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钛媒体及旗下ITValue联合承办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论坛(IAF)在贵阳举办。IAF作为“工业互联网与智能+”高端对话的延伸,重点讨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实践案例,工业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与产业的未来发展,通过专业论坛的交流,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为了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落地发展,首届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论坛(IAF)在本次数博会上正式启动。此论坛作为永久举办的论坛,将作为关注工业互联网落地实践的专业论坛,在数博会上固定、持续举办。据了解,除此之外,IAF计划每年还将在全国乃至全球其他城市轮流举办不定期的巡回论坛。通过IAF论坛,持续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及行业内各家机构和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进行展示和推动落地,对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进行长期、可持续的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Boinc 创始人David P.Anderson、中国电子集团总经理助理、中电工业互联董事长朱立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SAP中国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彭俊松、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左英男、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吴海亮等嘉宾,共同探讨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之路。钛媒体联合创始人、钛媒体研究院院长万宁主持本场论坛。活动现场爆满,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往聆听学习,为了能够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了解工业互联网具体的应用落地进展,现场不少观众占着听完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介绍了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并对开源软件及开源芯片的发展提出建议。倪光南在演讲中谈到近期的热点问题“华为事件”。倪光南表示,在开源软件的贡献上需要表扬华为公司,华为在开源软件方面走了很多的路,从简单的应用,到参与贡献,到作出比较大的贡献,现在应该继续在一些重要的开源软件的设计计划当中起更大的作用。另外,腾讯、阿里、百度三大互联网巨头也都对开源软件有贡献。开源软件的未来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扩展中国在开源软件设计方面的影响。
在芯片方面,倪光南认为开源软件的成功让开源芯片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中小创新企业介入开源芯片的开发对中国是有利的,但开源芯片能否取得像开源软件那样的成功是需要实践证明的。对此,倪光南希望中国能够参与到世界开源芯片的竞争中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剖析了工业互联网转型的三个路径:一是生产路径,工业互联网可以提升生产率,通过连接去打动设备产线,提升产品的产出质量,降低消耗,这是一个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是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二是价值路径,这个价值可能是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的协同去实现的,可能是通过服务上新、服务转型实现的,企业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打通内外部的产业链价值链实现增值;三是模仿消费者互联思维,工业互联网可以用消费者互联的思维构筑平台经济,为第三方服务。
他认为,与国外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相比,中国工业互联网的转型路径表现出一定的中国特色,中国工业要素体系不健全,工业需求非常多元化,有一些企业在工业4.0时代甚至需要去解决工业2.0、3.0的问题。
远道而来的David P.Anderson教授,是全球最大分布算力平台Boinc创始人,他介绍该平台的运作模式,以及低价的算力对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巨大作用。据介绍,目前Boinc平台上有超过100万计算机,平台上的算力已经超过了全世界最大的超算。
Boinc开源软件能够让科学家、商业人士以及更多的人,能够使用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算力进行计算和储存。Boinc软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主机,然后就是其他志愿者分享的Windows平板电脑或者苹果手机或者安卓手机计算能力,Boinc客户可以从中进行使用。Boinc的基本理念就是说让计算能力得到充分使用。
