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创业调查:这是资本寒冬不是创业寒冬

如今影视行业正处于泡沫出清阶段,将没有能力、浑水摸鱼的企业和从业者淘汰掉,留下真正有能力的影视企业和人才,这些被留下来的对象将会得到嘉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一起拍电影,作者|张一瓜,编辑|山甲

身处影视圈的你,逢人还在谈论影视寒冬吗?

其实,整个行业,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我们不止一次的听到:未来12个月,估计至少会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公司退出或者基本退出这个行业;五年之内,这个行业里剩下的公司应该不超过1000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削减,没有新增。在大环境整体遇冷的情形下,依旧有些影视从业者他们既没有脱离这个行当,也没有背叛自己的信仰,反倒是找到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用事实证明“影视寒冬”之下,他们不冷。

一起拍电影(yiqipaidianying)在经过寻访业内人士,多方探讨后,寻找到了多位在这个寒冬中依旧在影视圈中决心创业的人和公司。

制片、营销、艺人经纪……这是资本寒冬不是创业寒冬

“寻项目开发资深人士,电影、剧集、网大皆涉及,邮箱xxxx@xxx”

年初离开上一家公司自己创业的D总在朋友圈总是发布着类似的招聘消息。他告诉我们:“我们公司主要是开发一些新人导演,做一些艺术性个人表达强一些的片子,我有海外和国内视频网站的路子,但凡能出一个不错的新人,我们也算为行业做了贡献。”公司坐落在东五环往东的园区里,每天来往面试、开项目会的人却络绎不绝。

不止这样。根据我们的了解:

曾任职多家影视公司的Y与自己的前同事,组织了10个人的团队,成立了专门服务片方进行抖音短视频端营销服务的公司;

也有在传统影视行业待了18年,最高做到研发部副总监,在今年转向网大制作的S,组建自己的创作团队,原本3000万只能操盘一个小项目的他,现在用600万就可以在网大市场做出头部内容;

当然,也有相关平台公关负责人,创业媒体矩阵,用笔杆子影响行业;

处于上升期的艺人与公司合约到期,拉着负责的经纪人自己成立了工作室;

影视人在影视圈创业的类型不胜枚举,而且从当前他们的现状来看,整体活得并不比之前在公司时差。

确实,在“两微一抖”逐渐成为电影三大宣发阵地时,看准抖音这一电影新的宣发载体,的确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

而在投身网络视频创作的创业者看来,当前无论是网大还是网剧,质量相较于之前的粗制滥造已有很大提升,而且还出现了体量很大的纯网作品,甚至先网后台,网剧反哺电视台的项目也不在少数,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颇受资本青睐。同时,网络作品制作周期短,回款周期快,有一定的受众群体,随着网络作品质量的提升,近亿元的分账作品已经出现,此时入局时机正好。

“影视寒冬”,导致一批影视人出走。他们的去向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彻底转行,另一种则是另起炉灶再起火。当前,选择仍在影视行业另起炉灶的影视人,大多将眼光投向了影视行业产业链的其他环节。

据一起拍电影观察发现,这些从原影视公司出走创业的影视人,大多工作3年以上,本身已经有了从业经验,并积累了自己的人脉资源。他们选择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创业,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既无需从零学起,且对工作内容驾轻就熟;同时,因为公司初建,规模不大,投入的成本也有限,所以在对接项目时能够以更低标底和对方谈判,不像大型的影视公司,因为人力等经营成本放在那里,难以压低价格与此类公司进行价格竞争,盘子小,必然经营更灵活;而且他们选择的创业领域,大多是当前新兴的行业风口,不仅具有一定的热度,也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因此,“影视寒冬”之下,他们奔向希望,有的已然迎来了“春天”。

 

从王长田的10万元创业,到拥抱互联网,影视行业的三次创业大潮

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能够发展到如今这般规模,可以说是从影视人分批下海发展起来的。

中国影视行业发展史,亦是影视人的一部创业史。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各行各业的人纷纷响应时代号召下海经商,房地产因此做大做强,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烟草产业也发展起来了,零售业遍地开花,但影视行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并未受到重视。起源于197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1983年才正式在央视亮相,成为如今一大传统。而家用电器到了80年代末期才得以普及。大多数老百姓这时才开始透过电视机,了解外面的世界。

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加,电视节目也从单一的严肃新闻报道和政治宣传向节目,转向了娱乐生活向的内容制作。由此,中国的影视行业才算真正的发展起来。特别是到了千禧年之后,国民对文化消费的诉求与日俱增,一大批影视公司才逐渐建立。

中国影视行业创业潮大致可以分为三次:

第一次,电视台和电影制片厂等国家单位人才的出走创业,促成民营影视公司的崛起。

譬如光线传媒。1998年,原在北京电视台广告部的王长田与其他四人以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光线传媒。最开始以制作电视娱乐节目起家,后续投资电视剧,并拓展了电影业务,逐渐成长为我国头部影视企业。

博纳亦然。出生于1971年的于冬,1994年在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毕业后,被分配至北影厂工作,因为能力突出,还受到了韩三平的赏识。1999年,于冬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民营电影发行公司,即博纳集团。如今,国内A股挂牌在即。

在千禧年前后成立的民营影视公司,如果至今仍然存活,大多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影视IPO盛行,市场规模再次扩大,吸引了又一批影视公司的创立,这也是影视行业出现的第二次创业潮。

