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宇
事到如今,唯有创新驱动发展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N多年间,我们主要是靠学习和模仿成长的。
当年我们与国外的领先者差距非常大,因此我们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托后发优势,跟在别人后面学习成长,节省了很多试错成本。再加上我们的吃苦耐劳,巨大的市场空间,超级人口红利,所以亦步亦趋一路走下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到了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了特殊性。
原本互联网是全球一体化的,互联网公司依托开放的通信基础网络提供服务,具备了一点服务全球的能力,这种集中化的模式导致强者恒强,靠一己之力即可推动创新迅速落地,后来者几乎没有机会。
然而中国的特殊政策让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得以在一个独立的市场里存活。一定程度上受到保护的中国互联网产业,一方面可以学习海外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让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整体水平迅速提升。
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中国的年轻人在创新方面更表现出超强的能力。资本市场的青睐、同龄人间的竞争,再加上越来越雄厚的物质基础,在中国打造了美国之外最大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群体。
所以到了这个时间点,对于信息产业来说,继续依托后发优势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一些已经取得领先的领域,唯有创新才能继续驱动发展。华为谈"穿越无人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前我们擅长的是"怎么做",而并不擅长探索"做什么";如今前面没有人了,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只能通过创新去探索。
在领先的位置上,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去寻找出路,带领产业想此前不敢想,做此前不敢碰的事情,虽然可能会失败,但是不这么做就没有希望。
回顾历史,思考创新从何而来
穿越无人区,要有领路人。
传统的信息产业发展中,领路者多是科学家,他们有的是研究最尖端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有的是尝试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还有的致力于降低技术实现成本推动技术的大规模商用。
这种体系化的创新,需要有大规模的前期资源投入,要有相应的标准化组织做牵引,将科学家的创新和配套的产业资源整合起来。而且在技术标准创新的过程中,企业之间进行的竞合博弈也是非常微妙的,既要合力做大产业蛋糕,又要在结果里形成对自己有利的格局,技术政治外交缺一不可。
这类创新最终以产业技术标准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我们常说,产业标准驱动产业发展。当然,即便有了技术标准,也可能因各种原因遭遇商业失败,通信网络的迭代演进多是如此。随时随地上网打电话的背后,有产业玩家精彩纷呈的故事,也有几经努力奋斗无果的血泪史。
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则没那么复杂。他们的创新来源于企业,来源于企业里的聪明人,能够把创意迅速转化为实践提供到市场上,然后再根据市场和用户的反馈进行迭代升级。互联网企业之间不需要"互联互通",不需要依托技术标准开展产业合作,因此互联网的创新速度超快。
同样是创新,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往往都带有"草根"属性,这与传统产业依托"精英"创新不同。移动互联网面向的是个人客户,不少创新来自于开发者本人的体验和改善需求;但如果这些需求的代表性不强,只能适应少数人群,不能为大多数普通客户所接受,那创新的失败率就比较高。
所以移动互联网的创新者经常要在"聪明人"和"普通人"之间切换,做成了普通人希望实现但只有聪明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就成功了。
5G将至,如何驱动有效创新
通信行业的精英群体们设计了高大上的通信网络,但在业务设计方面表现往往很差。
在十几年前推广3G的时候,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视频通话"是杀手业务;后来到了4G,谈到杀手业务还是"视频通话";如今到了5G,在高带宽低时延的基础通信网络上提供的杀手级业务是什么?
"高清视频通话"。
不要笑话专家们脑洞不够大,作为通信行业的专业人士精英群体,确实对于业务创新没什么感觉,想的最多的应用场景还是"打电话"。如果不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生活,很难想象4G网会像今天这样,成为支持个人客户各种行为的基础设施。
所以在5G时代,在技术标准创新完成之后,业务的创新源泉大概率不会是通信行业,那是谁呢?
首先,面向行业市场的创新,也许只能由行业客户及其从业者完成。
行业内的普遍观点是:如今以个人客户为主体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已经接近天花板,人口红利行将耗尽,所以通信圈和互联网圈都把解决行业客户数字化问题作为发展的重点。
前者关心的是客户的痛点,如何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后者关注的是产业商机,是否可以找到自身的切入机会。
但是隔行如隔山,无论是自认为技术能力强的通信类企业,还是自认为理念领先的互联网企业,都迟迟没有打开行业数字化和产业互联网的大门,大多数案例以失败告终;即便成功了一两个试验点,也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在我看来,无论是从技术标准驱动,还是从个人视角的体验驱动,都不足以形成产业互联网的创新。行业数字化并不是简单地建立数字化连接,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产业价值,这个问题,通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都解答不了,只能依托行业客户自己在领域里实现创新。
除了大家普遍谈及的行业市场,我特别想强调的是:面向个人市场的创新,未必没有机会。
以前我对自动驾驶的应用前景持悲观态度。广域覆盖低时延网络需要耗费巨大资源,而技术的成熟度和法律伦理风险又非常大,所以除非是存在特定场景,否则这项技术的应用遥遥无期。
然而这样的场景确实存在。自动泊车、无人驾驶挖掘机、矿石运输车等,这些实用场景的捕捉和实现,可以大大加快自动驾驶的商用进程,推动车联网的发展。
不仅是自动驾驶,AI的发展也在拓展2C的市场新空间。一方面是算法在不断进步优化,不断增强开放性,由AI来识别、决策、行动的准确率和效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AI的发展更趋于理性化,不贪图改变一切,而是先从身边的小场景入手,通过解决现实问题逐步滚动发展。
这就和以前移动互联网的创新节奏类似了:作为个体,你是如何思维判断的,就教会计算机模仿你的思维模式,去决策和行动。创新者不是设计一个完美的无所不能的机器人,只是教会他部分正常人的技能,所以需要再一次在"聪明人"和"普通人"的角色之间切换演练,让AI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5G给产业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无论是2B还是2C,都有可以创新突破、持续成长的地方。各行各业要看到自己在创新方面的优势,也要认清自己在创新方面的局限性。
方向很清晰,路在脚下,那还等什么呢?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