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少年们来说,什么是酷?也许不是一双AJ鞋带来的,也不是一场游戏的胜利可以满足的——所谓smart is the new sexy, 拥有一颗聪明的大脑,才是让自己在人群中闪光的重要因素。
你能想象吗?一个13岁的孩子,在一个千人体育场的中央舞台上,为台下一帮老阿姨和小叔叔们侃侃而谈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产品的设计理念、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的未来发展?
这是真实发生在7 月 14 日下午2019钛媒体T-EDGE科技生活节现场的情景,在【少开大会】分享环节,T-EDGE第一次迎来四位年龄最小的特别演讲嘉宾:他们是00后、编程鬼才、大奖收割机、机器人发明家......这4位平均年龄13岁的科技小神童们,向观众分享了他们和编程的小故事。
17岁的陈京昭,在现场演示了他基于Arduino编程打造出的“无聊天气盒子“:“这个天气盒子是跟互联网连在一块,像互联网+的一个东西。”他举例说,当外面天气是下雨的时候,水泵会抽上去水展现出下雨的效果,同时配合LED灯,可以做出打雷天的效果。
对于编程的未来,陈京昭认为,未来,编程会被纳入国家基础教育,像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是必考的科目,不一定每个人学得非常好,但是一定要接触这个东西,可能会和语数外一样,成为高考科目。
陈京昭目前还在上高一,他梦想的大学是杜浦大学。而对于更远的未来规划,陈京昭希望自己能进入特斯拉,从事嵌入式开发工作;他同时希望自己能为环境领域做一些事,能独立开发一个项目,利用 AI大数据来做垃圾分类。
四位天才少年中唯一的一位“小姐姐”,是来自上海的万海姸。11 岁的她已经是编程猫年度创作者,她曾是云栖大会支付宝小程序挑战赛年龄最小的参赛者,并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引起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的注意,一举拿下蚂蚁金服的offer。
这个机灵且开朗的小姑娘说,希望长大后,能通过信息技术改变我们曾经无能为力的事情。比如说通过机器人来代替一些高危职业,并且希望通过更感性化的设计,让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东西,而是可以带给人温暖和希望。
作为一名编程猫年度创作者,她用编程一点一滴地改变着周围的生活。万海姸利用编程,为大凉山里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们,制作了一个可以让留守儿童父母清楚知道家里情况的设备,让她开心的是,这个作品真的成为了大凉山孩子与父母之间连接感情的丝线。
据万海姸介绍,她的作品是一个搭载了一、二氧化碳、火灾检测、温湿度、摄像头传感器的设备,集火灾警报、信息收集、传递等功能为一体。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会在全彩LED屏上显示出来,也可以在留守儿童父母的手机上以可视化图表形式展示出来;与此同时,该设备由于系统内置网卡,在屏幕里还可以看到国内外实时新闻;父母的手机也可以向该设备传送短信。
来自北京的赵一舟是四位天才少年中年纪最小的,只有10岁。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是编程猫年度创作者,NOC决赛一等奖得主,CCTV《机智过人》编程小天才了。
赵一舟6岁就开始接触编程,曾利用编程程序做了乘法口诀的小游戏帮助自己学习,还曾给姥爷做了一个翻译器,把普通话翻译成文言文、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
赵一舟在分享中说,编程给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当他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把这些困难当成bug,一个一个解决掉,同时也带给了他创造未来的勇气:“当我发现学校门口道路施工给视觉障碍者带来困难的时候,萌生了视觉人类辅助的想法。”
“我以后要当一位会写程序治病的医生。随着我学会了编程,我发现多了一个未来可以战胜疾病的武器,未来很多疾病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治疗,很多肢体缺失都会通过肢体假造恢复生活,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都不再会是影响生活的问题。肿瘤也可以通过纳米机器人进行微创治疗,很多疾病可以通过更有效检测来早早发现。”赵一舟表示。
来自中山的少年袁翊闳,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侃侃而谈人工智能技术的小小分享者。13 岁的他,已经参与过百度AI开发者大会,是百度DuerOS系统最小的开发者,也是编程猫年度创作者。
善于观察的他,发明了一套可以为乌龟养殖自动换水的系统,基于对智能语音交互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开发了小蓝智能机器人第三代,将家中所有家电智能化。
