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文化商业,作者 | 吴小琼,编辑 | Amy Wang
资本寒冬来临后,上市影企已经活的相当艰难(详情可穿越:88家文娱公司经营情况调查:低上市率、亏损成常态及公司间判若天渊),影视创业公司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断层,不管是注册数量还是在业情况,均不理想。
而新公司的成立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影视产业的未来。
注册创业公司断层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近一年内注册的影视相关企业中,北京地区数量为789家,上海为223家,江苏为367家,广东578家,天津248家,四川为248家,山东533家,浙江最多达到948家。
要知道在2010年热钱开始涌入影视行业后,各种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生长起来,从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注册数量有明显下滑趋势,且缺乏初创公司跻身一线的黑马企业。
经过新文化商业数据组抽样统计,以上一年内注册的影视企业中,95%是中小企业,规模在0-50人,存续率超过40%,在业率不足50%,也就是说有超过40%的企业注册后没有营业或者没有营业利润。
最为典型的是,曾在2年内注册超过2000家影企的霍尔果斯,其中既包括光线、华谊、华策等头部影视公司的子公司与孙公司,也包括众多明星、导演成立的个人工作室。
因补税事件影响,2019年上半年只注册成立了2家影视公司。一家叫霍尔果斯山楂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另一家叫霍尔果斯百香果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张行(化名)告诉我们,自己的公司是在2017年注册的,做了一部跟AI有关的科幻网大,但项目策划了一年才开机,公司才算正式有些流水,但目前项目因为各种原因仍未上线。
张行的境遇是具有代表性的。影视行业有其特殊性,项目制作周期较长。刚注册便存续很正常,注册到注销没有任何项目产出也是家常便饭。
然而影视寒冬之际,大量成立没有多长时间的“老”创业公司倒闭不计其数,而新注册数量骤减也很容易理解,有其共同原因即融资困难。
“天使轮越来越难拿了”,张行面对我们提到的投资问题感叹。除了天使轮融资,大公司在收购和入股小公司上也越来越慎重。“我的作品没上线,没上线就没有成绩,别人不给钱也是应该的”,张行显得有些认命。
而另外一个在大平台工作近6年的小尧(化名)则幸运很多,前公司在其创业初期担当起了“金主爸爸”角色,给予了小尧主要的初创基金。对于前东家的支持,小尧感激万分。
造成整个市场不再热闹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三点:
- 影视主力受众继续下沉。19到29岁成为了影视的主力受众,其带来的直接影响在于观众驱动力的转变,由重IP、重卡司变成了重口碑、重类型。
- 影市的驱动力从外在的硬性考核标准转向了内在的质量口碑评价,老牌的名导演加大明星模式不再吃香,却给了新兴资本更加倾斜的起跑线。
- 政策审核更加严格,税收风波仍未平静。许多公司手中作品积压未播,造成了极大损失。而税收制度的加强不仅波及到了众多艺人工作室,还使得成百家注册地在霍尔果斯的影视公司在高压之下选择了注销公司。
加速死亡
易凯资本的创始人兼CEO王冉在一场活动中表示,未来5年1.2万个影视企业将只留下1000家左右。而在2014-2018这五年时间里,一共有400多家影视公司从VC、PE和战略投资人那里拿了1100亿人民币的融资,加上同一时期内以IPO方式登陆A股市场的7家影视公司(不算借壳上市)从IPO和后续增发中拿到将近700亿,大概一共有1800亿的业外资金流入了这个行业。
在他看来,过去5年,有太多不该入场的玩家进入影视圈,以至于当前的影视圈寒冬是“畸形行业遭到非正常蜕变”,在这个“近乎荒诞”的行业版图内,但按照中国影视娱乐市场的用户和受众规模及其未来增速,5年内流入这个行业的业外资本并不会比之前少,只不过,资金的流向有变。
中国影视行业发展至今,大致可分为7个领域,分别为IP孵化、剧本、主创、投资、制作、宣发及播出。而中国影视行业真正出现大规模创业潮也是在互联网兴起后。微电影、网剧、网大、直播、短视频和当前的Vlog等每种内容形态的兴起,均一定程度上引发过创业热潮,不管是中大企业的公司还是个人团队。
张世明(化名)感叹到,自己发家于纪录片,后来拍了短片、网大和短视频,中途还注册了直播平台,但没有一个业务做得让人满意,目前靠微信公众号软文有些收入,勉强维持生活。
也有乐天派。
相比较于张世明,李维(化名)则运气好很多,他出身于某国企电视台,参与过很多著名综艺节目制作,今年4月份与三五好友成立了工作室,靠之前积累的资源接一些综艺执导、发布会的活动。但因为是小团队,只能以性价比取胜。“出来前我就盘好了手上的资源,便宜又好用”李维打趣道。
“寒冬吓退一大批,我们这个时候入局更有机会。”,这轮调查中为数不多的女创业者小雪告诉我们,她说资本寒冬不代表没钱,如果说去年有1000亿热钱,今年可能只有300亿,但去年2000家来争,今年可能就只有400家,融资概率反而高了,再排除一些投机倒把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创业尴尬期的成本把控
“我们这个传媒园区在今年形成了一种默契。”位于青岛某免税区的某影视公司CEO向前在电话中神秘的说。“我们园区除了影视公司以外,还有专门为影视服务的律所、会所,咨询费用便宜,为我们这些新公司节省了很多费用,还能规避法律和税收风险。”
据向前介绍,青岛近两年发展文娱产业,大量招商引资,吸引文化单位进驻,不仅有税收政策,还能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可以节省很多初创公司成本。目前他们公司主营业务就是为一些国企或者事业单位拍摄企业宣传片,虽然有进军短视频和长视频的打算,但投入偏大,风险大,因而迟迟没有启动。
“对于创业公司和团队来说,机会多产生于混沌和下游。混沌指“猪都能飞”的风口,比如网大兴起之初,只要有片子就能赚钱;下游是指巨头渗透不到的地方。”2014年创业,有将近30人制作团队的某综艺制作公司合伙人如是说。
上游巨头已经全面进入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横跨多个领域,相继组建自己的“影视生态帝国”。下游产业分工合作精细化日益显著,众多中小型影视企业,瞄准自身的优势,集中发力,将行业上游某一领域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对于创业型的影视企业来说,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迅速发展起企业自身的单一领域核心驱动力,并以此为优势,快速完成上下游协作伙伴的整合,成为创业企业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
然而,作为初创阶段的影企,无名无势可能还无钱,创业前期,主要依靠的还是创业团队领军人物的能力和智慧;稳定后则要开始注重公司业务延续性,寻求某个领域的精专。
数量断层不怕,怕的是创业精神断层。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