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作者|《财经》记者李皙寅、王静仪 ,编辑|施智梁
“报告机长,前方有车,在飞!”这一略显荒诞的对话,或许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现实。
9月9日, 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宣布,完成C轮首轮5000万欧元的融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控股)领投,戴姆勒也参与投资,双方各自占股10%。据悉,这笔融资将帮助Volocity机型在未来三年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商业认证。
这是吉利和戴姆勒合作的第三个项目。此前,双方已在高端出行服务以及在全球共同运营发展smart品牌展开合作。
不只是吉利、戴姆勒,Uber、奥迪、丰田都试图在这千亿市场中分一杯羹。不过,这份美好何时能够驶入寻常百姓家,或许还需要不短的时间。
吉利的立体出行野心
伴随持续扩张的城市,平面的交通出行将难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Volocopter首席执行官弗洛里安•罗伊特(Florian Reuter)表示:“城市交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Volocopter的空中出租车将为空中出行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这轮融资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该领域的领导者角色,推动城市空中出行服务大众。”
该公司的Volocity机型有18个旋翼,采用垂直起降技术。双座结构的驾驶舱后是一个可更换的电池包。最新一代两座机型最高时速110公里,续航里程35公里。“车站”将设立在临近地铁站或公交站台的城市高楼上,以便为飞行汽车自动更换电池,给乘客提供歇息服务。
这家德国公司此前先后与迪拜道路运输管理局合作,成功试飞了两座无人空中出租车;原型机在芬兰赫尔辛基国际机场试水,实现了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兼容。
这笔5000万欧元的融资将帮助Volocity机型在未来三年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商业认证。本轮融资完成后,Volocopter融资总额将达8500万欧元,吉利控股与戴姆勒都将进入公司董事会。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合作伙伴吉利控股对Volocopter进行投资并成为其股东,我们自2017年至今也一直是Volocopter的股东之一。戴姆勒致力于支持对新出行服务模式的创新性探索,Volocopter及其都市空中出行概念就是令人振奋的例证。”
事实上,这也不是吉利首次布局飞行汽车。早在2017年,吉利就布局了一家名为太力(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
不同于Volocopter针对城市内短途出行的场景不同;太力很快将着手开发城际间乘客和货物运输解决方案。
今年8月,太力旗下产品完成地面测试,在美国纳舒阿通航机场首飞试验成功。该样车采用混合动力,设计起飞重量约850公斤,起飞距离430米,巡航速度167公里/小时,巡航高度达3000米,航程达670公里。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35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75%。这意味着,未来16年内,将有2.5亿人进入城市,并伴随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带来一波巨大的城市移民潮。
城市经济的规模效应或将受到包括交通资源在内基础设施的上限瓶颈。从二维地面走向三维天空,或许是一剂良策。链接机场与核心商圈,风景名胜和休闲住宿之间的高净值旅客或许是飞行汽车初期最好的切入场景。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通用航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扬军认为,“飞行汽车将道路从地面拓展到低空,成为陆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将颠覆传统交通出行和运输方式。它将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对社会、经济、安全和环境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即便产品尚未推出,吉利已经围绕飞行汽车展开布局。
2018年5月,吉利在成都简州新城投资打造铭泰方程时空港项目,未来拟在相应赛道推出飞行汽车体验。
2018年6月,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利用当地的海洋旅游资源优势,探索飞行汽车开发远、近海海岛旅游项目,共建个性化的高端旅行平台。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控股将充分利用自身研发体系及产业布局,并Volocopter成立合资公司,助力其开拓中国市场,为用户提供最佳出行体验。
除了飞行汽车,吉利围绕出行领域展开了全面的布局。包含战略投资曹操出行,与戴姆勒组建高端出行公司。从传统制造商转型为出行服务提供商,全球汽车厂正在这场全新的竞赛中百舸争游,争夺未来机遇。
飞行汽车是个怎样的市场
“飞行汽车可以想象成是五年以前的无人驾驶,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帮助一个国家的交通状况的改善,是有很好的战略前景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李东辉在此前的采访中告诉《财经》记者。
在这背后有着巨大的市场。
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在城市中开展空中出行,将是应对城市出行挑战的最佳方案,城市“空中出租车”市场潜力巨大。德勤发布的《移动出行之未来飞行汽车》报告中预测,2040年,仅美国的“空中出租车”市场规模就可达到170亿美元。
像吉利一样看好飞行汽车前景的,还有众多传统车企、航空巨头,以及科技公司。
奥迪在开发飞行汽车的路上先行一步。它联合空中客车(Airbus)、大众集团旗下设计公司Italdesign,在去年联合推出了体型小巧的Pop.Up Next自动飞行车原型。
丰田于2017年投资了美国飞行汽车初创企业Cartivator,它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时推出一款单座飞行汽车,从空中点燃奥运火炬。
以空中客车为代表的传统航空企业更不甘在飞行领域屈居人后。空中客车的飞行汽车计划于今年年底首飞,2020年之前确定量产样机,10年内或投入使用。
Uber与美国陆军实验室合作,计划2020年测试Uber Air出租车,并将于2023年在数个城市开展商业服务。此外,Uber也参与了日本政府的飞行汽车计划,争取在未来10年将飞行汽车引入日本。
但飞行汽车几时才能从实验室走向现实,要考虑的不止是技术,更有法规和成本的考量。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教授沈海军告诉《财经》记者,企业必须面对如何在城市内起降、续航、安全性、空域管制等问题。
“传统车企对飞行汽车企业的投资,更多的是在部署未来。我们都知道,未来交通并将往三维空间发展,只是这个时间需要多久,目前还很难判断。”一名飞行汽车从业者对《财经》记者说。
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的问题。2018年底,美国初创企业底特律飞行汽车公司(Detroit Flying Cars)的原型车在进行飞行测试时意外坠地,导致工作人员受伤。而吉利计划在3年内将飞行汽车技术在中国商用落地,目前相关法规仍是空白。
此前被吉利收购的美国飞行汽车初创企业太力(Terrafugia)的CEO周安(Chris Jaran)曾对《财经》记者表示,在实体零售受到网上购物冲击严重的中国,飞行汽车将被首先应用于货运,而在出租车业务下降、优步迅速发展的美国,飞行汽车会首先出现在乘客市场。“但是在两国都会有更多不同领域的应用,比如医疗救护服务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或者出现在交通事故现场然后运到医院等等。”
而共享出行,则被寄予了分担飞行汽车成本的厚望。
周安预测,实现飞行汽车的交通方式众多,不一定要通过拥有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租赁、网约的方式来实现位移需求。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于欧美航空工业发达的国家,我国在通航产业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还是差距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飞行汽车公司都在欧美,而国内却非常少的主要原因。
航空管制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离地半米就要进入民航和军方管理体系。”若尔通用航空发展集团主席吕勇告诉《财经》记者,我国任何一台飞行器要合法必须要通过民航局审查并颁证。此外,要飞行还要申请空域。如果企业想要一个固定空域,就要向军方提出申请。申请之前你必须告诉军方,飞机编号、飞行员名字、公司名称等等。
这几年空域改革或改变上述局面。在民航局日前印发的《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低空空域从真高1000米的垂直范围提高到真高3000米以下的发展目标。而在2014年的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上,民航局表示2015年在全国有序放开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广东等地区已成为试点地区。(《财经》记者王斌斌、陈亮对本文亦有贡献)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