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这个概念,无数次出现在科幻电影中,也无数次出现在规划好的未来出行的蓝图里。实现自动驾驶需要车辆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数据传输能力,道路的识别能力,甚至还包括道路的智能化等等因素。近些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原本只在电影里的场景,已经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作为国内领先的客车生产企业,宇通客车最早在2013年初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2015年完成了第一代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并完成了自动驾驶客车在开放性道路的路试。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宇通客车推出了一款可以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小巴士,宇通的工程师们称其为宇通智能巴士。
宇通智能巴士的长宽高分别为5095×2000×2500(mm),在座位排布上采用的是3+2+3的8座布局 (其空间布局可根据需求定制),从以上参数可以看出它和我们熟知的客运大巴在车身尺寸、座位排布方式上的不同。在外观方面,最吸引我们的便是那双萌萌哒的“大眼睛”车灯,前卫的外观加之小巧的车身尺寸,让我们联想到科幻电影中那些穿梭在未来城市中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电影主角。
接下来我们了解它哪些不同于普通客车的新科技,其突出特点就是当今最流行的一个名词“智能”,那么它的智能又体现在那些方面呢?第一就是自动驾驶,第二就是车机交互。
智能驾驶—感知系统
目前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有非常多的车型实现了L2或L2.5级,而达到这个级别不能完全称其为自动驾驶,准确的定位则是高级别的驾驶辅助。宇通智能巴士已经是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它不需要驾驶员进行干预,基本上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内部设计也取消了方向盘等人为的操控设施,只不过这个级别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通常大多应用在港口、园区、景区以及机场等特定封闭道路。
宇通智能巴士自动驾驶在硬件配置方面,雷达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 。
激光雷达是一种采用非接触激光测距技术的扫描式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与一般的雷达系统类似,通过发射激光光束来探测目标,并通过搜集反射回来的光束来形成点云和获取数据,这些数据经光电处理后可生成为精确的三维立体图像。采用这项技术,可以准确的获取高精度的物理空间环境信息,测距精度可达厘米级。
毫米波雷达分为远距离雷达(LRR)和近距离雷达(SRR),由于毫米波在大气中衰减弱,所以可以探测感知到更远的距离,宇通智能巴士上的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为150米。
同超声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与红外、激光、摄像头等光学传感器相比,毫米波雷达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另外,毫米波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也优于其他车载传感器。
这些雷达系统与车辆摄像头一同使用时,可以让车辆周围几乎没有死角,但探测器探测区内出现物体,系统就会主动避让或刹车,同时通过扫描还可以建立3D模型,让数据更加精准,使其在特定区域内实现全自动驾驶。
智能驾驶—车路协同系统
宇通智能巴士实现自动驾驶除了硬件这些条件必须具备外,还要基于网络,每个设施都要作为终端,无论是车辆还是交通设施,通过路网的建设,路灯、道路、交通标志,甚至建筑物都要接入互联网,并且还要保证网络的联通性。
车路协同就是车辆与车辆,车辆与物体的数据交换,这无疑对网络信息平台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5G技术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4G在数据传输速度上的不足,此外车路协同的最大特点就是超视距感知,系统预估出潜在安全隐患,提前变道及时避让,扫除诸多危险因素。
智能驾驶—车机交互系统
宇通智能巴士搭载的车机互联系统,实现了和人的无障碍沟通,但是该系统设计之初出于车辆行驶安全考虑,没有设定关于车辆行驶的指令,只设定了日常使用语音控制。比如对它说:“你好,小宇,打开空调,调至25度,”或者说:“你好,小宇,打开氛围灯”它都可以很快速的做出反应。在车机交互上宇通在未来可以加入播放音乐或根据乘客所座的位置来调节座椅等更加实用的功能。
总结:
自动驾驶是我们一直所向往的,它让我们解放双手和双脚的同时出行更加轻松惬意。虽然现在宇通智能巴士只能在特定的道路上实现L4级的自动驾驶,但随着通讯传输技术和更先进的探测技术的应用,在未来的道路上看到的不单单是这种智能小巴士,还有客运大巴、运载卡车、甚至是乘用车都实现全自动驾驶穿梭于大街小巷。(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Seb祺,编辑/项欧)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圈钱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