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拓展业务边界,从“云”到“云智能”究竟改变了什么?

从“云栖大会”到“经济体科技大会”,从“阿里云”到“阿里云智能”,在名称改变的背后,阿里巴巴正在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向产业链深处延伸。

阿里云三任总裁同台:王坚、孙权、行癫

阿里云三任总裁同台:王坚、孙权、张建锋

阿里云的云栖大会今年升级为了阿里巴巴经济体科技大会,这背后别有深意。

2年前,马云在宣布成立达摩院时曾表示:目前阿里巴巴的规模已经等同于世界第二十一大经济体,且阿里巴巴未来二十年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与此同时马云也明确提出,阿里巴巴要孕育的是一个社会,而不是Company。

为了发展成世界第五大经济体,阿里巴巴选择从云计算、AI、芯片、物联网多个触角全面发力。

由张建锋带领的阿里智能事业群,就是落实“数字经济体”的职能部门。

去年11月,阿里巴巴进行了一次关键的组织架构调整,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了阿里智能事业群。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阿里云智能平台是阿里巴巴集团中台战略的延伸和发展,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面向全社会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

当时,外界对于升级后的阿里云智能具体要做什么还不甚清晰。

直到今年3月,阿里云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峰会上透露了要加强行业落地的决心:未来,阿里云将加大行业战略性投入,聚焦新零售、新金融、数字化政府三个领域。

透过本次经济体科技大会,我们全方位感受到:通过阿里云智能,阿里云也正在拓展自己的业务边界。

阿里巴巴CTO、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在总结时提到的一句话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他说道,阿里云正在逐渐从一家单纯的云的提供商,变成云的智能化提供商,从IoT到协同办公、大数据、AI,到今后软硬件一体化的云平台。

因此,今年大会最大的变化是——除了主角阿里云,阿里巴巴集团的AI能力也集体亮相,此外,升级后的软硬件也悉数到场。

从AI来看,阿里巴巴此次从AI芯片、AI云服务、AI算法、AI平台、产业AI等五个方面展示了其AI能力。同时,首次公开人工智能调用规模,也首次披露了人工智能完整布局。从本次公布的各项数据及成果来看,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技术的触角已经延伸至各行各业。

强化行业落地的重要一招,就是将移动办公协同平台钉钉纳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张建锋在本次云栖大会上也表示移动化将成为未来影响世界的四大技术之一,特别是以钉钉为代表的移动办公、移动协同平台。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产业互联网升级成为传统企业降本增效的首选,毫无疑问,钉钉入云将有助于阿里云智能在数字化转型的一线接入更多企业用户。

此外,阿里云对一系列软硬件信息新进展进行了披露,比如:

  • 发布第三代自研神龙架构,能够全面支持ECS虚拟机、裸金属、云原生容器等;
  • 发布POLARDB BOX 高性能一体机,用户部署在自有数据中心即可享受云数据库的便捷体验;
  • 与FaceBook宣布达成关于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的合作,开发者可以在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上方便快捷获取PyTorch框架;
  • 发布AIoT智能设备操作系统,可以实现秒级故障定位;
  • 宣布全球23个城市引入阿里云城市大脑
  • 推出高速自由流解决方案,解决高速省界“撤站”收费难题;
  • 广东河源数据中心10月底开服;

从阿里的角度来看,要满足企业级用户数字经济的转型升级,不仅是需要阿里云IaaS层传统的虚拟机、数据库,还需要一些智能化、移动化的解决方案,以及AIoT的解决方案。

“集团也是把阿里云智能变成集团的战略,是立足于整个经济体的概念,阿里云的形态正在从单一的IaaS层的基础设施变成全方位的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张建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阿里有充分的信心成为一家真正软硬件一体、协同发展的高科技公司。”

而张建锋也已经为阿里云智能明确了第二个十年的新定位——成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未来的十年,是整个数字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阿里云智能成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关键的十年,是非常重要的十年。”(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秦聪慧)

以下为张建锋接受采访实录,经钛媒体编辑,有删节:

Q:从您的角度来看,阿里智能云升级以来跟之前有什么不同?

