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类殡葬一览:太空中正飘着上千个骨灰盒

当我们对死亡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后,墓碑就不再只是我们印象中光秃秃的阴森石块,而变得更加温情和有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不存在(ID:non-exist-FAA),作者为Raeka,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想象一下,以后,夜空中的流星,可能是逝者的骨灰盒在大气层中燃烧......

25日凌晨,Space X又将发射一颗携带152位死者骨灰的卫星,“参与者”包括了儿童、太空爱好者、科学家、宇航员、作家等。骨灰飞入太空轨道的价格不到5000美元。

这是继2008年之后,Space X第3次跟Celestis公司合作进行太空殡葬。

太空撒骨灰其实并不新鲜,将来,你还可以用扫码和AR和逝去的亲人“交流”,成为“亚特兰蒂斯”的永久居民,或者生活在城市中心宁静的高层公墓中,或者化作星尘,散入茫茫太空......

科技改变了死亡的意义,至少,墓地不再总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地方了。

01 宇宙,最后的沉睡之地?

如果要找最浪漫的埋葬方式,将骨灰撒进太空肯定位列第一:

美国的Celestis公司从1997年就开始提供这种“太空殡葬”服务,《星际迷航》系列的创始人Gene Roddenberry就是第一批被葬在太空的人。

《星际迷航》中Spock的太空葬礼

火化后的骨灰一般有六磅,但根据NASA的数据,往太空发射一磅重的物体平均花费一万美金,因此“太空殡葬”只能象征性地送去7克骨灰

骨灰会被装进一种小胶囊里,被飞船送入近地轨道,在那里绕行几年或几十年,最后将坠入大气层烧毁,带来一个充满诗意的结局。

所以,今后我们看到的流星将会是...嗯?

Celestis的联合创始人Charles Chafer说,“太空殡葬”未来的市场将与现在海葬一样,不会有太大的不同。“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选择死后火化的人里,大约有1%-6%的人愿意把骨灰撒进太空。”

你也可以选择被埋在月球上。

1998年,NASA的“月球勘探者”号就带去了地理学家Eugene Shoemaker的骨灰,而位于旧金山的Elysium Space公司也计划把不超过1克的逝者骨灰送上月球,让家属在每天晚上都能思念逝去的亲人。

月球上的埋葬地点

Elysium公司用于运送骨灰的小盒子

如果有生之年不能去太空,死后再去探索这片无限空间也不错。

02 成为“亚特兰蒂斯”的永久居民

前不久,在土耳其的海岸线上,漂浮着200座泡沫塑料墓碑,成为了4000名死于前往欧洲途中的叙利亚遇难者的“海上墓园”。

这些由欧洲广告组织TBWA与土耳其公益组织Supportfor Life合作建立、刻着逝者名字、装饰有大理石纹路的“墓碑”静静地浮在海面上,远远看去就像是战胜了地心引力,成为人们心中永不沉没的记忆。

在海中永远地睡去,这是人类文化的母题之一。

2007年,设计师Gary Levine和Kim Brandell在位于距离迈阿密比斯坎湾以东3.25英里处的40英尺海底,设计建造了一座名叫“海神纪念礁”的海底城市。

入口处有一对石狮把守,海草爬满了石柱,虽然最初是为了重现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城,但不久后,它就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底墓园。

“海神纪念礁”共有15个埋葬地点,占地达65000平方米,第一阶段预计容纳850人,最终目标是让超过12万人能在这里沉睡。

与简单地把骨灰撒到海里不同,家属送来的骨灰将与海沙和水泥混合后,被塑成贝壳或海星的形状,嵌入珊瑚中。

伴随着珊瑚的成长,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逝者也能真正成为海洋的一部分。

墓园入口处的石狮雕像

墓园同时也是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海星形状的墓碑

03  扫码:扫墓新定义

西雅图墓碑制造商Quiring Monuments正在尝试把墓地与前沿科技联系起来,为年轻一代扫墓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他们打算在墓碑上嵌入一个二维码,用智能手机扫码,就能跳转到逝者的“个人主页”,从大量照片和家族史中了解他们的生平故事,还能直接留言。

至于会不会收到回复,这就不好说了。

Quiring Monuments看准互联网时代的交流模式,在2011年开始了这项业务。虽然当时大多数手机还不支持扫码功能,但现在已经有20个家庭参与到项目中来,一些政府部门对此也很有兴趣,计划将其用于大型纪念活动。

最近,Quiring Monuments还与太阳能显示屏生产商Vidstone合作,在扫码后播放预先录制的视频,例如逝者生前的生活片断。

总经理Jon Reece说,他们每年大约有2%的订单要求附上二维码,虽然不多,但他对这种结合了科技的殡葬服务充满信心。

如果照片和视频还不能满足人们了解逝者的希望,英国的ArnosVale Cemetery公墓还推出了实验性的Future Cemetery项目,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把扫墓变成一项互动式体验。

