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近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浙商银行支持的《2019·径山报告》发布。《报告》主题为“金融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了一个中心问题: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以及怎样创新。钛媒体受邀全程参与了《径山报告》的发布,并参与了对于诸位撰稿人的联合采访。
“一个十分严酷的事实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发展,但在支持经济创新方面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更为根本的是似乎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过去40年经济高增长,金融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现在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些实体部门的金融服务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虽然数字金融业务高速度增长,但是不是所有业务都具有长期的生命力还有待观察,我们的数字金融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金融周期考验,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而以上的种种观点正出自《2019·径山报告》以及多位报告撰稿人——他们是一连串在经济学界、业界的知名人士:CF40学术顾问、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CF40学术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CF40资深研究员肖钢;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等。
这也是CF40连续第三年发布《径山报告》,从2017年的“金融开放”、2018年的“金融改革”到2019年的“金融创新”,《径山报告》主题的设置也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迫切任务——
建国70年来,中国经济迎来了一系列重大转折。近年来低成本优势丧失、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之全球化趋势停顿甚至逆转,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支持经济创新、实现可持续增长这一关键问题亟待回答。
对此,《报告》提出的论断是:经济创新呼唤金融创新,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报告》由一个综合报告和六个分报告组成,从最优金融结构、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影子银行、数字金融、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以下是报告撰稿人的发言及采访内容记录,经钛媒体编辑:
黄益平:资本“急功近利”的毛病依然十分严重
经济创新的本质特征是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这与大多数金融投资要求短期化的低风险、高回报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金融的理念与实践都需要创新,可能需要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来源:《2019·径山报告》
第一,资本要有足够的耐心。
目前银行的信贷资金以一年期为主,很少有超过三年的,很多固定资产项目的融资都是分拆成几个阶段落实的。最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各种投资基金像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私募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等,在这方面有很大改善,但急功近利的毛病依然十分严重。
融资期限虽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期限太短,必然会牵扯企业家的很多精力,甚至造成生产经营风险。
第二,风险管理要适应创新的特点。
金融交易最大的困难是信息不对称,所以金融服务的基本门槛就是风险评估的能力,无论对银行、保险这样的间接融资渠道,还是对股票、债券这样的直接融资渠道,都是一样的。过去几十年,中国这个看上去比较“非典型”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支持经济增长,就是因为其风控体系能够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方式,首先看财务数据,不行再要求抵押资产,再不行还有政府兜底。
评估创新企业的风险存在两个层面的困难:一方面,大多数创新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它们往往既没有财务数据,也缺乏抵押资产;另一方面,创新活动天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判断它们的风险需要新的评估方法,比如充分利用非财务数据也即 种软信息,同时需要专业化的知识判断创新活动的机会与风险。
第三,要在明晰责任的前提下容忍失败。
创新的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金融服务要接受这个现实。目前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很低,甚至实行终身负责制,很多银行很难这样就支持创新活动。
提高对失败的容忍度,可以考虑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尽量冒有把握的风险。“有把握”也只是相对于“盲目”而言,但起码要知道风险在哪、有什么后果。二是接受失败。对于商业银行,就意味着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需要提高,对于投资基金,也要接受有不成功的项目。三是金融服务成本要覆盖风险。容忍失败的前提是责任要清晰、总回报要有保障。
杨凯生:建议设立支持科创和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
我们课题组之所以考虑提出这么一个建议,即设立一个专门服务于创新型企业,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主要是考虑到在目前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还包括其它一些小微企业。他们的特点是信贷投放风险比较大,比如他们缺少足够的资本,还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的考验。
企业的生命力和市场前景究竟如何,还很难做出足够的判断。或者说一些既有的小微企业,他们的财务管理不如一些大企业规范透明。但这些企业又有存在的必要或者说合理性。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它得不到资金支持肯定是有问题的,比如可能发生就业问题、创新速度问题,乃至社会稳定问题。因此,政府包括有关监管部门方面,都很重视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投入。
按照现行的银行体系,肯定就是商业银行进行投入。监管部门出于好心出台了新增贷款中必须有一定比例投入到上述创新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如果达不到就要受到相应监管的处罚。
而从商业银行可持续性经营原则来说,商业银行必须对存款人负责,考虑到风险控制的需要,考虑到维护存款人的利益,考虑到维护股东的利益,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两难甚至是多难的选择,也因此一直难以摆脱社会公众,包括媒体的批评指责,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
坦率的说,并不是银行管理层政治站位不高,并不是银行管理层不知道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知道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性,而是确实在经营管理中有一定的难处。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这是政府的既定方针,为了落实既定方针,政府确实是需要拿出一些投入来的。设立一个政策性银行,我觉得就是一种投入方法.
政策性银行特点是什么呢?一旦出现了风险,国家财政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当然技术设计上还有很多办法可以想,但显然财政要承担主要的责任,这也是现阶段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通过这个办法或许能较有效的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肖钢:把握好整顿影子银行的节奏和力度
我国影子银行形成的基本逻辑是:商业银行绕过传统存贷业务,利用资产负债表外的其他项目进行业务创新,并通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来达到信用扩张的目的。
在此逻辑下,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资金主体仍是储户的储蓄资金;二是资金主要投放于银行的客户;三是银行发挥主导作用,券商、信托公司等仅体现为通道。
影子银行的发展,积累了很大的风险,从2017年开始,监管部门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清理整顿。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十分及时的。通过清理整顿,也使得影子银行的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现在为止,总体上影子银行规模是稳中有降。
下一步我认为还是要继续坚持治理整顿影子银行业务,但是在整顿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掌握好节奏、力度和方式方法,不搞“一刀切”。
未来应该是“有保有压”,对于一些老的资产,不符合新规定的前几年发生的老资产,应该是一个逐步压缩的趋势。对于符合要求的新资产,应该鼓励发展,适应居民投资理财的多元化需求,增加金融市场产品的供给。
至于说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这是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因为过去商业银行要综合经营,资产管理是在商业银行内部部门进行。现在成立单独的子公司,可以将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分开,有利于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子公司时间不长,下一步怎么来运作,还是需要时间来进行摸索。
总的来看,我本人认为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是很有发展前景,因为中国的财富管理需求很大,商业银行本身又有很多优势,客户的优势、网络的优势、技术的优势等等,还有风险管理的优势。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它在风控方面还是有比较成熟的制度和机制。
未来在整个资产管理大市场当中,商业银行通过理财子公司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然,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运作商业模式,未来各个商业银行不同的经营特色,怎么样来发展,还需要实践来探索。
比如说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成立以后,它和母公司关系怎么来处理好。母公司也有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自身内部还有资产管理部,有私人银行部,专门做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对于一个商业银行集团来说,在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后怎样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需要磨合。
另外从商业银行来讲,它长期从事债权投资业务。如果要从事非标的股权权益性投资,文化也不相同,因为债权文化和股权文化还是有很大区别。对一个商业银行来讲,过去债权资产是要看抵押,看过往业绩。而股权投资是看未来的,这个风险评判标准,内部运作机制,文化的融合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也是需要转型的,也需要时间。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蔡鹏程)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