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专访好莱坞视效团队“维塔数码”: 从《阿凡达》到《阿丽塔》的进阶之路

“我们所做的特效,目的就是让观众在看电影时忘掉技术。”

维塔数码动画总监Mike(左)和视效总监Eric(右)

图片人物:维塔数码动画总监Mike(左)、视效总监Eric(右)

钛媒体注:很多特效工程师在设计“机器人”时,都尽量避免外表过于人格化,以求避免跌入“恐怖谷陷阱”。然而,在国内22日刚上映的、首日即收割了1.32亿票房(超越了《流浪地球》同期)的影片——《阿丽塔·战斗天使》的特效制作团队,却大胆地反其道而行之。

在机器人界有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感觉的“恐怖谷理论”,即当机器人与人类相似度超过95%的时候,人类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移情情感;当二者相像度进一步超过了一个临界点,人类会对与自己高度相似、却又和自己不同的人形机器人好感骤降、产生恐惧。然而,越过这个拐点,当机器人与人类可以以假乱真时,好感又会重生。

这部在特效上花费了超过电影一半预算的影片(全片耗资2亿美元),完成了从“动作捕捉”到“表演捕捉”的全面飞跃,尝试了第一个“类人类”CG人物,从而超越了“恐怖谷理论”。

制作这部电影的特效团队,正是来自业界享有盛誉的新西兰视觉效果公司——维塔数码(weta digital)。

9年前,维塔数码操刀下的科幻里程碑之作《阿凡达》,曾掀起了一场3D视效革命。作为好莱坞御用视效团队之一,他们还曾参与过《指环王》、《猩球崛起》、《X战警》等多部电影的制作,并创造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

《阿丽塔·战斗天使》(以下简称《阿丽塔》)是维塔数码在2019年的又一力作。该作品由交出了《杀出个黎明》、《罪恶之城》等亮眼作品的鬼才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执导、依然由卡神(卡梅隆)编剧和监制,根据日本漫画家木城雪户的漫画《铳梦》改编。该电影讲述的是身处末世中,幸运重生的、丧失了记忆的半机械女孩——阿丽塔,为了改变世界而勇敢奋斗、踏上了探索真相旅程的故事 。

在影片上映之前,钛媒体通过对维塔数码视觉效果总监 Eric 先生和动画效果总监 Mike 先生的专访,为大家揭秘《阿丽塔》幕后的特效故事。

从“动作捕捉”到“表演捕捉”的彻底蜕变

据Eric介绍,卡梅隆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来打磨由《铳梦》改编的剧本,在视效团队启动十年前,《阿丽塔》的脚本就早已启动了。

特效,对于科幻电影来说,是决定一部影视作品观赏性的核心因素。要说《阿丽塔》中特效的最大变化,无疑是从“视觉捕捉”到“表演捕捉”的彻底蜕变。

早在本世纪初,电影《指环王》系列在制作CG人物——也就是电脑合成的人物时,为了捕获到人物在场景中的行为变化,采用的是动作捕捉方式。所谓动作捕捉,就是演员穿着带有感应点的紧身衣,进而在表演时能够使CG人物的动作与演员动作同步。

此后,电影《阿凡达》为了表现更多的CG人物细节,采用了表演捕捉的技术,Eric这样解释从“动作捕捉”到“表演捕捉”的进步。

“所谓表演捕捉,就是不局限于四肢打斗几个固定散点的移动捕捉,全身上下还增加了好几倍的、更密集的感应点,也包括对面部表情的捕获。”

即将上映的电影《阿丽塔》,女主是一个拥有着“类人类”头颅和全机械躯体的复合型机器人,电影中运用的是演员真实的眼睛、嘴巴,意味着面部表情的失真就会给人带来强烈的不真实感。

“阿丽塔的脸部肌肉动作比阿凡达的尼特丽要多三倍左右。”Mike以数字上的巨变带给我们了技术改进的直观感受。与此同时,他还表示,影片制作过程中,整个视效团队还对阿丽塔的扮演者罗莎进行了脸部扫描,这个扫描还包括牙齿,以期许嘴巴内部的咀嚼、对话等神态动作也给人逼真感。

