,出现在街头的共享单车车筐里,出现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车身,出现在城市一座座节能高楼的玻璃上。

未来,李河君的目标是把移动能源产业普及开来,实现一场真正的能源革命。

去年岁末,他受邀在中央党校第11期理论视野读书会上授课。他说:一个国家的强大最终都集中表现在企业的强大。而企业的强大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家精神。

在褚时健、李河君和任正非身上,我们可以触及到这种精神的内核。他们的坚韧、实干和敢于冒险,是这个时代稀缺的精神力量,也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核心动力。

热播剧《大江大河》结尾,主人公宋运辉在姐姐墓前说: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这应该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写照吧。

靠着一股革命者的勇气,劈波斩浪,闯出狭小水域汇入海洋,何其幸运!我们赶上了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腾日上的时代,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

时代的变革,成就了三位年龄不同、性格迥异的企业家,又赋予了他们同一种精神,让他们在过往激荡的40年里披荆斩棘。

如今,新的40年,已缓缓拉开大幕。

本文系作者 秘钥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