目前,Boinc平台已用于100多个科研项目的志愿计算,关于Boinc未来更多商业化,David认为,Boinc致力于科学发展、集结计算机发展,他认为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可以将Boinc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时代。Boinc有相应的金融上的模型,有很多的关于AI和机器学习以及非常极端的计算机要求等等,David认为科学计算都是非常相似的。
值得注意的是,David教授演讲中谈到两个关键点:1、算力将会成为衡量工业互联网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2、如何在社会信息化环境下探索提供更低成本的可靠算力,这将为贵州发展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提供建设性的思路。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浪潮云董事长兼CEO袁谊生针对工业互联网落地过程发表演讲。袁谊生认为,工业互联网落地要经过三步走。一是明确工业互联网的功能定位。工业互联网落地的第一步,是我们要明确到底要做什么。袁谊生认为,工业互联网有很多的功能定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需求各不相同。
二是在实施过程中,重视数据上云的种类和全面性。工业互联网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让计算机识别、理解数据,而未来上云的数据种类越多、数据量越大,对未来智能的发展,对计算机智能优势发展的基础就会越牢。要用大数据湖的技术去推动工业互联网,而不是用传统的数据孤岛去做。
三是充分利用AI等智能工具。利用AI智能工具,积极学习,通过数据湖积累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找到能给我们带来增值和赋能的功能点,不断提升智能云,最终实现企业的增值,而不是只为数字化而数字化。数字化不管是带来降本还是增效,可以挖掘更大的价值,这是我们推动产业发展核心的目的。
最后,他认为,单独一个企业没办法发展好工业互联网,必须构建生态体系,这是工业技术平台的核心支撑。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以案例的形式,详细讲解了华为是如何用工业互联网重构国家电网的。通过工业互联网改造,电网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电网数据一个元、电网一张图,在线实施可控、可策;业务一条线,能力流、业务体现在一张图上。人工维护的成本、故障率、平均停电时间等等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华为与国家电网经过了一年多创新实践后,创新了一套方案——云管边端的协同”方案。首先,新型的配网终端具有了边缘智能、计算智能的功能,这使得终端硬件平台化、计算化,而且具有向上和向下接入的能力,于是用户端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开关、设备都可以接到新兴智能终端上来。这个终端拥有计算平台,可以承载一组APP,以后的新功能、新业务,就像手机下载APP一样可以轻松完成,原来的配电终端不用再次更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第二步,通过在华为云上支持IOT的国网云平台连接各种各样的设备,包括大数据管理、AI的算法、视频的巡检、应用的开发,以支持各种各样的应用的敏捷开发。通过这样的架构,华为重构了整个国家电网的配电网和用电网,让整个配电网和用电网智能化、APP化、软件化、平台化。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吴海亮以释放数据的力量,以戴尔自身转型为案例,展示了工业互联网实际应用的成果。
吴海亮提及,戴尔有一个看家本领,那就是戴尔可以做到2小时零库存。如何理解戴尔“2小时零库存”的概念?吴海亮表示,戴尔的生产原料,不管PC也好,存储器、服务器也好,所有的设备,元器件到货后,大概需要2小时周期,产品即可在产线上完成生产,通过各种运输手段直接发往用户。这个过程非常关键的是:怎么打通上下游供应链,怎么打通用户的需求,戴尔可以在2小时排查、2小时调度元件和2小时发货之后实现库房没有库存。这是一个释放数字价值的体现。
另外,除了数据,人也是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转型的关键,戴尔为了培养生产人才成立了戴尔研究学院,包括与西门子一起做了创新中心,与全国十所顶级大学一起做了人工智能、AR和VR中心实验室。
作为企业网络安全的龙头企业,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左英男在会上以安全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工业大数据安全防护问题的严重性。左英男透露,奇安信去年处理过几起因感染病毒导致公司停产的案例,这些公司有的属于电子制造领域,有的属于钢铁领域,共同点都是工业主机感染。
左英男解释,因为IT、OT联结在一起,所以病毒进入了工业网络,从而造成了主机感染,造成了蓝屏、死机,甚至导致停产。解决方案首先要从工业主机防护开始,因为工业主机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工业主机上安装传统的杀毒软件是没有办法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正常运行的,需要采用单管控技术,采用入口拦截、扩散拦截等,才可以有效保护我们工业主机的安全。
左英男还认为,目前企业面临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就是工业大数据的安全防护。比如一些走在前面的大型企业已经构建了自己的私有云平台,又有了自己的大数据中心,有一些物联网端采集的数据。这些工业大数据蕴含一个企业可能是价值最高的资产。
作为帮助企业实践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供应商,SAP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彭俊松博士同与会人员分享在工业互联网是如何融入智能企业当中。
彭俊松坦言,虽然现在有非常多优秀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案例,也同时出现了令人激动的技术进展,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当中的巨大投入。且与这个巨大成本相对应的是,并不是每一分花在数字化转型上的钱都能变成成果,数字化很有可能不尽人意。
