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玻璃心...技术正在驯养你的消极情绪

隐喻照进现实,“孤岛”已成往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 quanmeipai),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我们越来越难以在网络上开展一场理性的对话了。

当下,互联网世界的情绪风向正在前所未有地转向消极和负面,从“丧文化”到动辄兴起的“全民恶搞”、“屠版大战”,这些看似无意识的网络流行文化,实质上承载了部分网民在现实世界中无处发泄的愤怒和戾气。负面情绪的泛滥对网络世界的大环境已经造成了质的影响。

大多数网络负面言论和行为都可以归结于被动攻击(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它代指那些间接释放非友善信号的表达或行为,例如拖延、故意或反复地在需要负责的事务上犯错、耍花招、刻意躲避承诺或制造令人不适的环境等。

这些行为通常很难被直接识破存在负面倾向,因此,也被称作消极攻击或被动攻击。尽管被动攻击行为在表面上看起来并不严重,但事实上,这样潜移默化的消极心理释放会对当事人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期全媒派将详细拆解被动攻击行为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各位读者配合love&peace的心情食用更佳。

被动攻击的主要表现

社交媒体是被动攻击行为最泛滥的场所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社交媒体承载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成为了人类心理的最真实映射。常见的被动攻击行为包括可以夸大个人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嘲笑和讽刺他人;传播虚假或敏感信息;网络欺凌等。

1. 夸大个人情绪

尽管每个人都会面临特定的问题和情绪,但这些问题和情绪并不都适合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出来。很多人反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是夸大负面情绪,只是为了博取更多人的关注和安慰,并不是真正为了解决问题和疏导情绪。事实上,疏导个人情绪的最佳策略是在线下与家人或亲密朋友进行交流,线上发泄只会让人感到更加孤立无援。

2. 嘲笑或讽刺他人

典型的被动攻击行为还有嘲笑和讽刺他人,尤其是,他们会用看似恭维实则讥讽的话语来打击他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不易察觉。这类被动攻击行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被攻击者产生自我怀疑,从而陷入消极情绪中。 

3. 传播不良信息

在朋友圈等私密社交软件中,人们往往对信息的分享十分谨慎,但是一旦到匿名制的公共平台中,部分用户就会肆意地传播一些虚假或令人尴尬的内容,尤其是部分内容实质上是对他人的侮辱或权益的侵犯。

尽管他们并不是这些内容的信息源头,但是他们在实质上依然推动了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属于一种不自觉的被动攻击行为,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不给予传播,并向平台举报不良信息。

4. 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是最严重的被动攻击行为之一,以人身攻击、人肉搜索为代表的网络暴力已经在过去毁掉了无数人的生活,而作为施暴者的网民集体却依然如常生活。

技术驯养了我们的消极情绪 

如本文开篇所述,人际关系的数字化在看似拉近了陌生人之间距离的同时,正在让我们模糊“真实的自我”。英国心理学家莱茵曾提出著名的“存在等于被感知”,一个人的存在感,来源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

这一理论映射到当下的社媒关系中,我们的存在感正来自于应用右上角一个个等待点开的小红点。在点赞转发评论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我们渴望的是在互动中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在与他人的公开比较中脱颖而出。具体来看,在网络世界,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制约了人际之间的坦诚交流:

1. 不计其数的围观者

戈夫曼曾经在拟剧理论中对“印象管理”进行过系统性的阐述,意即在人际互动过程中,行动者总是有意无意地运用某种技巧塑造自己给人的印象。网络世界一方面使“行动者-围观者”之间一对一的关系转化为了一对多,另一方面打破了二者之间必须通过现实世界产生交往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动者得以隐藏在电子屏幕背后塑造自己的社交形象,这也为人们微妙地释放负面情绪提供了舒适区。

2. 被动攻击的成瘾性

技术为被动攻击提供了匿名化的可能,并使攻击性言论的煽动效应不断被放大。对于“键盘侠”们来说,在网络世界中,他们无需为自己的言论负责,相反还可以体会到由这些言论可能带来的巨大轰动效应的成就感,这样的负面循环会使人在被动攻击中越陷越深。

3. 情感联系的模糊化

与基于真实物理空间的线下对话不同,网络世界中,我们无法通过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其他社会符号来解读对方的真实意图,大家的意见观点和情感表达全部被模糊化。缺乏人情味和同理心的线上交往无疑提供了滋生被动攻击的土壤。

4. 问责制度的缺位

匿名化带来的另一个严峻考验即是问责制度的缺失,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会为自己在网络上的攻击性言论负责。Facebook和Twitter等公共型社交媒体就是最好的例证,从主贴中泛滥的虚假消息,到评论中无休止的讽刺和谩骂,键盘已然成为中伤他人的武器,网络空间更是沦为了愤怒与暴力的发泄口。

克制消极情绪的5个步骤

尽管消极情绪已经成为年轻一代中最新的社会风潮,但是我们依然希望能够借助一些有效的外部措施来克制消极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克制消极情绪,不仅能够帮助个体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快乐,同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具体来看,以下五个步骤值得借鉴:

