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度热评】是钛媒体针对当前热门事件的独家评论。
对于咪蒙来说,微信公号主动停更两个月,微博永久关停并没有换来求生的希望。
昨天(2月21日),咪蒙微信公众账号显示注销,同时微博、头条、知乎、凤凰等内容平台纷纷宣布关停咪蒙公司旗下相关账号,并且“不得转世”。
咪蒙被“全网封杀”,不少人为之拍手称快,然而拍手称快之人未尝不是在朋友圈积极转发之人,微信生态中“含咪率”之高与今日咪蒙被全网封杀时欢呼声之高,恰成有趣的对照。
正如微信好友“含咪率”之高低构成了一条鄙视链,很多人却都偷偷关注了咪蒙一样。这种“羞耻性关注”暴露了大众的隐秘性焦虑。
没多少人愿意承认被咪蒙的爆款文算法精准命中、下意识转发,没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在被弥漫于整个社会的焦虑情绪所裹挟,身不由己。
实际上,自微信7.0将私密的点赞改为公开的好看之后,咪蒙文章的点赞数骤降,“羞耻性关注”已经难以为继。咪蒙被全网封杀之后几乎听不到粉丝声援的声音,仿佛千万粉丝不曾存在一样。那些曾经在评论区激情澎湃的支持者都到哪里去了呢?
这就是微信公号和微博的不同,咪蒙因为“爱国言论”而被打脸翻船,正是发生在微博上,这也是她为什么在出事之后选择永久关停微博的原因。
在可以自由操弄评论区的微信平台上,咪蒙纵然可以免于被人吐槽和公开打脸,却难以和粉丝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互动,默默关注的粉丝也难以“公开化”为一股“护主”的粉丝群体。咪蒙倒台之后一盘散沙的粉丝就风流云散了。
自媒体@恶魔的奶爸曾经发现一个现象:同样都是被黑,咪蒙永远都是一面倒的被黑,基本每次的网络舆论都非常一致,没有任何的异议和反调,但是Ayawawa却每次都有忠实粉丝站出来拼命维护她。
有网友就认为两人的区别就是微信和微博的区别,Ayawawa属于微博上的KOL,打造的粉丝死心塌地追随的完美人设,只要人设不崩粉丝就会追随到底,外界的质疑抨击只会让粉丝更加团结一致,她们也在与“黑子”们的一次次交锋中信仰弥坚。
咪蒙虽然善于调动情绪但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以产出爆款文章为最高目标,为“羞耻性关注者”代言却并无自己的声音,更谈不上什么人设。咪蒙的粉丝也很难像Ayawawa的“女权邪教”一样联合起来,只会掉头转向其他的“咪蒙替代者”。
接下来,咪蒙留下的空档就会被迅速补上。咪蒙的后继者们会根据收紧的红线自觉调整姿势,在炮制“毒鸡汤”时更加谨慎小心。在挑逗代际矛盾,阶层冲突,两性对立等方面掌握好平衡术。
然而,网络空间越是要求清朗积极,不留一丝阴影,越是会有更多的负面情绪无处寄托,滋养咪蒙的土壤就会越加肥沃。就像朋友圈假惺惺的一团和气使得不少人只好借《致low逼》、《致贱人》、《我每天加班到死,存款还是0》来吐出胸中的怨气一样。
咪蒙这类编故事,煽情绪的自媒体的崛起,是全民情绪共振时代的产物。《知音》的时代不存在这样的全民共振。在微博上,这种全民共振可以表现为对公共事件的围观、跟进。
在微博上,除了围绕公共事件的全民共振,女权主义者、LGBT群体、CP党等都能找到自己的KOL,从而形成一个个紧致的舆论场,这些群体之间的互动激荡也是微博活力的源泉。
在微信公众号这个人际传播平台上,小众群体很难找到彼此能够穿透不同社交圈层引发全面刷屏的,只剩下全民的情绪共振。这种土壤只能诞生咪蒙这样的全民焦虑收割者,也让所有的“爆款文”看似都千篇一律。
当然,也不仅仅是负面的焦虑情绪可以引发全民共振,从而可以收割一波波的流量红利。《流浪地球》这种家国情怀巨制,同样成功地在春节档引发了全民的情感共振,被电影总局树立为价值标杆。
问题在于,这样的正能量流量制高点太过单一,天然地不接地气让人难有共鸣(《流浪地球》因为披上了一层科幻外衣而巧妙规避),远远不像咪蒙那些爆款文一样花样迭出,永不枯竭。