不过,我们已经走过了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阶段,以大型企业为代表,云端应用、大数据技术在企业转型试验过程当中非常成功,我们当下面临的,是如何将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智慧电网这样的技术应用起来。如何建设集约化的、高效的平台,将这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进行整合,再能以低成本在中小企业推广,是我们这个阶段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
目前工业互联网有两大流派,一是工业自动化厂商为主的流派,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流派。这样两个流派分别代表OT和IT的厂商对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并且会长期并存、相互协作。但无论是哪一流派的工业互联网,我们现阶段要做的是,通过打通企业的业务价值链,真正帮助企业创造价值,实现业务企业转型战略目标。
中电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助理、中电工业互联网董事长朱立锋开门见山地表示:“智能制造现在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但是我深刻感觉到,靠智能制造提供服务的公司活得很艰辛”。原因有四个“难”:市场难、订单难、融资难、技改难。为了解决这四个“难”,中电信息一方面就是打造了行业云平台,把用户集中在云平台上,给它提供相关的服务。
特别是在对新技术的应用上,中电工业互联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朱立锋表示,现在采购原材料要百分百支付,但是上游付款却需要六个月帐期,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技改难涉及到的是质量问题,这个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因此,通过加强行业对区块链的应用,能够解决眼下供应链金融难的问题。利用区块链可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构建智能合约,帮助企业获得资金。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首席平台技术官高子和分享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高子和表示,在制造业这片土地上,富士康在中国已经扎根30多年,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工业知识,如何借由IT和OT结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富士康非常重要。
富士康今年确定工业互联网要做到“三软+三硬”,三软就是工业软件、工业人员智能和工业大数据;三硬是器械、道具和工具,通过三软三硬这些工业的基础,富士康创办了工业MICROCLOUD,通过数十年的切削数据,富士康打造数控车床的案例,除了获评国家的试点示范项目之外,把原本用在苹果或者智能手机的刀削技术转到了钢轨的效用上。
C2B智能定制,是与用户建立信息直联,按照用户需求和反馈打造产品,以实现千人千面的产品个性化定制。而上汽大通则是首家提出并践行C2B大规模智能定制的企业,其C2B完整链条包括车型定义、设计开发、汽车验证、自由选配、用户定价、反馈改进6大环节。
上汽大通总经理王瑞认为,工业互联网等等新型技术给传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虽然上汽大通在上汽集团是最年轻的整车品牌,但也正是因为年轻,从一开始公司就建立了比较新的业务数据化体系。到今天为止,上汽大通初步完成了7大速度化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在全生命周期跟客户进行沟通分享。通过C2B建设,上汽大通做到的定制化远不止是座椅选配这些简单的选项,以G50这款车型为例,可为消费者提供40个大类、100项高感知配置的丰富选择。
谈及C2B大规模制造对业务模式的改变,王瑞认为,整个改变最终需要落地到整个公司组织机构的变革上。在传统的制造模式下,组织结构都是串型,但在C2B的改变下,各部门需要与海量的机构、机制进行合作,原本的组织架构无法招架。为此,上汽大通将内部结构转变为中台支持一线的形式,通过触点给一线部门赋能。通过这种网状的组织结构,让上汽大通与客户关系做到了快捷、温暖、又不失速度。
在圆桌对话环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发展总监周亚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仿真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张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花,昆仑数据COO秦磊,宗申集团忽米网首席战略官、副总裁吕铭传,上海华峰创享总经理杨绍杰、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吴占宇等来自产、学、研、用、资各领域专家学者及商界从业人士围绕“人、机、物全面互联”进行互动激辩,重点探讨案例和解决方案。
(钛媒体现场报道,更多资讯详见专题:工业智变 数化未来——钛媒体直击2019数博会)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AIR WALLET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能够把数字货币与实体经济联动起来,帮助实际生活上数字货币的普遍使用的领先平台。AIR WALLET将智能发布共享平台与在线商务融合到一起,准备推出数字货币经济上钱包形式的市场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