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6 月 28 日,微视开启了 30 秒朋友圈视频全量测试。用户只需下载并注册微视,在发布视频界面勾选"同步到朋友圈(最长可发布30秒)"按钮,即可将视频同步到朋友圈。
微视开启30秒朋友圈分享,玩法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微视为何要开启30秒朋友圈视频的功能?或许可以从当下的行业背景与竞争环境来看。
从整个短视频行业来看,短视频占用的用户时长在高速增长,根据互联网女皇日前的报告指出,从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中国短视频APP日均使用时长从不到1亿小时,增长到了6亿小时。
但是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的增长背后,是覆盖工具、资讯、娱乐、音乐、电商等各类短视频APP的爆发式增长,有数据显示,光是2018年上半年新上线短视频APP多达127个,短视频渗透率从49.8%增长到目前的67.7%,流量增长空间逐步接近天花板了。
此时的各大玩家都在思考如何争夺存量流量,打破当前短视频玩法的同质化困境。
在玩法层面,短视频行业的产品多数是将用户置于纯粹观看者的角色,其互动方式只是停留在网友评论区,与短视频发布者之间的关系还是浅层次的弱关系,彼此缺乏深度的社交互动来绑定用户长期留在平台上。
也就是说,用户对视频的消费是短链条,一次性的。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视频发布者之间,当手指划过这个短视频内容之后,再无联系与互动,这是一种浅层次的视频消费行为。
而如果从微视这次30秒朋友圈分享来看,我们发现它的本质是更强调与朋友进行短视频互动分享与参与,短视频行业过去都是以内容观看为核心的玩法,微视这次其实更强调以人的互动为核心——用户不仅可以在微视平台内体验互动视频,还可以将微视视频分享至朋友圈,与好友进行多元化的互动。这其实是微视此前互动玩法的延续。
从看视频到玩视频,微视互动玩法的新升级
互动可以说是微视目前的核心玩法之一。
我们知道,微视过去推出了互动个人主页、泡泡贴和互动赞等功能——在微视新版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评赞按钮旁边的"泡泡贴"功能——点击后输入评论,之后将其拖动到屏幕中的任意位置,最终形成类似弹幕一样的效果。
在去年春节期间,"微视"又上线了"视频红包"、多结局视频、投票视频等多个互动视频玩法,比如视频红包的玩法是,用户可以选择发红包或讨红包,制作视频后分享到微信或QQ,看视频的好友可抢红包,也可在视频中打赏。
今年4月,微视推出"创造营助力"、"解锁技能"等全新模板以及互动魔法等玩法。用户可通过微视丰富的模板制作互动视频,可以将它分享给微信QQ好友,带动好友浏览并进行互动性的玩法操作。
在微视"一键耍酷"互动魔法玩法中,用户拍摄或上传视频时可以选择喜欢的互动魔法贴纸,好友点击贴纸就会触发惊喜魔法效果。而"创造营助力"模板是专门针对《创造营2019》推出的,用户可以制作"创造营助力"互动视频,分享给微信、QQ好友,用户可点击视频进行互动应援。
本质上,微视的互动玩法的核心是跟社交场景、媒体场景不断融合,从看视频到玩视频,通过趣味化功能带动彼此参与互动,强化粉丝粘性。此次上线的30秒朋友圈视频背后,其实是微视进一步加码互动视频,是互动玩法思路的延续升级。
它带来的改变将是明显的。
其一,它将观众从一个「围观者」的角色转换为短视频的「参与者」的角色。"短视频内容"转化为"社交语言"。
从微视频上线的30秒朋友圈的规则来看——用户并不能分享其他用户的视频至朋友圈,而只能通过微视拍摄短视频发至朋友圈。如果说过去的短视频是基于视频内容的浅层次的滑屏点赞之交,而目前微视则是将其延伸为更深层次的互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这种分享中来。
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它对应了人们的社交内心诉求。
30秒朋友圈视频将用户互动的场景从聊天界面带到了朋友圈,让普通用户在熟人圈展示自己的个性与生活,短视频成了交流的工具,也激励好友生产更多的视频来参与互动、维护社交愉悦。
过去,表情包是维系朋友社交趣味的玩法之一,年轻人对斗图乐此不疲,而从微视来看,它或许可以通过@好友斗视频,这或许是短视频玩法的一个有趣的互动升级方向。
