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起拍电影,作者|坦克
“好莱坞如果只拍美国原创,早完蛋了”。
这是《大侦探皮卡丘》来华宣传时,瑞安·雷诺兹面对时光网记者提问所说的话。
的确,即便是年产上千部电影的好莱坞,也会面临素材库的枯竭的情况。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寻找IP素材与灵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取材于墨西哥亡灵节的《寻梦环游记》和中国国宝的《功夫熊猫》系列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票房成功,也更加佐证了这一策略的正确。近年来,日本IP改编电影也在逐渐走入人们视线,成为非英语国家中,好莱坞改编最多的素材库。仅在今年,就有《阿丽塔》《大侦探皮卡丘》《哥斯拉2》《刺猬索尼克》四部日本IP改编作品上映,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日本IP大年。
然而,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二大市场,日本长期以来都是在全世界范围中与好莱坞最格格不入的一个。例如最近,日本更是全球唯一一个《复联4》没有夺得周冠的电影,被已经上映四周的《名侦探柯南》最新剧场版电影拉下马。这样一个魔幻又神奇的国度,究竟是什么在吸引好莱坞创作者们的目光呢?日本与好莱坞相结合的双赢,又能给中国电影人带来什么启示呢?
好莱坞的日本情结
虽然对我们来说,日本和中国的文化符号差别较为明显。但对于欧美观众来说,中日文化的同质性比较严重。在他们眼中,东亚各国都是可以归类为比较猎奇的东方文化,而不是具体的中国文化、韩国文化或日本文化。
相对于更陌生的中国,日本则显得有所不同。自二战之后,美国作为战胜国,开始插手日本的经济、政治、军事,客观上也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可以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间,美国群众接触的大部分东方文化,都来源于日本文化。
而以黑泽明和小津安二郎为代表的日本导演,更是从那个年代开始觉醒,成为反哺好莱坞的第一批导演。《乐士浮生录》导演维姆·文德斯曾说“在看了10遍小津的《东京物语》后,我确定,电影的天堂真的存在”。
而通过《罗生门》让日本电影走向世界的黑泽明,更是拥有着无数的好莱坞大导演粉丝。近四十年叱咤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马丁·西科塞斯、弗朗西斯·科波拉等人全部是黑泽明的忠实粉丝。甚至组队去日本追星,有时候荣幸的话则能有机会客串一把黑泽明的电影;黑泽明拍片子没钱的时候他们更是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倾囊相助。
因此,在这四个人的电影里,也能看到许多对于黑泽明电影的致敬,比如卢卡斯《星球大战》里C-3PO和R2D2一高一矮两个机器人,致敬了《战国英豪》中一高一矮的两个流浪汉;光剑对战的姿势和形式感,也像极了日本的武士道。
而席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西部片,也大量借助了日本电影的元素,改编自《七武士》的《豪勇七蛟龙》,以及改编自黑泽明《用心捧》的《荒野大镖客》等都是美国西部片中的经典。
此外,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也是日本武士片的狂热爱好者——《杀死比尔》系列就是他对从小观看日本电影所致敬出的集大成之作,借鉴了《修罗雪姬》的昆汀,把日式美学当中的意境和仪式感把握得惟妙惟肖。
而仅有四部长片动画却被封神的今敏,也深受好莱坞创作者的青睐。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黑天鹅》和《梦之安魂曲》借鉴了《未麻的部屋》,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借鉴了《红辣椒》,可见好莱坞顶级大导演们对于日本文化的狂热推崇。
可以说,日本电影中对于意境和仪式感的把控和塑造,让不少好莱坞导演们开始在镜头上学习日本电影特有的处理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近五十年的好莱坞发展。
20世纪初,自认为已经掌握了日本文化要义的好莱坞,开始了大规模对于日本漫画IP的挖掘,踏上了这样一段傲慢的掘金之路。
好莱坞日漫改编的曲折道路
在好莱坞导演们努力将日本元素运用在自己电影中的同时,好莱坞公司们则看上了改编日本IP为真人电影这块大蛋糕。
这个部分可以从日本第一热血动漫《七龙珠》的改编说起。
《七龙珠》系列动画和漫画一度是全世界90后共同的童年回忆,时隔多年,很多人对其中的种种情节和人物依然历历在目。全新剧场版电影《龙珠超:布罗利》的电影全球热卖也证明了这一IP的成功。本世纪初,这部动画被20世纪福克斯盯上并购买了版权,并在2009年全球上映。