张建锋:去年我们有一个组织升级,我们把阿里云升级成为阿里云智能。昨天我们也在分享,阿里云的形态从单一的IaaS层的基础设施变成全方位的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因为今天我们要去满足的是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他们不仅需要一个IT的基础设施,他们也需要一个AIoT的基础设施,也需要一个像钉钉一样的协同办公的基础设施,还需要一个大数据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第二个,集团也是把阿里云智能看成集团的战略,是我们整个经济体的概念,原来传统的优势,像零售、金融,这些部门成立了新的新零售、新金融部门,也成立了数字政府的部门,这些部门都变成阿里云智能的事业部。

经济体面向外面的服务都统一的用阿里云智能这个平台,包括我们的高德地图,数字政府、数字交通等等。

第三个,阿里云智能以后承载的是阿里巴巴经济体的技术输出的一个新的平台

这是我觉得比较大的几个变化。

Q:如何理解阿里巴巴经济体操作系统?

张建锋:现在阿里云投的技术比原来投的更广泛,因为以前做云的时候肯定没有IoT这件事情,十年前做云的时候甚至连AI都没有,所以十年前AWS起步的云基本上就是简单的虚拟机,根本没有现在的大数据、AI、IOT、移动化、协同办公。

今天大家虽然都在讲云,但是十年前跟今天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把云智能之后,边界、范围也更宽了。

逍遥子讲,我们阿里巴巴叫做商业的操作系统,这个是云的边界更往外面扩了。什么道理呢?今天要开展电子商务,金融支付,数字化交通,方方面面阿里巴巴经济体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像支付服务、物流的服务、供应链服务、交通定位服务等等,这个服务就是在云的上面更有一层的服务了。

所以这个也是逍遥子在讲的,我们为什么是经济体的商业操作系统,这个看上去好像跟技术没有关系,就是商业的一个接口,所以我觉得这个技术他每年都在往前迭代发展的。

Q:平头哥的芯片是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研制成功的,有人说他们用了十年才做出来芯片,我们的速度这么快,这里面的一些变化和差异在哪里?

张建锋:我笼统回答一下我怎么看芯片行业。

芯片是一个很大的名词,芯片概念和互联网的概念是一样的,互联网上有多少应用就有多少的芯片,互联网上有支付、有电商,芯片也是一样的,有无数的芯片。所以我们往往把这个芯片就理解成比较单一化的,我们以为英特尔就是芯片,但是你看不见的所有地方都有芯片,你手机里面就有几十种芯片。所以,这个概念我觉得要去澄清一下,芯片这个产业是非常复杂的产业。

第二个芯片这个产业说实话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一个行业,别人总觉得越是高科技是不是越赚到钱,不是这样的。很多小的芯片,比猪肉要便宜很多的,卖到1美金已经是非常好的一颗芯片了,很多芯片比青菜都要便宜很多呢,只卖几毛钱,所以芯片里面有非常多的一些种类。

然后我们在讲,人家开发了十年,或者你只开发了一年半,这也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因为今天没有一样的目标。如果每一颗芯片都要开发十年,谁都破产了,谁都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了,不可能开发十年的。但是芯片确实需要一个周期,大型芯片2—3年是工业界比较公认的要去做一款芯片就是两三年这么一个周期。

Q:技术产业是有很多的难点,现在要做到行业AI、普惠AI,您觉得最大的难点有哪些?

张建锋:我讲一下AI,因为现在我们一直在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但是我们去比较一下,原来由于发明了蒸汽机,诞生了火车这么一个工业。后来发明了内燃机,又诞生了汽车这个工业。但是今天AI本身是没有诞生任何新的工业的,这是不一样的,所以AI本身是一个赋能的工具,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

所以反过来讲,AI一定跟某个产业要结合起来的,没有结合起来我觉得就是空中楼阁,没有载体,他本身又不会新成立变成一个产业。所以我觉得很多人都在讲数字化产业,阿里云也是数字化产业,但是这个产业我认为不会有工业革命一样大的影响。所以今天AI能不能发挥实效,就看能不能帮助原来的产业里面的要素发生一些变化,发生效率的提升,这是最根本的。

第三个最大的差别,我们并不真正的了解行业,行业也未必了解技术真正能干什么。所以我们好多项目实施不成功,就是因为客户觉得你是AI,这个AI一上去肯定什么问题就解决了。事实上他可能要解决什么问题他都不知道,他总觉得你一AI我可能就效果会非常好。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然后去搞了。一搞之后发现你也不知道我能干吗,我也不知道你能干吗。

所以今天我们要反复强调,其实定义一个问题是很难的事情,定义一个目标是很难的事情,你真的能够目标清晰的定义出来,那就变成一个技术问题了,技术问题是很容易收敛的,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现在最难的问题是我这个问题很难精确描述、精确定义,所以解决方法还是要将AI与产业融合。

第四个问题是产业发生变化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他不仅是说用了AI就可以了,所以这个挑战就更大了,有些企业可能是一个IOT就可以了,或者是流程重构就可以了,所以这个可能需要有个更强的一些解决方案能力的一些人。所以真正进入产业界,才能够说这个数据经济真的起来了。

Q:您是阿里巴巴集团的CTO,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也是达摩院的院长,感觉到压力和挑战会不会很大,您的具体角色定位是什么?