第一步:洞察消极情绪的触发点

与任何问题一样,被动攻击行为的产生同样源于一个触发点,而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识别出这个触发点。也就是说,我们首先需要发现自己在何种情况下更易产生消极情绪,或是哪些言行暗示自己即将不自觉地陷入负面攻击的状况中。

例如,有的人会下意识地用“随便”、“无所谓”等略显消极的回应来结束对话,一方面,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这样的行为实质上暗示了自己内心的消极倾向,同时也会对对方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

另一方面,对于对话者来说,他们也无需过分放大这些言论,这样反而会激化双方的冲突和矛盾。此外,分享他人明显不喜欢的照片或信息、屏蔽他人的账户等也是释放消极信号的典型行为。

第二步:拒绝参与被动攻击行为

这是所有步骤中最重要的一步,当我们面对被动攻击行为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参与、不回应。例如,当我们与一个经常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交往时,应对尽量避免与其发生争论,因为无论怎样争论,对方都有借口为自己开脱,反而会扰乱我们的心境。

被动攻击者们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站在弱势、情绪化的立场上,在丧失理智后按照他们的条件行事,因此,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与克制。

第三步:客观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情绪

逃避不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除了避免参与被动攻击行为之外,我们也应该客观看待消极情绪的存在。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消极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它并不可怕。其次,在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消极情绪后,我们可以先通过深呼吸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平复心情,避免自己陷入情绪化的非理性状态中。

除此以外,我们也应当对他人怀有更多地同理心和共情力,尤其是在线上对话中,我们需要努力与对方建立一个真诚、坦率的交流环境,感知彼此的真实想法,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第四步:明确提出自己的忍耐边界

在充分倾听对方想法的基础上,我们也需要向对方清晰地传递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在面对消极攻击行为时,我们需要明确向对方指出,你的某些行为已经侵犯了我的权益,或是令我感到不适。

例如,当面对他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理要求时,我们需要明确拒绝,并告诉他拒绝的理由。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更无法与所有人达成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道德、遵守法律、遵从内心。

第五步:反思和复盘

在成功避免与他人陷入被动攻击的混战中后,我们需要对该事件进行反思和复盘,重新评估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些策略的应用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

虚拟世界中碎片化的交流会让我们迷失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反思则是一个自我剖析、自我认识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自己的想法和忍耐底线,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某些不自觉的消极情绪。具体来看,日记、冥想等都是进行反思和复盘的好途径。

福柯曾借助“全景监狱”的比喻来形容人类社会的控制方式,步入网络时代,传播权力的普及使得每一位“吃瓜群众”都具备了凝视与控制他人的权力,“全景监狱”转向“共景监狱”。在全民网络围观的环境下,我们是“观照者”,亦是“镜中人”,换言之,我们既是被动攻击行为的受害者,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了“施暴人”。

人际之间的交往是如此繁复和微妙,代码亦无法承载我们内心的千回百转,我们在网络世界中寻求认同感与存在感,却有可能通过错误的途径而滑向负面的深渊,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推得更远。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拥抱技术的同时保留内心的克制与平静,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对真诚交往的热切渴望。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写下这一句时,或许并未预料到,四百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用数字化的方式将人类前所未有地联结在一起,隐喻照进现实,“孤岛”已成往事。

在网络大陆的版图上,每个人都坚守着小小一隅,连接我们的是一通电话、一条短信、一封邮件、一条消息、甚至是一个表情符号。所有的被动攻击行为都是对人际之间本就脆弱的连接关系的破坏,一条网络攻击看似无足轻重,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们无法等到人情在网络世界中彻底消亡的那一天再做出回应,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我而鸣。

本文系作者 全媒派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6:18

港股收评:恒指涨0.93%,稀土概念股飙升,半导体股尾盘跌势扩大

16:16

14家券商获批“跨境理财通”首批券商试点

16:14

日企再出数据造假丑闻,松下子公司被确认存在93起不当行为

16:13

上海:到2030年上海港保税LNG加注能力达到百万立方米(液态)级,绿色甲醇、绿氨加注能力达到百万吨级

16:11

三菱汽车因刹车隐患提交改善措施,涉及13.8万辆汽车

16:10

大连万达商管:“22大连万达MTN002”回售金额20亿元

16:10

意法半导体三季度净营收同比下降26.6%

16:09

亚马逊美股盘前大涨6%,第三季度利润和收入超预期

16:06

英特尔美股盘前大涨7.6%,第四季度营收展望高于预期

16:02

欧洲主要股指开盘小幅上涨,斯托克50指数涨0.13%

16:01

雷诺拟将生成式AI技术引入下一代车载语音助手Reno

16:00

岚图汽车10月交付10157辆,同比增长67%

15:59

因固定资产贷款管理不审慎等,国开行青海省分行被罚68万

15:59

北京证监局:对远洋控股集团、王洪辉、李明、崔洪杰出具警示函

15:57

团队大裁员?阿里元境回应:业务重心转向元宇宙应用,组织进行相应调整

15:55

铁路部门启动“双11”网购高峰期快件运输服务

15:54

日本10月平均气温达120余年来最高

15:53

香港推出3项措施,优化高才通和优才计划

15:50

英国央行副行长:银行对AI的使用或被纳入压力测试

15:49

索尼据悉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就收购其节目《危险边缘》协议进行接触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