动作捕捉到表演捕捉最实质的区别,可以理解为后者是由演员驱动的、由故事驱动的,而不是脚本——演员的对话所产生的临时动作可能和脚本不同,这就需要更多的感应点来做随机的捕捉工作,从而不错过任意细节。

在谈到与罗伯特导演和卡梅隆监制的合作时,二位行业大拿都表现出了对导演和监制的钦佩。卡神为了还原漫画中女主的真实度、从而对电影角色所做的严格设定,还有导演的精尖要求,也倒逼了表演捕捉技术的提升。

超越“恐怖谷理论”

《阿丽塔:战斗天使》团队在今年1月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曾回答了“会不会陷入恐怖谷理论”的疑问。Eric 和 Mike 对钛媒体表示,“《阿丽塔》已经超越了恐怖谷理论,会使人们对其的好感度提升到新的境界。”

曾经在皮克斯工作过、现为北京电影学院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的张心欣对于维塔数码的话表示了认同:

“恐怖谷”取决于很多因素, 皮肤的光照属性, 它的物理柔软属性, 头发的光照与物理形变,以及数字人物的表情。 所有这些的技术突破, (《阿丽塔》)都已经完成了。

本片的女主角阿丽塔有一千万根头发,还有一身绒毛。维塔团队给她每一个毛孔中都植入了一个毛发,因此当照明的时候,她脸上的光线是很柔和的,就跟真人一样。

此外,最受人关注的是阿丽塔眼睛制作的突破。《指环王》中成功塑造了古灵精怪的CG人物——咕噜的视效大师Eric表示,近二十年前设计的咕噜角色,他的眼睛其实是很简单的,只有两种质感,经不起特写。

从《生活危机1》到《迷失》、《阿凡达》,如今的电影拍摄越来越少不了眼睛特写镜头。因此,为了使CG人物和普通人物在电影中一样鲜活,新的技术就必须落地。

谈及团队技术的突飞猛进,Eric难掩激动,为了得到虹膜中需要的细节,就需要在纤维血管层做一个模拟,这个被称为基层。咕噜整个角色只有25000个多边形,而阿丽塔光虹膜就有830万个多边形。所以她眼睛里的细节是无与伦比的。

极客电影创始人李东东谈到《阿丽塔》的人物特效时告诉钛媒体,维塔的“表演捕捉”技术全球领先,经过多部影片的迭代升级,已经可以基本消除“恐怖谷”效应了。但卡梅隆想要高度还原“阿丽塔”漫画眼睛的“审美执念”,为避免恐怖谷增加了技术难度,阿丽塔的表情需调上千次才能显自然。

事实上,为了使阿丽塔这个人物可爱又不失真,维塔团队对其眼睛大小、间距、瞳孔的大小、虹膜大小都改了无数次。

“在第一版预告片制作完毕并收到观众反馈后,我们又改了一次瞳孔大小,把阿丽塔的瞳孔改得更大了,这样眼白少,看起来更自然些。”Eric介绍道。

最值得期待的场景

撒冷城(上)与钢铁城 (下)图片来源:腾讯

在经历了这种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的自我突破后,呈现在钛媒体编辑面前的30分钟精华剪辑,真可谓场场精彩,《阿丽塔》涉及的场景特效也难计其数。

本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废弃的钢铁城中,钢铁城在漫画中是一个气势恢宏的地方。为了渲染一个复杂的环境又少费周折,维塔想了一个比较新的点子——先找15到20个非常简单的建筑物结构,再在上面进行细节处理,包括管道等等,就可以派生出大量新的建筑。此外,基于真实的巴拿马城的架构,也使庞大虚拟城市的迅速诞生成为了可能。

在动画总监Mike看来,水下寻骸的场景是最具期待的。因为对于拍摄水下场面来说,在蓝色的空气背景中加一些泡泡微粒来模拟水下是最容易的。但是维塔试图最为真实地还原水下互动的全过程,包括发现船的遗骸时主人公在水下行走时东张西望的样子,头发飘动、呼吸和水上不同质地感的体现。

“我们特意找了一个憋气能够长达8分钟的替身表演潜入一个(类似于泳池的)水箱,然后在水下进行拍摄,包括控制光线等等,这是以前我们从未做过的。我们把摄像机置于水下,将它置于滑轨上,以捕捉到水下的方方面面细节。然后再去做电影中想要达到的特定水下效果。”