其二,某种程度,这种玩法也在为新的用户习惯培养铺路。当下用户喜欢更加生活化、真实化的视频记录与场景表达。
微视这次将时长限制的放开,开启30秒朋友圈分享,这对于那些有着拍摄生活化长视频需求的用户而言,或能起到较好的拉新效果。播一段舞蹈,一段唱跳、一段萌宠以及生活化日常,30秒时间长度其实适应了当下这种纪录生活的流行趋势。
互动正在成为互联网玩法的新常态
「互动玩法 」其实在直播、游戏、社交、影视等诸多领域并不鲜见。比如说,在游戏领域,互动式电影游戏《底特律:成为人类》曾一度登上英国游戏销量榜榜首。
在直播领域,伴生了一系列互动玩法如红包打赏、弹幕、留言评论等互动模式,但要论最高效的直播互动,非多人音视频连麦莫属。后来,有直播平台推出了虚拟人物互动的玩法。
在影视剧领域,第一部互动视频电影是来自1966年的捷克互动视频《Clovek a jeho dum》(自动电影),这部电影为观众提供了红绿两个按钮,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观众投票决定剧情走向。
而在去年底,Netflix的交互式电影《黑镜·潘达斯奈基》则将这种互动模式推向了新的高潮,观众可以在观影中通过不同选择来影响剧情走向,可以有12个不同结局,而电影时长因人而异——传统剧情走完一遍只需60~90分钟左右,但如果你开启支线剧情,总时长可能达到300分钟。
也因为主动参与带来的主导感与趣味性,具备更加沉浸的体验,观众更愿意观看多条线路的剧情,也带来更多的内容消费。
而这种互动的模式的内核就是,将观众从消极与被动接收信息过程中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过程。
微视的玩法逻辑与之类似,让更多用户从观看者转化为内容生产者或参与者。而微视的互动视频和视频网站强调的互动剧集不同,它过去是把点赞评等互动元素加入到视频里,可以让用户与内容创作者基于视频操作的趣味互动,如今通过连接朋友圈这个熟人广场,形成互动社交链条,是一种更原生的升级体验。
互动模式的创新或是差异化破局的关键
从短视频的发展路径来看,用户红利逐渐消失,互动视频玩法可能是打破这一僵局的一大变量。
人们的社交互动方式主要是图文与音频,但短视频更有感染力。心理学观点认为,人类存在着"生动性偏见",具有视觉显著性的信息容易左右人们的判断。艾媒咨询曾发布数据也显示,愿意用短视频代替文字来交流的用户占比达37.3%。
过去短视频留住用户一直依赖内容驱动,生产者与消费者泾渭分明。但随着短视频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要从留存用户到拉动新用户,在强化内容生态之外,需要通过产品的功能设计或运营激发普通用户的创作欲与参与感,回归个体价值。
早在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就在其《第三次浪潮》中预言:在技术变革驱动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将会逐渐模糊,甚至融为一体。
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承载人们社交互动的方式从文字逐步向图片、音频、视频迈进,基于短视频的新兴互动模式确实正在打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
不可否认的是,从微视的30秒朋友圈视频分享从这一功能特性来看,微视类似于用户的社交互动工具,用户从看视频到玩视频,而工具属性助力普通用户日常化内容生产或展现个性化的社交诉求,对其今后的用户拉新和留存都将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微视的玩法也正在演变成一种更实时、互动更强的社交新方式——通过将视频的场景与社交模式的重塑,它将用户之间的浅层次互动沉淀成更深层次的社交关系,也强化了粉丝黏性与活跃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下半场的对决,互动模式创新或许是沉淀用户黏性、形成差异化破局的关键。
【钛媒体作者介绍: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我的微信公众号 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