这一次成立影视公司的人相对于第一次影视创业潮来说,创业者的身份更复杂、多样,不仅有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的从业者出走创业,还有局外人入局、分羹。

比如曾先后担任SMG东方卫视副总监、SMG影视剧中心主任、SMG尚世影业CEO的苏晓,在离开SMG后,于2014年创办了柠萌影业,它的自我定位为“一家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影视制作公司”,在成立短短的几年间,相继推出《小别离》《择天记》《南方有乔木》《扶摇》等爆款剧目,在影视行业争得一席之地。

而很多明星也在此期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影视公司。还有一群与影视行业无关的投机者,看到影视行业的发展红利,趁乱入局成立公司。这也是后来“影视寒冬”最早一批被“冻死”的企业。

影视行业的第三次创业潮动静似乎并不大,而它就发生在当下,你我身边。

当传统影视行业受到“寒冬”波及,从此类公司出走的影视人创建了小而美的影视企业,抓住“两微一抖”和其它新兴的渠道与平台带来的机会,以此发展自己的事业。虽与前两次创业的影视公司相比不成规模,但足以自我养活。

站在行业发展新风口,这群影视行业创业者开展的业务更为精细,以提供创意和专业服务为主,依靠自己之前在行业中积累的人脉和资源,拓展延伸自己的影响,譬如学剪辑的自己在家接项目,写剧本的自己一人全搞定,一人公司在当下真的不再是一个笑话。

只有没能力的人,没有没机会的行业

“自己没能力就说没能力,怎么你到哪儿,哪都大环境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

其实,行业的发展就像人的一生,必然会经历高潮,也会逢遇低谷。在整个大环境不好的情形下,仍有人活得很好,你可以将其归结为运气,但拍sir更想将其解读为能力。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先知先觉,能够创造机会;第二种,善于抓住机会;第三种,既不能创造机会也不能把握机会。显然,“寒冬”之下,仍可以将自己的事业做得蒸蒸日上的人,没有看到机会的眼光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是一定不会活得很好的。

当年,华谊兄弟能够在中国影视行业一片荒芜之下,把握时机,捆绑冯小刚,培养新生力量,才得以成就如今这般地位;而王长田也是在电视台制播分离前夜,看到电视节目制作的市场前景,下定决心打造光线的文娱帝国。最初选择在影视行业创业的他们,整体的行业氛围和市场规模远不及当下,但他们在90年代末期,便看到了这个市场未来的前景,抓住了机会。

如今的影视创业者,所处的环境要比之前好太多,不仅有法律护航,还有前人经验得以借鉴。他们无需摸着石头过河,只需依靠自己的能力说话,这远比之前的创业者幸运。

影视行业的某资深人士说,如今影视行业正处于泡沫出清阶段,将没有能力、浑水摸鱼的企业和从业者淘汰掉,留下真正有能力的影视企业和人才,这些被留下来的对象将会得到嘉奖。

在关于创业者创业的纪录片《燃点》中,徐小平认为当下的时代为创业者创造了机会。而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会获得投资大佬的青睐,拥有一轮又一轮的投资,譬如姜逸磊(papi酱)的短视频业务,还有马薇薇的知识付费项目。

不过,正如papi酱所言,创业中风向变得太快,影视行业的创业风潮也随着技术的变革,而内容有所变化,且行业也随着技术的更迭公司面临着重新洗牌。

当今的影视市场,虽然发展在变缓,但仍处于上升发展期,而随着新的技术的进入,比如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一切又将会发生改变,未来还有更多不可预知的变化发生。但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无论是否寒冬降至,有能力的人眼里依然花开春暖。

本文系作者 一起拍电影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恐怕整个中国经济就是一个大回落,大淘汰的过程吧!

    回复 2019.04.30 · via pc

快报

更多

00:08

事关外卖、主播、代驾等职业劳动关系,最高法作出回应

2024-12-23 23:50

网传36家公司将被退市,证监会回应

2024-12-23 23:02

美国12月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104.7,预期113,前值111.7

2024-12-23 23:02

刘世锦:中国需要提高城镇化比例至75%以上,力争十年内中等收入群体由目前的4亿增至8-9亿人

2024-12-23 23:01

美国11月新屋销售总数年化66.4万户,预期67万户,前值61万户

2024-12-23 22:55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决策通过首批子基金

2024-12-23 22:55

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

2024-12-23 22:48

现货钯金日内涨幅达2.00%,现报929.97美元/盎司

2024-12-23 22:45

英伟达涨超2%

2024-12-23 22:45

中概指数盘初涨超0.4%,晶科能源、百度涨超3%

2024-12-23 22:43

美国天然气期货日内走低3%,现报3.635美元/百万英热

2024-12-23 22:4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中国芯片产业相关政策发起301调查发表谈话

2024-12-23 22:39

深圳二手房单周网签量超2000套

2024-12-23 22:35

美股开盘: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本田涨超14%

2024-12-23 22:28

光伏领域首单数据资产“IPO”落地,涉及金额约2亿元

2024-12-23 22:27

中国前沿:股份合并将于2024年12月27日生效

2024-12-23 22:21

旭杰科技:拟现金收购中新旭德47%股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024-12-23 22:20

沃尔核材:控股子公司拟参与竞拍土地使用权

2024-12-23 22:17

京东方A:电控产投拟投资显智链二期基金及显智链企业管理中心

2024-12-23 22:16

地方密集披露明年一季度借钱计划,发债节奏有望加快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