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可见,某商场搞促销抽大奖、搞抢购、疯狂折扣。可是,你抽到过、抢到过、买到过吗?6月电商大战在即,口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促销活动此起彼伏。所谓卖的比买的精,我们还得睁大自己的火眼金睛,以免掉入了它们那些屡试不爽的陷阱里。
针对6月这场一年一度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的电商大战,到底可能存在着怎样的促销猫腻呢?为了使网民朋友在商家面前避免成为被宰的小羔羊。下面我根据多年促销活动的经验来谈谈促销可能藏污纳垢的地方。
1、让利:这个词在促销宣传中经常被使用。让利3亿,让利5亿,让利10亿,每让必是大手笔。但到底让了多少,包含哪些,恐怕从来也没有人去深究。而实际上,这句话的本质只是一个口号。有的商家,为了喊的不离谱一些,会把其所有促销赠品、折扣、降价、厂家自己的赠品和优惠进行叠加,预估一个数。更有甚者,会玩一下文字游戏,会把“让利”变为“投入”。这样一来,采购备货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加进去,就变成了100亿资源“投入”。简而言之,仗着不会有人去查,商家弄一个牛逼数据出来,无非是要营造要用优惠砸死你的氛围。这时,你完全不必当真,你就呵呵一下吧,让让利止于呵呵。
2、低至X折:每一个促销用语,在商家那里,都最大的展现了汉语的精髓。“低至”一词,最好的理解就是“低到了多少”。拿京东商城服装日百的活动低至3折为例,“低至3折”让人感觉它说有的百货都是3折,而实际情形是只有要一个产品的折扣是3折,商家都可以说“低至3折”,其他的4、5、6、7、8折就看商家心情了。
再者,折扣通常是有基数的。到底是在原来卖价上折扣的,还是在产品最开始上市时的市场价或参考价甚至是价值基础上折扣的,我们都不得而知。消费者,通常都不会去去记一款产品的原价是多少,或注意到原价是多少。如果以“市场价”或“参考价”为基数进行折扣,折扣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基本意思就是:商家可以将原实际卖价抹掉恢复至市场价后,再进行折扣。
3、直降:与折扣面临的问题一样,直降也是在一定基础上进行的。比较知名的产品,商家一般不会去做什么手脚。但一些消费者平时没有关注过的产品,不排除商家将其恢复至市场价后再进行直降。这种手段,在商家中是很常见的。
4、抽奖:有的抽汽车、有的抽房子、有的抽苹果产品,玩这样的活动时,我们从来都是带着试试的心理。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一种心态,的确抽奖就是跟被雷劈一样的概率。这里面如果公平公开抽奖的话,总会有人受益。但现实是,目前我还没见过不内定的抽奖活动。内定几乎已成了一些线下商场、线上抽奖以及微博抽奖中很常见的事,但往往又很难被找到内定的确切证据。
5、返券:通常,返券有充值返券或者满一定金额返券两种。按道理讲,“券”其实就是在该商家的虚拟货币,但你可不能天真的以为“券”就等同于你的钞票。它往往只能在商家的限定条件下才能使用,比如限定时间、比如限定使用产品、限定使用金额。曾经,我在某商场收到1000元返券,我当时高兴得不得了,心想这1000元随便买个东西都会不错的。结果仔细看才知道这1000元券由10张100元券组成,而且只有才购买1000元以上产品时才能使用,一款产品只能使用一张。这时,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觉得心理落差太大:坑爹!因此,我们在参加返券活动时,一定要看清楚问清楚券的使用条件,否则就是被商家死死套牢。
6、满减:相对而言简单,但和折扣、直降一样,同样需要看清楚价格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满减,以及具体参与满减的产品范围。
7、闪购或抢购:以闪购为例,在规定时间以规定折扣进行抢购,说白了就是限时折扣。但到底有多少人可以抢到,存货有多少,用户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种模式线下最早是商场开门时的1元抢购,在线上最开始出现在奢侈品电商。据我了解,某奢侈品电商某款产品只有1个SKU也敢玩。以至于,这样的活动往往开始没几分钟,你能看到的就只有“已售罄”三个字等着你。这让人觉得,这销售真TM火爆啊。
8、无货:这算是众多商家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以救命的杀手锏,不管多大的折扣它都敢喊、它都敢与对手跟进,但最后你就是买不到。相信,这样的体验不少人都有。即便在刚刚开始的电商大战中,我去看嚷得最大的两家的一些品类活动,发现满满一页的活动产品,时不时的都会发现产品无货。既然无货为什么还不从活动页上撤走呢?无非,一是为了表明活动很火爆卖完了,二是制造假象让人感觉参与的产品还是很多的。
9、活动排他性参与:很多商家,每逢大促都会推出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活动。但一定要记住了,商家早设计好了规避亏损的规则。通常某产品只能参加其中一种或几种活动。因而,消费者大没必要看到活动就瞎高兴,很多活动可能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10、不要成为商家口水战的消费品:现在的电商大战越来越流于口水战或娱乐化。微博上的隔空喊话、促销页面的言语暗示或挑衅、神马二选一,说白了就是制造矛盾冲突利用媒体和网民情绪进行造势宣传,还有就是过过嘴瘾让自己人觉得解气,不算好创意也不得网民欢心,只能说是小气之作。
不过,天天泡论坛、玩微博,我们被利益主体当牺牲品进行消费的时候多了去。就如前两天的郭美美51亿元存款炫富一样,王冠雄的一句总结短小而精辟:郭美美消费红十会,网民消费郭美美,商家消费网民,媒体消费一切。同样,在电商大战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消费关系:其他商家消费京东,商家一起消费媒体,媒体消费读者,商家消费用户,商家同时消费供应商,品牌又消费用户。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能做的是:1、保持理性,看看什么产品才是你真正需要的产品;2、充分比价,和这个产品的过去售价比,和其他商家比,哪里便宜哪里享受的活动多就在哪里买;3、未必一定在大促时买,其实很多产品并不是因为商家促销而需要,而是我们本来就需要。但大促能真正带给我们的实惠是有限的。4、避免冲动购物,完全没必要买一些不是马上就需要的产品。一般科技产品或是服装,时间越往后都是越便宜的。
去年电商大战时,我就在微博说过:你有100个理由不要在大促时购物,可是你为什么买呢,因为你傻!1、商家永远都不会拿好东西打折,你买到的要么是过季的要么是积压的;2、羊毛出在养身上,所谓的红包、返券、折扣多数还得从你身上掏;3、支付拥堵、送货无法保障,打折商品退换货维修限制较多……总而言之,没有商家会做赔本买卖的。
说了这么多,我并非是给还未真正大战的各大电商浇冷水。相反,我还希望每家都能够卖得很好,赚得更多,使电商在整个社会零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正因为如此,我才一方面希望商家能够做到诚信促销,少搞那些把消费者当羔羊痛宰的小动作,多把功夫放在平时放在大战之外,多做点提升顾客忠诚度的事情,真正卖好产品,改善服务品质,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希望网民能够理性对待并理解商家的促销行为,做到不跟风不盲从不冲动消费,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保驾护航。
今天先掰扯到这里,更多交流欢迎加微博@秦海running或微信284917344。
祝大家在电商大战中有所收获。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