当然,这并不是把逝者作为一种娱乐消遣,这个项目的发起人John Troyer说,只有借助一些特殊设备,人们才能看到经过AR处理的信息:

我们不是要炫耀新奇玩意儿,而是想搭建与“死亡”这个概念的联系。……我们不会把它做成手机应用,人们在墓地里体验到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在墓园里“看见”逝去的人

04 垂直墓地:无限接近天空

像许多大城市一样,墓地也面临着人口压力,能用于丧葬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英国一些科学家估计,仅在英格兰,就需要一块面积相当于拉斯维加斯的土地来安置2024年到2042年间去世的约760万人。于是,一些建筑设计师开始计划让墓地像写字楼一样往高空发展。

最引人关注的项目之一,是来自奥斯陆建筑设计学生Martin McSherry的“垂直公墓”。

这份在北欧墓地奥斯陆会议上提出的方案建议,在城市中心建一栋摩天楼作为公共墓地,同时也是地标性的纪念建筑:

总有一天,城市中最高最大的建筑将会是居民的墓地——这是城市永远的纪念碑。

为了解决土地资源紧张带来的墓葬压力,挪威政府很多年前就推出了一项政策,规定每个市民对墓地的使用年限为20年。

二战后,挪威开始在尸体外包裹一层密封塑料防水布,避免降解过程中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结果20年后墓地需要再利用时,这些之前的“居民”还没有完全降解,反而带来了新的安置问题。

家属们不得不另花670美元,请人往棺材里注入石灰石化合物加速降解。

用于往地下注射石灰化合物的“注射器”

McSherry的设想并不是首创,垂直式墓地在一些国家已经投入了使用。

例如位于巴西桑托斯(Santos)市的Memorial Necropole Ecumenica就是一栋32层高的垂直公墓,这栋建于1983年的高层建筑可以提供14000个“埋葬位”,还将新增2500个壁龛。

这里还有高级餐馆、音乐厅、带瀑布的小湖和花园,从外面看上去就像是一栋公寓楼,成为了巴西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

当然,也有人不认可McSherry的“垂直公墓”方案。一些反对者说,高层建筑就像是都市的蚁山,总是与金钱和繁忙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不是悼念逝者的好去处。但更多的支持者认为,人类的未来必然向高空发展,而墓地作为另一意义上的“公寓”,自然也是如此。

19世纪以前,我们生命的尽头是教堂后那一小片墓园,死者在骷髅的带领下走向坟墓。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公墓成了我们的最后一站,安置了越来越多骨灰的公墓本身就像是一座寂静的城市。

日本的墓园(摄影:梁清散)

墓碑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当我们对死亡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后,墓碑就不再只是我们印象中光秃秃的阴森石块,而变得更加温情和有趣。

作为日本彦根市吉祥物的小墓碑(摄影:糖匪)

本文系作者 未来事务管理局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00:09

A股股票回购一览:128家公司披露回购进展

00:08

A股限售股解禁一览:63.28亿元市值限售股今日解禁

00:07

海南:大力发展数据跨境业务,探索打造“数字海外仓”

00:06

A股今日定增一览:4家公司披露定增进展

00:03

香港据悉考虑就退市公司股票设立新的场外交易市场

00:03

4月1日SPDR Gold Trust黄金持仓量减少0.22%至931.37吨

00:02

日韩股市小幅低开,日经225指数涨0.24%

00:01

中信建投:二季度利率债供给或继续放量

00:00

中信建投证券:电解铝强调清洁能源代替,绿证市场有望加速成长

00:00

国内油价或年内第三涨,加满一箱多花8.5元

2025-04-01 23:52

蔚来能源与长沙经开集团签合作协议,计划在湖南共建100座充换电站

2025-04-01 23:46

药明康德:3月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累计公开披露融资总额超45亿美元

2025-04-01 23:43

公募降费改革持续发力,券商分仓佣金少收了“三五斗”

2025-04-01 23:36

白宫表示,特朗普4月2日公布的关税将立即生效

2025-04-01 23:32

美联储古尔斯比:如果能够度过这段不确定时期,经济的潜在强劲仍然存在

2025-04-01 23:31

美联储5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91.8%

2025-04-01 23:30

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2025-04-01 23:30

新一代超薄光帆具有高反射率,有助实现高速太空旅行

2025-04-01 23:29

特别国债发行即将落地,4月资金面有望平稳偏松

2025-04-01 23:28

日本国会通过2025财年预算案,预算总额创新高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