张建锋:挑战和压力都大,没有一个工作是轻松的。我解释一下阿里巴巴技术体系可能更容易理解这个事情。

阿里巴巴的技术体系是产品研发、技术研发跟研究比较分开,但也不是完全分开,分开里面也有综合。马老师当时讲过,我说达摩院成立了,我们要不请一个专职的院长?马老师说专职的研究院肯定搞不好,他希望研究院跟技术研发体系有非常强的关联。

我们达摩院跟上面的产品和业务还是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包括我们金榕在达摩院里做AI,他需要时时刻刻关心上面的应用方,他也需要在AI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一个产品的平台给别人来用,他也是兼多职的。

我们在研究方向上也有比较独立的,跟现在业务没有任何关系的,比如量子计算比较偏前瞻的,也有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跟芯片的道理一样,我们永远不会把自动驾驶输出给汽车公司作为我们自动驾驶的产品,我们肯定不会做这个事情,百分之百不会做这个事情。

从技术到业务的结合,我们认为是最关键的。现在你想想,今天哪怕围绕研究院也是跟其他部门综合在一起,也是要为产业、为这个业务结合得更紧密,未来这是一个方向。

有一些公司也在问阿里,他们都说企业界研究院有没有必要?我也跟很多的同行聊过,他们问你们达摩院到底在干什么?他们认为原来的研究院模式都不成功,所以我们天然的就有一个反应,阿里巴巴是不是也搞了跟以前研究院一样的机构?

今天我们得出答案,达摩院并不是这样的机构,这里面的分工理解之后,可能就比较容易理解我这个角色的定位。      

Q:未来一两年,你最关切的领域是什么?

张建锋:你会发现阿里云最大的问题,第一个是你怎么样提供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IaaS、PaaS产品,这是最关键的。你如果没有这个产品,别人为什么要给你做联合解决方案?

再就是阿里云有没有真正的在数字化经济市场,在这个方向上真正的有智能化、数字化、移动化、IoT化的解决方案跟产品,如果这些都能提供的话,人家就愿意跟你合作,因为你提供了别人无法取代的价值。

今天阿里云要学会从原来的互联网公司向2B的服务型公司转变,这也非常关键,因为2B的客户需要非常好的服务,从咨询到做方案一直到实施,一直到交付和服务,这是阿里原来做公共云的时代没有经历过的,这三件事情是阿里云今后面对非常大的挑战,也是需要我们补上的。

Q:云栖已经十年了,您如何评价这十年,阿里云为中国技术商业进步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张建锋:昨天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很多的影响是很难量化的,比如你计算机发明了,对于某一个行业有什么影响,比如说一家制造业,你说计算机对制造业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很难去量化的。

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也是这样的,很难去量化的,但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一些非常关键性的影响,我们以消费领域为例子,表面上看好像淘宝、天猫的出现对零售业好像没什么变化,只是多了一个快递送到你家里来了。

技术也一样,比如有钉钉跟没有钉钉你怎么来衡量呢?今天至少在阿里巴巴内部如果没有钉钉,我们这帮人都不知道怎么搞,还在看邮件。

我认为,很多的变化是不知不觉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云的IT设施也一样。

我们现在很多的客户在云上创业,哪怕是在互联网公司的创业,原来他要租机柜、买服务器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但他今天并不需要关心任何的事情,哪怕我们最大的客户微博,微博有云跟没有云对它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它上面的热点事件太多了,某某结婚、某某离婚都是有五倍以上的流量,不可能每天都有这个量。所以它需不需要为这五倍的量准备额外的服务器?现在不需要,我们在云上可以随时给它弹性,它很深刻的影响到了很多的行业,例子有非常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阿里巴巴的未来会怎样呢!

    回复 2019.09.29 · via android
1

扫描下载App