咪蒙终因《寒门状元之死》而落得全网封杀的结局(查看钛媒体此前文章→《技术贴拿走不谢:如何识破咪蒙之流的虚构文?》),固然是“火中取栗”的必然下场。也说明随着读者口味阈值的不断提升,猛料必须不断加量,冲突必须一再加倍,最终触碰到了那根无形的红线。
咪蒙的倒掉,也预示着微信超级自媒体时代的终结。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终会因为不断刷新下限而“自爆”。咪蒙“以身试法”,为从业者试探出了自媒体的“规模上限”。
咪蒙被封之后,朋友圈刷屏文可能只会剩下《甘柴烈火》这样的集体情绪代言文(查看钛媒体此前文章→《甘柴劣火》刷屏引争议,“洗稿式叙事”难称独家,更难取代原创调查)。去年,兽爷、丁香园等的热文已经实现了微博、微信的共振,发酵为舆情事件。只不过这种题材很难形成套路,规模化复制,也支撑不起来一个估计数亿的自媒体公司。
咪蒙之所以能成为“自媒体一姐”,也与其“头部效应”密不可分。咪蒙粉丝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狂热的追随者,而是主动或被动学习的新媒体运营人员。咪蒙也自觉通过“写作公式”、四处授课等方式强化自己的“自媒体教母”形象。
自媒体同行或许对咪蒙产出的“毒性内容”嗤之以鼻,却对其粉丝心理的拿捏,死磕到底的专业主义、紧跟时代“痒点”的敏感度顶礼膜拜,更不乏逐字逐句分析者。这是整个行业“无爆款毋宁死”的集体焦虑在作祟。
如果说微博腰部和垂直KOL都有着各自的生存空间,在微信平台上却依然是“头部为王”。头部自媒体拥有的不仅仅是流量,更是一切资源。新榜广告平台的数据显示,94%的广告费用投给了报价在 1 万以上的公众号,四成广告费用投给了报价超过 10 万的头部大号。
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微信公众号的“头部固化”与“马太效应”不会因为咪蒙的倒下而放缓,只会愈演愈烈。(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张远)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我不支持封杀!言论不自由!虽然内容垃圾,但我不支持。
实际上,自微信7.0将私密的点赞改为公开的好看之后,咪蒙文章的点赞数骤降,“羞耻性关注”已经难以为继。因果?证据呢……
咪蒙很恶心
再建个号就行了,再说了,咪蒙赚的钱也够多了,她也无所谓了
大部分民众都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像这种标注真实贩卖焦虑的公众号,不封难道还留着扩大社会影响动摇民众心态?
早死早超生,希望在来生,我心地好,送你一程咪蒙
a。 某物质资源的作用(好处/危害)= 单位该物质资源的效能 X 该物质资源的数量; b。 某信息资源的作用(好处/危害)= 该信息资源的内容 X 该信息资源的传播量。 * 信息资源的传播就是信息资源的数量复制 !
欢迎补充和修正
1. 微博和微信都是信息展示的场所; 2. 微博和微信的信息发布者(即,博主和微信公号的持有人)和信息反馈者(评论者)都是这个场所的信息展示者; 3. 微博的博主和其受众是 “地位平等” 的信息展示者;微信公号的持有人和其受众是 “地位不平等” 的信息展示者。 4. 微博上可以公开、公平地讨论,分歧能够展示出来;微信上基本上做不到。 5. 比较而言,微博博主要比微信的主人能够更多地控制 “信息传播的后果” 6. 比较而言,微博博主要比微信的主人承担更大的 “信息传播责任” 7. 如果大V没有大号的影响力来得大,那是因为新浪没有腾讯厉害的缘故。 。。。。。。。。
如果他们写的是小说,那这文章就没人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