在 T-EDGE 的舞台上,袁翊闳分享了对人机交互产品的思考,以及陪伴型人工智能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袁翊闳开发的小蓝智能机器人,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有一套完整的API,可以接入车载等各种设备。小蓝分为设备端、大脑和技能。设备端接受用户信息发送给大脑,大脑进行解析,大脑解析人的意图,用语意理解、语音识别,最后发送到技能,技能再处理,
他举例说,比如小朋友说要听故事,这个时候会触发一个讲故事的技能,我们会调用小蓝的技能,有一个键叫“讲故事”。如果做的不够好怎么办?我们去改进它,提供一个开放平台,让家长通过一个手机APP,通过简单操作,可以自己制作一个技能,去改进你的技能,让小蓝更加接近和满足用户的内心期望。
袁翊闳的理想,是带着他的陪伴型 AI音响小蓝一直发展下去。他认为,现在社会状况,家庭和生活当中,很多人都需要陪伴。随着空巢老人和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的小孩不断增多,当下社会环境中陪伴型AI具有很大市场,在未来是一个很大的方向。
那么,好的人工智能产品的交互方式应该是什么?袁翊闳分析了多个生活场景,并提出,如今我们的 AI 产品设计的交互方式,很多的是推测人类意图的、强提醒类型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反而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打扰,“我们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应该设计一个自然的交互。”
袁翊闳认为,未来人机交互产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强化型智能,而非推测型智能。应该是可以不断帮助人们,帮助人们办自动化的事情的同时,但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应该是让科技生活变的更方便快捷的同时,不至于让人们完全失去能想象的感觉,完全被机器支配。
关于人工智能教育,袁翊闳希望AI能真正用到义务教育当中,并吐槽了当前 社会上AI 教育课程中的一些“奇葩乱象”:“有人经过门就自动开了,他们管这个叫做人工智能,自动门出来这么多年了,你叫人工智能?有个著名老师在一著名学校开展过这样一个课程,说是让同学们实践、发展、认知人工智能,这课程吹的很高。”(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赵虹宇)
以下是袁翊闳的演讲内容,略经钛媒体编辑:
大家好,我叫袁翊闳,今年13岁了,出生在离这里比较远的地方广东中山。中山是一个三线城市,我在那边学的编程技术可能没有大家那么好。
今天的主题是“从陪伴的角度重新定义科技生活”。现在AI是科技的代名词,我们可以看到在工业上,很多AI机器人在帮助人类操作,还有的通过肌肉电流来学习神经网络预测,帮助工人一起工作。
生活中,在座大多数家里面会有一个智能音响——目前真正融入我们生活的一个AI产品,比如说天猫精灵、小度音响。科技在不断的融入,我们也在不断适应科技,而在现在社会状况下,在家庭里面,在生活当中,很多人都需要陪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有两大人群是最需要陪伴的:儿童和老人。我们开放二胎的政策就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这个时候AI就可以派上用场。老人在家是非常孤独的,他们的儿女要去赚钱,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所以儿女很少有时间回来看自己的父母。这些老人在他们心里面担心什么?我外公担心自己会不会哪一天在家里面突然出什么事,去世了,没有人知道,一点音讯都没有。很恐怖,真的很恐怖。
因此陪伴就变得很重要了。我们现在实时监控老人家饮食和生活的产品,都属于陪伴型AI,虽然现在不一定能给到老人家温暖的感觉,但是我们要让科技不断融入生活当中,在居家方面照看老人,为儿女减轻负担。
还有一个方面,儿童。现在开放了二胎政策,出生儿童越来越多了,很多孩子需要照看。但是家长还要上班,这意味着家长并没有太多时间照看孩子,还有孩子的教育、健康、兴趣、生活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家长的培养,没有人帮助分担,这样我们的家长就会焦头烂额。
这个时候AI可以帮助你减轻负担。现在全球推出了很多针对低龄儿童的教育产品,我知道云知声出了一些专门针对儿童训练的产品,比如儿童的声音唤醒、儿童的教育资源。虽然有公司在不断地成长和开发这类产品,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依旧很少。
用户买一个产品的时候,会对产品的价格和实际使用情况有一个预期计划,当没有达到的时候就会失望。如果一个产品销售好的话,肯定是产品设计让这个产品最接近用户的内心。
但是我们这么多年做了这么多市场调查,我们发现其实产品改进空间是不大的,我就想到了一个,我们应该让用户自己去改进,因为用户自己心里希望怎么样,他自己知道最清楚,那么多用户一起改进,这个产品迭代更新更快。
我自己的一个作品(小蓝),我没有带来,因为太复杂,还没有达到我现在所说的期望,它只是达到了最基本的语音对话。它目前是一个智能音响,但不单单是一个音响,它可以运行在任何设备上面,我把它叫做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它有一套完整的API,因为API不分编程语言,可以放在各种设备,比如说在车载上面,在家庭当中,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不同厂商都可以接入小蓝。