另外,Eric还经历了机车抢球的激烈场面、工厂中阿丽塔与机器人打斗的全过程的制作。

“从零开始做,从分镜手稿、到编舞等全盘设计,与导演、监制沟通并克服重重困难,直到把它们变成完整的镜头,是让人无比激动的过程。”

蝴蝶历经破茧,终于蜕变。这一定是特效制作人最欣慰的时刻。

阿丽塔剧照

做特效于无形

谈起讽刺好莱坞和电影特效的影片,就不得不提电影《鸟人》。这部片子透过超级英雄演员想通过百老汇咸鱼翻身的故事,对演艺圈的混沌和好莱坞特效的浮夸都进行了辛辣嘲讽。在这部影片的墨西哥鬼才导演和许多剧情片拥趸心里,“特效”是华而不实的躯壳,内容才是一部电影的核心。

作为视效界的两位领军人物,聊到影片中内容与特效之间的关系时,Eric和Mike却异常笃定地表示,“内容是电影的灵魂,特效永远是第二位的。”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视效佳作更频繁地涌现;由于在线视频业务的大面积爆发,影院中的视效大片更受青睐。据Box Office Mojo显示,全球有史以来的电影票房排行中,前十位被视效大片包揽,包括《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系列等。

电影票房与视觉特效之间,似乎呈现出很大程度的正相关。然而,在Mike看来,对于影片来说,视效与票房间的正相关是不显著的——或者更多地只存在于头部的电影,对于其他的电影来说,影片的内涵依然是最重要的。

对观众来说纯粹的特效片就是爆米花电影,是一场旋即刮过的飓风,真正留下印象的,一定是能讲好故事的片子。

Mike还提到,相较于五年、甚至十年前,电影观众变得越来越专业,维塔在不断地突破、创新,但观众对视效电影也愈发挑剔。因此,特效制作就更难成为一部电影爆款的保证

从1989年的日本作品《攻壳机动队》到1991年的《铳梦》,正值日本经济最腾飞的年代,日本的人均GDP达到28000美元,超过了美国的23000美元。日本贫富差距的鸿沟和大和民族作为岛国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诞生了这两部优秀的漫画作品和它们改编的电影。

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导演罗伯特这样解释这两部常被拿来比较的作品差异,

人与机器的二元对立和阶层之间的反乌托邦主题,是两部作品共同的核心,但《攻壳机动队》的视角会冷峻一些,而《阿丽塔》则更加温暖,后者有更多融化人心的东西,更适合所有观众。

在9年前面对《阿凡达》电影内容空洞、特效炫技的部分质疑后,《阿丽塔》在制作上回归了初心,做的是服务于内容的特效——从阿丽塔的对话到她的独白、思考等等,视效所做的,就是把角色的神态、感受充分外化。钛媒体这样理解Mike对特效和内容之间关系的阐述。

阿丽塔所生活的废弃钢铁城之上,是飘浮着的、拥有特权者所住的撒冷城。类似于《1984》中对社会矛盾冲突的探索,对未来世界的忧惧和质疑,都是这两座城不同特效环境背后想要表达的内容。

总结自己团队的艺术宗旨时,Eric这样表示:“我们所做的特效,目的就是让观众在看电影时忘掉技术。”极客电影李东东在观影之后认同了这种感受:

"大眼睛”虽然乍看会有“恐怖谷”既视感,但当你进入剧情、接受了整个故事后,这种有点突兀的审美反而会让你对主角留下深刻印象。

这就是罗伯特和卡梅隆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吧——通过放大眼睛,完成更精细的眼睛制作,让观众感受到阿丽塔的独一无二和她神情中流露的坚毅、果敢和不懈,让我们和她之间产生强烈共振,从而使之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陶淘,编辑/曹天鹏)

本文系作者 陶淘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题材感兴趣。但阿丽塔金鱼眼有点吓人😱

    回复 2019.02.23 · via android
  • 好看吗

    回复 2019.02.23 · via android
  • 引起我的好奇 想去看看这电影

    回复 2019.02.23 · via iphone
  • 在流浪地球这个黑马后拍片,略吃亏啊

    回复 2019.02.23 · via iphone
8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