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即便是)拥有周润发、周星驰等为了讨好亚洲市场的影人加持,这部好莱坞版的《七龙珠》仍然获得了清一色的差评,无论是欧美观众还是亚洲观众,都没有对本片产生丝毫好感。改编前的期待和上映后形成的落差也让好莱坞逐渐放慢了对于日本动漫改编的脚步。
虽说在日漫改编上陷入困境,但是在其他日本IP改编上,好莱坞却丝毫没有掉队。改编自著名游戏《生化危机》的系列六部曲,从2002年到2017年接连上映,以较为出色的口碑完成了全球累计12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另外,改编自日本经典怪兽形象的哥斯拉,也被东宝公司将版权转卖给了好莱坞公司,(之后)多次被翻拍成电影,最终的商业表现也较为成功。《明日边缘》等科幻作品的出现,也给日本IP改编带来了新的曙光。
而在翻拍日本电影上,好莱坞同样走在前列,在上世纪《荒野大镖客》《豪勇七蛟龙》后,《南极物语》《幸福的黄手帕》《谈谈情跳跳舞》《忠犬八公》等电影也相继被翻拍出来,有些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表现。不同于改编日漫电影的热血、中二属性。好莱坞翻拍的日本真人电影,都是主打温情、家庭、宠物元素,较为贴合原片的主旨,中等成本的预算相对来说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然而,回到日漫改编上,好莱坞却又再次碰壁。2017年的两部日漫改编作《攻壳机动队》和《死亡笔记》口碑相继扑街。尽管好莱坞在驾驭亚洲文化上始终呈现出一种力不从心,但这并不影响数十年以来好莱坞影人在“日漫改编”这条不归路上,前仆后继一条道走到黑的决心。
究其原因,改编作品的失败还是源于制作团队的不走心,只想拿着IP迅速打捞一笔情怀专款。在同样不走心的情况下,改编文化隔阂更大的日漫改编作造成的损失,肯定比美漫更大。由于好莱坞电影人的骄傲与固执,也导致了很多改编只是白白消耗了观众的热情和IP的价值,却并没有在改编这条路上有更进一步的探索。
好在今年年初上映,屡次跳票的《阿丽塔:战斗天使》总算给日漫改编电影开了一个好头,虽然最终票房成绩相对于高昂的制作成本来说还是亏损,但是口碑成绩以及特效表现,已经达到了好莱坞A级大片该有的水准,从中也能看出以卡神为代表的好莱坞匠人的坚持。而随着口碑好评如潮的《大侦探皮卡丘》的上映,日漫改编电影也有望转危为安,成为好莱坞IP素材库的全新香饽饽。
好莱坞与日本的大融合
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大幅度崛起,也令日本相比中国更早进入好莱坞。日本企业从70年代就开始大量资助好莱坞电影,宣传日本制造,增加日裔角色的比重,在整个亚洲国家对好莱坞的影响中独树一帜。1989年,日本索尼更是以当时6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发展为现如今的索尼哥伦比亚,同时也成为第一家收购好莱坞八大公司之一的外资企业。
同样,哥伦比亚接受索尼的收购,也代表着好莱坞对于日本公司的信任。据悉,近年来多家中资巨头公司,也都有收购好莱坞六大公司的计划,但是最终都以失败落空。对中国公司商业合作模式的不信任、对未来商业规划的意见不统一,也是2015年中资公司收购梦工场动画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日裔好莱坞演员,相对于华裔,更是走在世界前列。包括真田广之、浅野忠信 、菊地凛子、渡边谦在内的多位日裔演员,时常出任扮演或者担纲好莱坞大片中的重要角色。另外,作为日裔电影人,凯文·辻原出任前华纳CEO,也代表着好莱坞对于整个日裔群体的接受程度,要远远超过华裔。
日资企业以及日裔电影人在好莱坞的风生水起,同样也令日本本土市场更加好莱坞化。虽然日本是好莱坞电影最难攻克的阵地,但是对于好莱坞公司来说并不着急。例如塑造了真人版 《死亡笔记》《浪客剑心》《银魂》《钢之炼金术师》《死神》等真人电影的公司,就是华纳兄弟(日本)公司,2017年华纳制作的日本影片所获得票房,已经击败了除东宝以外的所有本土公司,跃升至第二位。除了华纳之外,20世纪福斯和索尼电影也推出了自己制作的日本本土电影,开始以日本本土片的形式,进军日本市场,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
其实,说了那么多,我们不难发现。时过六十余年,日本早已过了用一两位大师或资本来影响好莱坞的时代,更多的好莱坞电影也愿意自发地在自身创作的基础上融入日本元素或者据此进行重新创作。而对于屡战屡败的好莱坞日漫改编也终于从今年开始有了新的契机,相信随着《大侦探皮卡丘》的热映,能够真正让好莱坞电影人认识到改编日漫的窍门。而对于还处在文化走出去“初级玩家”的中国电影人来说,也许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