小蓝是人机交互系统,是一个集成体,分为设备端、大脑和技能,设备端接收用户信息发送给大脑,大脑进行解析,大脑解析人的意图,用语意理解、语音识别,最后发送到技能,技能再处理。技能就是一个地方,比如小朋友说要听故事,这个时候会触发一个讲故事的技能,我们会调用小蓝的技能,有一个键叫“讲故事”,如果做得不够好怎么办,我们去改进它,并提供一个开放平台,让家长通过一个手机APP,通过简单操作,可以自己制作一个技能,去改进你的技能,让小蓝更加接近用户的内心期望,更好的满足。
这样一个模块的添加,听起来感觉用户自己在弄,但是实际上这种方法很有效,这样的方法越接近用户内心期望。
我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想:我想要带着我的小蓝一直发展下去。我的小蓝整个计划有一点庞大,不一一介绍了。小蓝是一个智能音响,很多智能AI设备都在未来很有希望继续发展下去,这种情况下,产品设计体验就非常重要了,产品经理必不可少。
想几个问题,想一个场景:在家中,你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但是突然听到一堆急促噪声,某一种机器提醒他的工作完成了,你判断不出来它是电饭煲的饭煮好了,还是洗碗机洗好碗了,还是衣服洗好了,是不是要每一个地方查看一遍?这种滴滴噪声太讨厌了,它太吵人了。我们进到一个实验室里面,我看到实验室很脏很乱,这是一种影射信号,我可以猜想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个实验室很繁忙。但如果看到一个实验室很整洁,我会猜想它没有什么工作要做,清闲得很。这就是影射交流信号给我们的提示,这种启示不单单是道理方面,更加是生活当中的:在我们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应该设计一个自然的交互。
如果以后驾驶汽车的时候,除了闹钟嘀嗒声没有其他任何声音,这是真的好吗?不一定好。司机不能得到外界任何反馈,这就是人与车的结合。人提供了智慧操控车去行驶和执行任务,太安静了,如果外面有什么危险我们就不知道,这样会缺失很多信息交流,会阻碍驾驶者信息,驾驶的时候反而更加危险,所以安静的环境不一定是好的。现在的电动车也变得越来越安静,我上学的时候差点被电动车撞到,它太安静了,走在路旁边听不到什么,直到轮子撞到我,我发觉,车变的越来越安静,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所以两个极端都是不好的,太吵人的提醒和太安静的环境都是不好的,我们需要自然的交互,需要能融入到人机交互当中。这就是我从《未来产品的设计》这本书中得到启示,应该让未来产品在人机交互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只是一个方面。
想象一个智能的房子,回到家以后,会给你自动打开热水器,主动推测你的意图。这是否真的好呢?其实不好,我们到底是希望智能设备去推测人的意图,让机器推测人的意图,还是让一个智能设备强化人的意志?
我们知道冰箱是铁制的,可以贴一些便利贴在上面,做一个家庭信息交流中心,可以在上面贴一些有用的信息。微软实验室开发出了一种磁铁,有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磁铁,比如说星期三倒垃圾,磁铁上面会发出光芒,便条贴就是强化智能工具的方式,我觉得强化是未来人工智能产品设计的方向。
在人机交互和智能设备上我们需要做出更大改进,使得人与机器之间拥有共同立场,这样机器和你谈话的时候有共同的知识,这样对话更加方便。举个例子,比如我说“他昨天去吃饭了”,我的朋友就知道“他”是谁,但是你们不知道,因为你们缺少了那个“他”的条件,你们跟我们没有共同立场,不是观点立场,而是知识立场。机器和人有共同立场的时候,机器更加容易理解人类,因此我们要拉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但是这看起来很麻烦,所以意图推测变得失误率很高,所以我觉得强化意图更好。
回到现实生活当中,陪伴型AI需要人机交互,我们需要老人小孩与机器交流,让机器知道他要干什么,在工具方面再提供一些陪伴型AI,提供一些有声教育资源。一个智能设备一天到晚给你推荐消息很烦,很讨厌,动不动播放一些对我没有太大用处的东西,这是它正在揣摩我的意图,但如果揣摩错的话会给我带来更大不适。
陪伴型AI具有很大市场,随着老年人和小孩不断增多,市场越来越广泛,陪伴型AI需要一步一步稳固发展,在未来是一个很大的方向。我希望小蓝能一直做下去。
从陪伴角度重新定义科技生活,我们要让机器让AI融入我们生活,去陪伴我们,让科技生活变的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但是又不至于让人们完全失去能想象的感觉,完全被机器支配的感觉很恐怖。陪伴型AI应该是强化型智能,可以不断帮助人们,帮助人们办自动化的东西,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我认为陪伴型AI应该这么发展。
现在生活被科技不断融入,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在这方面很有市场,让陪伴融入人们,让陪伴融入每个人内心。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应该是“音箱”
0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